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心怀大爱叶家人:云和县梅源村

注:长饮绿叶名泉,常思梅江乡情,送你一帆风顺,万事顺心如意,长饮绿叶名泉,常思梅州乡音,祝你吉祥如意,人生再续传奇。

  云和县梅源村坐落于美丽的云和梯田景区东麓,四面群山环抱,一条小溪倚村而过。依山傍水,山环水抱,充分体现了传统聚落,择地筑基的理想人居环境。

  梅源村始建于明代,据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曾是古三都地方的交通要道与必经之地,并于当时设有驿站。村中古树点缀,民风淳朴,与山、水、古建筑融为一体,是典型的乡村古村落。

  村中主要有叶、杨、刘三姓,其中又以叶姓家族来此最早,人数最多。在数百年的村庄历史中,叶家人勤俭持家,崇书重教,心怀大爱,积德行善,造福于一方百姓,留下了一个又一个感人的故事。


  叶姓祖母,林氏孺人,生于嘉庆年间,夫妻俩同心同德,为叶家兴盛不辞辛劳,艰苦奋斗,并为叶家积得一定产业。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三十七岁那年,夫君叶世宝抱病身亡。当时叶家大屋正建一半,建业繁忙,尚有许多事务需要料理。林氏祖母送走夫君后,忍哀接任,毅然挑起叶家大梁,单枪匹马,持家扩业,不仅让大屋如期完工,还辅助其子叶裕楚娶妻生子,传承家业。然而,多灾多难的命运并没有放过这位贤淑坚韧的女子,夫逝十年后,其子裕楚又英年早逝,逝时年仅25岁。林氏膝下一子一女,裕楚是她叶家唯一的血脉。林氏祖母白发人送黑发人,悲痛欲绝,一夜间,徒增白发无数。只是想到当时家业庞大,家务繁杂,当时三孙子蕃芝、蕃兰、蕃惠尚年幼。林氏祖母忍痛送走其子后,再次节哀上任,与媳妇梅氏,共同挑起叶家重担。

  林氏祖母眼光深远,崇书重教,持家教子,为人处世很有一番能耐。在其后的数十年里,林氏抚养幼孙,操持家务,不仅没有让叶家产业损失毫厘,还为叶家购得一定的田地。三孙子自幼生活于林氏祖母膝下,从小受林氏祖母言传身教,骨髓里早已秉承了叶家祖训里勤耕苦读,勤俭持家,艰苦奋斗的秉性。三孙子成年后均事业有成,家室人丁兴旺,其中蕃惠最为勤奋,后为国学生,即为当时鲜有的大学生,着实为一方争得了荣誉。

  蕃芝、蕃兰、蕃惠三兄弟分家时,叶家有粮食1300担,待到蕃惠为其膝下四子,时溱、时沃、时湑、时济分家时,叶家已拥有粮食4000担。祖母林氏与其母梅氏在逆境中坚韧不拔的叶家精神早已深深融进了其后人的血脉里,而崇书重教的思想也为日后叶家男人志在四方,心怀大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时溱公,字秀棠,蕃惠公长子,二十岁母亲病故,二十二岁父亲去世。当时家中尚有弟弟尚未长大成人。长兄为父,时溱当时虽只有二十出头,却早已磨砺成顶天立地的大男人。时溱公一边主持家务,一边供弟弟、侄子读书,辅助弟弟娶妻生子,成家立业。不辞辛劳,先后资助三个弟弟建筑三栋大屋,占地上千平方米。

  大屋筑基牢固,气派精美,如今村中保存较完整的四座古建筑中就有三座为叶家所有。其中的梅源湖老屋,端庄大气,古韵悠长,保存完整,则更具有代表性。走近大屋,抬头仰望,“南阳旧家”四字饱满俊秀,刚劲内敛。石大门旁两柱顶部有扇型雕刻,门两旁墙体由五边形圆砖砌成。细观之,如一张张花瓣铺于墙面,规整而不失灵动。整个大门高大阔气,做工讲究,精致有佳,可见当时主人厚实的家底与细腻的心思。

