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阿莱斯】帝国仅存的硕果——梵蒂冈(罗马完结篇)

这个仅有0.44平方公里的世界最小国家,却有能容纳50万人同时活动的空间,有着遍布世界各国的信民,足见她抱负之巨大影响之深远。


清晨,沐浴着南欧特有的和煦阳光,迎着扑面的地中海习习凉风,我们又出发了。罗马之旅实在令人兴奋,每天都有那么多好看的、好吃的。

然而,今天的心情略有不同,甚至有点紧张,这不仅是因为又要“出国”了,而且,是去朝圣,幸运的话,还能得到国王的接见。这个国家就是梵蒂冈,圣地就是圣彼得大教堂。

目的地离住的酒店不远,位于市区版图的西面偏北,半个多小时的地铁。无须护照,无需过境,当然更看不到边境官员的冷脸,唯一表现主权所在的就是三几个荷枪实弹、神情紧张的士兵,却成了这个“国中国”的一道风景线。

很快,我们排进了位于圣彼得广场上长长的人龙的龙尾。超过八万平方米的广场庄严肃穆、悄无声息,偶尔能听到调皮的鸽子,噗塔噗塔拍打着翅膀相互追逐。人龙由左至右蜿蜒曲伸于两边的巴洛克式柱廊之中,缓慢前行。这倒给了我时间环视一下这个国家,这个广场,整理整理思绪。

距博主朝圣之日约一千七百零二年前,即公元313年,为了表达对耶稣的帮助——夺回西罗马皇位——的敬意,君士坦丁不仅大幅改善基督徒的待遇,还决定从国库中斥巨资建设教堂。就在这个地方,一处叫梵蒂冈山的一侧被清理得干干净净——公元64年7月,一场古罗马史上最大的火灾吞噬了整座罗马城,时任皇帝尼禄将纵火的罪行嫁祸到基督徒身上,这里成了处死他们的刑场和坟场;彼得(希腊语译为伯多禄)在这里被倒钉在十字架上并于此后埋葬在这里。在清理出来的土地上,罗马人花了三十年时间,在这里建造了史称第一圣彼得大教堂(或老圣彼得大教堂)。

如今矗立在这里的圣彼得大教堂,绝非当年的“第一”可比,故没辜负君大帝的一片苦心。

君士坦丁大帝解放了西罗马之后,未满足于基督教只在他的领地(西罗马)里施展拳脚,他认为基督之神是他成功的动力,他觉得必须让更多的罗马子民投入基督的怀抱。宗教认同差异自然会转化成政治上的矛盾,他决定向曾经帮助打赢西罗马解放战争的战友、他的妹夫、东罗马皇帝李锡尼开战,理由是东罗马存在宗教迫害。公元324年9月,两军在君士坦丁堡(现伊斯坦布尔)郊区对决,君士坦丁挥舞着军旗,上面用宝石和金条制成的基督十字架显得格外耀眼。结果是有基督相助的君士坦丁大胜,东罗马皇帝一家人除了君大帝的基督徒妹妹得以免死外,其余皆遭屠杀或暗杀。

公元325年,君士坦丁召集并参加了一次史称“尼西亚”的会议,用他的权力最后确立了基督教在罗马的正统地位。

我们来到了队伍的中间,而“龙尾”似乎摆的更长了。有人告诉我们,这里天天都是人龙,复活节那一天更能达到百万人之多。不知这是人类还是上帝创造的奇迹,能让一个地方数百年如一日地吸引如此众多的信徒和观众。君士坦丁大帝要活到今天,一定会认为是他的决定和基督的神力使然,他也一定会满意巴洛克建筑设计大师贝尔尼尼的绝妙设计,让两边柱廊恰似大教堂伸出的两条热情的臂弯,拥抱着不仅整个罗马帝国乃至全世界的信众。

然而,令君大帝始料未及的是,罗马帝国在他去世仅70年后便分崩离析了,原因也不再是皇室内的兄弟反目、母子成仇之类的老套故事。始作俑者竟是罗马人根本看不起的蛮族,公元410年,一位叫阿拉列克的哥特人(现东日耳曼人),凭着那一句“条条大路通罗马”的名句,带领同胞过关斩将兵临罗马城下,围城两年屡屡和谈无果后,终将其攻陷并付之一炬。庆幸的是,或这就是神力,阿拉列克的基督徒身份,让大教堂等宗教圣地免遭火劫。

