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新四军五师野战医院旧址——寨凹

新四军五师野战医院旧址——寨凹

黄清明

        寨凹隐藏在蜜蜂寨西面鹰嘴崖下的山坳里,因地势而得名。新四军第五师野战医院旧址是幢宽敞结实的晚清老宅,呈四合院式,布局严密,结构紧凑。它坐北朝南,雄踞坳口,属典型明清徽派建筑,至今保存完好。古朴典雅的粉墙黛瓦、精美绝伦的木雕、石雕、砖雕装饰,以及师法自然、天人合一的风水理念运用,令人叹为观止。

钱冲东侧蜜蜂寨远眺(2009年8月易家镜摄)

        据孙氏后裔、七十四岁的孙绍继讲述,孙氏老宅是其六世祖孙卓大手里建造的。孙卓大曾是这一带最富有的豪绅,据说孙氏家族同一天动工兴建六所宅子,这只是其中之一,可以想见彼时其家势之隆盛。孙卓大的父亲叫孙正道,在清朝做过登侍郎,善聚敛,手头积累了大量银子。

        据考证,登侍郎系文散官名。唐始置,为文官第二十七阶,正九品下。宋正九品。徽宗崇宁二年(1103)用以代知录事参军、知县令,政和六年(1116)改为修职郎,为文官第三十六阶。金正九品上。元升为正八品,掌管宗卷、钱谷的属吏。《元史·百官志一》:“照磨一员正八品,掌磨勘左右钱谷出纳缮料例,凡数计文牍簿籍之事。”明正九品初授将侍郞,升授登侍郞。清正九品概授登侍郞。

        因登侍郎系掌管钱谷的肥缺,孙氏先祖豪富就不出奇了。孙卓大承上辈余荫,在钱冲及附近的随州、京山一带广置田产,建立了六处大小庄园,以作“狡兔三窟”之想。除寨凹,还有钱冲响堂湾、随州九口堰、孛畈杨堰村、王义贞同兴村等处。按《孙氏家谱》推算,孙氏老宅的修建年代应在清末,至今其正屋杉木梁柱上刻有“光绪六年(1880年)制”字样,印证了《孙氏家谱》记载。但据孙氏后人讲,老宅兴建早于光绪年间。

寨凹新四军五师野战医院旧址(2004年易家镜摄)

       老宅为五间三进,门楼开阔,顶上两列马头墙镇脊,气势宏大。四周滴水檐边建有隔火墙,对称工整,可见主人匠心。整幢建筑系砖木结构,硬山顶,小青瓦屋面,外墙青砖到顶,正房、厢房采用硬山搁檩。雕花石条门楼,院内天井四周皆用青石条砌成。其两边各两间厢房,正房面阔三间,进深两间,室内方砖墁地。前厅宽广,天井狭长。粗壮的廊柱和厚重的青砖使其显得古意盎然。

        门前场地平整豁朗,侍郎泉从门前水沟流过。整处旧址建筑面积约400平方米,占地面积千余平方米。老宅四周数十株高大的古银杏掩映,枝繁叶茂,生机勃勃,衬托得孙氏老宅越发古朴清幽。

        据说,孙卓大做屋标准很高,要求很苛刻,什么材料都要用钱冲最好的。如墙基要用山里最厚实的青石垒砌;砖要用王义贞西南朱桥窑烧制的三寸青砖;柱子要用金牛岗上枝干最粗大的杉树。这个地主希望让自己的宅子豪华阔气又结实耐住,让子孙一代代传下去。可惜他的愿望破灭,房子竣工不久,就闹起土匪,把大大小小的宅院全占据了。宅子里的人,要么被杀,要么逃得不知所踪,孙氏最小的儿子来不及逃走,被土匪抓住卖到南方去了,不知所终。

古色古香的门窗    水易居2015年11月29日拍摄

       传说,孙卓大田产众多,每天骑着一匹大黑骡子,在云雾山区轮流巡视,跋山涉水,很是辛劳。为了方便管理经营,孙卓大用黑骡驮着银子,在六处同时动工,起造豪宅。其中,在蜜蜂寨下的寨凹修造大宅子最为不易。因路途遥远,转运不便,比其他地方多花费了不少银子。房子还没盖起来,银子就不够用了。孙卓大面向密蜂寨,虔诚祈告。晚上,竟从密蜂寨飞下白花花的银子堆在寨凹,解决了资金不足的问题。后人据此猜想,这是孙正道老爷做大官的时候,贪污受贿,贮藏了大笔昧心钱。后人不敢明目张胆花费,便借此神话哄骗百姓,以防时人物议,避免有仇家举报到官府。

