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由“曾参杀人”说开去

济宁文学

「济宁作家原创作品 文学爱好者交流园地 」

孔孟之乡 | 礼义之邦 | 物华天宝 | 人杰地灵

                                                   

由“曾参杀人”说开去

作者:鲍和祥


先贤曾参品德高尚,著有《大学》《孝经》等儒学经典,是我国儒家五大圣人之一。关于“曾参杀人”的典故源自《战国策·秦策二》。他住费县时,有个和他同姓同名的人,有一天,同姓名的曾参杀人犯案,人们谣传是曾子杀了人。有人告诉曾母,曾母毫不在意,坚信儿子不会杀人;过了一会儿,又有人来说,曾母仍镇定自若,依旧织她的布;又过了一会儿,第三个人跑来,依然言之凿凿地这样说。这时,曾母不由地惊恐起来,扔下梭子,关闭大门,翻墙逃跑了。

李白诗云:曾参岂是杀人者,谗言三及慈母惊。这个典故告诉我们,谣言经再三传播后,即使最了解儿子的母亲,也会信以为真。我很自然地想起来类似的几个成语,你像无中生有、以讹传讹、三人成虎,“众口铄金,积毁销骨”等,这些成语不但说明谣言相当普遍,而且还拥有巨大的能量。


我不禁深思,从古到今,为什么谣言屡禁不止呢?我想到了一些媒体的造谣抹黑,企业同行之间的恶意竞争,家庭之间的羡慕嫉妒,人与人之间的明争暗斗,社会之复杂,人性之丑恶让人不忍直视。我苦思冥想后,认为之所以谣言不绝,大致有这么几个原因:一是成本低廉;二是能快速达到目的;三是对自己利大于弊;四是少有人去核实;五是责任不好追究。

造谣只要动动嘴就行,不需要啥成本,只要把语言组织一下,语境设计好就行了。例如某村李四地里西瓜被偷了,张三给李四说,西瓜可能是王二偷的,有人见他从那里路过来,张三就这样说了些模棱两可的话把谣言造了出去。李四信以为真,接下来几天就朝着王二家方向开骂,村民矛盾由此产生,张三洋洋得意,王二却蒙冤受屈。

民间的一些谣言,往往无人去深究,也不好查找来源。谣言既出,就会有影响,就会有“效益”。对于谣言完全相信的人不多,完全不信的人也不多,大多都是半信半疑。你要问他对此如何看待?他会轻描淡写地甩出一句——无风不起浪!这就有点像农村看邻居闹架的围观者,他们多抱着看热闹的心态,并不会像警察那样深究原委。你要问两家为啥打架?他们会很自信地告诉你,一个巴掌拍不响!一个不怨一个!

随着媒体传播的多样化,一些组织为制造影响,引导舆论,获取巨大利益,毫无底线地炮制网络谣言并大肆传播,甚至不惜重金收买一些有话语权的专家、大V推波助澜,让人产生误解和抵触,这在很大程度上污染了舆论环境,影响到受众认知事实和价值判断,可谓害莫大焉。

谣言传播之初,很多人都会选择相信,进而继续传播,很少有人理智地去思考。直到谣言造成了事实性伤害,有关单位或个人才不得不出来辟谣,但影响已无法挽回,造谣者的预期目标已经实现。

著名散文家余秋雨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衰世受困于谣言,乱世离不开谣言,盛世不在乎谣言。短短一句话就揭示了时代大局对谣言之于人的影响。分析了大半天, 看来谣言是普遍存在的,一时半会也不会消失,而且还会长期存在下去。

我们作为有思想的普通人,必须得有自己的思考和理解,不能人云亦云。还是俗话说得好,谣言止于智者嘛!

濠梁之乐君 癸卯年霜降

作者简介:                                                  

鲍和祥,70后,笔名濠梁之乐君,正值奋斗的年纪不幸罹患重病,在满地荆棘的路上艰难前行。正如史铁生所言:我的职业是生病,业余写点东西。在孤独无助的日子里,也许我拙笔拾掇的一行行文字,就是最好的疗愈和慰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挤压食安谣言生存空间权威发布要快
谣言猛于虎:谣言能止于智者吗?
经典文言文赏析 | 曾参杀人
谣言心理学 (豆瓣)
三的成语①
三告投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