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粹和堂叶氏:吴门往事

国 之 有 史  ·  家 之 有 谱

我的祖上相传是苏州东山后山陆巷村叶氏,陆巷粹和堂被称之为老宅。粹和堂位于陆巷村村落中部,背靠陆家山,建筑沿陆家山山脉顺势而下,宅中地势高低起伏、错落有至,形成山庄式的建筑群。因此,粹和堂在当地人口中也被称为陆家山庄。

粹和堂叶氏在历史上也出现过一些人物,他们是:

姓名字号科第科份甲第

叶梦得少温进士宋绍圣四年(1094)甲戌科

叶祚应福进士明成化五年(1468)己丑科

叶灼棠函公进士清顺治十年(1653)廷试取

叶申鉴庵进士清乾隆七年(1741)壬戌科

叶廉宗俭举人明永乐元年(1402)壬午科

叶汉云卿举人明嘉靖十年(1530)辛卯科

叶具瞻子钦举人明嘉靖三十五年(1554)举贡

叶宗直师泉举人明万历七年(1578)己卯科

叶长福受兹举人清嘉庆三年(1798)午科

叶梦熊紫蘩举人清光绪十五年(1888)己丑恩科

叶家明、清二朝官员名录

叶德闻(明)陕西左布政使叶祚(明)福建右参议、兵部车驾清吏司主事

叶廉(明)江西上饶县知县叶汉(明)四川成都县知县、、湖文蒲圻县知县

叶振(明)中书舍人叶盛(明)兵科给事中、吏部右侍郎

叶初春(明)广东顺德县知县叶绅(明)吏科给事中、尚宝司少卿

叶重华(明)工部都水清吏司主事叶重第(明)苏州玉田县知县、贵州按察司

叶绍袁(明)工部虞衡清吏司主事叶绍顺(明)浙江道监察御史、太仆寺少卿

叶有声(明)河南按察司按察使叶灼棠(清)内阁撰文中书、兴泉兵备副使

叶申(清)刑部主事叶庆敦(清)嘉兴知县、温州盐漕水利通判

叶子循(清)西安合阳县知县、文林郎叶映榴(清)工部右侍郎、户部山东司主事

叶淳进(清)翰林院庶吉士、徽仕郎叶甫进(清)广州知府、兵部武库清吏司郎中

叶弘绶(清)四川安县知县叶方蔼(清)礼部尚书、翰林院学士、资政大夫

叶元辅(清)清代知府叶仕敬(清)兵部尚书

叶绍槿(清)昌陵侍郎叶璇(清)苏州府儒学教授

到了粹和堂我祖父一辈弟兄六位女儿二位,末二位是女儿。祖父叶颂南的祖父是叶是京,祖母告诉我大家都尊称他“是京三太爷”。当年在是京三太爷的主持下祖父一辈分了家,大房与五房仍旧在陆巷粹和堂,二房与三房迁居陆巷村新宅惠和堂,四房与六房迁居新宅山岐村蔼吉堂。大房、四房之子原为大房为同胞,后来大房的次子过继给了四房。父辈是贤字辈,我是庆字辈。

五房祖父有眼疾人叫五瞎子。因喜欢陆巷粹和堂进门东落有砖雕的门楼一偶,此处是现粹和堂仅仅保存较好的建筑。所以愿意居住粹和堂。我祖父叶颂南是六房,人称粹和堂叶家六公子。他所分得的是山歧村蔼吉堂古宅的最后一进。

陆巷粹和堂、陆巷惠和堂、山歧蔼吉堂按原有格局均为深宅大院,应该还居住着族内其它叶氏同门。叶是京排行为三,那么,他在世时苏州东山陆巷村叶氏已分别在陆巷村粹和堂、陆巷村惠和堂、山歧村蔼吉堂居住这是可以肯定的。

