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叶氏家训

叶氏家训:定南县鹅公镇田心村叶氏家训

一)孝顺父母。人非父母不生不长,生而教养成人,劬劳万状,其恩罔报.凡为人子者常则左右就养,过则从容几谏,病则扶侍汤药,死则经营祭葬.在家则下气怡声奉名惟谨.出仕则移孝作忠,显亲扬名.若遗逆执拗亏体辱亲,并听妻儿僮仆之言,仇报父母,斯为不孝,五刑首以严之也。

二)友爱兄弟。兄弟为分形连气之人,本同一脉,无论同胞共乳所当友爱.即异母同父支子庶孽皆为一体之亲.必也兄爱弟,弟敬兄,德业相助.分炊共炊无分彼此.在外在家不别你我,倘因争产而衅起阋墙,或因刁唆而祸延萁豆,同室操戈,分门裂户,读棠棣脊令使诗,当感怀无地矣。

三)尊敬长上。长上不一,有同姓异姓之长上,有在官在家之上,不持名位高等,凡齿行先我,前我者,皆长上也.宜其称谓确,正隅坐随行揖让谦恭,因敢戏渝.或干名犯分,目无尊长,或摇唇鼓舌刺及姻亲,或以贤智先人而凌铄高年,或以血气自恃而污漫前辈皆为狂悖不得姑纵.

四)和睦乡里。同乡共里,想见比邻, 朝往暮来,相交姻戚,乡里虽不敌家庭之好,气谊之交宜亦和睦相尚者.故必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缓急相资,有无相济,若相卖相挤,相倾相轧,势利相投,贫富相欺,强弱相凌,大小相并,或以微隙相猜疑,或以小忿相仇怨.此为偷俗.族教诫之,毋滋狂浪。

五)各安生理。人生各有职业,士稽古致贵,农力田得食,工精艺阜财,商懋迁获利,皆足为一生受用,成家业遗子孙者。凡故父兄之于子弟,必相其材质,所近教之,俾人各有事,率其勤力,不至流为匪僻.其有随行逐队,游手好闲,狐群狗党,不禽不兽之辈,将来穷老失归,坏名灾己,辱先丧家,嗟何及哉?

六)无作非为。人无论智愚,家无论贫富皆有分所当为与力所能为之事,不得谓之非为.惟纵酒赌博,好勇斗狠,及奸邪无赖,恣意妄行,所谓非为也.族有所辈,宜亟加惩戒,无致寡廉鲜耻,为獍为枭,怠累族姓.至于渎伦伤化,鼠窃狗盗以及闻风思乱之徒,上辱祖宗,下玷家声,所当屏逐不许归宗。

七)早完课税。钱粮乃国家正供,固国用所必需,租谷为田主家常亦赋税所出,皆当及时早纳免致追呼.若自恃愚顽忍捱刑杖,希图苛免,或学为刀欠干没肥己,怠累子孙.无论昭昭王法必不汝省,而恢恢天眼,能有疏而或漏者?固宜父训子,兄诫其弟,勉为善良.无愚顽必省,偷生于天地,作民朽蠹不顾也。

八)择配婚姻。夫妇为人伦直首,万化之源,故儿女婚嫁必择其妇之德性何如,婿之贤何如,而家之贫富勿计.使贪财下嫁,而忍若鬻儿六礼不成,而贱同纳婢,匹偶不均,门户弗称.伦常所耻.有如同姓为婚,不达周礼(注),乘丧嫁娶,罔遵法纪.此乃家族之魍魉,人类之蛇虫,又国法之所不宥者.。

九)敬慎祭扫。坟墓为掩祖骸,实后人发祥之始,祭扫为酬先德,亦子孙报本之心,不可不敬.如清明拜扫,必老幼亲临,不择远迩.祭则衣冠正肃,必敬必恭,黎明骏奔则神歆其祀.若岁时缺醮,等于荒邱,惰慢跛踦,同于儿戏,必且神人胥怨,幽明共罚,豺獭倘知报本,人岂不若兽哉?


