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各地叶氏宗祠

目录

1安徽省黄山市黟县南屏村叶氏祠堂群

▪ 叶氏宗祠▪ 叶氏支祠▪ 叶氏家祠

2安徽省安庆市市区叶氏宗祠

3浙江宁波市宁海叶氏宗祠

4浙江宁波慈溪市三北镇田央村叶氏祠堂

5浙江省台州市河头镇上湾村叶氏宗祠

▪ 上湾叶氏宗祠:戏台精美▪ 外叶叶氏宗祠:最奇旗杆石

6浙江省温州市横渎叶氏宗祠

7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塘头自然村叶氏宗祠

8浙江省丽水市景宁县鹤溪镇叶氏祠堂

9福建省莆田市福清市港头镇后叶村叶氏祠堂

10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新圩镇叶氏祠堂

11福建省晋江市东石镇世美叶氏宗祠

12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大新墩头村内叶氏宗祠

13广东省东莞市石龙镇叶氏宗祠

14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叶氏宗祠

15陕西省商洛市商南县叶氏宗祠

16河南省固始县叶氏宗祠

1安徽省黄山市黟县南屏村叶氏祠堂群编辑

叶氏宗祠

  叶氏宗祠占地约1000平方米,是一座由54根粗大的圆柱支撑起来的宏伟建筑,分为上、中、下三进大厅。

  下厅为族人举办活动击鼓奏乐的场所;中厅是祀堂,为宗族举行祭祀仪式或重大活动的正厅;再往前为上厅,是与中厅相连的台式三间二层楼房,楼上一般是放置本族各家祖宗牌位,供族人瞻仰祭拜的地方。

  1989年,张艺谋导演、巩俐主演的电影《菊豆》中80%的镜头都在此取景,现仍保持着当时拍摄时的原貌。

叶氏支祠

  叶氏支祠,即奎光堂,始建于明弘治年间,距今490余年历史。

  叶氏支祠占地千余平方米,系南屏叶氏祭祀其四世祖叶文圭公的会堂。

该祠为三进三开间结构,祠堂由六根“黟县青”大理石柱及86根白果木柱支撑,整体结构高大轩昂,明朗开阔。是当今保留完好几座祠堂中规模较大的一座。

叶氏支祠悬挂着三块匾额,分别是“钦点翰林”、“钦赐翰林”、“钦取知县”。门前立有用黟县青大理石雕琢的石镜。石镜下面的镜座雕刻精细,图案优美,旁边的两幅“福禄寿禧”图栩栩如生,象征着丰衣足食。

  1999年,由李安导演、周润发、章子怡主演的电影《卧虎藏龙》选此为剧中雄远镖局内景地。

叶氏家祠

  叶氏宗祠旁边,有叶氏家族的二座家祠。这一座是尚素堂,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后经数次修整,最后一次修建是在清末。重修后的大门前,有个矩形小院,围墙用砖石合砌,水泥抹面,提契着花墙的方柱有两人合抱粗细,一人多高,四面缕以长方形、菱形的图案与花纹,具有西洋风格。祠堂的建设中使用水泥,这在当时十分先进。

2安徽省安庆市市区叶氏宗祠编辑

  安庆有着几百多年的建城史,在安庆郊区,过去很多村子都建有祠堂,多是一姓一祠堂。经过城市的发展,很多已经倒塌甚至拆除了,但在开发区旺旺家缘附近就有这样一座祠堂有好几进,聚集在一块已经全部拆除的砖瓦丛中!此处祠堂具体清代何时建立,无法考证,但可以肯定是清代的建筑。

  叶祠坐落在安庆市大桥开发区叶祠小学附近,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后,村子发展壮大起来。村人建祠堂拜祖,该祠堂不大,占地约400~1000平方米,墙壁上有诗画,瓦面上顶有龙船角,走廊上刻有木雕像及花草。该祠堂门口堆满柴草,一看便知平时是不用的。村民介绍,这是村里唯一个祠堂。“这祠堂偏远,它与众不同之处是,走廊上刻的木雕像特别多,特别精美,而且瓦顶上有一排陶瓷人像,个个精工制作,栩栩如生。可惜的是,这排人像已残缺,村人心疼附近已经全部拆迁,只剩这唯一的祠堂聚,蔚为壮观。

