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城区河浜的“硬骨头”攻坚

  从2016年12月周礼当上河埒浜的河长算起,到现在已近3年,谈起担任这条滨湖区治理难度最大河浜河长的感受,周礼一语概之:“如履薄冰!”
  一句如履薄冰,道出了在河埒这样的老城区治河的辛苦和不易。

  治河之难

  在河埒地区,要治的不仅仅是12公里长的明河,还有700多公里的地下管线

  河埒浜,这条垂直于梁青路并不长的河浜,集中了老城区治河的难点和痛点,它是一条断头浜,周边居民集聚,道路密集,没有做大动作的空间,明河段虽然只有390多米长度,但上面却接着近3公里的箱涵,箱涵上面还连着几十公里长的管涵。治理河埒浜,不仅仅要治理390多米的明河段,还要治理连着河道长达几十公里的地下管线。
  6月28日上午,记者跟着河埒街道治水办一行来到河埒浜现场察看,尽管当日气温已高,但这条曾经让多家治理公司摇头退却的河浜基本没有黑臭现象。街道治水办邵国栋回忆道,几年前这里的氨氮浓度高到20甚至30毫克/升,从箱涵和管涵排到河中的污水简直可以用“原浆”来形容。而现在,这项指标已开始控制在8毫克/升左右,虽然离治理标准还有很大距离,但对河埒浜的治理起点来说,这样的进步已是不易。
  河埒浜的治理可以说是河埒地区治河的一个缩影。河埒街道有14条河浜,其中不乏河埒浜、钱家桥浜这样的“硬骨头”,它们地处老城区,治理起点低,治理难度高,面对着老城区基础设施建设标准低且老化严重、人口密度大、污水容量高等客观现实。更为棘手的是,城区密布的箱涵、管涵等地下管线给河道治理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街道治水办提供的一份数据显示,河埒区域内14条河浜的长度有12.35公里,而雨水管、污水管和箱涵、管涵却长约750公里。这700多公里的管网正是治河的关键和难点,就像河埒浜,要彻底治理,一定要先控源截污,把箱涵、管涵治清治好。

  治河之细

  地下管线逐米排查,5类指标每周有监测报告,出现问题第一时间寻找源头并整改

  6月,河埒街道深化排水达标区建设“四位一体”项目梁溪河北片区域开始进场作业,这项工程旨在彻底排查检测河埒区域内的雨水管线和污水管线,查清污染源,为进一步的整改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6月27日上午,记者在仙蠡路见到了正在作业的市公用水务投资有限公司徐平安小队,他们逐个打开路面上的井盖,先用高压水清洗管道,然后分别使用管道潜望镜和带着摄像头的管道检测爬行机器人对不同管径的地下管道进行排查检测,检查有无破损和雨污混流现象。徐平安告诉记者,他们小队一天工作8小时,就这样一米一米、一个井口一个井口的排查,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区域内的每个雨水井每个污水井都要查过来。
  据项目负责人介绍,梁溪河北片区域的雨水管线和污水管线总长度估算为410公里,他们计划动用15支队伍,用120天时间,对管线全部排查一遍,不仅要清通、清淤,还要完成全区域管道测绘,形成管网全景图。
  记者专门列席了一次河埒街道深化排水达标区建设“四位一体”项目的例会,充分感受到了现在治河要求之精细。会上,街道和设计方、施工方及监理方,对工程中的每个细节问题都极其较真,反查出水口,排查管道“倒坡”,复杂地段箱涵、管涵如何打开……问题一个个地提出,一个个地形成解决方案。街道治水办主任管向军介绍,这样的例会,现在每周都要开,工程的各方都绷紧了弦。
  治河之细不仅体现在对排水达标区工程的要求上,河埒街道对区域内的10条河浜,每周都委托第三方出一份水质监测报告,涵盖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化学需氧量、总磷5类指标,对水质的把握做到了实时性。哪条河哪项指标出现了问题,街道会立即排查源头,即时整改。

  治河之思

  要改变的不仅是河的水质,更是区域整体生态意识和生态行为

  与刚当上河长那会比,周礼认为自己有了很大的变化。当时那个阶段,作为河长,他最忙的是处理居民投诉,去应急处理河道黑臭现象。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开始更多地思考治河的全局性和系统性,“治河要改变的不仅是一条河的水质,更是从河到岸,到区域整体生态意识和生态行为的改变。”没有后者的改变,即便一时的水质会上去,但不会取得根本的成功。
  周礼给记者讲了一个故事,唐巷浜也曾经是河埒的一条治理老大难河道,他们花费大量的精力和财力,让这条曾经的黑臭河浜开始跨入了三类水质。但是,一次水质监测却发现河里的总磷超标,造成水质急剧下降。他们马上排查原因,却发现是有居民带着洗衣粉到河里洗衣服,而居民去洗衣服的理由是“现在的河水干净了”。
  这件事给周礼的触动很深,他告诉记者:“治河到了现在这个阶段,老实说,好治的都治了,剩下的都是‘硬骨头’了。”这里的“硬骨头”不仅是指像河埒浜这样治理难度极大的河道,也是指这次排水达标区750多公里地下管线的彻底排查,更是指河埒地区8.75平方公里、20多万居民生态意识和生态行为的改变,“这是一环扣一环的,啃‘硬骨头’不仅是要让河埒浜这样的河浜水质实现根本性的改变,让700多公里的管线排查整改切实到位,更是要让整个区域里人的意识得到改变和提升。这是一场持久的攻坚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城事】今天是世界水日,这场保卫小河的战役,你参与了没?
上海老城厢:一个江南城市的景观演变史及其动力机制
大学生“追根溯源”调查常州水质
硬骨头(第01集)
夹岗泾——华士旧忆(9)
【每天美玉】玉璧 —牛河梁遗址出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