叶氏家训五条

一、敬祖宗。祖宗身所自出,不尽诚敬是谓忘本。凡四时祭祀,务要必诚必恭,以尽子孙报本之情。亦宜循分称职,以无越庶人之分。至先圣贤。人洁岙修行,上则驰社穆,下以光大家声,此又尊祖敬宗之大者,凡我子孙,共体此以毋忘。

二、教子孙。凡人子孙,谁不愿其贤良方正。乃或弱于宠爱。味于大体,或吝其禀气,不延严师。是以人于庸流,礼仪不知,伦理不识,将来干犯法玷辱祖先,虽子弟不才,实咎在父母兄也。凡有子孙者,当其幼时,宜就师傅。收其可心,端其学习,使质材有成,大可为国家器使,小亦不失为明世良善。若果顽梗不类,教而不善者,即鸣众送官,务卑痛惩自新,毋任毋纵。掩耳不举,既误子弟,亦坠家声,非尽教之也。

三、慕宗族。合祭一庙之谓宗,其系一氏之谓族。支派虽繁,原本则一,苟不敦睦,是忘本味源矣。凡子孙者,常顾名守份,心宜平恕,事贵含忍。不可因小忿而伤同气,不可因小利而灭大义。贵不持势加乎贱,富不衿财凌以贫。如此则本源之乖,友爱之情弥笃宗支椒衍,长发其祥也。 

四、勤事业。尝谓士家工商各专一业,读者朝惜寸阴,夜勤青灯求为名士,耕者早作晚息,不辞劳苦求为上农。稍循穷途,必须义命自安,不得越份而行非礼不法之事。观世之自买刑宪,玷祖辱宗,皆好逸恶劳所致,亦由家法不严隐纵者之责也。如有不肖子孙,不事生业。家长严加稽宗,痛加惩治,以儆将来。

五、崇俭朴。古语有云:“一粥一饭,当想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为维艰。”冠婚丧祭祀,切戒奢后,应遵俭约习俗之。本大节固不可废,而平俭当不失宜。丧祭循士庶之分,冠婚守当今之制。娶必择淑女,频繁有托,嫁必选才榔,门楣无添。庶门多孝,行敬承之善而鲜刍忤递反目之愆。至于衣服饮食居室,尤宜循份量力,毋得过后纵恣,以暴殄天物。


叶氏家训“五要五心”

  家训,指的是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祖训、族训与此功效亦同,当属此范畴,只是岁月延长与涉面扩大而已。

  温州平阳对子孙的传统美德之教诲十分重视。据笔者所知,平阳叶姓人,家训、祖训、族训比较普遍。有文字记载的,就有很多,比如该县圹川龙头山地方叶氏就有《家训十则》:孝父母;敬祖宗;和兄弟;睦宗族;教子弟;守勤俭......梅源赤溪叶氏也有《祖训十则》:序长幼;别夫妇;督子孙;慎官职;朋礼仪……水头叶氏《祖训》则是:事亲必孝,待长必敬;兄友弟恭,夫义妇顺;士农工商,择术必正;毋作非法,而犯典刑;毋以众而暴寡,毋以富而欺贫;毋以赌博而荡产业,毋以淫癖而堕家声;制行惟严于律己,处事当宽以待人……山门叶氏《族训五则》是5个“当”:圣谕当尊;名分当正;家庭当睦;儿孙当教;职业当勤。如此等等。

  以上这些“训”,尽管有其一定的局限性,但“训”得颇为精妙,具有现实的积极意义。因为,人们遵循了上述之“训”,不仅利于子孙在成长道路上更好地立身、修身、献身;也助于干部群众与中央保持一致,与时俱进,正能量得以充分发挥,正气旺盛,邪气歪风无藏身之处,从而男女童叟和谐,家庭和睦,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各行各业井然有序,经济加快而健康发展,民生得以大改善,国家更加繁荣富强。

  笔者自己虽未以文字书写家训,但平时对子女却有相应的严格要求。概括起来,就是“五要”与“五心”:

  学习做事要勤奋,体现出恒心;

  对长辈要尊敬,体现出孝心;

  对晚辈要正确诱导,体现出爱心;

  对同事与朋友要友善。体现出诚心;

  对师长与领导要尊重,体现出虚心。


连平叶氏训示

据连平叶氏族谱记载,叶氏始祖罗山公,是于明朝弘治年间从博罗苏村迁到连平隆街镇东坑村落基,至今已经有五百年。叶氏先祖传承“严、仁、礼、义、德”的训示,教导子孙后代为人处事。

