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城里人·乡下人

       安陆水易居,汇聚好文章。人人可发表,只要是原创。何不试一试?佳作共欣赏。点击标题下蓝字“安陆水易居”关注。投稿微信syj620325QQ335831346


城里人·乡下人

梅年元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农村先后进行了三场革命:

       1980年进行了“土地革命”,全面推行农业生产责任制,广大农民有了赖以生存的土地和土地经营权。

      1992年进行了“税费革命”,国家取消了几千年来农民“种田完粮”的各种税费,结束了计划经济时代那些对农民不合理的经济负担。

      2016年10月进行了“户籍革命”,全国已有30个省市取消了农民“农业户口”身份,结束了长达50多年的城市人和农村人“二元结构”带来的鸿沟。

      农村的这三场革命,使城里人和乡下人似乎在公平正义上迈进了一大步,但新的城乡差距依然存在,只不过是在距离上而不是在心灵深处有所缩小。那么,如今城里人和乡下人的区别究竟在哪里?我觉得具体显现在以下十个方面:

       ——计划经济下的城里人和乡下人。城乡差距的形成,不是偶然而是必然,这是因为中国历代的统治者,都把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设在城市,这本来是一种合理的选择。但是,这个必要的选择却导致了悠久的城市中心主义,这种城市中心主义,其核心就是利益和权力集中的城市,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权力堆积起来的城市”。居住在“皇城脚下”的市民,享受着政府诸多方面的优厚待遇,这其实就是城市社会对乡村社会一种压迫和剥夺。

      长期以来的计划经济体制,使城里人养成了一种“养尊处优”的习性。那个时期,城里人属于“非农”户口,在方方面面都优越了乡村,食品方面,大米只有一毛多钱一斤,食油、白肉、糖类等按月定量供应。政治待遇方面,城市的就业岗位农业户口入不了围,而城市里的干部、工人、知识分子等阶层人物,除了有旱涝保收的工作,老了有退休金外,还可以安排他们的子女“顶职”上岗,这种“近亲繁殖”现象延续了好多年。总之,在计划经济时期,城里人的生活水准要比乡下人强数倍。否则,当年城里下放的“知识”青年,在城市生活水准培养出来的如火如荼的革命热情,一到农村就像冰水浇了一般,怎么会不顾一切地要求返城呢。那个时候对于乡下人来说,做城里人是上天堂啊!可惜就像圣经说的:“农民上城市这个天堂,比骆驼穿过针眼还困难。”

       计划经济时代,一个非农户口和一个农业户口,尽管只是一字之差,却相差万里。生长在农村的乡下人简直活得不像个人,正是由于城乡二元结构在政治上、经济上形成的“剪刀差”,农民就像一只小绵羊,吃的是草,长出的是毛,而毛刚长满全身,就被“剪子”给“剪”掉了。这种毛刚“剪”下来的时候是廉价的,可通过加工变成床上用品和服装后,利润则是原来“毛”的数倍。尽管自己身体没了毛,不能御寒保暖,但乡下人仍“脸朝黄土背朝天,弯腰曲背几千年”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地劳累奔波,为城里人提供粮棉油、牲猪等农产品,不管是丰年还是灾年,必须首先完成国家的统派购任务,剩余才是自己的。而农民一个工作日的价值有的地方抵不上一盒火柴,这种苦和累只有农民自己知道,不是没有地方诉说,而是诉说了又能怎样呢。

       据《中共党史资料》2000年第4期记载:1961的全国第3次发生特大自然灾害,受灾人口1.63亿人,远远超过了上年,在此期间,因饥饿而非正常死亡(饿死)的农民达三千多万人。可想而知,种田的农民先饿死,这不能不说农民是如此的憨厚和大度,正是农民这种无偿的付出,帮助城里人度过了饥荒,整个计划经济年代也是农民无偿地养活着城里人,城里人应该从内心深处感恩全国数以万计的农村人。

