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秦玉龙 | 长安西去600里,骑在大唐门槛上的平凉


唐代,被史家誉为中华最灿烂辉煌的时代。然而,所谓“乾元盛世”、“贞观之治”只是很短暂的历史一瞬。唐朝立国289年,真正稳定繁荣也就是100多年,因为在唐中后期,长安西去600里的一个地方,便是主战场。

在大唐时代,甘肃平凉(唐中后期更名渭州)只是长安城的一道“门户”。无论是西来的草原少数民族铁骑,还是东来的大唐王朝的浩荡军阵,都把平凉作为一道相互依仗的门槛。今天你跨过来耀武扬威,明天他跨过去劫掠烧杀。翻开平凉历史寻找大唐踪迹,平凉始终没有摆脱“边城”的命运桎梏。那时代,平凉大概除了贞观年间一段短暂的平静之后,便再度裹身沙场,血染市井。

就在渭州从陇西迁移到平凉的22年前,大唐德宗贞元三年(787年),平凉城西泾河北岸的虎山之下,发生了一件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史称“平凉会盟”或“平凉劫盟”。当时,平凉一带被吐蕃占据,吐蕃大相尚结赞借约唐会盟平凉之际,企图伺机劫持唐朝主盟使浑瑊。因吐蕃在军事上屡遭挫败,尚结赞遂图谋劫获浑瑊,以除掉得力唐将。平凉劫盟以吐蕃纵军劫使毁盟告终,突袭事件中唐军死500余人,被俘1000余人。吐蕃人又大掠邻近诸州县,然后退至清水县境内。平凉劫盟发生后,唐蕃关系恶化,战事再起。此后双方30余年未再盟和,直到821年长庆会盟,此时吐蕃已日暮西山,大唐也渐入黄昏。

通过历史典籍只言片语的描述,回想大唐神都长安繁花似锦歌舞升平的景象,仅在数百里之外的平凉,却是一片刀光剑影,一幕尸横遍野,一副肃杀凄凉的景象。突厥人来了又走了,吐蕃人走了又来了。叛军进攻长安先要攻克平凉,勤王之师收复失地必要借道平凉。你来了烧杀抢掠,我来了征粮要款,夹在风箱里的平凉老祖先,不但要两头受气,还要两头讨好。惹了谁,都有可能招来灭顶之灾。可以说,平凉战事最为频繁的朝代,除了五胡十六国,恰恰就是后人最为向往的大唐王朝(以及后来的宋王朝)。如果以一个平凉人感性的语言来表达情绪的话:大唐时的平凉,就是长安城的一面挡箭牌!

安史之乱后,平凉成为战场,几度陷于吐蕃,失而复得、得而复失。平凉文史工作者祝世林表示,唐中后期,唐王朝的军事力量也仅能控制今平凉崆峒区北界和镇原的西界,天险陇山亦非唐有,这种态势一直延续到北宋。几百年中,渭州就是前线,就是一座边城,唐与吐蕃,宋与西夏,在六盘山东西展开拉锯战,官员将士,文人墨客,出关入关,匆匆忙忙,写了不少边塞诗。萧关、关山、陇山、崆峒、泾河、陇东、陇右等名词,多次在唐诗宋词中出现。

据祝世林先生考证,唐蕃会盟时,今安国镇及华亭马峡以西就是吐蕃界,说明唐王朝在平凉一带的边界曾龟缩到陇山东麓。作为长安屏障的六盘山和天险陇山,皆在吐蕃人手中,泾河川一带经常是唐蕃争来夺去的战场。由此可见,在平凉更名渭州的百年间,这里没有大唐盛世图景,更没有歌舞升平,只有金戈铁马,血火记忆。

作者简介

秦玉龙,号半瓶子,笔名花满楼,头条号原创作者,甘肃平凉日报社《平凉周刊》主编,网络名博、专栏作者。从业20余载,坚持说人话,写人事,做一个有人情味的记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称雄西域数百年,暴捶大唐的吐蕃王朝,是如何从强盛走向衰弱的?
敦煌的回归之路,千年之前的归义军如何凭一己之力收复数千里失地
吐蕃给唐朝的压力很大,纳绢赖账导致长安被攻陷,正史都羞于启齿
吐蕃王朝兴亡录(三):夺取河西陇右和西域,赤松德赞的黄金时代
皇帝任命一个人当宰相,一个将军跳出来反对,里面原因很曲折
以维州之战为例,聊聊唐朝到底能不能打得过吐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