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视觉人类学教了我什么?

        记得导师和我聊起她收到过的一封申请信,是一个对生活失去兴趣和希望万念俱灰的女孩写的,那个女孩说她绝望中在Google的搜索框打下她最爱的两个词:Visual,Anthropology,出现的第一条链接就是我们系的主页。

        我找到它时状态还算正常,但也是这两个词吸引了我:视觉,人类。我最擅长的,我最关心的。那么视觉人类学作为一个学科,究竟是关于什么的呢?我当时并不知道。每个人问我的时候,我就说嗯,大概是和两件事有关的吧……再说了,我要都知道了还学啥呢,就是不知道才要学吧。

        方法论的教授第一节课让我们做的第一件事是在一个小纸片上写下“我”是谁。像写自我介绍一样,我写上:我叫XXX,来自中国,多少岁,性别,过去从事什么职业,本科学的啥,信仰什么宗教,点点点。每个人都很认真的写了一大堆热情地准备交给教授,她说不,这个我不需要看,而是你们自己需要知道,是什么组成了你,你的看法来自哪里,任何时候你做选择,你做评价时,你知道是什么让你做出的这些选择。以及,除去那些身份,特征的你,还是不是你?

        当时我想了两件事:1.所有的名词组成的是社会身份的我,而本体的我在除去所有的名词后依然存在;2.是我过去一切的经验和文化习得构成了我的观点和选择,也就是说那些“我认为”全都是“我的经验和文化习得认为”,而我的经验和文化习得是不是客观可靠的呢?

        两年后在龙泉寺,才意识到那一刻离佛法非常接近了。

        导师Undine是柏林自由大学视觉与媒体人类学的系主任,也是本系的创办人。她出身天主教家庭,但却是佛教徒,在泰国学习内观禅修。她告诉我,视觉人类学大概是最接近佛法的一门学科,因为我们想要努力达到的是,去了解自己,通过了解自己去理解别人,最终消融自他的对立。

        我过去十年从事的职业——媒体记者所自认为代表的客观与真实被否定了。那种置身事外的他者如何替主体说话,不停地被选择,裁剪,放大后的事实还是全部的事实吗?

        两年中,反反复复地在拷问什么是自我与他者,主体与客体,客观与主观,东方与西方,什么是“真”,什么是“善”,什么是“我们”。剖析自我身上的种种偏见来自哪里,然后放下那些偏见,如果放不下,要意识到自己是带着偏见的,要意识到自己看到的永远只有一部分。知道那些以为是“我的”并不属于我,“我的审美”,“我的想法”,“我的知识”,然后一点点剥开这些外在赋予我们的表皮,找到那个属于本体的平等和宽容。

        视觉人类学给出了很多种选择:你可以诚实地交代拍摄时的语境,你可以把拍摄的权力交给被摄者,你也可以成为他们的一员。

        我最喜欢的法国女教授是本学科鼻祖Jean Rouch的弟子,和她老师一样,她和丈夫在非洲工作了一辈子,最后成了土著的一员。我问她,当你参加他们的仪式,和他们在一起吃饭舞蹈,你要怎么同时拍摄呢?

        她说,哦,我会关掉摄影机。

        又或者,你可以拍你自己。你的父母,你的爷爷奶奶,你的孩子,你的同类,属于你的部落。重现发现你的身份,发现你的历史,发现你自己。好友Juan拍了他的家庭史,双胞胎爷爷,一个二十岁入伍加入纳粹战死,失落在茫茫大海,另一个同年乘船去往南美结婚生子一辈子没有再回德国。Beina在家庭录像带中找到自己三岁被送往美国与父母团聚的那一刻,询问视觉媒介是如何联结我们又如何使我们疏离。

        很感谢有两年的时间和一帮和我一样对这些没有油盐的事感兴趣的人成天讨论这些看上去没有油盐的事,以及如何用它们来做一些能帮助心灵却因不带来金钱而显得微不足道的事。他们绝大多数都是欧洲的左派,宗教自由分子,女权主义者,批评家,LGBT,素食和环保主义者,以及永远站在弱势群体那一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161102·旅游人类学】彭兆荣:研究旅游人类学应有的民族情怀和辩证观念
人类学学科前沿在哪里?
无论活着还是死去,这群人都不会放过你|云课堂笔记
邓启耀 | 重叠的空间:不同文化情境中的空间认知
庄孔韶教授做客兰州大学 “萃英大讲坛”
《种族主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