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那年我们在蛇山

那年我们在蛇山

          肖海涛

中文系八七二班合影

       1987年9月至1989年7月,我在武昌蛇山脚下的湖北省教育学院进行了为期两年的脱产学习,此后又在此处多次参加了中学校长的培训,对我来说,蛇山的一切是再熟悉不过了。疫情前我曾去过武汉,还特意到武昌蛇山去寻觅了一下旧迹,却怎么也找不出它原来的样子。不见了马路边矗立的高楼大厦,不见了山坡上低矮杂乱的民房,也不见了熟悉的校园和校园门口公交站前成天川流不息的人群。不过历经百年风雨洗礼的红楼已被修葺一新,扩建的黄鹤楼公园锦秀如画,新建的首义广场宏伟壮丽,广场上巨型的雕塑似乎在向人们诉说着百年前那段血与火的历史。三十几年光景,一切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看着眼前熟悉而陌生的环境,我的心中不禁波澜起伏,思绪万千。

当年的湖北省教育学院大门

       当时的湖北省教育学院坐落在蛇山西南边的山脚下,湖北省教研室也蜗居在学院之中。武珞路由西向东从学院门前穿过,像一条长长的纽带连接起武昌所有的繁华、忙碌、文化、商业和风景。学校面积不大,各种建筑拥挤一团,显得十分逼仄和紧凑;唯一像样的建筑是紧临学校大门刚刚修建不久的图书馆和图书馆后面由回廊连接起来的教学大楼。学校的东面是蛇山公园,西面是首义公园和红楼,红楼北面是黄鹤楼。当时的黄鹤楼刚刚重建,还没有对外开放,但我们有幸在开放前率先登临过一次。第一次登上黄鹤楼,极目远眺,寥廓的天宇浩浩荡荡,不息的长江滚滚东流,雄伟的长江大桥横跨两岸,桥上钢铁的巨龙不时呼啸而过。“故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我想起了唐人崔颢和毛主席的诗句,不禁产生了一种怀古的幽情和时代的自豪感。陈子昂登幽州台是“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而我登黄鹤楼是念长江之悠悠,欣欣然而自豪。

系主任(后排中)、班主任(前排右)和寝室兄弟合影

       学院的大门面向车水马龙的武珞路,马路对过就是中南财经学院(现在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院不招收应届高中毕业生,以在职干部培训和教师进修为主。学员来自全省各地,入校时都要经过严格的考试后按计划人数择优录取。据说由于当年学员的素质较好,原本计划招录一个班的中文系当年却招录了两个班的学员,把下一年的招生计划也全部用完了。我被分在了中文系八七二班,班主任是宋骥弘老师。在我的印象中,学校的师资并不算很强,开设的无非是些炒现饭的课程,但教学管理还算严格,特别是每次的期末考试实行全校集中考试。也许是受到学校办学条件的限制,每次集中考试的考场就设立在食堂二楼的会议厅里,一个系的学员集中在一起,不同年级学员的座位相互岔开,监考的老师也很多,气氛很是紧张严肃,那架势就像我们后来为防止学生考试作弊而采取的措施一样。由于是在职进修,不少学员家庭负担较重,各种情况比较复杂,因而管理难度也较大,现在想来,这种严格的集中考试方法也是学院针对学员们的实际而采取的有效管理方式。

系主任(前排中)、辅导员(前排右二)与全体党员合影

      除了考试,考场楼下的学院食堂也给我留下了比较好的印象。食堂面积不大,据说是当时武汉高校中办得较好的食堂之一。不仅饭菜质量好,物美价廉,而且服务态度也好,基本能做到按学员之所需。食堂有自己的蔬菜供应基地,每天的菜谱尽量避免重复,在当时整个社会生活水平不高,物价不稳的情况下,我们能花不多的钱吃饱吃好就是最心满意足的事情。食堂的文化氛围也比较浓厚,很有针对性的在有限的空间里布置了一些名言警句,如“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等等,不仅陶冶了学员们的精神情操,也给予他们一种奋进的动力和谦逊的警示。记得有一年春节放假前夕餐厅的墙上还科普了一段如何腌制腊肉香肠的知识,对于拖家带口的我们来说真是倍感实用和亲切。

