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吴中叶氏渊源概述

  诗云:“叶氏出于沈,沈氏出于姬。姬昌周文王,姬弃周始祖。弃为帝喾子,喾为黄帝孙。黄帝名轩辕,轩辕姓公孙。”叶姓同中华民族的其他成员一样,都是黄帝的后代,始祖都是公孙轩辕。虽叶姓的来源有芊姓和姬姓两种说法,但叶姓的祖先是叶公沈诸梁则毫无疑义。沈诸梁,春秋时楚国人,字子高,楚司马沈尹戍之长子,生于周景王17年、卒于周考王2年(公元前528年——公元前439年)。他在楚国任令尹司马,先后辅佐了灵王、康王,惠王,建立了卓著功勋。公元前506年,他受封于叶县(今河南省叶县),而被称为叶公,并以受封地名为姓,叶姓由此而生。叶氏当时的生活范围主要是在以叶县为中心的河南南阳地区,《石林谱序》记:叶公之后凡六族皆葬南阳,以南阳郡叶县南顿乡高贵里为定著者是也。汉献帝建安二年(197年)叶公廿二世孙、大中大夫叶望,避乱渡江,居丹阳之句容,成为江南叶氏的始祖,他创编了叶氏第一部宗谱《叶氏宗谱源流》。

  之后,叶望后裔沿太湖西南岸进入浙江定居,“叶氏始于南阳,渡江以后散之四方,而望族莫大于括苍。(括苍)唐大历十四年更名处州,造玄以上皆世居处州之缙云、松阳”。亦有部分叶氏居住于苏南、皖南一带。然后,居住浙江的叶氏又朝南向闽、粤、两湖等地发展。

一.吴中叶氏之渊源及其历史作用

  吴中叶氏是叶姓中重要的一支,形成于公元十世纪的北宋太祖年代,生活在以太湖为中心的苏南、浙北、皖南、上海等地区。吴中叶氏始祖是北宋刑部侍郎叶逵。叶逵,字造玄,原仕吴越国,宋太祖时吴越王归顺,因功授刑部侍郎。《吴中叶氏族谱》云,吴之有叶自刑部侍郎造玄公始,公侍吴越归宋娶乌程(即今湖州)羊氏,遂居乌程。因有别业在洞庭东山且爱莫厘景物之胜,乃迁家焉,因姓而名其里曰叶巷,则吾东山之有叶氏端自造玄公始,是为吴中之祖。

  叶逵系叶望四世孙叶琚之次子叶俭之后。宋龙图阁大学士叶梦得是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为叶逵第六世孙,他编撰了第一部吴中叶氏族谱。叶梦得在《族谱序》中阐明了吴中叶氏的渊源:“望以建安二年渡江侨居丹阳句容,子孙始有据丹阳者。望之夫人陈氏生一子曰遂”,遂有二孙,“长曰琚,次曰璲,琚生四子,长曰硕、次曰俭、次曰游、次曰願。硕生二子,长曰旷,次曰豫,豫生二子,长曰绩,次曰续,自琚以下,各以其族散居四方,分派别始不一,凡居湖州之乌程者皆承璲之后,居睦州之新定者皆承硕之后,居建之建安者皆承游之后,居衢之西安者皆承願之后也,居歙州之新安者皆承续之后,而处州之族,实出于俭”。“望之五世孙俭,官折冲将军,守括苍,因遂居于属县之缙云,是为浙江始祖......”其后子孙散处括苍、睦州、建州、衢州,温州、台州、衢州、处州、严州、歙州、徽州、新安等处。“俭十三世孙曰乾昱,乾昱四世曰法善,以方技显于唐,皆世居缙云括苍州永嘉郡,唐大历十四年更名处州,故叶氏居处州者皆祖俭,而以松阳县移风乡为定著。自法善后世次复乏,而梦得之七世祖彪乃復见于家牒,是生刑部侍郎逵。”“叶氏始自缙云迁湖州,凡再世,梦得之曾祖贈金紫光禄大夫諱纲葬苏州宝华山,今遂为吴郡人。而居乌程者以乌程霅川县中书里为定著,居苏州者以吴东洞庭震泽乡为定著,呜呼,世谱备矣。” 

  逵公有三子,长曰元颖,还居处州。次曰元辅,叶元辅居洞庭东山南麓,号南叶,为吴中叶氏南叶始祖。三子为元参。元参有二子,长曰清臣,次曰清甫。叶清臣字道卿,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叶清臣居洞庭东山北麓,号北叶。为吴中叶氏北叶始祖。

