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21年第91篇:读文随笔∣从“大概念”到“语文学科大概念”

从“大概念”到“语文学科大概念”

中山市教研室/郭跃辉

之前阅读徐鹏教授的文章《基于学科大概念的初中读写教学理论探寻》,感觉有一些概念不是很理解,整篇文章读起来很艰难,最后自暴自弃,没有继续读下去。现在看来,主要是我对“大概念”的理解不透彻,尤其是它和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区别与联系,把握不到位。《高中语文教与学》2020年第9期全文转载了徐鹏教授的另一篇论文《基于语文学科大概念的教学转化》,读了这篇文章后,我对“语文学科大概念”有了更新的认识。

“学科大概念”其实就是“大概念”,英文是big ideas。语文学科大概念,从呈现形式上看,主要体现为具体的言语实践活动中的一系列有用的理论、主题、假设、有争议的观点等,可以用词语、短语、句子或问题来表述。从学科属性上看,“语文学科大概念”既可以是跨学科的,例如“思维发展与提升”,也可以是学科内部的,例如“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可以是语文课程内容的,例如“文本语言风格”,也可以是有关学习过程的,例如“综合运用多种策略提升阅读能力”。在作者看来,语文学科大概念是一种高度形式化、兼具认识论和方法论意义、普适性极强的概念,它具有中心性、联结性、持久性、生成性、迁移性等基本特征。语文学科大概念的“大”在于它具有深度和广度,更在于它能够发展学生学科思维,形成持久的学科理解力。不过,究竟哪些属于“语文学科大概念”呢?目前学术界基本上没有成熟的研究结论。不要说建构“语文学科大概念”的体系,就是判断哪些是大概念哪些不是,都莫衷一是。徐鹏教授认为,“整本书阅读”不是语文学科大概念,而“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才是学科大概念,两者之间的区别究竟在哪里呢?既然“批判性思维”是语文学科大概念,为什么“整本书阅读”就不是呢?我个人对此不是很理解。

语文学科大概念如何能够转化到教学过程中呢?在作者看来,以往的课程理念秉持的是“事实本位”的学科知识观,注重学科知识的提取和再现;现在的核心素养发展趋向的语文课程秉持的是“理解本位”学科知识观,倡导师生在理解学科知识的基础上超越学科事实,走向学科大概念的理解。作者以“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为学习主题,尝试围绕学科大概念进行教学转化。具体步骤如下:

一是分析学习主题,筛选学科大概念。具体路径是:全面分析学习主题所处的课程内容坐标,捕捉课程文件中出现的核心语句和高频词语,深入研讨语文教材内容和教参建议,向语文教育专家咨询等。经过分析,就将该学习主题的“学科大概念”确定为“创造性地阅读、理解和运用新型实用性文本”。这样的概括我还是可以接受的。之前徐鹏教授将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大概念表述为“精读文学类文本,体会人物描写的精妙,理解细节之中蕴藏的人性之美和情感主题”,我就觉得这与单元学习内容基本上没有区别。现在的问题是,作为学习主题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和作为学科大概念的“创造性地阅读、理解和运用新型实用性文本”究竟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呢?

二是分解关键概念,生成结构化的问题。“学科大概念”需要更为具体的“衍生概念”“关键概念”。首先要将“非连续文本阅读”的关键概念分解为三个:阅读方法、基本特征和现实价值。其次,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深度思考,还需要将关键概念转化成一组结构化的“主要问题”(也就是王荣生教授说的“基本问题”)。具体说来就是:1.结合生活中常见的非连续性文本,分享自己采用的阅读方法并说明原因;2.比较不同类型的非连续性文本,在分析差异的基础上归纳它们的共性特征;3.结合生活经验和学习体验,研讨非连续性文本在当代社会具有的应用价值。

三是预估学习结果,描述学业表现。根据具体的学习结果,作者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学业表现描述为四条:1.熟知学习和生活中常见的非连续性文本,针对文本的具体类型灵活选用个性化的阅读方法,得出有意义的结论。2.能阅读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通过信息提取、推断阐释、批判探究等语言实践活动,发现信息之间、观点和材料之间、不同文本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自己的理性判断。3.能运用思维导图、维恩图等工具,归纳各种非连续性文本在呈现方式、结构形态等方面的共性和差异,把握非连续性文本的基本特征。4.能根据学习要求或生活需要,创作典型的非连续性文本,分享自己的作品,并从信息传播、沟通交流等角度研讨非连续性文本在当代社会中的应用价值。 

四是确定评价证据,研制评价工具。主要是:1.课前搜集生活中常见的非连续性文本,选择三篇文本在语段中开展批注式阅读。2.上课时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阅读方法,并说说从文中得到哪些有意义的发现。3.研讨教师呈现的两篇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分析文本结构和内容,提取和整合关键信息,概括作者表达的主要观点,分享自己从文字、图表和数据中推断出的结论。4.结合自己课前选择和教师课中呈现的非连续性文本,运用思维导图或维恩图归纳这些文本在呈现方式、结构形态等方面的共性和差异,用关键词或者短语概括它们的基本特征。5.围绕近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创作一篇非连续性文本,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作品,共同研讨这类文本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应用价值。6.学习主题结束后,自主开展学习评价。

五是建构学习情境,设计学习活动。这是一种由评价导向的活动,即根据学业评价设计相应的活动。作者建议要设计多种综合性阅读任务,连接学生生活世界,结合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非连续性文本,围绕图文转换、观点概括、数据比较、归纳概括、创作分享等创设言语实践活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13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真题及答案
语文大单元教学的内涵特征与价值实现-凌士彬
中小学跨学科阅读教学:理念与概念框架建构
吴勇毅 | 我们不再是为习得语言而学习语言:更广阔的视角
美育是中学语文教育的灵魂
语文阅读教学“知识扩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