此后,各地蛮族、异族纷纷揭竿而起,罗马帝国的版图变成了多个国家,公元756年,那个叫法兰克的国家甚至占领了罗马,时任国王丕平将罗马城及周边地区送给了教宗,从而有了现在这个政教合一的梵蒂冈国。

终于来到“龙头”了,沿着平缓的阶梯,一步一步接近这座旷世的经典之筑。近距离观看教堂的正立面,实话说并不觉得特别宏大。这或许是东西文化差异使然。来自中国的游客,见惯了虽内里空空却门面宏大之作,而我看到的许多西方著名大型建筑,大多给人没有“张开血盆大口”之感。至于同时容纳6万人参观的奥秘,可能只有进去了才能知道。毕竟,这项开始于1506年、面积23,000平方米的工程,前后共有二十位教皇主持规划,同时汇集了包括布拉曼特、米开朗基罗等一百多位顶尖艺术家的手笔,耗时120年时间才建成的巨制,毫无疑问会给观者带来无数的惊喜。

我回望广场,这个仅有0.44平方公里的世界最小国家,却有能容纳50万人同时活动的空间,有着遍布世界各国的信民,足见她抱负之巨大影响之深远。再往远处看,罗马帝国历任皇帝的呕心之作,要么已经灰飞烟灭,要么徒剩残垣败瓦。

君士坦丁大帝,仅凭当时的决定,便与梵蒂冈一道青史留名。

后记

刮过两千年的凄风惨雨后,罗马重归平静。天依旧那么蓝,山依旧那么美,河水依旧奔流不息,人依旧伏田地而劳作、居斗室且栖身,上帝依旧高高在上,看着人类还会玩出什么新花样。

这让我想起中国的思想家孟子两千多年前说的那句话:“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无论国力有多强,无论威望有多高,无论“思想”是否放之四海而皆准。只要罔顾民意、违背天理(规律),最终,神马都是浮云。


图注:过了这条斑马线就算出国了。看,街角处站着边防军呢。其实,梵蒂冈国用的是瑞典的雇佣兵。

图注:左边住着罗马市民,右边是梵蒂冈国城墙。

图注:沿着台伯河看过去的大教堂,桥右侧的天使城堡,也在梵蒂冈的国土之内(引用图片)。


图注:圣彼得广场,弧形为广场两侧的柱廊(引用图片)。

图注:我们就在这条长长的人龙里。

图注:虔诚的观众参观前饿补功课。

图注:邮局所在,不仅方便游人,也是主权的象征。

图注:大堂正厅呈长方形,就是君士坦丁的创意。

图注:不用说弄明白,即便是将里面的东西都看完,几乎都是不可能的。

图注:堂内壁画美轮美奂,皆出自那个时代顶级大师的手笔,肃然起敬之余,顿觉吾等大陆学生之才疏学浅。

图注:西斯廷礼堂。这是教廷举行“政治局”会议的地方,也是新教皇产生之所。里面的壁画,以及壁画后面的故事,不知耗费了多少人间笔墨。其中,礼堂天顶的画作,取材于《圣经》开头部分的故事——从开天辟地到洪水方舟;由米开朗基罗耗时4年(从1508年5月至1512年10月)创作完成

图注:这条空无一物的小空间,恰是教皇去西斯廷礼堂开会的必经之路。

图注:教堂出来,便可以参观梵蒂冈博物馆,之后,便经过这个螺旋楼梯前往出口。

图注:宗教之于吾国吾民确有点晦涩艰深,不用担心,这里有中文侍候。

图注:君士坦丁——罗马帝国第一位基督皇帝,临终前受洗(引用图片)。

图注:位于斗兽场边上的这座凯旋门,建于公元312年,落成于315年,用于纪念君士坦丁在西罗马的解放战争中,击败了篡位皇帝马克森提乌斯,凯旋入城。一千八百年后,拿破仑照葫芦画瓢在巴黎建造了相似的凯旋门。


作者言论自由,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走进意大利(2):梵蒂冈朝圣
《走进西欧纪实》之五。
君士坦丁大帝
欧洲漫游记(四)
12
【河南】《智泉流韵》特邀作家贾宏文最新原创散文《走 进 欧 洲》【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