       ——改革开放后的城里人和乡下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标志,是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逐渐过渡,在这一背景下,也成为城里人和乡下人缩小差距的分水岭,城里人的优越感逐渐消退,乡下人虽然背着一个“农”字头的身份,但看到了发展的空间和机遇,似乎马上就要扬眉吐气了。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实质是竞争机制在中国的诞生。城里人在竞争激烈的浪潮中,产生了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失落感,原来按月靠计划供应的廉价商品没有了,得自掏腰包到市场上去购买;虽然仍是“非农”户口,但社会上已经开始实行竞争上岗制和末位淘汰制,子女可以顶职父母就业的优惠取消了;多年来干部、职工分福利房的待遇也没有了;企业破产倒闭后,下岗职工虽然可以吃“低保”,但那点钱只能够度温饱;铁饭碗被打破以后,原来吃香的喝辣的时代再也一去不复返了。曾几何时,在安陆辉煌一时的湖北铝厂、五七棉纺厂、粮食机械厂等三个省部级直属企业先后破产倒闭,几万人的职工下岗之后,日子过得并不比乡下人好,有的上街摆地摊,有的只愁没有讨米要饭,过去城里人那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好日子早已成为梦影。

      相比之下,乡下人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则处于不败之地。改革开放以后,乡下人打开尘封已久的寨门,纷纷到外面去闯世界,足迹遍布全国各大中城市,做到了在家有人种田,外面有人赚钱。外出打工的乡下人,每年基本上是春去冬归,由于乡下人善于吃苦卖力,进城以后就比城里人混得好,这从某种程度上与乡下人生存条件有关。因为城里人生存之道只考虑眼前利益就可以了,灵魂深处还没有完全从计划经济年代跳出来。而乡下人则不同,他们首先考虑的是长远利益,更加考虑投入与产出的比值,一般情况下从不做赔本的买卖,所以乡下人进城以后,就会把农村的生存之道用于城市的务工经商和工作,他们深深懂得自己白手起家,必须要吃苦,要不怕低三下四,要不怕被别人瞧不起。正是乡下人有这种精神,比养尊处优惯了的城里人就更有了优势,更显得有雄才大略。

      曾记得,1984年前后的几年,农村一度出现过卖粮难、卖棉难和售后打“白条”的现象,严重挫伤了农民种田的积极性,导致全国很多地方连片抛荒,土地无人耕种。这不是乡下人不种田,而是农业生产赚钱困难,当时就有几句顺口溜形容了农民的境况:“老实人种田,日夜不眠,卖了粮食拿不到钱;滑头做生意,不伤心不怄气,有吃有穿真如意。”对比之下,工业商业赚钱容易,为什么不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商人造房子可以成为亿万富翁,种粮大户为什么不能成为亿万富翁?房子能卖几万元一平米,大米为什么不能卖几十元钱一斤呢?针对农村的现状,党和国家后来相继采取最低保护价收购粮棉油的政策,再后来又采取粮棉油直补政策。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向“三农”倾斜了,才使得乡下人的日子逐渐富裕起来。这一切的一切,城里人看了眼红也没办法,因为得了“红眼病”还得自己掏钱医治。

       ——各显千秋的城里人和乡下人。我们不妨把城里人和乡下人都比作青蛙,城里人这只“蛙”在井底,说井底干净;乡下人这只“蛙”在河里,说河里宽阔。虽然这两只“蛙”同样都在水里,但各显千秋,各具特色。

       城里人和乡下人,目前城乡差距仍然存在,但同样是中国的公民,同在一条起跑线上,在这条起跑线上,乡下人似乎跑在了前面,从以下几个方面不难看出,城里人再也牛不起来了,别再看不起乡下人了。

       经济方面,乡下人有自己的生产资料,土地承包期50年不变,而且可以按政策出租或转让,即使不去打工,也可以糊口,再养几只鸡,养几头猪,不求富贵,也能安逸生活。而城里人就不同了,只能靠自己智力、体力劳动获得生存,随时都有下岗的危险,一旦失业,只能靠恩典的低保生活,朝不保夕。

政治方面,乡下人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可以直接选举村委会班子成员,若是表现好,加上群众信任,自己有可能成为其中的一员。而城里人的那一票,最多只能选你所不认识的,已经定好的,让你参加选举也只能算个程序罢了。