       从另一个传说,也可见孙卓大的聪明心机。说是钱冲最南边的响堂湾孙宅完工后,孙卓大见满畈田地独缺塘堰浇灌,便雇了十几个农民,在流溪河下游响堂湾挖塘造堰,引水灌田。那天天气晴好,他骑了大黑骡过来察看,忽然令农民全部上岸,到高阜处躲避,说是马上要下大雨。大伙儿虽然离了塘堰,却是半信半疑。谁知片刻功夫,天色大变,乌云压顶,大雨倾盆。流溪河山洪冲下来,没做好的塘堰全部淹没。若是那些农民没上来,后果不堪设想。

        钱冲山泉多,有谷必有泉,有泉必有人居。有“寨依山建,人依泉居”之说。寨凹山泉名侍郎泉,取孙氏祖先做过侍郎之典故。泉在孙氏老宅东面密蜂寨崖下山谷里。源头在鹰嘴岩下的水西门,泉水从石罅里流出,一路沿山岩淌下来,在银杏林遮掩的谷底聚成小潭,名侍郎潭。潭广约数苇之地,深数米,后流水冲下腐土,渐渐溢塞,现在只有米余深了。

下面的小潭为侍郎潭    水易居2008年11月3日摄于钱冲寨凹

       传说孙氏未建老宅前侍郎潭清可见底,后孙氏运来不明不白的银子盖房,潭水就变浊了。为了饮用,孙氏先人在潭里放了浮萍,潭边种上菖蒲草,又放养了小鱼小虾、蟹螺蚌壳,防止蚊蝇滋生,水源略略澄澈,才能够饮用。孙家后人对该潭特别爱护,不让树叶掉到潭里,在靠近树林处砌了亭子挡住落叶,水边砌了石护坡防止滑坡。秋冬落叶的时候,还特地编了竹匾遮住泉水。赖孙氏子孙历代呵护,侍郎泉方得长流不息。

       如此风水宝地,带给孙氏后裔的却是无尽麻烦和灾难。民国初期,兵荒马乱,蜜蜂寨多为土匪占据,打家劫舍,绑票掳掠,作为大地主的孙家首当其冲,一直没有过上安宁日子。直到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进驻钱冲,消灭了窃据蜜蜂寨多年的土匪,孙家才得安居乐业。

        1940年初,为了建立和巩固白兆山抗日根据地,粉碎日寇和国民党顽军的进攻,时任豫鄂挺进纵队司令员李先念亲率纵队一、二、八3个团队西进安陆、京山交界的云雾山、白兆山地区,发起三次坪坝战役,将纵队司令部设在钱冲腊树湾,主力平汉支队前线指挥部设在钱冲最南边的东响堂湾。因这里冬暖夏凉,绿树环合,适宜疗养,而且地处深谷,有森林掩护,能躲避敌军,纵队便借这间老宅设立了临时医院,后扩建成为新四军五师后方野战医院。当时医院政委是李晓白,院长是栗秀珍,孙光珠任医务主任。因房子容量有限,寨凹主要作为医院的急救室、手术室,经过医治的伤病员,分散安置到钱冲及附近各村湾看护疗养。

寨凹里面的林荫道    水易居2021年4月13日拍摄

       当时白兆山抗日根据地草创,部队不但枪械、物资奇缺,各方面人才也极为匮乏。白兆山抗日根据地夹在日寇占领区和国民党顽固派控制的地区之间,很多地方都是敌中有我,我中有敌,抗日军民几乎无日不战,伤病员大量增加。当时医疗器械、药品十分缺乏,医院一方面千方百计从敌占区采购;一方面自己动手,土法上马,自制十分粗陋的器械和中草药等替代品。百姓的家里,床单一顶,就作手术室;门板一架,就作手术台……这种状况在实地访问过纵队医院的史沫特莱女士所著《中国的战歌》一书中有着十分准确精彩的描述。

       在这里,五师还主办了两期医训班,即1941年8至12月的第二期医训班和1942年4至6月的第三期医训班。第三期医训班在中途搬到了天门、汉川湖区。栗秀珍、孙光珠、罗明德、乔明志、杨韶铭等纵队中坚医务人员负责主讲医疗护理业务课,曾昌华、刘家林、姚鼎九主讲政治课,此外还有军事课,主讲军事常识,列队操练及射击、投弹。当时条件艰苦,大晴天,稻场上、大树下或山坡树林边就是课堂;阴雨天,就在祠堂庙宇里讨论交流;没教材,教课医生自编,油印后发给学员。学员们以背包当坐凳,膝盖当课桌。黑板是借用群众的门板代替,粉笔是红土、木炭或熟石膏制作。晚上学习,只能用梓油或松明照明,有时甚至在月光下进行。

