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日志
农村信用社风险的形成及其防范措施
-、农村信用社含义及其影响
农村信用社是通过金融业务经营活动寻找收益与风险平衡点的金融企业。其存在的主要风险有业务萎缩、不良资产偏高、经营环境不宽松、产权模糊、内控失效、政策制约等风险。这些风险爆发时不仅可能导致部分信用社的倒闭,对客户利益造成上伤害,而且还可能影响整个信用社体系的社会公信力,引发一系列风险。当前农村信用社在面临更大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将承受前所未有的竞争与挑战。而如何防范风险管理成为当今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农村信用社风险成因
1、  管理体制长期以来难以彻底理顺
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不明晰,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内控制度难落实,必然导致农村信用社经营方向、管理方法的错位,产生一定的经营风险。当前新一轮信贷资产风险的聚集,除部分信贷人员和管理决策层的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形成外,管理体制不顺,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仍是农村信用社风险产生的关键因素。
2、从业人员素质低,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理念
一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和信用社用工制度及人脉因素等方面的制约,农村信用社整体人员素质不高,业务操作和技能知识“老龄化”,法律法规意识淡薄,风险意识不强。二是管理层风险理念淡薄,部分管理人员还存在严重的重经营、轻管理,重速度、轻质量的思想,甚至有以牺牲内控为代价,拓展业务经营领域的倾向,面对内部可能产生的风险隐患缺乏应对和防范措施。
3、规章制度不健全,内控机制不完善,制度落实难到位
主要表现在规章制度缺乏全面性、系统性和科学性,对一些业务经营存在监控盲区。有些规章制度已不适应业务发展需要,急需修订完善;在新业务开发推广或新的管理模式推行时,没有相应配套的规章制度。
4、缺乏系统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
农村信用社风险管理职责分散,缺乏独立有效的管理部门。操作风险由人员、系统、流程和外部事件等四类因素引起,几乎汲及到各个职能部门。
三、针对风险提出的建议及对策
﹙一﹚            内部
  1、加强对从业人员的教育引导树立全面风险管理意识。
过去,我们普遍认为,同业务经营相比,员工的思想教育工作实属细枝末节,不加以重视。这是十分错误的观念,是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相悖的。目前,农信社正处在改革的关键期和历史转型期,抓好员工的思想道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必须把对员工的思想教育当成一项长期的重要的工作来抓,深入开展德育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法治教育、警示教育等,切实增强员工爱岗敬业和遵纪守法意识,为农信社潜在的道德风险和人为风险上一把“安全锁”。
2、把好人员的选用关,加大科技支持力度。
要坚持用好的作风选人和选好的作风的人。推行公开考试考核竞聘上岗的科学用人机制。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择优录用人才,增加用人选人的透明度,把真正有才能的人充实到领导岗位上来。三是提高员工的业务素质。一支业务素质过硬的员工队伍自然会对风险具有天生的抵御能力。因此,农信社要把对员工的教育培训工作规范化和制度化,建立起学习教育的长效机制。要通过大力开展业务学习、岗位练兵、技能比武等活动,着力提高员工的业务素质。同时,要积极同有关高校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定期输送一批业务骨干和高管人员进入高等院校进行深造,全面改善员工的知识层次和知识结构,使员工的业务素质能够适应未来的发展需要。
2、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弱化道德风险  
  古人云“小智者治事,大智者治人”。管理好了人,就管理了风险。对金融企业来讲,只要有金融机构存在和金融业务活动产生,就应当有人本监管的触角延伸过去,要以金融业务活动主体人为主要的监管对象。农村信用社实行的是联社、基层社的管理体制,点多面广,战线较长,信息传递容易衰减,不管理人,就容易形成内部人控制风险。农村信用社应尽快培育一支高素质、善管理的现代管理人才队伍,尽快培植具有自身特色的信合企业文化以激励和扶植人才。进一步把好进人用人关,加强员工的素质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和风险识别能力,构筑农村信用社风险管理的长效机制。