       环境方面,乡下人可以看到蓝天白云,可以看到满天的星星,可以呼吸新鲜空气,可以看到鸟语花香,可以近距离的接触自然,污染相对少好多。城里人住在钢筋水泥的楼房里,呼吸浑浊的空气,喝着被污染过的水,白天能看到蓝天白云吗,夜里能看到满天的星星吗,每天感受暗无天日。

       户籍方面,过去有个城市的“非农”户口就能吃商品粮,每月有固定的定量供应,而且还有工作,有了工作生老病死就有依靠。现在户口统一了,城乡人的身份一样了。如今,城里人就是迁到农村,还做不到呢。可乡下人即使发了财,在城里买房了,恐怕再也不要那城市户口了。

       文化方面,乡下人可以随意高喊几声,唱个信天游,城里人能行吗?小的说别人笑你神经病,大的说就是扰民。城里人关起门过日子,找几十人很难做到,乡下人村头禾场扭大秧歌,愉悦心情,锻炼身体。城里人呼吸着汽车尾气,头顶雾霾跳广场舞,能锻炼好身体吗。

         ——工作节奏下的城里人和乡下人。现在的工作节奏是,城里人是快节奏快生活,乡下人是快节奏慢生活,为什么会这样形容呢?因为生存的方式、生活的习惯及情趣不同,才导致两种生活两重天。

      城里人从睁开眼睛起床到闭上眼睛睡觉,大把的时间都浪费在排不完的队和无穷无尽的等待之中,买早餐需要排队,坐地铁和公交需要排队,上公厕也需要排队,就算上班也需要排队才能考勤打卡。目前,城里人虽然私家车多了,但堵车状况时常可见,比排队更加焦虑。在激烈竞争的环境里,城里人就算牺牲了自己许多休息时间也不一定能够心想事成。别看城里熙熙攘攘的人群很热闹,也别看城里人匆匆忙忙的脚步很忙碌,其实,城里人表面上是生活在快节奏和繁华的都市之中,但绝大多数人的人生并不快乐,绝大多数人生命的质量并不高。

      而乡下人则不同,如今农村大多数地方已经不能再用过去那种闭塞、落后、愚昧、无知等形容词来描述了,除了公共交通没有城里那么二十四小时,除了商场没有城里那种规模庞大,似乎没有影响乡下人的正常生活。由于乡下人的工作、生活没有像城里人那样受方方面面的约束,可以把城里人浪费在排队等待的时间拿来尽情的享受生活。

       ——情感方面的城里人和乡下人。城里人自称感情动物,近年来离婚率却连年攀升,他们说这是为了追求爱情。以前不离不弃的是夫妻,现在变成了不离不弃的是手机,一机在手,天长地久,机不在手,魂都没有。所以,城里人的情感世界比较虚伪,因为他们喜欢五彩斑斓的生活,追求越来越高:谋高级职位、穿高档服装、居高级住宅、坐高级轿车、吃高级饭店,这“五高”带来患高血压、高血脂的人越来越多。

       在情感的天平上,城里人从来就看不起乡下人,尽管城乡差距逐渐缩小了,有些城里人混得不如乡下人,但却不愿意与乡下人结缘,所以“城乡结合”的婚姻大多数会崩盘,一方面是城里人认为如今乡下人幸福,另一方面为父母的城里人却总在阻止自己的儿女与乡下人谈恋爱,不让他们嫁给“幸福的人”。基于这种认识,才导致城里人哪怕丑八怪也能娶一个漂亮的乡下妹子;城里的半老徐娘嫁给乡下小伙肯定能上头版新闻。还有,城里人自诩为感情动物,但在礼尚往来上却没有感情,邻居之间老死不相往来,人坚守在自己的独立空间,一到家就关门闭户,几十年的邻居还是形同路人,手机上存有几百个号码,没有一个是邻居的。