东山古镇前山老街中段的敦厚堂就坐落在潘家巷的北侧。敦厚堂的砖雕门楼至今保存完好,门额为“长发其祥”,额右题“道光二十九年”,额左落款“是京叶藻”。敦厚堂始建于道光年间,在东山一带有“潘”和“贵潘”之说,因而敦厚堂原主人也曾是一个大户人家,但其当年辉煌仍依稀可见。东山历史文化研究会成立后,东山历史文化研究会的薛利华老师着手编撰《洞庭东山文德堂叶翰甫家族》,在征集资料过程中,叶翰甫长孙的生前好友叶二临知道消息后,专程从台湾赶到东山送交了有关资料,据叶先生介绍,他们家弟兄四个,与东山惠和堂叶氏是同一个太太公——即叶是京。叶是京曾在清代咸丰、同治年间担任较高的官职,后辞官不仕回家乡东山,成为东山望族。而据薛老师猜测,现有东山相关史料中都没有叶是京的相关记载,很可能是“遗漏”或者疏忽,叶是京是“辞官”回乡,可能时间较早,到修史时这段历史渐渐被乡人遗忘。薛老师表示:“如果今后续修史志,我们肯定会补上这一笔。”

可惜他们还尚未知道叶是京的坟茔就在东山槎湾(又名双湾)村。地方史专家薛利华先生如不把这一笔也补上肯定会是更大的缺憾。

本次在陆巷古村的实地测绘课题以流线和点块作为重点对象进行研究。选定叶氏祖宅粹和堂作为研究对象,主要基于以下一些考虑。

历史文化背景

1.丰富的历史文化背景

粹和堂为陆巷古村最大的厅堂建筑群,是洞庭东山叶氏祖宅,叶氏一族从南宋年间定居东山陆巷,历经数百年历史。研究粹和堂既是对整体建筑群落的研究,也是对中国封建社会名门宗族文化的一种剖析。其从建筑所折射出的文化内涵散放出无穷的迷人魅力。

2.民居与园林的对比

苏州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宅院一体的建筑形态被誉为世界上最理想的人居环境。与苏州园林一样,苏州古民居同是苏州香山帮智慧的结晶。粗看起来他们没有区别,但深入研究却还是有很多不尽相同之处。

3.突出的“新”“旧”矛盾

曾经辉煌兴盛的粹和堂,如今已成为了多家村民的聚居地。岁月的流逝,时间的剥蚀,加上人为的破坏,如今的粹和堂已成了满目疮痍,破败不堪的烂摊子。山体上的花园部分,主体建筑中的备弄走廊早已不付存在。利用混泥土对木结构进行的改造已使部分建筑变得面目全非。再不加以改造,我们必将失去这排珍贵的遗产。

一.工作方法程序

粹和堂的研究工作分三个阶段进行

阶段一:调查评估

对粹和堂的现状作一个全面详细的调查,对粹和堂现状有深入的了解。主要采用走访、座谈、请村中老人回忆,以及查阅相关资料。

对现状的调查主要有

1.建筑状况——建筑保存完好程度

2.结构——建筑结构体系以及各部分使用资料(基础、墙体、构架、屋顶等)

3.建造年代——始建年代、各时期的维修情况

4.特点——主要建筑构架、装饰的特点、用材、工艺的审美性

5.规模——建筑占用面积

6.面积——建筑面积和使用面积

7.人员——建筑的人员使用状况

阶段二:实地测绘

主要利用皮尺、卷尺,配合经纬仪、水准仪,进行外围和内部的测绘。争取做到对每一个细节进行测绘,以便进行深入研究。

阶段三:分析研究

对粹和堂的研究是希望能在陆巷古村的保护与开发方面尽点力。在对现状进行测绘完成之后,我们将根据调查得来的信息,先有建筑的总体布局,已毁部分建筑残留的余迹,以及所学的知识对粹和堂做一份复原改造方案。为以后的恢复工作尽点力。

预期的主要成果:

1.粹和堂现状总平面图

2.根据现状总平面图着手进行恢复与改造工作

3.关于古宅建筑文化的一份论文

二.调查部分

陆巷古村的历史极为悠久,关于古村的起源已无确切的历史可以考证,只余几种传说可以印证历史的陈迹。其中较为可信的说法是:北宋末年,由于北方少数民族的入侵颠覆了宋家江山,北宋贵族随南流亡政府南迁,途径太湖发现了这处位于群山环抱之中的优美环境,漫漫流亡之路,何日是期,于是有叶、王、金、姜、等诸位战将把族人安顿于此,以避战祸,辟建了一街六巷的小村落。民族战争的征尘席卷而至,将领们挥泪道别,继续他们包家卫国的征程。

