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年轻人都不认识邮票了,为拯救邮票的未来,我想到了5个办法

  现在的年轻人,很多已经不知道什么是邮票了。

  邮票是什么?就是一种贴在信封上用于证明已付邮资费用的凭证。因为带有充满时代特点的画面又限量发行,六十年代起中国集邮开始萌芽,到了八十年代,随着通信数量的增多,集邮迅速成为中国境内参与人数最多的大众收藏。

(凌晨排队等待邮局开门的集邮者)

  一枚小小的印刷纸片,到底能有什么收藏价值?

  首先在中国,邮票的发行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件,画面不仅代表了主题本身,背后还代表了国家形象。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对于还不了解我们国家的其它各国来说,邮票充当了中国的名片,通过信件传递到了世界各地,是一面了解中国文化的窗口。

(2004年《神话-八仙过海》邮票)

  其次在上个世纪,邮票在老百姓心中是仅次于钱币的存在。几分钱的邮票不但是家家寄信时的必备,还是知识匮乏年代民众学习的百科全书。每枚邮票记录了画面上的主题,也记录了国家正在发生的大事,是人们共同的记忆。

(2003年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邮票)

  三是改革开放后,一些特殊时期的邮票被赋予了特殊意义,这些来自民间又数量极少的邮票屡创拍卖记录,让很多梦想暴富的人们产生了幻想,投入到了集邮的队伍。

(新中国邮票单枚最高拍卖记录)

  当然,成也寄信,败也寄信。随着信件数量的骤减,邮票也淡出了人们的视野,成为人们眼中的“废纸”。只是对于邮票本身来说,寄信的功能没有改变,使用的方式也没有改变,改变的只是人们对于邮票的态度。

  看到日益没落的集邮,很多老人并不甘心,总觉得邮票绝不会沦落至此。只是面对“骨折”般的市场价值,这种买什么赔什么的收藏品,早就没有了吸引力,唯有养成习惯的一些老人还在尽力坚持着。

(首发日买到邮票的老人)

  其实邮票的没落是一种必然,相较于其它大众收藏来说,尤其是纪念币,邮票的变现能力太弱了。

  普通纪念币作为法定货币,即使品相不好依然可以保住面值,这是最起码的保障。

  而退出大众视野的邮票,除了寄信寄包裹,是不能兑换人民币的,尤其是在快递业高度发展的今天,选择邮政包裹的可以说微乎其微,是没有其它选择的选择。

(贴邮票的邮政包裹)

  既然付费就能寄,那为何还要先买邮票,再贴邮票,再寄包裹呢?无疑是画蛇添足。

  人们对于集邮的渴望大多源自于一些天价邮票,这些存世数量稀少的物品再配合一个“来自于民间”的故事,很容易让人对号入座。

(“一片红”实寄封)

  可毕竟能够成为珍邮的,建国七十年来就那么十来套,还大多处于五六十年代。随着邮政管理制度的加强,这个时代再想制造出新的珍邮,已经没有了可能性。

  对于投资者占大多数的人群来说,能够带来收益的投资品太多了,比邮票适合投资的也太多了。投资者如此聪明,怎么会看不清邮票的现状。

(全网在售的打折邮票)

  而无力改变现状的邮政,只能改变自己对待邮票的态度,那就是在不大幅提高邮资费用的前提下,尽量去掉邮资属性。毕竟快递费都10元了,1.2元寄一封信显然入不敷出。

  在限制个人面值购买邮票后,各种拥有大版、小版、特供品的豪华商品册出现了,一本售价高于面值两三倍的官方集邮册,成了新发行邮票的最大归宿。

(远高于邮票面值的官方商品册)

  这种商品册最大的好处是,当人们花了这么多钱购买后,绝不会用邮资费用去寄信寄包裹,而没有兑换成服务的邮资凭证,就好比你花了纯金的价格买了一块豆腐,结果还只是看看一口不吃,等你想要拿这块豆腐去卖钱时,却发现这真的只是一块豆腐,除了吃没别的作用。