       乡下人朴实、憨厚,虽然没有丰富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世界,却能够用现实的行动来证明一切。乡下的男人会为了自己所爱的人舍弃全家,而城里人会为了家舍弃那份爱,因为她没有想过乡下人的痴情,她们要的是荣华富贵,高档里显示了她们的地位,多情展现了她们的开朗。乡下人的那种傻,那种情他都会从一而终,坚守自己纯洁的爱情观,而城里人体会不到。结了缘,相处在同一屋檐下,乡下人会为了他爱的人幸福不适时宜的离开,尽管感到寒风扑面他也不愿她有一点点的不开心。乡下人虽然不懂什么叫感情,但大多数人能白头偕老,他们说时间长了就是石头也能捂出热气来。乡下人刚刚实行了自由恋爱,城里人又开始网恋了,有朝一日,你如果也爱上了城里人,特别是做大事的城里女人,你一定要忘掉自己,不管爱的得与失,千万别忘了自己是乡下人,切莫失了乡下人那种淳朴和憨厚。

        ——生活情趣上的城里人和乡下人。改革开放以来,城乡“二元结构”被打破之后,城里人和乡下人在生活情趣、志向、爱好等方面也发生了你所想象不至的新变化,大的趋势是:城里人喜欢原始的,乡下人喜欢新潮的。

      在居住方面,城里人建房爱学农村,说那是花园式别墅;农村的发展朝着城里的样子,说这是农村城市化。先前,城里人将大片可以栽树或已绿树成荫的地方用来盖房子,没了树就在自家的凉台或窗户上栽盆景。后来城里人羡慕乡下人住的是有天有地的四合院,院中可以种菜养花,空气又好,有的便投资在乡下模仿农民盖房子,每逢节假日带着一家老小到乡下度假。

       在环卫方面,城里人觉得乡下人不讲卫生,但又羡慕他们身体强壮,在地里干活累了蹲在路边歇会儿喝碗凉茶也叫享受。而城里人闲了就去健身房喝瓶纯牛奶也叫享受。乡下人觉得城里的干净,但看不惯厕所和厨房连在一起,又觉得满屋臭气冲天。乡下人刚用白纸擦屁股,城里人却用那东西擦嘴巴,不知现在如何才是讲卫生。

       在日常生活方面,乡下人生活过好了,餐餐几乎是鸡鸭鱼肉;城里人为了减肥增寿,现在普遍开始吃野菜了;乡下人刚把青菜上的虫子灭掉,城里人却专爱吃虫子啃过叶子的青菜;乡下人刚结束喝河水的历史,城里人又改喝纯净水了;乡下人,有了钱就去城里吃大餐;城里人,有了钱就去乡下吃野味。总之,乡下人用城里人用过的,城里人吃乡下人吃过的;究竟谁在模仿谁,谁也说不清。

       在穿着方面,过去农村有一句土话叫做“笑贫不笑补”,意思就是说你身上穿上带补丁的衣服别人不仅不会笑话你,反而说你勤俭持家。如今,乡下人刚结束了穿破衣服的历史,城里人就开始唱反调,特别是一些青年人,专买在裤子的屁股或其它部位剪个洞的牛仔服,说这才叫时髦和时尚。乡下人若是头发黄了或白了,就到理发店染个黑色,使自己体面一点;城里人觉得黄皮肤黑头发虽然是中国的本色,但不能体现个性和特色,于是就将黑头发染成红的、白的、花的等五颜六色,企图使自己在茫茫人海中变得更出色。过去,乡下的妹子蓄长辫子觉得妩媚动人,而现在城里一些男青年和各类明星,也学着模仿歌曲《小芳》中“辫子粗又长”,开始蓄辫子、留胡子,这些人究竟是留恋清朝时的男人蓄辫子的年代,还是为了装点自己的脸面或显示自己的身份,答案可能在各自的内心里,我们又何必探究别人的隐私呢。

        ——教育子女方面的城里人和乡下人。教育的方式不同,结果就不同。很多没有上过学的老农民深深懂得:要致富、多读书的道理,所以能够培养出优秀的孩子;不少有知识、高学历的城里人,认为城里到处都是路,何愁今后子女没出路,所以把孩子管出诸多毛病,甚至培养出问题孩子,为什么?这是因为老农民没有知识但有智慧;城里人有知识但缺少智慧。

      智慧的老农民三句话就培养出好孩子。第一句:“孩子,爸妈没本事,你要靠自己。”不包办,把责任还给孩子,让孩子拥有了责任心。第二句:“孩子,做事先做人,一定不能做伤害别人的事。”讲德行,先告诉孩子做人的标准。第三句:“孩子,撒开手闯吧,实在不行,回家还有口饭吃。”无私的爱,无尽的爱。

