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只因与孔子意见不合,他被抹黑、耻笑两千年

国 之 有 史  ·  家 之 有 谱




听到过两句相声台词,印象较深:一句是“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流氓有文化”,另一句是称呼记者为“妓者”。记不得谁说的了,大致意思就是说:记者其实是一些有文化的流氓而已。

乍看起来,这个观点似乎有些偏激,但看完下面的故事,不知您是否会改变想法?

1、局长到北京刚下飞机,记者上前提问:你对三陪小姐有何看法?局长很吃惊:北京也有三陪小姐?记者第二天登报:《局长飞抵北京,开口便问有无三陪》

2、记者问局长:你对三陪问题有何看法?局长说:不感兴趣!记者第二天登报:《局长夜间娱乐要求高,本地三陪小姐遭冷遇》

3、记者追问局长,你对三陪小姐有没有看法?局长很生气:什么三陪四陪五陪的?不知道!记者第二天登报:《三陪已难满足局长,四陪五陪方能过瘾!》

4、记者还是不甘心,再次追问局长同样问题,局长干脆不发言了。记者第二天登报:《面对三陪问题,局长无言以对。》

5、局长大怒,对记者说,你们要是再敢乱写,我就去法院告你们!记者第二天登报:《局长一怒为三陪》

6、局长气急之下,将记者告到了法庭。媒体争相报道:《法庭将审理局长与三陪小姐案》,局长看后撞墙而死。

7、局长撞墙而死后,媒体遂补充报道:《为了三陪而殉情:局长这一生,哎!》

8、更有媒体对此事在网络和论坛展开讨论,题目就是《局长为三陪而死,值不值得?》

故事里,记者为了博人眼球或者宣泄情绪,对当事人的某些话断章取义、甚至故意歪曲,这种情况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少见。


接下来说大家熟知的“叶公好龙”的故事真相。现在流行的观点中,叶公是一个附庸风雅、虚妄可笑的人物;但是实际上他是一个平叛救国的功臣,还有着浓浓的诗人气质。

叶公名叫沈诸梁,是楚国的大夫,楚国在现在的河南南部、湖北交界一带。叶公生于楚国王室之家,其曾祖父是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庄王,其父沈尹戌在吴楚之战中屡立战功。

沈诸梁晚年生活在叶县这个地方,被称为叶公。

叶公平叛救国是怎么回事儿呢? 当时,楚国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白公之乱”。楚国的太子建在郑国被杀,他的儿子白公胜此时正在吴国,楚国令尹子西想要将白公胜召回楚国,叶公进行了劝阻。因为叶公看出了白公胜不讲信义、又私募武士,恐不利于楚国。令尹子西没有听从,还是把白公胜召了回来。

后来的事态印证了叶公的判断,白公胜发动了叛乱、将令尹子西、子期都杀死,并劫持了楚惠王,欲立子闾为王,子闾不从,白公胜又杀死了他。

叶公当时在郊外祭祀,听到叛乱的消息,马上赶回国都,到了王宫北门,有人见到了叶公,截住叶公问:“您为什么不带上头盔?民众盼望您,如盼望父母,一旦您受了伤有个三长两短,这会让民众绝望啊!”

于是叶公戴上了头盔。又遇到一个人将叶公截住,问道:“您为什么戴上头盔呢?民众盼望您就像盼望父母。人们只有见到你才安心啊。人们如果看不到您的样貌,便无心战斗,叛乱也难以平定啊。”

于是叶公又取下了头盔。经过艰苦的奋战,叛乱终于平定了,楚国也总算恢复了秩序。于是,叶公也可以在叶这个地方安享晚年。

其实,叶公不仅是一个有能力的国之干城,在《庄子》里,叶公也是一个极具诗意的人物。

庄子记录了叶公一个诗人般的行动:饮冰

一次,叶公接到楚王的命令出使齐国,叶公内心有些恐惧,因为齐王是一个荒于政事,办事拖沓的国君,叶公担心自己完不成使命。叶公对眼前事物的担忧进而上升到了人生的思考:世间的事物大抵如此啊。如果不能完成在世的使命,你要受到刑法的惩罚,如果尽力完成了使命,你也必然殚尽竭虑,阴阳失调,受到老天爷的惩罚。不管完成完不成,你都无法真正幸福和解脱。那么怎么办呢?