至于“陆巷”村村名的由来,相传东吴名将陆逊,用计火烧连营七百里,烧得蜀军元气大伤,使刘备在白帝城托孤而亡。吴蜀两家由亲家变成了冤家。陆逊病故后,东吴怕蜀国挖坟鞭尸,以示报仇,把陆逊秘葬到了吴中一处不知名的湖山上,后来墓葬的地方有了人烟变成了一座山村。据说后来有村人真的在此发现了一块刻有“东吴左丞相陆逊之墓”的墓碑,山村因此得名。

1.粹和堂所处地理环境

陆巷古村位于东山后山太湖边,同洞庭西山遥遥相望。粹和堂位于村落中部,背靠陆家山,前有花翎巷与惠和堂交错而过。建筑沿陆家山山脉顺势而下,宅中地势高低起伏、错落有至,形成山庄式的建筑群。因此,粹和堂在当地人口中也被称为陆家山庄。

2.粹和堂前尘往事

东山叶氏始祖叶梦得,字少蕴,号石林居士。南宋文学家,原籍吴县,后居乌城,梦得于宋绍圣四年中进士,后迁任翰林学士。在任时曾历次上书,极论时事,甚为精辟。绍兴初为江东安抚制置大使,建康知府,户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崇信节度使,绍兴十八年卒于任上赠少保,光禄大夫。梦得嗜学早成,多识前言往事,尤工于词,风格接近苏轼,一生著作甚丰,有《石林燕语》、《避暑录语》等。

叶梦得次子叶程,字叔轸,历官临安通判,永州太守,中奉大夫,定居于洞庭东山,为东山叶氏真正的始祖,叶氏后裔追慕梦得遗风,遂奉梦得为始祖,并在陆巷嵩下建有宋少保叶梦得祠堂,其祠于明嘉靖年间毁于吴县知县康世耀遍毁淫祠之时。

叶氏为东山名们望族,历代名人辈出。影响较大的除了叶梦得、叶程外,尚有元朝末年曾任张士诚大周朝中书省右丞的叶德新,明朝初年官至陕西部政使的叶德闻兄弟,还有著述《叶氏百家诗选》、《台岑诗录》、《鸥陂渔话》、《健康集》、《劫馀所见诗录》、等十多部著作的叶廷绾,清代知府叶元辅等,另外影响较大的有清朝晚年的叶潘轩,其人为人正直,廉洁奉公,政绩卓著,民国23年即1934年,他56岁在山病故时,民国政要林森、孙科、宋子文、于右任、黄炎培和杜月笙等名流皆来吊唁。在其中一篇祭文中称其“忠贞廉明,齿的得廉尊,忠为名宦,处为名儒,政著巴蜀……财理湘吴……”取得极高的评价。

物换星移,时光流逝,日本主义入侵中国的铁骑自北而南逐渐吞噬着中国的土地,终于日本人也踏上了东山这块美丽的土地。当年粹和堂叶家六公子曾留学日本并在在日本执教多年,回国后返回古宅安养天年。此君名字已无法考证,只知当地人叶六爷。日本人开入东山队伍的军官恰巧便是叶六爷当年的学生,那日本军官对老师非常尊敬,并请其出任日本人设立的官职伪乡长。叶六叶对那日本军官约法三章,不允许其动东山的一草一木,所以当年日本人在东山的恶行并不甚著,而且对当地老百姓也算尊重,叶六叶在出任伪乡长期间极力保护东山人民。新四军当年在东山活动期间,叶六爷曾为新四军提供军情,积极配合掩护新四军的活动。并一度将新四军藏在粹和堂中。