  安徽省六安市霍山县大化坪镇白莲岩村叶氏祠堂叶氏宗祠位于大化坪镇白莲岩村,据族人介绍,该祠堂建于清咸丰七年(公元1857年),距今已有153年。

叶氏宗祠座西北朝东南,祠堂四周群山环抱,竹林丛密,东南方下为山坳,背靠大山,西边为山坳。面阔三间,二进二包厢一天井结构。祠内木雕刻较多,有人物、花草等,雕工精美,保存比较完整。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受地震灾害,墙体受损,由于年久失修,屋面破损严重,有些木结构腐蚀。

  据现存于祠堂中的《叶氏宗谱》记载:霍山县大化坪镇的叶氏一脉是叶氏第58世北宋词人叶梦得的后裔。叶梦得(1077~1148)宋代词人。字少蕴。苏州吴县人。绍圣四年(1097)登进士第,历任翰林学士、户部尚书、江东安抚大使等官职。晚年隐居湖州弁山玲珑山石林,故号石林居士,所著诗文多以石林为名,如《石林燕语》、《石林词》、《石林诗话》等。绍兴十八年卒,年七十二。死后追赠检校少保。在北宋末年到南宋前半期的词风变异过程中,叶梦得是起到先导和枢纽作用的重要词人。作为南渡词人中年辈较长的一位,叶梦得开拓了南宋前半期以"气"入词的词坛新路。叶词中的气主要表现在"英雄气"、"狂气"、"逸气"三方面。

  据说,叶梦得有三个儿子,因为某种原因分别到了湖此、叶集和霍山三地,而霍山大化坪这支叶氏就是其中的一支,他们在霍山定居后,于第70世左右建了这个叶氏宗祠,并以叶梦得最有名的《石林词》将祠堂命名为“石林堂”。

3浙江宁波市宁海叶氏宗祠编辑

  在宁海一市村西南2.2公里小鳖岭脚的里岙村,亭头——东岙公路穿村而过。这里有个叶氏宗祠。宗祠里的戏台——南一台,其藻井堪称缑乡之绝。

中国古代建筑常在天花板中最显眼的位置作一个或多角形、或圆形、或方形的凹陷部分,在上面装修斗拱,描绘图案或雕刻花纹,使得这部分天花板产生精美华丽的视觉效果,同时起到吸音作用。圆形的戏台藻井也有平板形的、有螺丝形的等等。以螺丝形的戏台藻井制作技艺最高。南一台的戏台藻井就属于螺丝形的。在宁海乡村,仅此一个。

  叶氏宗祠除南一台为缑乡藻井之绝外,其三间、东西厢房也很有艺术造诣。三间的斗拱、雀替、月梁和厢房外都画着各式各样的图案。有山水画,也有人物画。

  据当地85岁的老人介绍,如今的叶氏宗祠是他5岁时重修的,原来造于何时还未查清。据《叶氏宗谱》记载,里岙村建村是宋初叶温誉隐居七市小梅枝,其四子分居于此。有近千年的历史。

4浙江宁波慈溪市三北镇田央村叶氏祠堂编辑

  旧时修建祠堂是为了追祖德、报宗功,而近期,三北镇田央村叶氏族人自行筹资12万元修缮了已有数百年历史的祠堂,并在重修后订立了公约:叶氏祠堂不仅仅是族人缅怀先祖和婚嫁丧娶的场所,而且不分叶氏或他姓,均可以平等使用宗祠。

捐款修缮,百年祠堂焕然一新

  据文字资料记载,田央村的叶氏祠堂最早建成于清嘉庆年间,在光绪二十二年重修,取堂名为玉树堂。主体前后两进,中间接天井,旁边还附有一室,占地半亩多。然而在经历数百年历史之后,叶氏祠堂已经无法再承受岁月沧桑,砖墙大片酥化,屋脊上与屋檐下的泥塑脱落,梁架上桁条朽腐,百年祠堂岌岌可危。这让许多村中年长者感到遗憾和痛心,重修祠堂成为萦绕老人们心头的一个夙愿。