      再看看一些城里人,也是三句话怎么把孩子教育出问题的。第一句:“宝贝,你好好学习就行了,其他的事情爸爸妈妈替你来办。”剥夺了孩子责任的权利,培养出没有责任心的孩子。第二句:“宝贝,出去不能吃亏,别人打你时一定要还手。”基本做人的标准都没教对,可能培养出“缺德”的孩子。第三句:“宝贝,我告诉你,你要是不好好学习,长大了没饭吃别来求我们。”有条件的爱,根本不是爱。

        ——城里人为何看不起乡下人。城与乡,这两个阵营相互对峙又相互依存了那么多年,城里人从骨子里看不起乡下人,归根求源,是城里人思想观念上出现了偏差,认为城里人的优越感从来就有的,但他们哪里知道,他们的祖辈绝大部分还是乡下人这个事实。回顾历史,有人作过统计,世界上有所作为的科学家、政治家、企业家,绝大部分都是出自农村,中国的开国元勋都是农村人。现在,城市里真正有钱人都是农村人,而真正城里人除了“官二代”外,多数只能经营微商打发日子。

      说到城里人看不起乡下人的话题,这里我们不妨举一个典型的事例;那就是如今广东省东莞市。2016年10月,有一位记者分别写了两篇题为《东莞,一座无良的城市》和《农民工,富有的东莞不再需要你!》说东莞这座城无良,并不是指这座城市多年前公安部把它作为打击“卖淫嫖娼、打黄扫非”的重点,是因为它忘恩负义,要把曾经用血和汗垒起这座城市的农民工赶走,这种“禁人”的作法实质就是“卸磨杀驴”。根据东莞的实情,全市人口600万人最为适宜,而东莞外来人口达800余万人,至少有400万人居住在旧厂、旧村。为此,东莞借以城市改造和减少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为名,要驱赶几百万农民工,并称外来东莞的人为“新城市人口”,以此区分东莞的城里人和乡下人。东莞的这种作法社会反响强烈,各种舆论在网上疯传。

       还有,在全国的有些城市,有的不让农民工乘坐公交,说农民工太脏了,把车内的环境污染了。更有甚者,上海人称全中国都是乡下人;北京人称全中国都是野蛮人;广东人称全中国都是穷人(打工崽)。

      城里人凭什么瞧不起乡下人?究其原因,无非不就是城里人比乡下人世面见得多一些,可乡下人进了城,见识也可以多起来;无非不就是城里人身上不沾泥土,可乡下人进了城也可以穿得干干净净;再说,泥土也并不脏;无非不就是城里人家里人都是城市户口,可现在除了北京、上海外,户籍都可以自由迁移,城市户口已经不值钱了,相反,要是你把城市户口迁往农村,那才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呢。这样看来,目前城里人没有理由再看不起乡下人了,相反,乡下人能够看上城里人也算是你的福气。

       ——新的城乡差距究竟在哪里。总的趋势是,城乡差距越拉越大,城乡距离越缩越近,有朝一日,天下没有城和乡,那将是什么景况?有可能印证了毛泽东同志关于“农村包围城市”的论述,也就是城市向农村转移,很多城市将会唱“空城计”。为什么唱“空城计”呢?有位叫徐明天的作者,写过一篇题为《城镇化是中国今天的一个争论议题》的文章,文章中用大量的事实叙述了中国的城市化已经宣告失败,因为推行城市化,就得扩大地盘,城市80%的收入都来自土地开发。这样一来,城市的规模是扩大了,北京、上海等全国80%以上的大城市爆发雾霾,才导致中国城市化的破产,连人都不能住了,喘气都不行了,这个城市还有用吗?