传承好家风 以己作表率

连平叶氏家族多分布于隆街、溪山等地,约有2万人。2002年间,叶氏宗亲对族谱进行了第三次修编,将祖训的“严、仁、礼、义、德”,与新社会的规章制度结合起来,制定新的家训族约。倡导“以孝敬为先,和睦乡里为德、教育后代以严”,告诫叶氏子孙,务农者,须勤耕勤种;经商者,须诚实努力;为政者,须勤政为民。

在家庭教育及为人处世方面,叶氏家训要求父母长辈要起到带头表率作用,言传身教。做好一个社会的楷模,才能把子女引向正道。同时,叶氏先祖教育后人要和睦乡里,远亲不如近邻,要与邻里友好相处,互帮互助,共同形成一种良好的社会氛围。叶氏族人以家训严于律己,勤劳置业,同时也为家乡修路建校等社会公益事业建设、帮助扶贫济困等方面出资尽力。

好的家风家训要传承,叶氏宗亲借助每五年一次的大型祭祀活动、每年重阳佳节或家庭聚会,将家族文化进行宣传教育,让后人了解叶氏祖先的历史和家训精髓。

孟子有三句话: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天下是国家组成的,国家是由家组成的,而家又是由人组成的。人好,家就和谐,家庭和谐,国家就昌盛,良好的家训家风必然能促进整个社会形成良好风气。


场口镇联群村叶氏家训



平江叶氏家训

  家训莫大于人伦,人伦莫先于君父。君也者,祖宗所赖以存身家、所赖以立子孙、所赖以生长陶成而绵绵延延维持于勿替者也。世徒见身在草茅,业安耕凿,若无所谓臣、无可为忠,不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不必搢笏垂绅也。即此食旧德、服先畴,凡隶版图,悉归统属,皆所谓臣矣。不必鞠躬尽瘁也,但使安家室、训子弟、早完税课、不犯律条,亦可为忠矣。况自先世以来,久享太平之福,使吾侪得有今日,何莫非受用不穷、所当图报者哉!伏读《圣谕广训》十有六条,纲举目张,言言切至,何一非生民日用之资。今欲一道同风,宜于岁时会合,集族中父老子弟当堂听讲,而又恭录其尤关于宗族最为切近而易行者。每门刊布几条,使之家谕户晓,相与父诫其子、兄勉其弟,是亦同文不倍、遵道无偏之意也,愿与吾族勉之。

  父子之道天性也。人苟非悖逆反常,无不爱其亲者。然所谓爱非徒服劳奉养已也,必须曲体亲心,莫有触伤之意,务全子道,勿留玷辱之名,此乃可谓能爱其亲,而服劳奉养皆其所优为也。虽然此特为上等言之耳。人子苟能读书上进扬名显亲,固所深愿;即不然而服田力穑仰事有赀,亦难得者;又不然而牵车服贾、执役佣工,能谨身节用以养父母,亦庶人之孝也。况父母而上由高曾以上溯一源,皆吾父母也。父母而外由伯叔以旁通五服,亦吾父母也。苟但能爱父母而于祖宗之稍远者或忘之,伯叔之稍远者或忽之,亦安见其孝乎!至若为父母者,子孙不肖,固当训之以方;子孙即贤,亦当予之以正业。而或徒事姑息,纵其所为,甚且闻外人之言为之袒护,无论其不能保全也,即幸而保全,亦不过即身而已,安望其为克家之子乎!虽此中成败各有命存,非人力所能为者,然家教不可以不先,愿吾族各尽其道焉。

  兄弟何为手足?手足者,人所赖以持行而相须于左右者也。人于兄弟固有终身和好不出一违言者,此其患难相顾疾病相扶持也,亦何待言。即或偶有不和,相为怨怒逞一时之气,若可以终身不求助者,及至身临大事,他人皆束手旁观,而挺身出险始终相与共尝者,卒不出于兄弟?阋墙御侮,古今有同然也。况分形负气,同为父母所生,自吾兄弟视之,则各有一身;自吾父母视之,则均为一体。人纵不恤兄弟,独奈何不思父母乎!大抵兄弟嫌衅多起于妇人,妇人怨仇多成于妯娌。彼盖异姓同居,本无天亲之爱,一相争以箕帚即啧有烦言,往往因小故而构成大恶者。人若非血性男子,鲜不为妇言所惑矣。论天亲一本之义,即疏远族人尚当亲如兄弟,何则?分支于父母不同,而发脉于祖宗则同也。今纵不能使族人皆若兄弟,亦当于至亲之内稍济贫穷,有田可耕使之耕,有谷可借准其借。能还本者受之,不能还本者听之。至于同胞兄弟,并不计其有无,要当唯力是视,断未有自居饱暖而忍彼以饥寒也。安得吾族中皆有此意也乎!