  昆山叶淳在《续修吴中叶氏族谱序》接叶梦得的族谱序延续记载:南叶元辅生子曰纲,纲生羲叟,羲叟生四子曰勤曰助曰効曰劭,而助生石林......造玄五传而至少保公石林,族谱之修创始于少保。石林公文章勋业盖一时,退闲林下优游于莫厘山水之间,生五子栋桯模楫橹,今在谱者,桯模之派......。

  《吴中叶氏族谱》主要记录的是次子桯和三子模的世系。

  叶梦得长子栋和四子楫的后裔在《吴中叶氏族谱》中失考,其五子橹迁居浙江慈谿为吴中叶氏慈谿派始祖。

  叶梦得三子模因赐田在石浦,迁居昆山,吴中叶氏昆山苗公派、吴中叶氏昆山蘭公派、吴中叶氏湖州派都是模公后裔所开创。

  梦得次子桯居洞庭东山,“桯公隐居碧螺峰下,筑室与此,至今称为桯公墩”。叶桯,字叔轸(?年--?年)历官临安通判、永州太守、中奉大夫,是吴中叶氏洞庭东山始祖。

  叶桯的后裔在洞庭东山先后开创了吴中叶氏的后巷派、前巷派、细湖头派、茅园派、照厅下派、大湖头派、蒋湾派、陈湾派、南叶嵩下派、中巷派。

逵公三子元参后裔在洞庭东山开创了纪革派,北叶嵩下派。

  由洞庭东山的细湖头派又开创了洞庭西山的支头岭派,又由支头岭派开创郡城(苏州)支派。

  由洞庭东山迁往常熟、吴江的叶桯后代开创了常熟派、同里派。

此外,叶氏开创的松江派、安亭派、杭州派、重固(青浦)派也是吴中叶氏的组成部分。

  生活于皖南地区的新安派在清康熙年间与吴中叶氏合谱,新安派始祖系叶望四世孙叶琚长子叶硕之后,二十一传而至万安。“自汉太尉尤公历三十四传而至万安公适与吴中始祖逵公燕行”,自诸梁迄于吴中逵新安万安其为世也四十有九。康熙间续修吴谱“刊录新安一支以为合谱之盛事云”——(《吴中叶氏族谱卷十七》)。

  自此,吴中叶氏共形成24个大派,此外,由这些大派又派生了诸多小支派。

  吴中叶氏是江南地区有相当规模、重要影响的大族。“叶氏又为天下望族,太湖近县如郡城、常熟、吴江、湖州、上海皆二公子孙环居”——《重修吴中叶氏族谱序》。

  “汉建安二年(197年)大中大夫叶望避乱渡江,始居江南丹阳句容,其后支派各分,至五代而有叶逵仕吴越,爱莫厘山水之胜,遂徙居于此......其后分为十派,散处洞庭(东)西山、吴郡、昆山、吴江等处,成为江南一大文化世族。”——(《明清苏南望族文化研究》江庆柏著,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出版)

  苏南望族的发展过程以宋元为分界线大致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在其发展的后期,尤其到了明清时期,苏南望族成为社会上举足轻重的力量,以致苏南望族的基本特征值相当程度上决定着苏南社会的特征。吴中叶氏作为江南望族中一大组成部分,也在其生活的区域中与其他望族一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吴中叶氏与其他苏南望族一样,从本质上来说是文化型的家族,他们致力于家族的文化教育,注重于培养人才。人才是一个家族能否兴旺发达的重要标志,吴中叶氏等望族都以拥有大量杰出人才而著称于世,这在科举方面得到了非常充分的体现。明清时期苏南地区进士、状元数量之多全国瞩目。“以洪笔为锄耒,以纸札为良田,以渊默为稼穑,以义理为丰年,以谈论为英华,以忠恕为宝珍,著文章为锦绣,蕴五经为缯帛,坐谦虚为席荐,张礼让为帷幕,行仁义为堂宇,修道德为广宅”,将这十二个方面作为“永为都人之则”,其实质就是以“文化”和“道德”为家族之根本。