﹙二﹚            外部
1、鼓励创新,开拓市场
    农村信用社应进行市场意识创新,尽快填补业务上的空白。大力发展中间业务的基础上,逐步开展国际业务、投资咨询、项目评估等新业务。要通过发行商业票据、一卡通、企业债券、信用卡等金融工具进行服务工具创新。要进行以提高业务处理能力和工作效率为目的的技术创新,发挥网络系统的作用,疏通结算渠道。要借鉴学习专业银行客户经理制、柜员制等服务措施,提高服务水平,进行服务创新。与此同时,农村信用社还要结合自身情况,引进专业人才,因地制宜地开展金融创新研究。要通过不断的创新,使农村信用社实现资产多元化、风险分散化、信息网络化、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其中以引入私营小银行和小额信贷作为重点。
2、 建立贷款责任追究制,合理处置抵贷资产,积极活化不良资产
    ﹙1﹚.农村信用社要严把信贷质量关。建立审贷分离的信贷制度,要在贷前调查、贷时审查、贷后检查的基础上,量化责任人应承担的经济及法律责任,以加强信贷人员的责任心。在建立审贷分离制度的基础上,农村信用社还要严格落实企业、贷户的信用等级管理制度、贷款证制度,按经营状况、信用程度和发展前景等指标重新评估客户类型。
   ﹙2﹚ 农村信用社应采取灵活多变的方法,大胆尝试把抵贷资产变现或流转。农村信用社可以市、县联社为单位组建抵贷资产管理部,农村信用社还可以尝试抵债返租、网上拍卖、资产置换等多种方式,加快抵贷资产的变现流转,以降低农村信用社的资产损失。
    ﹙3﹚.分解任务,加大对不良信贷资产清收的考核力度。农村信用社应采取灵活办法,集中力量,集中精力,重点突破一些难缠户;要依靠行政的、经济的、信贷的、法律的手段,多策并举拔掉一些钉子户、赖债户。在清收的过程中要建立清收不良资产责任制,将责任、任务和奖惩措施落实到每个员工。同时,农村信用社还应建立信贷责任终身追究制。
3、抓好案件查处工作和稽核检查力度
一是加大审计稽核工作力度。审计稽核部门要经常性开展常规审计和专项审计,确保稽核检查覆盖所有的重要岗位、重要人员和重要环节,发现苗头性和倾向性问题要及时进行延伸检查。对案件高发单位、易发环节和可疑人员经办的业务要增加检查的深度、广度和频率,彻查所有问题。     二是对审计稽核人员要建立责任追究机制。过去,我们进行的各类检查也不少,但案件还是在不断发生,这其中不能排除部分审计稽核人员存在工作不认真、不负责任的问题,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后果。因此,对审计稽核人员要加强约束和管理,对在稽核检查中走过场、敷衍了事、应发现而未发现,甚至是隐瞒、纵容、包庇而导致案件潜伏期延长,损失增加的要追究有关稽核人员的责任,切实增强审计稽核人员的责任意识。     三是加强审计稽核队伍建设。对审计稽核人员要加强教育和培训,全面提高审计人员素质,从而提高审计稽核工作质量,有效查堵案件。
黑龙江省公安厅经侦总队获悉,2007年,全省公安机关打击治理农村信用社系统犯罪战绩显著,共立案332起,破案262起,涉案金额4.2亿元,抓获犯罪嫌疑人219名,挽回经济损失1.58亿元。
4、制定优惠措施,为信用社的发展营造适宜的政策环境
    ﹙1﹚.央行应加大对农村信用社支农再贷款的支持力度,合理确定使用期限。央行应对农村信用社对支农再贷款的使用期限进行延长,以支持农村信用社更好地服务“三农”,反哺自身。另外,央行应适当提高农村信用社转存中央银行的存款利率,以增强农村信用社存款的稳定性。放开管制,鼓励农村信用社开展新业务。创造条件,支持信用社参加全国统一的结算体系。
    ﹙2﹚国家财政应对农村信用社的政策性损失予以补贴。国家应出台优惠的财政政策,对农村信用社因承担政策性业务贷款造成的亏损包袱和信用社过去支付的保值储蓄贴补息,归并城市信用社,从储金会、基金会接管的不良资产应予以补贴;同时对农村信用社因承担抗灾、扶贫、扶持集体经济、支持农业产业化形成的不良资产要逐步解决。
    ﹙3﹚实行优惠的税收政策。应对农村信用社发放粮棉油等种养贷款免征营业税。对贫困地区的信用社免征所得税,并对信用社用于固定资产投资所需交纳的投资调节税应予以减免。同时,对社员入股的股金分红也应免予征税,以调动社员入股的积极性。
    ﹙4﹚应取消客户管理上对农村信用社等中小金融机构的歧视性规定。客户可以根据各金融机构的服务功能、服务态度、服务质量自主选择地方开户。各级政府和中央银行不能自上而下指定某种存款存放哪家银行,禁止垄断经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对农村信用社内控机制建设存在问题的探析 - mine521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对新形势下农村信用社稽核工作的思考
2008年联社关于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打算
农村信用社合规风险管理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我与农信结缘的十一年
2009年度县农村信用联社工作总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