新中国成立前,叶氏族人举足离开东山,现已分散于世界各处。当年只有叶六爷留了下来看守古宅。新中国成立后,因叶六爷当年曾保护过东山人民,保护过新四军,所以并没有受到像其他地主一样的处置,但叶六爷最终却还是在文革中被批斗而死。至此粹和堂叶氏已无后人留在东山,一度曾辉煌兴盛数百年的封建大家族在东山销声匿迹。粹和堂也失去了他的主人,变成了一座名副其实的空城。此后,粹和堂被没收为公有,后来陆续有无家可归的人搬来居住。八十年代国家返还私人财产的时候,叶氏后裔曾回来陆巷,并将其以极低的价格卖与那些已在这里居住的人。至此,粹和堂已与叶氏完全脱离了关系,能留下的只是对前尘往事的回忆,很快这些回忆也会随着一些老人的离去而变得鲜为人知。

三.粹和堂破败原因的调查

粹和堂的破坏主要经历了三个时期

1.农业学大寨时期

解放以后,粹和堂曾一度被充公,充做库房、牛棚、村委会办公场所,再到后来大宅陆续有人迁住,成为现在的住户。在大寨轰轰烈烈的展开之际,粹和堂后山上花园部分的亭台一律被拆除,原有的湖石假山被拉去烧水泥的、砸碎了掩埋在现在桔园梯田下的不计其数。在这一时期,粹和堂原有的规模被吞噬掉一半以上,如今我们所看到的是一座只残留下原来主体建筑的粹和堂。

2.十年文化大革命时期

文革时期狂热的红卫兵发疯般的冲击粹和堂,进行他们所谓的破四旧运动。宅中精美的砖雕门楼,木饰雕刻上人物的头全被砸掉,宅中的藏书,大厅中供奉圣旨的拱斗以及拱斗中历代叶家居官之人的资料全被烧掉。古玩珍藏被砸的、烧的、偷的不计其数。这一时期之内,粹和堂中主要的艺术品全部没有幸免于难。这是一次全国性的灾难,遭殃的不仅是粹和堂,中国两千年来积累的文化艺术的精粹全部在这次风暴中毁誉一旦。

3.革开放以后

前两次的破坏主要毁掉了花园以及建筑中的艺术品,但大致没有侵蚀到建筑主体上。但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的破坏却是一种毁灭性的、难以恢复的、改变整体风貌格局的破坏。富裕起来的中国人希望追求更高的物质精神生活,他们希望改变原有的居住环境。世代居住在木结构的老房子中使他们遗弃了这种建筑形态,加上新式水泥建筑的确舒适方便。于是不少老建筑被重新拆除建起了新式的房子。粹和堂的前厅就是这一时期毁坏的。在农村之中有一种恶习存在着:既到了已婚年龄的小伙子,如果家中没有水泥结构的新房子,那么女方将拒绝嫁入男方。

粹和堂的破坏时间及事物一览表

时期    原因    所毁事物

农业学大寨 政治错误  山上花园部分

文革时期  政治错误  主要艺术品

改革开放后 经济好转  前厅已拆毁,主楼进行

            了现代化装修,下房及

            柴房均已被翻建过

粹和堂整体范围调查

粹和堂正门开在花翎巷与惠和堂交错而过,背依陆家山,后有背沐林,南边的边界到惠和堂嵌在外墙的“”字碑处。建筑自山体蔓延而下,最上处可延伸到半山腰,如今半山处尚有两个水潭,乃当年粹和堂花园之遗物。

粹和堂整体布局及建筑特点

粹和堂宅地宏大,宅院一体,主体建筑部分纵向主轴线三路并进,中轴线上有轿厅、前厅、主楼和后楼。其左轴线上分布有门房、花厅、秀楼,右轴线上设有阳楼、东楼、柴房等部分。另外尚有东西两条备轴,西面备轴由门间倾斜而下,联通下房,下房为原来的伙房,东面备轴线之地势与右轴线产生极大落差,是山脚与山上的分界线的部分,现自东楼前尚有一条走廊通往山上房子,由廊拾级而上需十三步台阶,原阳楼前亦有一条长廊可通山上花园,现已毁。山坡处花园原面积极大,且其傍依山势,高低错落回环起伏,与山体完美结合,园中亭台楼阁极为华丽,中有二棵需两人合抱的白皮松极为罕见,可惜亦毁于农业学大寨之时。《园冶》有云“园基不拘方向,地势自有高低,涉门成趣,得景随形……”,又云“园林唯山林最胜,有高有凹,有曲有深,有峻而悬,有平而坦,自成天然之趣,不烦人事之工……”,苏州园林大多立于市井之中,依平地而建,其造势制形多籁于人工,像粹和堂这样傍山倚壁,依山脉自然而下者,极为罕见。立于园之最高处可远眺西面太湖,波光帆影尽收眼底,怎不让人心旷神怡乐而忘忧。