  清代经学家洪亮吉认为,士大夫家风的好坏,影响到一个地区风俗的美恶。正因为注重“文化”和“道德”,吴中叶氏等望族“树人伦,崇物望,以为四方矜式”,尽到了引导社会舆论、规范社会行为、发展地方文化、积极协助地方完成社会教化的责任。为地方树立了一种道德规范和楷模,在地方上起了榜样作用。

  吴中叶氏等望族以良好的家族文化氛围、严格的教育措施、科举成就、学术交流活动;读书、著书、出书、藏书、整理文献资料、修志续谱等文化活动以及积极投入地方公益事业、慈善事业等方面的贡献。影响并参与着当地的社会政治、推动了当地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

二.吴中叶氏与洞庭东山

  吴中叶氏分布的范围主要是在苏州沿太湖的地域,但并不仅仅局限于苏州市吴县(今吴中区)一带,苏州的常熟、昆山、吴江,原属江苏,新中国成立后划给上海的松江、青浦、嘉定以及浙江的湖州、杭州、慈溪,皖南的徽州地区等地的叶氏都属于吴中叶氏。而洞庭东山是吴中叶氏的最主要的发源地和定居地。“(叶姓)居苏州者以吴东洞庭山震泽乡为著”(叶梦得语),“苏州地区的叶氏,人口蕃衍,乃至太湖洞庭东山有无‘叶’不成湾的民谚”——(《明清苏南望族文化研究》江庆柏著,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出版)。

  叶梦得次子叶桯的后裔在洞庭东山先后开创了吴中叶氏的后巷派、前巷派、细湖头派、茅园派、照厅下派、大湖头派、蒋湾派、陈湾派、南叶嵩下派、中巷派,再加逵公三子元参后裔在洞庭东山开创的纪革派,北叶嵩下派,吴中叶氏24个大派中,生活在太湖洞庭东山这个小岛上的居然有12派之多。而且,洞庭西山的支头岭派及又由支头岭派开创的郡城(苏州)支派是由洞庭东山的细湖头派延续的。常熟派、同里派是由洞庭东山迁往常熟、吴江的叶桯后代开创的。此外,松江、安亭、杭州、重固(青浦)等派也有东山叶氏迁徙的记载。

  东山镇全称洞庭东山,因位于洞山、庭山之东得名。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而洞庭东山是“天堂中的天堂”(新加坡总理李光耀语、中央电视台介绍东山的电视专题片片名)。太湖三万六千顷烟波浩淼,湖中七十二峰绵延起伏,洞庭东山和洞庭西山是湖中两个最大的岛屿(由于淤积,到清代道光年间东山岛的东北角与陆地相连,成为半岛)。东山历史悠久,通过东山的三山岛旧石器遗址发掘证明,早在一万多年以前就有先民在东山生活,三山岛遗址是苏南地区目前发现的最早的人类生活遗址。两千五百多年前吴王建阖闾大城的时候形成了现在的苏州城,同时也形成了它周围的东山、木渎等集镇。东山,秦时已有集市。宋朝时金兵入侵,北方的官宦达贵要人纷纷南迁。江南,尤其是太湖流域地理环境优越,气候温润、物产丰富、风景秀丽,令中原的诸侯们大为赞赏,再加东山、西山相对封闭,可以躲避兵革战火,是适宜安居和养老的风水宝地。所以当初叶逵爱莫厘景物之胜,以吴东洞庭震泽乡为定著,选择这块风水宝地作为生存繁衍之地。与此同时,许多来自中原的达官显贵也在太湖周围和东山西山等大岛定居下来。自宋代始,东山逐渐发展成为大规模的集镇,到清朝人口已达六万。

  从目前能够查到的史料看,至少在唐朝的时候,东山就有叶姓人居住,《具区志》载:唐至德二年(757年),里人叶超玄舍宅建洞灵宫……,但当时叶姓人不多,没有形成规模。南宋以后,东山形成了“翁席刘严朱金陆叶”八大姓氏,叶姓成为东山的望族。这八大姓氏的繁荣到清末民初基本没有发生变化,即使到了二十一世纪,叶姓仍是东山大姓,现人口居朱、周、张之后列第四位。

  洞庭东山物华天宝、人杰地灵、风景优美。东山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东山是以青山绿水、花果芬芳、古迹林立、古吴文化源远流长而著称的旅游胜地。全镇有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以及众多的省、市、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东山是著名的鱼米之乡、花果之乡。东山经济发达,是全国十大商帮之一的“钻天洞庭”商帮发源地。东山物产丰饶,由康熙命名的碧螺春茶享誉中外,东山以出产茶叶、蚕桑、花木、渔牧、稻粮、果菜著称。太湖“三白”、“水八仙”,太湖蟹、太湖蚬、银杏、枇杷、杨梅、板栗、橘子、莲藕、莼菜、蜂蜜等都是东山名产。