叶公能选择的,只有殚精竭虑地完成国君托付的使命。至于为此承受的阴阳失调,精力衰竭的代价,叶公选择了“饮冰”的方式来弥补。“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欤!”

为了暂时缓解入世过深带来的“内热”,叶公白天忙活,晚上“饮冰”,以求得暂时的平衡。

在先秦典籍的人物中,叶公的“饮冰”这一极富私人性的行为,作为对“受命”的公共行为的一种平衡被庄子记录下来。而叶公的饮冰之举,体现的也是一个乱世中的卿大夫在政治生活之外最为本真的怕和爱。

两千年后梁启超的书斋也取名“饮冰室”,或许也是取与政治生活若即若离的这层含义吧。

当然,叶公对传统文化最大的贡献,除了“叶公好龙”的成语,还有由他启发的一场伟大谈话。

这场谈话的另一个主人公,就是圣人孔子。孔子在周游列国时听说叶公礼贤下士、广纳良才,于是便来到了楚国求官,并受到了叶公的热情接待。叶公的款待结束了孔子及其弟子游历列国的颠沛流离,让他们安顿了下来。

一次,叶公向孔子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楚国有一个男子,他的父亲偷了别人一只羊,于是这个男子向官府告发了他的父亲,他父亲被抓了起来,被官府判刑。

这个故事在《韩非子》中也有记录,《韩非子》的版本是父亲便被官府依法处死了。

叶公向孔子讲述这件事,或许是想向孔子夸耀楚国人不徇私情,国法至上的“先进性”。

孔子听了这个故事,也讲了另一个故事:在孔子的家乡鲁国,也有一名男子,父亲偷了羊,但该男子并没有向官府告发父亲,而是为父亲隐匿罪行。

接下来,孔子说了一句影响华人社会几千年的话:“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假如孩子或父亲犯了罪,父亲为孩子隐瞒,或孩子为父亲隐瞒,这便是正义,而检举揭发自己的父亲或儿子,反而不是正义。

在这个问题上,孔子与叶公的根本分歧在于,亲情与国法,哪一个更优先。

叶公选择了国法,孔子选择了亲情;这个分歧注定孔子来叶“求官”的失败结局:他的行情不被看好,甚至叶邑农夫都讥讽他“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于是,孔子只得带着自己的弟子们悻悻地离开了叶公。

孔子活着时,学说不为统治者重视;死后,尤其是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开始走红被尊为圣人。

孔子学说走红后,游叶时的不愉快经历,让其徒子徒孙们耿耿于怀。

于是,在尊孔贬叶的潮流中,汉儒刘向就此杜撰出《叶公好龙》的故事:“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拖尾于堂。叶公见之,奔而走之,失其魂魄,五色无主。于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从此,这则寓言形成,并广为流传。

孔老二的弟子徒孙们从两千多年前就编造事实、抹黑别人,由此来看,现在的一些文人攻击别人时子虚乌有、没有任何下限就毫不意外了。

于是,有人无奈地说:千万不要去惹文人。惹流氓,你也许只是暂时吃亏;而惹了文人,尤其是写小说的文人,他也许会倾注毕生精力,甚至不惜子子孙孙、徒子徒孙,也要把你塑造的卑鄙无耻、遗臭万年。


[End]

❤叶县-海内外2300万叶氏后裔的祖地[视频]

【招聘】❤招聘【兼职】:招叶氏学子(杭州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看记者如何整死群主的
读书随笔:匏瓜(4-3)
“叶公好龙”的叶公,被成语黑了两千年2
十八.相互隐瞒自己所做的好事
孔子周游列国到平顶山叶县的那些事
谈谈“父为子隐,子为父隐”,情理是法理的基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