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开发建设好这条七千年的历史文化长廊

  最近诸多媒体都报道了无锡梅村考古重大发现。泰伯奔吴,开凿伯渎河,虽然汉代的《史记》、唐代的《唐书·地理志》、宋代的《咸淳毗陵志》、元代的《无锡县志》等历代文献上均有记载,但学界一直存在争议,网上甚至传出过历史造假一说,而所有争议的焦点都是因为没有考古发掘的支撑。现在终于有了考古佐证。
  7月23日的《无锡日报》时评版刊登了符志刚先生的文章,认为“文物只修缮不利用,是对文化资源的极大浪费。只有充分挖掘文物丰富的文化内涵,同时积极发挥其教化功能,为现代社会和生活服务,才称得上物尽其用。”一语中的,十分在理。不由想起,无锡新吴区守着这么一条历史文化长廊,是时候开发利用起来了。这是无锡打造文化名片的需要,也是新吴区旅游开发的契机,更是对中华文明的发掘、展示和传承。
  遥望无锡东乡,在新吴区东边不到十平方公里范围内,留下了具有完整马家浜文化层、良渚文化层的彭祖墩遗址,梅村考古发掘发现的西周时期生活遗址,足以证明是世界上第一条人工运河的伯渎河,完整的战国墓群遗址,有史籍证明汉代建造的泰伯墓、泰伯庙,南宋建的西仓老街,完整的明代建筑群昭嗣堂,清代的文化名人钱泳碑刻,名人钱伟长、钱穆故居,解放战争烈士陵墓,更有现代的鸿山物联网小镇。从新石器时代的马家浜文化、良渚文化,到商周、汉朝、宋朝、明朝、清朝、现代的文化遗存,再到今天代表高科技的物联网,新吴区的历史文化长廊整整跨越了七千年,都有完整的实物呈现,堪称一部活的中华文明史,这在江南地区的城市中是少有的,在全国范围内恐怕也是罕见的。
  守着经几千年磨难留下来的瑰宝,没有系统开发,没有重点对外宣传,任凭一些人说无锡无文化,实在是贻笑大方。亟须用高瞻远瞩的目光,面向世界的大格局,站在提高全民族文化自信的高度,站在打造大无锡乃至中华文明名片的角度,系统开发,盘活珍贵的历史文化,传承中华文明,为现代社会发展服务。
  建议以梅村为中心,建造旅游集散中心和酒店、民宿等配套设施,让国内外游客能舒服地住下来。彭祖墩遗址建造类似战国遗址一样的博物馆,规模不一定要大,只需能完整展示彭祖墩遗址的考古发现。修缮现存的西仓老街,最好不搞商业开发,参考巡塘古镇规模,修旧如旧,动员原住户返迁。借鉴浙江仙居开发120公里旅游绿道经验,以梅村为中心,东至彭祖墩,沿七房桥义庄、鸿山现代农业园、战国墓遗址直到南面昭嗣堂,返回梅村,再北至西仓老街,折向东至泰伯墓、鸿山十八景、鸿隐堂,接通彭祖墩,形成一条集自驾、自行车骑行、徒步为一体的约20公里长的旅游环形道。
  无锡新吴区犹如未经雕琢的璞玉,犹如没有掀开面纱的美女,一旦剥去历史尘埃,掀开羞答答的面纱,其楚楚动人的仙姿定会让世人惊叹,让世人流连忘返。
  (作者系新吴区阳光志愿者协会会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张永初:文化遗存 历史见证--无锡考古
追溯常州文明的源头
无锡梅村 ?
【新书介绍】无锡城南村明清遗址考古报告
泰伯奔吴到阂闾遗址历史
田螺山——被误读的江南史前文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