  同为田央村村民的宁波鹏乘毛纺有限公司总经理叶鹏福得知老人们的心思后,出资6万元用于祠堂的修缮。叶氏族人也纷纷捐款,家境宽裕者多捐些,生活拮据者量力而行。就这样,428名叶氏子孙自愿捐款共计12万元。村中几位年岁已高没有经济来源的老人以投工出力的方式来表达他们的心意,在祠堂修建的3个多月里,他们一有空闲便跑来搬搬砖块,为泥匠、木匠师傅们做个帮手。

5浙江省台州市河头镇上湾村叶氏宗祠编辑

  上湾叶氏宗祠:戏台精美

  进入上湾村东村口,我们从宗祠的右边山门进入,左边的山门有人出来。宗祠里面传来越剧唱腔,原来是一群老人在观看电视中的戏曲频道。这座祠堂为四合院式,前后两进,设有东西厢房。

  这座宗祠始建于喜靖二年(1523),从现存建筑风貌来年看,正殿为清中前期,门房、戏台则系清代后期修建。建筑坐南朝北,占地面积699平方米。 布局相当完整。

  祠堂内最吸引是明间后檐的戏台,有四根柱子,施藻井,歇山顶,两坡硬山顶。记者看到天平顶上古代戏剧人物画,具有现代拼贴画的立体效果,有各种旋转的角度。戏台雕刻精细,这座宗祠如此完好,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

从一偏门出来,看到祠堂边上立了高音喇叭塔台,不由观察起来,目测约有20米高,用铁杆焊成,一级一级搭成,共有33级。

  遇到喇叭坏了,人们可以登级而上修复。这种农村广播塔应当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产物,而保存到今天,实属难得,也算是文物级了。

  外叶叶氏宗祠:最奇旗杆石

  与天台交界的外叶村,祠堂在自然小山村中,这里人烟稀少。“这个村当地人叫山上叶。

  外叶叶氏宗祠坐西向东,据资料显示,占地355平方米。也是四合院式,前后二进,左右设小厢房,与上湾叶氏宗祠相比,外叶宗祠是前者的“缩影本”。宗祠正在整修中,堆放着砖石、木梁等。

  据考证,该宗祠于明末时曾修建过,到清乾隆初年重建,可见即便是金碧辉煌的古建筑,也经不住岁月的侵蚀。

  正殿立有四幅祖像,记者细细观察,有“左丞相梦鼎公遗像,加封为大师定国公”及“五十一世祖传礼公遗像,仕周迪功郎”等字样。从碑文来看,最早外叶叫“闾氏丘叶氏”,所以在祠堂左墙刻有崇祯七年(1634)《重修闾氏叶氏宗祠记》之碑记,以及修有《闾氏叶氏宗谱》。

  外叶祖宗有了显赫的功名,在大门前立有明代旗杆石一对,又在东面约30米,立有明代旗杆石一对,刻有“围丘庄”及“念柒世叶”等字样。

  说到《重修闾氏叶氏宗祠记》碑记,中吴执御所撰写,他是黄岩人,明天启二年(1623)中进士,官做到刑科给事中,留有清名,被《台州府志》列入“名臣传”。

  由此可见,能立旗杆石,不是一般人能享受此荣誉的。

  这处宗祠为临海现存最早的祠堂建筑,与祠堂外的两对明代旗杆石、《重修祠堂记》石碑都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

