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仙居史志】仙居石舍叶氏

国 之 有 史  ·  家 之 有 谱

石舍村位于仙居西部一都境内。据传该地当初久经沧桑,山清水秀,溪坑岸涧青红石塔参次磊垒,故名石舍(又名石世)。石舍村背靠五指山脚下,因该山绵延起伏,五峰突出如手故称五指山,全村由长田、坑口、坑里三部分宅居组成。居民则主要以叶姓为主。


叶氏出自兰姓,以地为氏。据《风俗通》记载,楚沈尹戌生诸梁,字子高,食采于叶,谓之叶公,因以为氏。诸梁食采的叶地为春秋时楚邑,汉代时置县(在今河南省叶县南三十里),属南阳郡。又,《姓苑》认为诸梁即成语故事中“好龙”的叶公。

仙居石舍叶氏谱牒最早可以追溯的鼻祖为诸梁的第十五世孙叶尤。叶尤在汉代官居太尉,起于南阳,分为六族,故各地叶姓人士都以南阳为郡望。二十二世望公,为东汉光禄大夫,灵帝时弃官隐居,后于献帝建安二年(公元197年),渡江迁徙居丹阳句容,二十五世胤公由句容迁居江州,二十六世琚公,由江州迁居处州松阳县卯山,五十一世仁胜公,宋庆历中被追封为太尉加赠忠应护国惠民候,因遭五季之乱,自处州松阳县卯山迁居仙邑安仁里居住。至五十五世继翁公于南宋末年(1226年)转徙石舍村,繁衍子孙,后世分居至西斜、田洋、陈坑、曹山、金坑等地。

石舍叶氏祠堂是仙居现存的为数不多的保存相对完好的祠堂之一。该祠堂位于石舍村之村口。据《叶氏宗谱》记载,祠堂由祖仁公与祖宁公于乾隆丙申年(公元1776年)仲冬所建,上厅五间,下厅五间,左右厢房各二间,至民国二十四年,下厅及左右厢房重建。虽遭文革破坏,祠堂柱子牛腿雕饰狮子及人物,仍然栩栩如生,祠堂内的戏台顶上和横梁绘有花卉人物还依稀可见。祠堂前置有一对旗杆石,旗杆石上雕刻有“光绪甲午年叶善信钦受贡元”,表明族人得过功名。

在叶氏祠堂前还有座石质单拱桥,建于清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取名众兴桥。此桥长约16米,宽约3米左右。此桥位于石长坑与水段坑两股溪水的交汇处,整座大桥全用溪里鹅卵石砌成半圆形拱,桥洞高大,颇有气势,每一块石头古朴规整,做工十分精细。虽然历经上百年沧桑,但仍然保存完好。桥头挺立着一棵八百多年的榔榆树,高约二十米,粗约一米左右,树干呈灰褐色,粗犷而坚韧,挺拔而有力,气度非凡,八百年来一直以一种君临天下的姿态阅尽石舍村的沧桑岁月,见证村落历史变迁。树下则是村里老人和孩子闲谈玩耍的场所,村里有诗赞:密叶四时各一色,高枝千岁对山峰,此中疑有精灵在,为见盘根似卧龙。



[End]

| 传 播 · 交 流 · 传 承 · 发 展 |

🍃广东宋桂叶氏

🍃沙坑叶氏:南阳世居

❤叶县-海内外2300万叶氏后裔的祖地[视频]

❤叶氏千人祭祖大会催发叶氏发家望族兴国大计

❤各地族谱记载的始迁祖[始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萧江大宗祠-旃坑村
东莞市寮步镇——叶氏宗祠(66)
纪江明文章集锦:山根记忆
东山古村落:山址村
石龙新维村楹联
高亭板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