  东山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历朝历代重视文化教育,因此东山人文荟萃,明清时期,就有东山籍状元44名,知县府第以上官员149名。历代知名人士有唐武卫将军席温、宋户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叶梦得、明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王鏊、编撰《具区志》的翁澍、编撰《太湖备考》的金友理;有辛亥革命老人、孙中山的侍从医生翁友生,辛亥革命后的江苏总司令周南,国民党要人、民国政府副总统严家淦,民国空军少将,1937.8.14驾机参加轰炸日军旗舰“赤云”号战斗,与战友一起击落敌机多架的抗日英雄叶云乔,《金陵春梦》作者严庆澍(唐人)等。当代名人更是层出不穷,如:参加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制的核物理专家汤绍源、参加氢弹研制的科学家沈恒滋,参加建造第一艘远洋巨轮的郑於俭、参加我国返回式卫星和神舟飞船研制的科学家叶永华等。有王守武 、王守觉、王大衍、何泽慧等中科院院士5名;有教授151名、研究员43名、高级工程师136名。有著名演员万馥香(第一代江姐扮演者)、吴茵、夏梦、叶琳琅;有旅美著名画家王已千、书画家叶潞渊、金中浩、席时珞等。还有早期从事共产国际工作的朱忀丞烈士以及担任省部级以上领导职务的郑斯林、陈敏章、叶公琦、朱森林、严隽琪等。——(《东山镇志》2002年12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出版)

  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曾经陪同越南胡志明主席访问过东山。党和国家领导人朱德及江泽民、胡锦涛两任全体中央政治局常委都来过东山视察和休息。

三.吴中叶氏人才辈出

  吴中叶氏人才辈出,宋代叶梦得是中国历史名人,吴中叶氏的杰出人物。

叶梦得(1077-1148),字少蕴,号石林居士,绍圣四年进士,宋徽宗时自婺州教授招为仪礼武选编修官,起居郎中书舍人,累迁翰林学士,出知汝州、蔡州和颖昌。南宋初知杭州,复为翰林学士兼侍读、龙图阁直学士、左丞资政殿学士、观文殿学士,高宗时授户部尚书、尚书左丞,绍兴年间两次出任江南东路按抚制置大使、兼知建康府,行宫留守。后移知福州兼福建安抚使,绍兴十六年拜崇信军节度使。卒赠检校少保。

  叶梦得一生历神、哲、徽、钦、高宗五朝,出仕哲、徽、钦、高宗四朝,其政治生涯长达半个世纪。他生当两宋之交政治军事急剧动荡时期,作为官至副宰相之显宦,叶梦得躬行着自己的人生理想,表现为:

1.关心民间疾苦,敢于为民请命

  叶梦得宣和元年在颖州任上积极赈灾、收养弃儿,购药为民解除疾患。

靖康建炎间,严州一带有地方恶势力为非作歹危害百姓,加之逢灾,农事大受影响。叶梦得专门上奏乞请免去严州遂安、淳安、寿昌三县夏秋二税,并严惩地方恶霸。

  建炎二年,宋室南渡,内忧外患,却有“慢吏庸人”借献纳、借贷之名,行营私敛财之实。叶梦得急忙上呈一篇陈词慷慨的《奏乞禁罢献纳借贷指挥状》,强调“凡州县敛于民而称情愿、托军期而辄借贷者,皆重坐之。使远近之民感恩怀德,皆能深信而不疑,则悍患扶倾,必有见危而思奋,孟子谓三代之得其天下也,得其心,斯得民矣,此正今日之先务”。这一实事求是、为民利民的思想,即使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

  绍兴八年,叶梦得上奏《奏乞措置江浙夏旱状》,秉“自古救灾无他,惟虑之以早,行之以实”之古训,体恤下民于上未申诉之时,呈递赈灾救民措施,这是令人敬佩的。

  绍兴十一年,叶梦得上奏请求依《灾伤法》赈济淮西因金兵进犯而受损的农民。

  绍兴十三年,叶梦得由建康移帅福州任福建路安抚使,由于该路去年有二十余伙盗贼往来焚劫、杀人作过,侵犯四州十三县,农民大量抛荒,再加军队围捕,耗用了地方大量钱粮,叶梦得又请求朝廷减收税负和需要上供的钱粮物品。