6浙江省温州市横渎叶氏宗祠编辑

  新建的温州城市中心区,现在还存在着一个“城中村”,村中有一座古老的叶氏宗祠。貌不骄人,可历史久远,大有来源。

  姓出南阳叶邑,脉发松阳卯山,龙泉温州一线牵,水心横凟紧相连。

  此宗祠以今河南平顶山叶县的叶公(沈诸梁,距今2500多年)为始祖。经过今丽水松阳、龙泉迁到温州,至今已有900来年。横渎叶氏宗祠大约初建于元初。该宗祠以南宋时伟大的思想家、永嘉学派集大成者叶适的曾祖叶公济为始迁温州之祖,奉元时居住在横渎的叶适的曾孙叶绪为一世祖(开基祖)。叶绪的坟墓在温州市郊慈湖南山,法通寺之阳,历朝每年古历三月初三族人乘船载鼓乐吹打去慈湖山老太坟祭扫,会同城内其他水心系后裔到海坛山支阜慈山叶适墓拜祭,并“吃祠堂酒”,相沿成俗,至今成为定例。那一天也是古代官府定下对叶适每年祭祀的日子之一(另一日子是九月朔日)。

  横渎叶氏宗祠选择在原在大球山(现绣山公园)西麓,现在朱砂宫原址前进部位建立。前有龙潭,后有狮峰,五间两进,建筑宏伟,苍松翠柏,庄严肃穆,颇具规模。原因是大球山四分之三的山地,计四十多亩,由叶氏后人陆续购进。因此大球山又称叶宅山。叶氏后人在此安葬的也不在少数。横渎叶氏宗祠历朝历代几经倾塌、维修、重建。明万历年间由叶适第十二世孙莹阳(1544—1602),号小松者率叶氏族人重建。清朝未年,由于政治腐败,民生艰难,宗祠年久失修,终于在一次台风中倒塌。宣统元年己酉(1909)族人将部分梁柱、木主神牌、香炉搬回,在村中叶宅南岸现横渎南路39号重建。虽然规模大不如前,仍具典型的江南祠堂风格。较简朴亦庄严静穆。祠堂前面原有几百平方米的“祠堂坦”,建有一半月形的水池,与祠堂建筑遥相呼应,寓意阴阳二气调和,子孙瑞祥安康,百世其昌。现祠内尚存有年代久远的叶适神位木主、香炉,“叶公祠”匾及较为完整的谱牒。

  宗祠在文革后进行精心维修,经族人叶侠生、叶成舟父子相继七十多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在近几年来为温州文史界所重视,一致认为是市区唯一的叶适宗祠纪念地。专家学者为没有及时发现这座有丰富文化内涵与品位的宗祠而感到内疚。原市政协副秘书长李珍有诗云:

叶适祠堂何处寻,鹿城横渎是裔亲。

儿孙商海春潮涌,前辈功利雨泽深。

改革普施天下计,创新答谢祖公心。

永嘉学派云兴日,学士英明传古今。

7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塘头自然村叶氏宗祠编辑

  塘头自然村的始祖叶嵘,出生于南宋,进士出身,做过柳州县令、邵州知府,是叶氏授姓以来最杰出的两个人物叶法善和叶梦得的后裔,叶法善的第十八代孙,南宋丞相叶梦得的曾孙。南宋末年,因避兵乱,嵘公从衢州迁居到宣平石柱源。元朝延佑年间,嵘公的第六代孙桂公,也就是启三公迁居塘头。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嵘公的后代在明朝的时候建起了南阳书院和望松楼大厅。历史上南阳书院先后培育出进士四名,廪生五名,秀才三十余名。塘头自然村的叶氏宗祠初建于明代,历经四百多年的风雨。

  1986年,原叶氏宗祠因年久失修倒塌。多年来,塘头自然村村民积极筹备,自发募捐,准备重修叶氏宗祠。今年7月,在社会各界帮助支持下,塘头自然村村民在龙脉岗下、黄金塘前,叶氏宗祠原址破土动工重建宗祠。在短短半年的时间里,面积达666平方米的叶氏宗祠建成竣工。村民们把传统的宗祠文化与敬老助老的美德具体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重建后的叶氏宗祠既是塘头自然村文化娱乐中心,又是村老年活动中心。