整个粹和堂依陆家山而建,地势高低起伏建筑宏大高峻,形成一座规模宏大的城堡,而当地人也称粹和堂为陆家山庄。

粹和堂为明基清体大型厅堂式建筑群。重建于清道光26年,其建筑基础青石与金山石并用。其轿厅当为明式建筑遗物,其整体风格以明式为主。其柱基所用乃明式建筑所通用的木制鼓蹲,其造型小巧粗美,下粗上细,上半部分与柱等粗,往下渐粗,至四分之三处形成一条硬脊分水岭,然后再次急剧收缩在木制鼓蹲下面有一块圆形磉石,其形制古朴优美。

粹和堂中精美的砖雕门楼为粹和堂更增添了一抹神秘的亮色,至今保存下来的七座门楼虽有不同程度的损坏,但仍具有极高的文化与审美价值。


粹和堂正门

粹和堂正门在花翎巷,作东朝西面向太湖,与惠和堂交错而过。

轿厅

进正门往内通过长长的巷,有一砖雕门楼,入门楼而内便是轿厅。此为叶宅第一进。门楼与轿厅不在同一中轴线上。古人极其避讳入口设在正中一眼望穿厅堂,此乃儒家文化的产物。轿厅是古时世家大族停放轿子的地方。古时交通工具极不发达,那时出行长途乘车马,短途则以轿代步。大户之家家中则养有专门的轿夫。那时轿子则又有男轿和女轿之别。轻易不能混同。轿厅是全宅第一进。一般在厅门设有抱鼓石,称为户对。是身份地位的象征。由此可看出轿厅的重要性。

粹和堂轿厅结构复杂,工艺精美。中厅单排九柱,中柱分隔前后,形成前后对称式结构,此厅的建造年代多为明朝,但在清道光26年粹和堂重建时经过了修缮。轿厅正面阶沿已为花岗岩,而背面则是中厅基石为花岗岩,左右两侧仍为明朝时所惯用青石。此厅所用鼓墩仍为木制鼓墩,墩下嵌丁字行基石。厅前左右两厢正侧面均用斜纹水磨方砖铺饰,简洁美观。

前厅:

如今的粹和堂前厅已毁,只留有整块的花岗岩阶沿石。在原前厅的左侧位置盖起了水泥结构楼房,原属尽间前的天井隔墙现已被拆除,而右侧的尽间天井隔墙尚存。根据粹和堂调查资料以及残留痕迹知,其前厅为元界边贴式,左右两尽间,四道封火墙厅堂。大厅在古代是专门接待贵宾的场所,是家中男人的会客室,同样是家族中祭祀婚丧嫁娶,聚会。商讨族中事宜的场所。在古代世家大族中犹为重要,大厅前有一独立院落,以高墙和门楼与轿厅相隔。

主楼:

粹和堂主楼是五开间连两厢式楼房,其共开间21.2米。主楼亦是住楼,是古时一家之主所居之处。一般住着老爷和长子,老爷居东,长子于其对面。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东为贵,有“紫气东来”之语。中国的封建社会奉行的是袭长子继承制,所以长子的成长关于整个家族的命运,长子今后的成就是整个家族保持继续兴旺发达的基本保障,所以长子被放在老爷的最近侧,能够时时训诫指导,是望子成龙的意思。在像粹和堂这样以书香传家的世家大族。一般在主楼的布局中常将两厢房作为书房自书房而内是卧房。卧房外是活动室,通常在这之中布置一凉榻,长几和方桌,供活动,饮食,会客之用。再外便是厅堂了,是老爷和少爷的公用场所,同样亦是作为与后楼的过堂之用。

