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记忆中的萝卜灯

济宁文学

「济宁作家原创作品 文学爱好者交流园地 」

孔孟之乡 | 礼义之邦 | 物华天宝 | 人杰地灵

记忆中的萝卜灯

作者:孔凡河


不知不觉中,大街小巷里,超市柜台里到处都是促销汤圆的叫卖声。

这就预示着:元宵节,快到了;年,要走远了。

可在我看来,走远的不仅仅是过年的欢乐,还有那悠长的年味和快乐的回忆。

记忆里,腊八节,吃腊八蒜,喝腊八粥是过年的开始。“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因为过了腊八家长就不再小气,总会把家里珍藏的好吃的都通通拿出来。喂了一年的鸡,养了一年的猪,放了一年的糖等等等等,总有那么多好吃的吸引着口水成涎的孩子们。

年在孩子们的心中是那么的重要,不只是能填饱肚皮,关键是还能解馋!

除夕的鞭炮,年夜的饺子,都是最爱。大年初一,挨家挨户的磕头拜年不仅是为了送去祝福,更多的是要把邻居家的零食装满口袋。初二跟随母亲回娘家,除了当客人大快朵颐,最喜人的还是能有红包可赚哦。钱虽不多,但喜悦却挂在脸上久久不会散去。接下来的日子更是痛快,今天去姑妈家,明天去姨妈家,后天又去了舅姥爷家,大后天又去了姑奶奶家,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初十之前就没有停下过走亲戚的脚步。

再稍事休息几天,过年的又一个高潮——元宵节也就来了!

三十年前乡下的元宵节虽不烟花四起却也是热热闹闹。汤圆是能吃上,但也属于奢侈食物了,不过是买个一斤二斤解解馋罢了,想吃饱吃足是不太现实,主食依然是饺子。也恰恰是那时的吃不足,才会让我到现在都还会不时想起那甜蜜的回忆。

农村的元宵节,很少扎花灯,农民们也是就地取材——用萝卜做萝卜灯!虽有用面做面灯的,那也仅仅是有钱的大户,小户人家面都不够吃,谁还舍得做灯呢。萝卜灯制作起来很简单,只需一段萝卜,再将萝卜芯挖掉三分之一,做成茶碗形状,中间插上一根火柴,再缠上棉花,然后浇上油。(用油是有讲究的,百姓日常吃的猪油、棉籽油都是不行的,点不着,必须用豆油才会点燃。我猜花生油应该也是可以的,只是那时的我们是很少能吃上的。)一个萝卜灯就做好了。

印象中,我从十五的早上就要开始刻萝卜灯,因为需要点灯的地方不少,凡是有门的地方,要烧香磕头的地方都要摆放。堂屋八仙桌要两个,里屋财神要两个,院子香台要两个,厨房灶神要两个,水井旁边要两个,什么堂屋,东屋,厨房,猪圈,大门口等等,凡是门口都得要俩!算算,算算吧,我的任务还是很艰巨的!咦,别着急,还有一个,怎么能少了河灯呢,河灯还要做一个!

夜幕降临,萝卜灯也做好了,摆放整齐。“开始点灯!”父亲一声令下,我就开始轮流点灯了,那时的我觉得能完成这项使命是多么的骄傲与神圣!

孩子们,最羡慕的还是打灯笼。打着各自的灯笼在大街上攀比,也是无比惬意。好的灯笼大人是不给买的,当然主要是家里没有这方面的开资。我们就自己做!用铁丝做骨架,用白纸做灯罩,灯罩上再适当点缀些红花,把蜡烛头放在最底端,简易的灯笼就做好了!

点完自家萝卜灯,就要打着灯笼送河灯去了!因为每年夏天都要去河里洗澡、游泳,为了表示对河神的敬仰,更主要是为了祈求来年在河里游泳上能够平平安安。正月十五送河灯是最神圣的,也最有仪式感。小心翼翼地把灯放到水里,任由流水带走灯儿,也带去我们的祈盼。我们总会站在河边目送着河灯在影影绰绰里慢慢远去。河灯走远了,过年也就结束了!该上学上学,该做工的做工,农民也开始到地里忙活起来,一切都又恢复了正常,孩子们也又在掰着手指头算着新年的到来了。

如今,生活好了,千奇百怪的彩灯更是看不过来,可我还是思念那飘在记忆河水中的萝卜灯。

作者简介:

新荷一片,原名孔凡河,籍贯曲阜,孔子第七十四代孙,现供职于济宁高新区某学校,是一名普通的语文教师,爱好读书写作,经常在微博和微信朋友圈里写写自己的感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纸灯笼
【许言】元宵节深处的记忆——萝卜灯
灯笼
「散文」正月十五萝卜灯
李红波丨淡不出记忆的元宵节
正月十五忆童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