  这样的情况多了,邮票也就被大多数人当作是“用纸来换钱”,甚至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呼吁,要求取消邮票的发行。

  确实,在互联网和手机出现后,信件没有了竞争力。但像政府公函、录取通知书这些重要的物品,却离不开遍布全国邮政系统的支撑。

(公务信函)

  《保密法》第二十五条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通过普通邮政、快递等无保密措施的渠道传递国家秘密载体。也就是说基础邮递服务是刚性需求,那么邮资凭证还是有存在必要。

  在拯救邮票这件事上,没有比集邮者更操心的人,不过所能想到的办法也过于简单粗暴,如强制所有快递业使用邮票,取消邮资机戳,降低邮票发行量等等。

(邮资机戳替代邮票)

  这些办法大多只是利好于集邮,在执行方面不够现实,尤其是强制所有快递业使用邮票这件事,完全不符合快递业的发展,过于理想。

  其实解决问题的根本在于邮票的使用上,即使通信高度发达的国家,邮票依然没有停止发行,而与中国大陆不同的是,大部分国家没有炒作邮票这种行为。

(1997年上海卢工邮币卡市场)

  没有炒作的原因是邮票不能带来足以养家糊口的利润,这和邮票的供应方式上不无关系。

  以中国香港为例,香港邮政采用的是放开供应的模式,在邮票销售期内用户可以购买20大版、100套票以内的任何数量,这个“限制”足以满足大多数集邮者需求,也能有效防止商人恶意囤积。

(香港邮政邮票购买界面)

  这个办法是可以借鉴的,邮票首要功能是使用,在发行期内邮票可以敞开供应,但需要限制个人购买数量,如每个身份证最多可以购买5套大版张、10套邮票。

  二是将计划发行量改为需求发行量。在邮票发行期内,采用多次少量印刷的模式,即根据用户预定需求和实际使用情况进行印刷,用多少印多少,在销售期内不限制印刷量,销售期结束后停止印刷并销毁印版。

(《己亥年》邮票印刷开机仪式及邮票印刷机)

  三是在邮票销售期内,所有需要使用邮票的地方,优先使用纪特邮票,不足以供应时再使用普通邮票顶替。对于过了销售期还未使用完的纪特邮票,除保留用于存档和年票预定的部分外,全部进行销毁,并公布印刷量、销售量和销毁量。

  四是开发除信件和包裹外使用邮票的新途径。充分发挥邮资凭证的作用,提升邮票使用率。

  当然在邮票的使用中,也需要充分考虑用户寄件时是否方便,如采用不干胶工艺提升粘贴速度、采用隐形条码方便用户查询物流等,减少邮票使用中的繁琐步骤。

(德国邮政可扫码跟踪邮票)

  五是正视邮票面值的作用,减少集邮公司商品册制作数量,并严防低于面值出售给大客户。提升商品册含金量,用有价值的商品去打动消费者,而不是用个性化邮票这样的“垃圾邮品”去充数。

(可随意印刷图案的个性化邮票)

  随着时代的发展,像火柴盒、电话卡这样曾经因为大量使用而成为收藏品的不在少数。可也正是因为时代的发展,这些逐渐消失在生活里的物品也淡出了收藏的圈子。

(红极一时的电话卡收藏)

  邮票也不能例外,需要清楚的是,邮票的首要功能是预付邮资凭证,一个物品只有建立在繁荣的基础功能之上,才可以去讨论它的收藏价值和投资价值,一个没有关注度的物品,能够等来的只有被时代淘汰。

  如果这个时候再去思考邮票的未来,那无疑是“疾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邮票概述
邮票收藏者必学习的收藏知识
细说历年最佳邮票评选纪念张的收集
普通邮票
方寸之间学问大--集邮
方寸之间话集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