      尽管如此,不谈放眼长远,而是就目前的现状,新的城乡差距依然存在,突出表现在现代教育、医疗卫生、经济发展等领域上。先拿教育来说,目前教育资源极不均衡,高等教育的基地都在省会以上城市,每年的招生名额和录取分数线都侧重于城市,因为城里人的子女如果不让上大学,这座城市就会动荡不安,所以每年的招生人数要比农村多,录取分数线却比农村低,这样才导致教育改革上“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得以落空,多年来倡导的教育公平成为一种口号。

      曾记得,1989年9月初,我送二儿子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报到时,这所学校在北京城区录取分数线在420分左右,而在外省录取分数线达600分以上,仅次于北大清华,当时湖北二本的录取分数为525分,北航属于“重本”,却比湖北二本要低100多分,你这说怎么公平呢。

      说高等教育不平等的问题,有人根据2001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的数据,打了一个很好的比方:将我们国家的教育资源假设为10个“苹果”,城乡居民总共14个人分,其中农民9个,城市5个,其分配结果是这样的:5个城市人口分得了7个“苹果”,每个分配单位平均得到了1.4个,而9个农民只分得了3个“苹果”,每个分配单位得到了0.33分。最后,通过1.4除以0.33,可以得出结论,平均对于每个个体而言,接受大学教育的机会,城市人是农村的4倍!国家每年所支出的800多亿(现在还不止这个数)的高教经费,有640亿元实际用在城市居民身上,这又怎么叫乡下人不寒心呢。

      再说基层基础教育,从小学到高中,县市级在教育资源的配置、教育投入上都放在城里,乡镇很多地方又没有设置高中,导致农村学校没人念书纷纷倒闭,城里的学校人满为患,念书走后门。由于县市级办学条件明显优越于乡镇,不少乡下的农民不惜血本在城内购房或租房,将自己的子女送到县城里读书,而大人们则随孩子“南征北战”,一直到孩子考上大学为止。在子女们这十二年的求学中,不知浪费了多少人力和财力,这都是改变不了的事实。

      最后说医疗卫生,近年来,虽说农村普通实行了合作医疗和农民参与医保,但乡镇卫生院和村级卫生所,不论是医疗技术或医疗设备远不及县市级医院,乡下人小病还可以就近医治,大一点的病还得上城里就诊,而且需办转诊手续,难怪乡民们说:“合作医疗好是好,就是大病治不了,要是不病该多好,免得总往城里跑。”

       就发展经济而言,近年来,党和政府在国计民生问题上一直向“三农”倾斜,使乡下人确实得到了实惠。但是,贫富悬殊依然存在,2016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7017万人,这些人群中基本上过着“温饱型”生活,有待一个长期扶贫攻坚的过程才能摆脱贫困。

       ——人们眼中的城里人和乡下人。不论是城里人也好,还是乡下人也罢,我认为都是人,在竞争激烈的中国社会,人人都得经受着改革开放和发展经济的双重考验。当前,最要紧的考验就摆在我们面前,那就是实现社会的公平化,没有公平化,随后的工业化、城市化、城镇化,什么都会恶化。我不能下定论是城里好还是乡下好,但目前的现状是:

       乡下人往城里人钻,城里人往乡下蹿;

       城里人的老人大多数在农村;

       乡下人的孩子大多在城里;

       城里人的根在农村;

       乡下人的梦在城里。

       最后,我们用乡下人自编的一段打油诗作为本文的结束语:

乡村土,乡村地,乡村娃娃有骨气;

乡村山,乡村树,乡村也有楼房住;

乡村猪,乡村牛,乡村不吃地沟油;

乡村田,乡村水,乡村姑娘个个美;

乡村酒,乡村菜,乡村小伙都很帅;

乡村茶,乡村饭,乡村农活自己干;

乡村家,乡村院,乡村风景赏不完;

乡村言,乡村说,乡村喜事众人说;

乡村房,乡村路,乡村轿车通城头;

乡村爷,乡村婆,乡村也能上大学;

乡村花,乡村草,乡村日子会更好;

乡村蒜,乡村姜,乡村生活有滋味;

乡村粮,乡村米,乡村定会好到底;

乡村我,乡村你,乡村兄弟都顶起;

乡村盼,乡村望,乡村农民奔小康。

城里人,乡下人,现在都是一家人;

肩并肩,手牵手,和谐社会阔步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散文||乡下人与城里人
城里人和乡下人
城乡差距
新农合好消息:每人交150元,和城里人报销一样了
(297)再也回不去的田园
随笔:城乡户籍并轨有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