整修前的样子  水易居2007年10月16日拍摄

       学员们分散住在群众家里,一户住五六人,春、秋、冬季用稻草打地铺,太冷时就在夹被上盖上稻草保暖,夏季借用群众的门板、晒簟,露天搭铺。学员每日利用课余时间为住户担水、扫院厂,农忙时帮助住户插秧、收割庄稼、挑运粮食,军民关系亲如家人。教员认真负责,学员刻苦勤学。培训班的学员毕业后,成为各级医疗部门的中坚。住过医训班的学员、王义贞人贾守松在20世纪80年代,献交医训班发给他的5本自编的《病理学》《解剖学》等医疗教材,现已成为安陆市博物馆的珍贵革命文物。

        寨凹也是中美携手合作抗日的见证。1941年初,美国著名女记者史沫特莱曾到临时野战医院访问,相关采访文章发表在当时美国时事刊物上。她还应新四军野战医院要求,通过美国驻武汉领事馆,帮助解决了极为紧缺的药品和医疗器械,留下一段中美合作抗击日寇的佳话。直到1942年5月,由于国民党第五战区发动反共高潮,侵占白兆山地区,由孙光珠任院长的五师第一野战医院改名为五师野战医院,从白兆山区转移至安陆东南高家寨和孝感、云梦交界地区。

       随着不断打胜仗,缴获的医疗器械也不断增加,医疗条件也不断改善,纵队野战医院(后扩建为五师野战医院)逐渐壮大。大批在浴血奋战中负伤的新四军战士,躺在这里银杏树的浓荫下,枕着干银杏叶,喝着银杏果煨成的鸡汤,养好了伤,重返杀敌的战场。

       寨凹后方医院除了救治战斗中的伤员,还主动为地方老百姓看病。与寨凹相隔里许的赵家湾,有位86岁的王钦悟(2009年),据他讲述:他的孩子刚满周岁,腮下长疖,因感染化脓溃烂,整个腮帮子都烂穿了。不久前他族叔有个两三岁的小孩患同样病症死了。村民断定王钦悟的第一个孩子也凶多吉少。恰遇新四军野战医院进驻,医护人员黄大英借住王家,看到王家媳妇秦氏抱着个奄奄一息的婴儿,赶紧探诊,说是可救。秦氏跟着黄大英来到医院,找到孙光珠大夫请求救治。孙大夫立即为婴儿手术,割除痈疽,清理腐肉,并敷上当时紧缺的治枪伤的良药“海灵方”。在医院精心护理下,孩子转危为安。王钦悟全家感动,积极参加革命,在京安县抗日政府做了秘书,秦氏主动提出让伤员住到家里,帮助黄大英照看。许多村民上辈都帮助看护过新四军伤员,留下数不清的动人故事。

医院旁边的小山门    水易居2007年10月16摄于寨凹

        当时新四军不但秋毫无犯,而且帮助村民耕种田地、扶贫救苦,即使饿肚子也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军民感情十分深厚,真正做到军民团结如一人。老百姓也把新四军当亲人。寨凹孙宅房东杨氏见条件艰苦,伤病员营养不良,就在屋旁阁楼上养鸽子,炖上银杏鸽子汤给伤病员喝,情景十分感人。

       1942年夏天,新四军主力部队转移走后,只剩十三旅在白兆山区坚持战斗。日伪军趁机攻入钱冲,肆意报复,烧毁了山顶蜜蜂寨,搜捕出20多名伤病员,在钱冲最北端的朱家岩残忍杀害。日伪军从蜜蜂寨下来后,放火焚烧寨凹五师野战医院,大火烧燃了堂屋大门。房东孙传福的母亲杨氏拿起斧子,跟日伪军抗争。时值我抗日游击队从北面袭扰,日伪军仓皇撤离。钱冲群众回冲后迅速担水灭火,收葬烈士遗体。至今,孙氏老宅尚有日寇焚烧痕迹。朱家岩有新四军抗日烈士墓。岩下山岭被烈士鲜血染红,故名红岩山。

医院现存完好的木门木窗  水易居 2021年11月12日拍摄

       解放后,实行土地改革,孙氏老宅被分给孙传福等三户共住,后有两户因交通不便搬到山下冲里,只有孙传福一家长期生活在这里,与周围数十株古银杏为伴,也保护着老宅不至因风雨剥蚀而坍塌。改革开放以来,新四军第五师在安陆抗日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得以发掘,钱冲的历史价值也逐步被人们认识。寨凹旧址得到地方政府最大限度的保护。2009年,政府出资迁走了住户,按整旧如旧的原则进行维修,整修后的老宅从整体布局到建筑形式以及用材、工艺装饰、施工工艺、周遭环境等方面,均完好地保存了原始风貌。

2009年整修后的样子    水易居2015年11月29日摄

广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新四军第三纵队司令部旧址
新四军女院长收治国军伤员,伤好送行时,他忽然掏枪,打开了保险
新四军女院长收治蒋军伤员,康复送行时,蒋军副官忽然掏枪
史沫特莱访问大洪山
访七步沟八路军野战医院旧址[七绝]
【浙江】毕一欣《我的红色之旅》指导老师:余永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