  夫妇之道不外两端:一曰和,一曰有别。和则不致于乖离,而得以成家道;有别则不流于媟渎,而得以正家风。家道成而后可谋生聚,家风正而后可讲礼仪,此二事固并行而不悖者。然和或不持之以正,则帷房戏谑习以为常,而男女何由别?有别而或不怀之以恩,则家室乖违,动辄相怨,而夫妻反致不和。此二事又交资而相济者。尝见有中年独处出入无可与谋者,即其衣服茶饭必须亲自操持;又或有偕老白头,儿孙满地,前呼后应,服事不患无人。一当疾病在身,纵子妇极其孝敬,而隐微曲折之间,性情必如何而顺适,若有非膝前所能喻,而只可谋诸夫妇者,伉俪之亲,无事不可言,无物不相信也。而相敬如宾始终一致,从未有乍合而乍离者,咸恒之义,惟长久可以居之。虽然,妇人不明大义,能御贫而无怨;居宠而不骄者,曾有几人?是在为丈夫者自行正道,不予以指责之端,而又谕之以情、闲之以礼,使闺门肃穆,不见嬉嬉之状,不闻噐噐之声,即或偶有违言,当容之以大度。偶兴谮语,当拒之以正颜。如是则夫夫妇妇而家道正,家道正而福祚长矣。诗首《关雎》,书称厘降,吾族当如何以整齐之。

  朋友之交,或为同姓,或为异姓,何以列于五伦?诚以其最为亲密素无嫌疑,尝有意中之事对父子兄弟不便明言,而只可与友朋相商者,则五伦之内至坦白者莫如友朋也。所贵乎友朋者,非徒是酒肉相交、资财相与也。必须有善相劝、有过相规。事有关于名教,则怂恿以成之;事有碍于伦常,则从容以化之。幸而见听,则归功于自悟而局外,不居其名;不幸而不见从,则转托以求全,而当堂不彰其过。凡事当实心以善论于先,毋面从而争持于后也。不独同辈之友朋如是,即师生亦无非友朋,有不惬于心处何妨婉转相商,必求允当而后已。否则中心未能释然,而姑隐忍以求了事,未见其为友朋也。总之,学校之内多失之猜嫌,当以诚相与;乡党之间多失之轻浮,当以敬为主;宗庙之内多失之唯诺,当以直为先;但不宜放而不忌、激而相伤耳。然此皆就目前所击者论之,而古今之通病、风气之转移,多有非人所料者,是宜因时势而善为曲全,庶乎友朋之道得矣。至若势利之交,当其盛则外人皆若至亲,而奔走趋承之恐后;值其衰,则族类且如行路,而挤排摈斥之无余。此皆市井狡狯之徒,非吾族所当取。

  以上五伦,均人人日用所不离,亦人人目前所易见者,但恐习焉不察,莫能行其所当然,究莫能知其所以然。孟子所谓“道在迩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也。是以上体祖宗之意,下推族长之心。为之胪列,以示后人,必有观感而兴起者,岂得徒视为具文而已乎!愿身体而力行焉。


紫金叶氏族规、家训

(一)叶姓祖训(选)

绍述我祖,奕世流芳。基肇春秋,功显汉唐。宋元明清,德业煌煌。胥缘义训,授受有方。追维先德,提示要纲。古今所向,诗书农桑。文明进化,并重工商。各执一业,毋怠毋荒。矢勤克俭,力图自强。百行之本,首在伦常。孝亲事长,必敬必庄。睦邻爱幼,诚信是将。行之有常,物望孚乡。礼义廉耻,处世大纲。张此四维,荣誉冠裳。国犹家也,为栋为梁。扶危定倾,美济忠良。遐迩宗族,一本南阳。互相亲爱,视同一堂。岁时团拜,济济跄跄。享祀不懈,降福孔长。服膺拳拳,长乐永康。

(二)家约九条(选)