  建炎元年,宋皇室欲在建康大兴土木,“创建宫室,规效京师”,叶梦得上书高宗,认为“恢复之初”应“爱民恤下”,不该劳民伤财,这是他对臣僚好大喜功和讨好君王的抨击,也是对帝王的善意规劝。

2.慷慨激昂,积极抗金

  靖康之变,金国虏徽、钦二宗,立张邦昌为伪帝,叶梦得即将张邦昌女婿季质收监,并令“管下诸州府有似此亲戚,合行几察拘管”。

  宋金对峙,主和主战成为朝廷争论的焦点,而叶梦得是旗帜鲜明的主战派。

  早在建炎元年,叶梦得知杭州,他就意识到宋金交战不可避免,遂命往来于本州和高丽之间的大商人柳悦、黄师舜到高丽探听金国的情报,由于时间紧迫,机会难得,叶梦得破例“先斩后奏”。

  绍兴元年九月,叶梦得以资政殿学士起为江东安抚大使,兼知建康等六州。叶梦得到任后部署兵将,分守要冲。他加强金陵城防,组织沿江乡民家出人丁,分立队伍,自结保社。他招安地方武装共同抵敌,一度收复淮北重镇顺昌,把宋军防线延伸到淮河以北,初步控制了淮南一线。

  绍兴八年,叶梦得总结历史经验,提出了著名的防江八事,并围绕这八事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他聚集兵民,把截要冲,命诸将审度敌势,并力进讨。绍兴十一年,金兀术领军南侵至长江边,因见叶梦得领兵坚守,“觉有备乃去”。同年,金兀术顺昌失利后经休整,率十多万骑兵再次南侵,宋军各部没有协调好,敌军打过含山,直逼南京,叶梦得见张俊仍迟疑不肯增援刘锜部,即奏请朝廷下令督促张俊部,同时建议速调韩世忠、岳飞部进兵牵制,最终大败金兵。

  绍兴十三年,叶梦得率军平定福建沿海倭寇海盗五十余群,使沿海五十多座城镇恢复安宁。晚年的叶梦得曾自豪地说,“余出入兵间十余年,所将几十万,所平治不为不多”。

3.重教兴学  传承文明

  绍兴二年、绍兴九年,叶梦得两度在建康任上,面对遭金兵洗劫的城市,叶梦得除恢复市民正常生活秩序外,积极兴复学校,其兴建的府学“为屋百二十有五间”,他又建紬书阁,收藏图书,供官民读书之用,为防止府学财物被官司占用,他上呈《奏乞府学不许官司指占状》,让府学能够不受干扰地成为教育培养人才的基地。

  叶梦得生于世儒之家,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学问渊博、精熟掌故。他一生著述繁富,如《建康集》、《石林词》、《石林诗话》、《石林燕语》、《石林家训》、《避暑录话》、《岩下放言》等。据现有文献资料记载,冠其名的著作有五十余种,现留存下来有二十余种,一百一十多卷,这些著作涉及经、史、子、集四部,深为后人推崇。他精通诗词,词风激昂豪放,接近苏辛。现留存下来的诗词也有一百余首。

4.通晓财赋、稳定财经

  建炎二年,国家危殆,财政困难,时任翰林学士的叶梦得鉴于平方腊之乱时曾有“经制钱”之措施,收效显著,后因靖康之乱而废,于是请求恢复经这制之法,“有似此等,可以暂济急阙,不至害民,皆愿参取行之”,此建议得到户部尚书吕顾浩等人支持,推行后有效地缓解了国家的财政困难。

  同年,叶梦得上奏希望推行常平法。常平之法起自西汉,熙宁年间王安石变常平法为青苗法,但因“急功近利,委任非人”,没有收到应有的效果。叶梦得建议的常平法与之有异,他主张“宽徭役,省科敛,通有无,济乏绝”,以宽恤民力。