8浙江省丽水市景宁县鹤溪镇叶氏祠堂编辑

景宁叶氏祠堂

  叶氏祠堂,位于浙江省处州府(丽水市)景宁县鹤溪镇叶府前村。该祠堂建于嘉庆二十二年,为泥木瓦房。祠堂坐北朝南,建筑面积约260平方米,规模较大。祠堂建筑风格与本地其他祠堂建筑风格稍有不同,分前后二进五开间,单层硬山屋顶。正面两侧及次间为通廊式建筑。每进前均有一天井。明间为抬梁式梁架,五柱十一檩。次间为混合梁架,夯土墙体,垒石基础较高,摩砖铺椽,青瓦屋面。祠堂用材粗大,牛腿等雕件较为精美。天井地面为卵石铺设成的规则图案,墙体绘饰有青色缠枝图案,墙顶有望砖,地面为三合土,整体建筑古朴庄重,县城少见。

  可以说叶氏祠堂建筑风格很有特色,彩绘雕刻也较为精美,对研究姓氏家族祠堂文化和建筑艺术欣赏都很有价值。[8]

据《景宁叶氏家谱》记载,景宁叶姓是从丽水栝州囿山山麓沙坊口迁徙而来,在今叶府前或者说浮丘钓台一带开山立业。叶氏在景宁的始祖叫叶景山,为宋朝进士。其后人名倚,生有长子叶翥、次子端行,均成景宁才俊,尤其是长子叶翥,曾在宋史留名,与中国中古新儒学———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发生了天大的摩擦,演绎出闻名遐迩的“庆元党禁”。

景宁叶氏祠堂

  宋史“庆元党禁”载:中国宋代宁宗庆元年间曾发生过韩侂胄打击政敌的政治事件。绍熙末,宋宁宗由赵汝愚和韩侂胄拥立为帝。赵汝愚出身皇族,韩侂胄是外戚,二人不合。赵汝愚为相,收揽名士,朱熹是当时著名学者,被召入经筵,为皇帝讲书。韩侂胄图谋排斥赵汝愚。时宋宁宗信任韩侂胄,朱熹因罢去,赵汝愚和中书舍人陈傅良等力争不能得。庆元元年(1195年)二月,赵汝愚罢相,出知福州。反对赵汝愚罢官的人都陆续被放逐;太学生杨宏中等6人被编管于500里外,时号六君子。庆元二年正月,赵汝愚暴死于衡州 (今湖南衡阳)。韩侂胄当政,凡和他意见不合的都称为道学之人,后又斥道学为伪学。禁毁理学家的语录一类书籍,科举考试稍涉义理之学者,一律不予录取。庆元三年,将赵汝愚、朱熹一派及其同情者定为“逆党”,开列“伪学逆党”党籍,凡五十九人,包括周必大等。名列党籍者受到程度不等的处罚,凡与他们有关系的人,也都不许担任官职或参加科举考试。嘉泰二年(1202年)二月,史为庆元党禁。

9福建省莆田市福清市港头镇后叶村叶氏祠堂编辑

  位于福清市港头镇后叶村,建于明代,系明内阁首辅叶向高的祖祠。坐北朝南,由戏台、天井、殿堂等组成,占地350平方米。殿堂面阔三间,进深五间,穿斗式木构架,歇山顶。栋梁、斗拱、门窗雕刻精美。祠堂内存有各种匾额、楹联。1987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10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新圩镇叶氏祠堂编辑

  叶氏祠堂在同安新圩,其旁有甘露亭,其建筑规制颇似北京的皇家庭院。

甘露亭的建筑犹如天坛,惟天坛是圆形的,屋盖是锥形的;而甘露亭屋盖是四柱八角,全用木头搭架,中留圆形,则与天坛屋顶结构相仿佛。

  祠堂围墙前有“麒麟壁”,颇似“九龙壁”,只有龙与麒麟之别。祠堂前有水沟,正对大门架石板为桥,与故宫前的金水河桥类似。这种结构布局为一般祠堂建筑所罕见,可能与当地叶氏出了一个宋代郡马有关。

  离叶氏祠堂不远,有郡马墓和传说曾是发配海南的贾似道歇凉的千年古树重阳木(群众贬称为“狗曾”和“贼树”),以及凤山石塔、龙泉井及石亭等。亭柱上有楹联曰:“渊渊其泉,浩浩其天”,表明这里的泉水极好。厦门矿泉水厂就建在其东南。