粹和堂主楼现已遭到相当大幅度的破坏,其破坏已侵蚀到建筑的整体风貌,先主楼已被分成两家,自进主楼院落的门楼往两边被用独立的门户劈开。原主楼的前廊现已毁,被水泥柱和阳台代替,建筑内部已被“现代”装饰过,基本看不出原貌,其楼体的木结构亦有相当大幅度的毁坏应及时拯救。

后楼:

后楼与住楼一体相连但又互相独立。后楼与主楼一样同为五开间带两厢式楼房,所不同的是后楼没有廊轩,其左半边的破坏相对严重,已被水泥结构改造得面目全非,而右半边则相对保存完整,只是有很大幅度的破败,是时间对木结构的侵蚀。后楼的原是叶家女眷所居之地,因封建社会中国妇女的地位低下,所以所居之地也是全宅的最后端。

西楼:

西楼又叫香楼,在粹和堂右轴线上,为与全宅西面,是当时小姐所居之处。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东为贵,所以家中东面方位的吉壤只能让于家中的男子居住。例如宅中的东楼和阳楼便是家中的第四和第五子所居之处。西楼是一处独立的小楼。四面高墙围起,固西楼是前副檐后双步式结构,没有厢房,仅是两条廊与第一层廊轩相接围绕小院,所以围墙的高度与楼的二层屋檐相平。院墙非常高,除正门出外仅在左侧有一小门与后楼相连。西楼是藏闲那秀之地,作为小姐的闺房,西楼尽可能完各地起到了防护作用,中国封建社会未嫁的女子被禁止与外界接触,更不用说是青年女子了,她们被剥夺了自由只能被禁闭在家中,是饱受摧残的群体。西楼小院的入口处有一门楼,上题“维德之隅”四字。

花厅:

花厅位于左侧轴线上,西楼的前面,是女眷会客专用之地。中国封建社会男女尊卑有别礼教严格,所以男女会客是分开的,男居正堂女的则只能居于偏堂,女厅亦是一处相对比较封闭的院落,其院墙和花厅的五扇屏风墙形成极好维护,厅堂前有院落,围院落四周有环廊连接花厅。正对厅堂有一半亭,院中有太湖石景点,整座厅堂院落有四道小门与外界相通。整座花厅的风格以纤巧细腻为主,装饰也相对精致,基柱也以小柱径方柱为主,而其横梁的装饰也以圆凸起阳纹线和透雕为主,而花厅只进深相对起共开间要大,所以按正常计算花厅的内部空间高差也很大,所以花厅采用装饰性较强的满轩式做法,缩小了其内部空间。花厅内部的轩式运用了,圆堂船篷轩,鹤颈轩,和菱角轩等四种轩法,变化多端,精妙绝伦,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如今花厅亦是作为民宅,其整体木结构大致保存完整,左右山墙完好无损。如今所损坏的只有门窗和室内分隔,其室内满轩的圆堂船篷轩亦有部分损坏。

东楼:

东楼位于右轴线上,阳楼之后,是一座独立的院落,形制与西楼大致相同,所不同的是东楼是带两厢式结构楼房。

阳楼:

阳楼位于右轴线上,是一座底层满轩式楼阁有相对封闭的院落。其位置坐落在宅第中与山上的交接处。阳楼的第一层运用满轩式装饰,所以置身于第一层所看到的是雕饰华丽的大量和满目的弯椽,望砖,全然不知还有第二层因第一层运用了满轩式装饰,所以二层的楼顶被抬得高达5米以上,阳楼是整座叶宅装饰最华丽结构最复杂的建筑。起第一层的满轩式做法,由外而内逐渐变宽,其架椽的梁也由少而多,由一至三逐个增加,而其门前的踏步也是三级,大概是寓意封建社会科举连晋三级的意思吧。


[End]

🍃广东宋桂叶氏

🍃沙坑叶氏:南阳世居

❤叶巷港的形成:苏州东山叶家

❤苏州东山陆巷古村:叶梦得故居宝俭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东山民居
东山景庆堂叶宅
典雅——明善堂
太湖行 · 下榻苏州东山雕花楼观美景品美食
余姚安乐堂
访古叶氏庄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