  绍兴十年,驻守建康地区的宋军所需钱粮军需物资剧增,时叶梦得兼四路漕汁,担任抗金部队的“后勤部长”,由于他出色的组织调度,“军用不乏,故诸将得悉力以战”。

  《石林奏议》中有许多关于财政税赋方面的建议、措施和实践,为南宋之初尽快稳定政权、恢复生产做出了贡献。

  宋徽宗曾两次下诏褒奖叶梦得,“叶梦得博学强识笃志立行绰有建安之风流”(大观元年八月廿四日 );“ 敕吏部尚书 叶梦得  朕之有尚书犹天之有北斗也,斗为天之喉舌,尚书朕之喉舌耳,斟酌元气,运乎四时,尚书出纳王命,敷政四海尔。叶梦得文谟武略,克迈于众,宜恪职鞠躬以畀朕政,其尚慎哉勿荒朕命。”(宣和六年五月初三日)

  叶梦得虽然是两宋之交的政府重臣,但他的本色是文化人,他在文学思想方面的成就是获得历史充分肯定的。他对经学与子学的阐释;对易、禅、儒、道的互参互证;他的伦理思想和治生学说;他的诗文创作和词赋笔记以及他的生活范式和石林风范,都有很大的成就和积极的意义。限于篇幅,本文不作展开。

  叶梦得被推为宋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文学评论家、财经学家、经学家、子学家、伦理学家、藏书家、文献学家、书画鉴赏家、金石学家、书法家,这确实是当之无愧的。

  “摄浮富强之基,得人为上”,叶梦得是吴中叶氏杰出的代表人物,除叶梦得之外,吴中叶氏“为人文渊數,千百年来人才辈出,文章事业,震耀前后”。如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叶清臣。叶清臣,天圣二年进士,历官太常寺奉礼郎、苏州观察判官、两浙转运使、光禄寺丞、户部勾院盐铁判官、翰林侍读学士、知江宁、澶青、永兴、河阳诸州郡,赐左谏议大夫。又如吴江地区(汾湖)“一家七世进士”:叶绅(成化23年进士),绅孙叶可成(嘉靖23年)、可成侄叶重第(万历14年)、重第子叶绍袁(天启5年)、绍袁子叶燮(康熙9年)、燮兄之子叶舒崇(康熙15年)、重第侄叶绍顒与叶绍袁为同榜进士,叶绅弟十世孙叶逢金(乾隆54年)。吴江地方志书称“叶氏家族科举最为发达”。再如叶绍袁之妻女沈宜修、叶纨纨、叶小纨、叶小莺,亦是巾帼不让须眉的女中才子,钱谦益在《列朝诗集小传》中高度评价道:“宛君(沈宜修字)与三女相与题花赋草,镂月裁云。中庭之咏,不逊谢家;娇女之篇,有逾左氏”。

  生活在东山的叶氏同样人才荟萃。

  明清时期,东山叶氏中有进士56人(其中武进士3人)、举人87人(其中武举人5人),同期东山任县府以上官职的有149人,其中叶姓占28人,几达20%。东山叶氏又以善于经商著称,是“钻天洞庭”商帮的重要组成部分。洞庭商帮注重诚信,善于经营,发展很快,在上海的工商和金融界占有重要地位。

  在民主革命时期,东山叶氏有不少人参加了党的地下组织和外围组织,参加了人民军队,积极投身于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和人民解放的革命斗争。比较突出的如组织东山的学生活动、如编辑《莫厘风》宣传新思想,如旅沪同乡会在上海开展职工宣教活动、如参加反内战、反饥饿、迎解放活动等。解放以后,许多东山叶姓人士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无论在党、政、军各领导岗位还是在科技、教育、经济、医学、文艺、体育等各领域的杰出人才中,都有我们东山叶姓人士。据截止到2000年的统计,东山人任地级以上干部者80人,叶姓占12名;任师级以上军职者20人,叶姓占8名;东山籍的高级知识分子、知名人士在科学界有97人,叶姓占19名;教育界97人,叶姓占12名;医学界39人,叶姓占10名;经济学界33人,叶姓占4名;文化、艺术、体育界40人,叶姓占8名;工商界77人,叶姓占13名。

四.吴中叶氏与浙江、江苏及台湾等地叶氏

  吴中叶氏源于浙江叶氏,先有浙江叶氏后有吴中叶氏,此上面已经阐述。沿袭括苍旧谱,参阅新安广远谱,遂修编成功《吴中叶氏族谱》。

  吴中叶氏大部分生活在以洞庭东山为中心的太湖流域,位于江苏省东南部,范围在长江之南苏州以东。按清末民初的地理划分,主要是江苏省的苏(州)、松(江)两府,包括当时隶属于松江府的上海。所以,吴中叶氏是江苏叶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吴中叶氏同苏州以西长江以北的江苏其他地区的叶氏有没有关联呢,答案是肯定的。下面列举根据《吴中叶氏族谱》等典籍摘录的资料来说明吴中叶氏、东山叶氏在江苏及其他地区的迁徙开祖情况:

首先是与南京叶氏的宗亲关系。

  “墅(逵公十六世孙)于明洪武二十三年奉调填实京师,遂占籍上元县江东二庙,世居神策门外老军营,是为南迁(南京)始祖。——《慈谿派江宁支谱叙》”

  清代“前场派承逺入嫯本土朱家巷周宗源为婿,而周之业在金陵,翁婿共铺为生业,宗源卒,承逺出外别创业于浦口,承逺生二子金曾、鐩,金曾 留南京 。——《吴中叶氏族谱.续前巷前场派记》”

  “善赞公(逵公十三世孙)斯时(明洪武年间)尚居江宁,上圣诏下赐大贤博学宏儒擢为太子傅,公辞官复命隐归于洞庭东山。”

  清儒“刘台拱遗书中载有邳州州判諱均者,墓志称其先为石林之后,世居洞庭东山,高祖士美始籍上元(南京)。——《重修吴中叶氏族谱序》”

  民国政府国大代表叶秀峰1972年2月16日自述说:“秀峰源出苏州洞庭东山(太湖中),于明末清初由苏州北迁南京为上元宗支”,“凡七代安于耕读,第八代同辈弟兄凡数十人方入仕途,世倬公为廉洁名臣,曾领浙闽封疆,于是有派其弟兄赴东山访谒祖庙(按洞庭东山几全为叶姓所聚居有宏伟祖庙)惟以访得有与上元始祖同名而不同辈者之故,无法联宗,乃不得不为上元宗支另立小宗之谱”。

其次是与江苏及其他地区叶氏的连带关系:

  “而我祖定五公世居纪革,支属益蕃,有居山中(东山)者,有迁于淮安、六合、铜城、江宁、汊涧、宿迁、邳州、松江等处者,虽散居不一,然所垂世系而血辰贯枝连载之谱籍者,班班可考。——灼棠《纪革派篡辑世谱序》”

“发源湖州迁徙昆山分派之间各自为宗昭然不紊  ——有声《新场支谱叙言》”

“叶氏显名昆山者自元秀实公以义祛乡之厉民者始,溯公而上或派于湖、或建于杭不一,而皆祖括苍,其派于苏列诸信史显名天下者则自宋学士清臣公之先”

“杭州一派相传世居东山其动迁自杭州,光绪年间曾回东山修宗祠置祭产--《读叶氏宗谱书后》”

  “南叶数传至深叟(逵公四世孙),深叟公无子以北叶曾公(逵公四世孙)子季谦为嗣,又数十传而昌公尔炽由莫厘山(东山)迁松江,又六传至茂春之伯父涛荫公暨先父映溪公又由松江迁上海,是为松沪支派之始。——茂春《松江派支谱序》”

  安亭叶氏又一说:“余族之世本石林公发派于浙江者也,分支临海县,洪武时因建文帝失位之变隐居安亭——《安亭叶氏家乘序》”

  “吾邑祁冈叶氏固洞庭之分支,石林之嫡派也,明正嘉间叶富始迁嘉定外冈——《圈门支谱》”

  “青浦蒸里之有叶氏则自华南始,华南为石林二十世孙明崇祯时由吴江迁青浦”

  东山叶氏迁徙开祖情况涉及到江苏的南京、江宁、六合、淮安、汊涧、宿迁、邳州、松江、嘉定、青浦等地,但是要明确江苏其他地方的叶氏与吴中叶氏、东山叶氏是否确有宗亲或承继关系,弄清楚江苏其他地方叶氏的渊源,则尚待查阅相关叶氏宗谱,作进一步的研究。

  叶氏由浙江南下闽广,吴中叶氏亦有南迁的记录。如民国著名学者,因1927年在湖南农民运动中被杀而全国知名的长沙总商会会长叶德辉,就是祖籍洞庭东山的吴中东山茅园派叶氏。