11福建省晋江市东石镇世美叶氏宗祠编辑

  东石世美叶氏自明代创建宗祠,“左昭右穆有序,俎豆馨香不问”。又经过清道光甲辰(1844)、光绪庚辰(1880)重修,油漆、添置祭器,愈臻完备。至上世纪50年代初祠堂被征用作粮仓,到80年代改革开放时始归还。1999年,由海内外叶氏宗亲协力按原址原貌重修。

  东石世美叶氏宗祠坐南朝北,大门偏西,门路独立建为一间,石构门墙,硬山式顶,上铺琉璃瓦,屋脊间装饰剪瓷双龙戏珠。门首青石匾镌刻“叶氏之踪”四个鎏金大字,是前广东省委书记叶选平题写的。大门镌联:“龙江来潮开祖地;佛岭发脉奠狮尾。”门傍诗匾镌律诗二首:“诸梁宰叶奠宗基,问政孔邦仁政施。大治农田兴水利,举兵定楚抚西期。居功不傲家邦振,遗德长存世代持。苹藻应馐奉二祭,羹墙若晤永追维。”“奕奕雄狮立海疆,庭前龙凤舞朝阳。悬帆高挂鳌江清,跃马凌波鳍浪扬。天水灵壶藏秀气,山庄古檗蕴书香。先贤择此钟英地,万代千秋永发祥。”以叙其祖德宗功,表其祠堂地灵人杰。进人大门是一处筑有围墙的石埕,朝东开一个圆门,走过圆门方是祠堂前埕和祠堂主体。祠堂三开间两落,大门不做塌寿,顶上特建一个装饰飞檐卷草的门亭作为遮护。门匾镌“叶氏宗祠”,是台湾原国民党海军中将叶公超题写。大门内匾镌“源远流长”,则为台湾知名人士林洋港题写。宗祠大厅朱漆彩绘鎏金,一派堂皇气象,里面有专人管理,环境甚是净洁。神龛前梁枋正中悬挂着鎏金盘龙立匾,上题“郡马之裔”,旁挂题为“东阁大学士(叶向高)”、“进士(叶伯珩)”、“进士(叶雁题)”等匾额,以及新加坡仁和联谊社和林氏、萧氏庆贺叶氏宗祠落成赠送的贺匾。因为闽南一地素有“萧、章、叶、林”同祖的说法,以故林氏、萧氏与叶氏之间多有往来。大厅两壁间大书“忠、孝、廉、节”,廊柱分别镌“有宋郡马府,大明学士家。”“南阳世泽长,承先启后,无忘孝悌初心;佛岭家声远,尊祖敬宗,不外纲常大礼。”等楹联。祠堂下厅东西两庑各有碑记,一为《叶氏宗祠史志》,记其建祠经过,且叙:“……翌年庚辰桂月越朔六日,举行落成洎衬祧庆典。喜金案香烟袅袅篆平安二字,欣合族裔孙济济,繁荣一堂,盛况空前。从此春秋祀尝,歌于斯,祭于斯,不复断焉。”另一为族人捐建宗祠芳名碑,其中多为旅菲、马、新侨胞及台胞。叶氏宗老在祠堂中展示其《世美叶氏公谱》以及《世美叶氏福房平资公派下家谱》、《叶氏寿房支派族谱》,其中多有族人往台贸易及迁台的纪录。

12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大新墩头村内叶氏宗祠编辑

  在大新附近的几个村子里转,遇到几个大的宗祠。李氏和郑氏,并没有特别之处,而颇有深宅气质的叶氏宗祠,则绝对是人对中国传统的宗族文化大开眼界的地方。 叶氏宗祠外门比其他显得高些,深宅大院,门前的对联已经在诗句中暗喻了这个家族的来历。据说叶家乃由中原地区而来,老根子在河南的南阳。门前的照壁虽然并不奢华,但雕工精致,且在上方有几个遒劲的大字:万古流芳。