      在教院,当然最难忘记的还是老师和同学。系主任是一位头发谢顶的小老头,十分关心爱护学员,工作和风细雨,很是和蔼可亲,听说已经仙逝,我不记得他的姓名但永远尊敬他。班主任宋老师与我同龄,原先是报社编辑,很有才华,虽然是女性但豪爽大气,待人热情诚恳,现在在班级微信群中经常交流各种信息,仍然受到同学们的敬重和喜爱。辅导员黄翠英是孝昌老乡,也是我武师分院同学的嫂子,在我学习期间因家庭负担较重最艰难的时候给予我很多帮助,可惜英年早逝,我十分感谢她。当然还有其他许多的授课老师,有的已经作古,有的我不记得姓名,但我永远怀念他们感激他们。

辅导员黄翠英老师(前排中)和孝感籍学员

      同学之中最难能可贵的是我在班上又遇到了武师分院的同学周佑祖和胡国华,两度同窗五年同学,个中情谊自然非同一般。佛说,“前世500次的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那么我们的缘分又是前世多少次的回眸呢?当然友谊长存的还有一个寝室的兄弟们,王繁荣,张志斌,魏巨亮,杨克超,高家胜,感谢他们两年里对我这位老大哥的帮助和体谅,理解和尊重。这些兄弟毕业后都很有成就,有的做了地市级纪委办公室主任,有的当了校长,有的在武汉名校成为教学骨干。他们之中杨克超在毕业时娶了班上的美女土家妹子覃发明,听说后来当了长阳一中的党委副书记,三十多年没见面,我真的很想去看看他。假如人生可以回放,我仍然愿意与他们再做室友同窗。我要感谢的还有给我缝过被子的江道英同学和刘仲芳(隔壁班的)同学,当时她们的姑娘和我的姑娘年龄一般大,来校期间几个小姑娘成了朋友,在我们去上课后经常隔窗喊话,想必现在已近不惑之年的她们人生之路都走得平坦顺畅吧。日月如梭,人生转瞬已暮,白云苍狗,繁华过眼烟云。如今,当年那群意气风发的靓男美女们已经霜染双鬓花容失色了,但深深留在我脑海中的永远是他(她)们青春的倩影。

肖海涛(左)与两度同学五年同窗的周佑祖同学合影

      学院的东面是蛇山公园,当时只有一条不平的道路通向山顶。走进蛇山公园简陋的大门,右侧是湖北省图书馆,据说该馆建于1936年,是在1904年张之洞创建的博文书院的基础上改建的,其建筑风格与武汉大学老图书馆极为相似。公园里有许多有关武昌首义的纪念建筑,我没去过,大概是当时没有开放的缘故。公园广场上矗立着一座高大的“辛亥革命武昌首义纪念碑”,碑上雕刻有辛亥革命人物群像,碑文由叶剑英元帅题写。每次去那里,我都会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左手提一桶水,右手执一支巨大的毛笔在碑前石铺的地面上写字,那字写得端端正正,很是漂亮耐看,让人羡慕不已。也许是缺乏专人管理的缘故,当时公园里树木很杂乱,地上随处可见游人丢下的垃圾或者情侣们头天晚上幽会后留下的纸巾。沿着山顶一直向北翻过一道院墙便是黄鹤楼,因此我们去黄鹤楼登楼览胜有时是不需要掏钱购买什么门票的。

辛亥革命武昌首义纪念碑

       学院的西面有一条道路穿过古楼洞(新古楼洞)通向民主路,这条路叫武昌路。武昌路两边当时修建了很多房子,形成了一条街道,沿街有不少店铺,大多数的店铺我没有留下什么印象,倒是路边一个卖油炸臭豆腐干子的小摊让我始终难忘。摊主是一位六七十岁的婆婆,精瘦干练,油炸的臭豆腐干子很有风味,一角钱(或者两角钱)一块,物美价廉,生意也很好。婆婆大多是晚上出来摆摊(也许白天我没工夫看到)。寒冷的冬天,每天晚上九点钟学校下了自习课后,我们便邀三两好友,坐在小摊简陋的桌子旁边,每人点几块油炸臭豆腐干子,再喝一瓶二两半的黄鹤楼小酒,既解乏又暖身,完了再回去好好地睡上一觉,至今,我还时时回忆起那种美美的感觉。现在武昌路两边的房子早已拆除,街道上的店铺也不复存在,只剩下一个“武昌路”的路标牌子;那位卖油炸臭豆腐干子的婆婆想必也已作古了。绿意盎然的花草树木掩盖了这里曾经的过往,不过曾经激荡过历史风云的古楼洞还在,打响了武昌首义第一枪的红楼还在,它们似乎永远在向人们诉说着血雨腥风的历史,诉说着时代的变迁和岁月的沧桑。