  走进大屋,宽敞的中堂与宽阔的天井让大屋倍显阔绰与大气。放眼细观,房梁、牛腿、花窗、门栏,一处处的花鸟人物雕刻接踵而来,美不胜收。间或,习习凉风穿堂而过,夹带着山风特有的气息,静憩于窗棂檐角。檐栏下,几位老人摇着蒲扇,悠然地叙述着往事。此情此景叫人倍感心怡,流连往返。

  时溱公至小心怀仁爱,重情重义,不仅慷慨资助其弟造房建业,对一方百姓更是乐于施善,建庙、造桥、铺路、济贫救苦,无事不牵肠挂肚,心系邻里,倍受村人尊重。其中,城邑先农庙便为时溱公资建。而村头村的积翠桥,时溱公一人出资一半牵头亲里修建,更是叫人敬佩。而在造桥过程中,主雇俩你来我往,则留下了一个忠义诚信的造桥故事。

  坐落于梅源村东南面,村头村与外垟背之间,有一座石拱桥,取名积翠桥。桥头古树掩映,桥体青藤蔽身,坚实牢固而古意盈然。桥拱长18米,拱高8.6米,全桥宽5.2米,长30米。桥头有积翠桥碑记,内容如下:根据梅源叶氏宗谱记载:为了三都地方通往云和之道路安全畅通,以梅源村叶时溱为首,于弟时沃、时湑、时济公及亲友合资三千余两白银,在清光绪五年于此处由木桥改建为石拱桥。桥上原有雕栏桥屋,取名曰:积翠桥。因建造后年代久远失管致桥屋倒毁,桥碑遗失,令有其后代孙为此补志之。其后是署名与日期。

  明清时期,古三都为当时衙门炼铁重地,人口较密,通往云和需经村头桥。当时此桥为木制桥,桥体狭窄破旧,已不能满足交通所需。时溱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光绪五年,时溱公组织亲里重建此桥为石拱桥,自己个人出资一半以上,集资白银三千余两承包给泰顺造桥师傅。在造桥的上千个日日夜夜里,主雇俩早已亲如兄弟。造桥师傅为人忠厚,从不偷工减料,但因当时社会已开始动荡,经济不稳定,当初的三千余两白银已不能完成石拱桥的建造。造桥完工,桥身坚固牢靠,桥屋精美气派。两岸群山掩映,取名积翠桥。百里乡亲一片赞叹。

  对造桥的款项,时溱公拿出银囊定要补给师傅亏损的银两,而师傅则宁可回家卖房卖地也不收受主人家半俩白银。主雇俩你推我让,催人泪下。最后造桥师傅果真回家卖了田地偿还欠款。也许是师傅的忠义诚信感动了苍天,从此,师傅一家风顺雨顺,短短几代人,很快地兴旺发达起来,成为当地一段佳话。

  而叶家其后也是更加人丁兴旺,人才辈出。清朝末年,社会已十分动荡,以孙中山为首的复兴运动已经进一步深入人心,叶家人一个个也是挺身而出。光绪三十年(1904),叶家三人,叶长蓝、叶乃青、叶瑞如与崇头吴一贞在魏兰、陶成章的带领下赴日本留学,求取救国救民之策,并于次年(1905)参加了东京的光复会。叶家人真正地走上了复兴中华的道路,成为一代复国赤子。

  叶家女人,目光深远,坚韧不屈;叶家男人,豁达宽广,志在四方。叶家人就是这样心怀大爱,在梅源这方风水宝地上一代胜过一代,留下一段又一段的美传佳话。(本文所述仅作参考)



温馨提示:长按或扫描上图中的二维码进入。
弘扬叶氏文化·展示叶氏风采·传承叶氏传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屏南金造桥
泰顺廊桥:深山里的天工图腾
木拱廊桥,中国木构桥的最高典范
淮镇石儿马(二十七)
一桥一生:泰顺廊桥五记
解读徽州古廊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