  进院后,墙面上除了有叶挺、叶剑英将军的配图详细介绍,最令人震撼的是将家谱制作出来,挂在墙上,供人了解和参考。而一个家族的传承,就可以在这样“一棵树”上被描画出来,实在也是一件工程浩大而了不起的事。

当然,按照现在的说法,能进入族谱的,自然也都是家族中有些成就的子子孙孙,一幅明人的画像就深刻地揭示了这一点:这位官至明朝礼部少卿的叶高标先生,想必是叶家更早之前的“家族光荣”,所以挂了一幅他的画像在此。

叶氏宗祠是此次南山寻庙的3座宗祠中,最具书香气和文化气息的一处。其族人历年聚会的大幅合影,则代表着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看宗祠而知源流,数典而不忘祖。遵循族规祖训,也是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元素。

13广东省东莞市石龙镇叶氏宗祠编辑

  叶氏宗祠位于石龙镇新维村,建于清代咸丰辛西年(公元1861年)秋,距今有140多年,是新维村立围的标志。祠堂占地400多平方米,是传统的岭南祠堂建筑风格,红石青砖琉璃瓦顶,三进两厢,内设议事厅,环境幽雅,村民常在此聚合。邻近叶姓员生赴考也在叶氏宗祠歇息、攻读,历史上产生举人多名,其中有三名举人均在“叶氏宗祠”前立旗杆,光耀后人。2001年,新维村在原址按原貌重修, 祠堂大门两侧有举人石碑3块,周围另有咸丰庚申年(1860年)重修的东门牌楼及“如绿”、“公祠” 、二房厅、宝安家塾、召轩家塾、集于家塾等分支叶姓祠堂多间。

14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叶氏宗祠编辑

  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文物普查队在金山镇南华村普查时,发现一保存完整的叶氏宗祠,为三开间、三进、三天井、四罩亭、一享堂布局,砖木建造,共有16根石柱支撑,川斗式构造,始建于清朝同治年间,后经多次维修,保存较为完整,对于研究清代同治年间的建筑艺术具有重要价值。宗祠中的一根石柱上刻写的楹联中有清代著名学者刘凤诰的名字。国内首次发现的石刻“凤诰”字眼吸引了文物工作者的眼球,专家们视珍贵石刻如宝。

15陕西省商洛市商南县叶氏宗祠编辑

  在商南县城西南60公里的大山深处,有一条款款流淌的小河,叫耀岭河,在河的中段,有一座山青水秀的村庄叫草洼村,著名的叶氏宗祠就座落在这里。

  在叶氏家谱中查到,这儿的叶氏先民原是在清朝“湖广填陕西”时,从安徽潜山移民而来的。在一段不长的时间里,精明勤劳的徽人,用同时带来的江南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把一个穷山沟很快建成为一个猪肥马壮,十里飘香的“小江南”。叶氏先民又利用当地丰富的水利资源和野生绿竹资源,沿河至丹江口岸建起了一座座火纸作坊,相继创立了“同心海”、“同心远”、“三盛公”等十来个生产商行,一时叶氏声望在当地名噪一方,与此同时,一座占地600平方米的叶氏祠堂也已告竣工落成。

16河南省固始县叶氏宗祠编辑

  叶氏宗祠恢复重建工程正式完工,并举行落成典礼仪式。信阳市体育局局长叶秉林,县委常委、统战部长崔振俭,县根亲文化研究会会长陈学文等出席仪式。

  叶氏祠堂位于固始县陈淋子镇垣墙岗村,初建于清同治年间,1931年至1932年间曾是固始县苏维埃政府办公场所,后毁于战火。自“让根亲文化扬名固始”工作开展以来,叶氏宗亲积极联谊,筹集资金,精心设计,于2007年开始重修叶氏宗祠,并于日前完成重建,堂号“荣恩堂”。

------------------分界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安徽孙氏宗祠及其特色文化
中山自游人~抚今追昔大安堂~ 10月1日更新「躺在地上的旗杆夹」
宁波传统祠堂的文化特色与建筑特征(上)
浙江   宗祠
安徽山水风光:一山春水出藏溪
始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的福清叶氏宗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