孝顺父母人非父母不生亦不长。生而教养成人,劬劳万状,其恩罔极。凡为人子者,常则左右就养,过则从容几谏,病则扶侍汤药,死则经营葬祭。在家则下气怡声,奉命惟谨,出任则移孝作忠,显亲扬名,若违逆执拗,方体辱亲,仇怨父母,斯为不孝。

友爱兄弟兄弟为分形连气之人,本同一脉,无论同胞共乳,所当友爱。即异母同父,支子庶孽,皆为一体之亲,必兄爱弟,为弟敬兄,德业相劝,过失相规。分家与共家,无分彼此,在外在家,不别尔我。有因争产而阋墙,有因刁唆而祸起。煮豆萁燃,同室操戈,分门裂户,读棠棣鶺,棠鸰之诗,当感愧无地矣。

尊敬长上长上不一,有同姓异姓之长上,有在官在家之长上,不恃名位高低,凡齿行先我前我者,皆长上也,宜称其讳。偶坐随行,揖让谦恭,罔敢戏渝。或干名犯分,目无尊长,或摇唇鼓舌,讽剌姻亲,或以贤智先人,而凌铄高年,或以血气自恃,而侮漫前辈。皆为狂悖,不得姑纵。

和睦乡里同村共井,相见毗邻,朝往暮来,相交姻戚乡里,虽不若家庭之好,然气谊之交亦宜和睦相尚。故必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缓急相周,有无相济。若势利相投,贫富相欺,强弱相凌,或以小忿相仇怨,此为偷俗,族教诫之。

各安生理人生各有职业,士稽古致贵,农为田得食,工精艺阜财,商懋迁获利,皆足为一生受用,成家业以遗子孙者。故凡父兄之于子弟,必相其材质所近教之。

无作非为人无论贤愚,家无论贫富,皆有分所当为,与所能为之事,不得谓之非为,惟纵酒赌博,好勇斗狠,及奸邪无赖,皆谓之非为。族有此辈,宜亟加劝惩。无致寡廉鲜耻,为獍为枭,贻累族姓。至於渎伦伤化,鼠窃狗偷,上辱祖宗,下玷家声。

早完课税

择配婚姻夫妇人伦之始,万化之源。故儿女婚嫁必择,其妇之德性何如?婿之贤否何如?而家之贫富勿计。使贪财下嫁,而忍居鬻儿,六礼不成,而贱同纳婢。匹偶不均,门户弗称,伦常所耻。有如同姓为婚,不达周礼。

敬慎祭扫坟墓为掩祖骸,实后人发祥之始。祭祀为酬先德,亦子孙报本之心,不可不敬。如清明拜祭,必老幼亲临,不择远迩,祭则衣冠整肃,必敬必恭,黎明骏奔,则神歆其祀,若岁时缺祭,等于荒坵。豺獭尚知报本,人岂不若兽哉。


叶氏先祖谱山公遗嘱家训

  以下此家训乃苏州叶老师之高祖传世之作(根据手稿本翻写)

  吾祖若父以学累其生,而余以生累其学。俯仰身世,未尝不为之流涕!

  故余生七子,半治学半治生,承以先人之志,不可不敬!

  而所谓治学治生者,亦不可不为后人虑也!

  诸子今俱长大成人,而余今已衰老,不复能治家政,爰将所有田园房屋等分授之,而告知曰

  呜呼!善莫大于述祖德,而孝莫大于体亲心!

  余少小离家,风餐水宿,骇虎豹而惕蛟鼍者,几十年矣!今年已八旬,积有微资,俾尔等无冻馁之虞者,非余之故,实尔祖父之德!而仰答先人,以不堕家业者,“勤谨”二字,守之至今。

  是故,言必不肯苟发,行必不肯苟为,饮食必思其不足,被服必留其有余。

  余嘱云,知吾此遗训者,则可申尔祖、曾祖未亮之志,则大门闾,而光宗族。

  所谓善者善此,孝者孝此耳!可不念哉!可不勉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叶氏祖训
修谱时,家训如何写?(赶紧拿走~)
《中华商氏》摘录(64):第三篇 商姓文化→第五章 家范礼仪→第十四节 安徽望江商氏家训(上)
《魏氏家训、祖训》
康氏“家规家训”选
蒙学丛书--《江氏家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