古楼洞

      古楼洞西边是红楼,红楼前面有一个公园,当时叫首义公园(现在成为黄鹤楼公园的一部分),高大的孙中山铜像屹立在公园里,日日夜夜守望着与红楼一路相隔的点将台(现在道路已改变走向)。公园里每天都流动着熙熙攘攘的游人,无数的照相摊点前永远都是拥挤的人群。人们在红楼前合影,在铜像前留照,在点将台前沉思,不大的公园一天到晚都漾溢着欢声笑语。每逢节假日,公园里还会张灯结彩,举办各种庆祝活动,因而这里也是我们闲暇时间最喜欢光顾的乐园。红楼和黄鹤楼之间有一个人防地道,当时在地道里开设了一个“黄鹤楼地下商城”,很是繁盛热闹,现在不知道关闭了没有?

当年的黄鹤楼地下商场

      武昌路穿过古楼洞向北垂直连接民主路,再向前是胭脂路,昙华林。那一带有很多知名的建筑和景观,是武昌文化古迹最多的地方,我去过的次数不多。民主路上有一个大型的书店和几个私人旧书店,这倒是我最钟情的地方。在旧书店里有时真的能淘到一些便宜有价值的书。

      首义公园向西去解放路要走过彭刘杨路,彭刘杨路的尽头横着的便是解放路。解放路上有一家银行,那里是我经常光顾的地方,不为别的,只为低价转让自己手上少量的国库券。别误会,我不是证券贩子。那时候,我每月只有四五十元钱的工资,有时ZF还要扣除硬性要求订阅的报纸杂志的费用,有时用床单之类的实物抵扣工资,加之学习期间交通费用和生活费用增加,因而手头拮据的我只能把前些年摊派购买的暂时不能流通的国库券低价转让给那些证券贩子们以解囊中羞涩之急。通常一百元的国库券只能兑换八十元左右的现金,在那里我见识了那些证券贩子们的奸吝和狡诈,也学会了与他们讨价还价的方法和技巧。在解放路上,我印象最深的还是看到人们通宵达旦地在商场门前排队购买诸如彩电等紧俏商品的情景。那时实行价格双轨制,拿批条倒买倒卖的现象很严重,多如牛毛的皮包公司和大倒小倒们投机倒卖着几乎所有的紧俏物资,这些东西是市面很难买到的,因而,人们只要听说某某商场明天要卖彩色电视机或其它紧俏商品,头天晚上就有人去商场门前排队等候,或是婆婆老头搬个小板凳坐着,或是全家老少轮流换班值守,有的人干脆就搬个竹床睡在那里,那种拥挤不堪的场面真是现在的人们无法想象的。

肖海涛与老伴在首义广场

       光阴荏苒,沧海桑田。在拆除湖北省教育学院等建筑以后新建的蛇山公园我没有进去过,每次匆匆地路过此地,从车窗外望去,长长的蛇山早已长出了一片绿色的森林,郁郁葱葱的植被覆盖了原先班驳陆离的山坡,长青的不老之树,艳丽的四季之花,幽静的曲径小路,精致的亭台楼阁,与山麓武珞路上车水马龙的喧嚣相比,让人感觉蛇山简直是一座世外桃源。自然的回归带来了人们心灵的回归,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互生互惠,这就是时代的进步和发展。

部分同学在武汉再相聚,左三为肖海涛

      五色的花/在夏夜里盛开/香溢/弥漫在谁的/心海

      如今,三十多年过去了,我留念过去给我记忆满满的湖北省教育学院,更喜欢今天绿意盎然花繁叶茂的城市公园,蛇山永远是我心中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2022年10月1日完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蛇 山(武汉导游)
图说三镇 | 76年前蛇山公园一日游
武昌首义文化公园
大武汉 · 黄鹤楼之67景
【湖北武汉】武昌蛇山,追寻首义的遗迹
48小时游武昌,打卡城市新地标,是种什么感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