  再有曾任北洋政府铁道总长的叶恭绰(广东籍),自称为叶梦得裔孙,他曾来东山,为叶氏家庵“雨花禅院”题写了匾额。

  宝岛台湾是中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台湾同胞是我们的骨肉兄弟,台湾居民同大陆同胞一样,也是炎黄子孙。笔者当年针对陈水扁之流的“台独”阴谋,曾经查证吴中叶氏与台湾叶氏存在宗亲血缘关系。台湾叶氏亦同绝大多数台湾汉族居民一样由大陆迁徙到宝岛,进行开垦发展,对台湾的开发建设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两岸同胞血脉相连,情同手足,亲如一家。台湾叶氏大致是清康熙末年开始陆续抵台开基的,现位居台湾居民人口第二十位。根据台北县志氏族志记载,台湾叶氏之来源主要有二,一是福建兴化府仙游古濑叶氏始祖叶谌之后,叶谌后裔散居福建漳、泉二州,开安柄、佛岭等派。二是广东梅州叶氏始祖叶大经之后,叶大经初居汴梁,宋末元兵南下流寓广东梅州,子孙散居潮、惠、嘉应三州,后裔开长乐、螺溪等派。“清代叶氏渡海来台者悉属叶谌叶大经派下”。——《台北县志氏族志》

  笔者查阅了《吴中叶氏族谱》和台湾叶经华先生所著《叶氏之根》,两相对照,两书的世系表基本上是一致的,其中虽有代数的差异,但历代宗祖的名字没有太多的差异,自叶公沈诸梁至吴中叶氏始祖叶逵的世系也是完整连续的,从中考证证明叶大经是吴中叶氏始祖叶逵的后裔。

  世界叶氏联谊总会第九期会刊(2010年6月出版)第201页介绍大经公时,提到他的先祖国重、慧明、彪,而国重、慧明、彪正是逵公先祖,这同样说明大经公的世系与逵公一脉相承。

  “望之五世孙俭,官折冲将军,守括苍,是为浙江始祖......”(叶梦得《吴中叶氏族谱序》),俭公下传至乾昱,以下世系为:乾昱——道兴——国重——慧明,慧明生法善、道惑,道惑——玄瓘——彪,彪——允冲——真士,真士生完、懿、備、逵。逵公再八传而至大经公,其世系如下:

叶逵——叶元辅——叶纲——叶羲叟——叶勤——叶梦庄——叶敏士——叶德普——叶大经。

  东山叶氏与叶大经的共祖是叶羲叟。《吴中叶氏族谱》记载叶羲叟生四子:勤、助、效、劭,叶经华先生所著《叶氏之根》记载叶羲叟生六子:除勤、助、效、劭外,还有勣、劝。其中前四子的次序两书是一致的,只是第二子“助”在《叶氏之根》中为“勖”。由此可以看出,后裔迁台的大经公是叶羲叟长子叶勤的后裔,东山叶氏是叶羲叟次子叶助的后裔,吴中叶氏、东山叶氏与台湾叶氏(叶大经派)同为吴中叶氏始祖逵公后裔,有着同宗同源的血缘关系。

  东山叶氏与台湾政要还有着姻亲关系,台湾“总统”严家淦就是洞庭东山人,他和他的弟弟严家昌分别娶了东山叶巷的一对姊妹叶淑英和叶俊英。台湾新党主席郁慕明之弟郁慕渠娶了东山叶巷的叶慧全,真是亲上加亲啊。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炎黄子孙天下一家,吴中叶氏作为世界叶氏中的一分子,为我们叶氏、为叶氏先祖对中华文明所作出的贡献感到骄傲,我们叶氏后人理当为弘扬中华文化完成中华之一统和崛起同心协力毋怠毋荒。

吴中叶氏逵公三十七世裔孙叶新民(肇新)

农历庚寅年十二月

注:

1.乌程,湖州古名,为吴兴郡治和湖州府治所在。楚春申君黄歇封于吴,以泽多菰草置菰城县,秦始皇24年灭楚,25年置会稽,改菰城县为乌程县,当地两大族乌{巾?&中?}氏、程{持?&特?}氏以酿酒闻名,以所居名之。乌程,勾吴之地属吴,越灭吴属越,楚灭越属楚。

2.此二字因字典中或电脑中无而加框标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石林家训》的前世今生
江苏苏州吴中叶氏族谱
中华姓氏漫谈-叶姓(20)
古濑叶氏早期的历史
遥远的QQ空间 [http://119406818.qzone.qq.com]
叶氏族谱序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