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家故事”征文|父亲为家族修谱建祠


四月的阳光温暖而和煦,怡园堂静静地坐落在庄心,她是我潋口汪氏宗祠,白墙红瓦,高脊飞檐,古徽派建筑风格。“平阳世泽远,越国家声长”,门上的这副对联穿越了朝代,仿佛让我抵达了越国的风声雨声读书声,抵达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豪迈,心底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更让我自豪的,是我的父亲,潋口汪氏十九世裔孙,是他,一砖一瓦建造了我汪氏的圣地怡园堂;是他,一家一户走访调查,贯通了我汪氏三千多年的历史血脉;是他,一字一句,结集成篇,编修出我汪氏四修谱全谱十卷。
他说:“为潋口汪氏精忠十年”。他说:“吾是平凡之辈,虽达目的,身心俱伤”。说得我心疼不已。这建祠修谱其中的艰难,可想而知。可是父亲“到哪哪事多”的个性,让他凭着一股韧性和坚持到底的决心,一往直前,百折不回,硬是像黎明破晓,让四修这件大事露出了胜利的曙光。


司马公曰,百世不泯,有益于史乘者,谱也。族不立谱则昭穆混淆,人不知祖则姓氏紊乱。中国的谱牒文化历史悠久且博大精深,父亲深入历史,潜心研究,理出我汪氏的来龙去脉。如果有族人来询问自己家的家史,父亲都能如数家珍般地回答,让人真心佩服。不会电脑的父亲硬是把电脑盘得忒熟,新版打字、排版,都是他一个人完成,不输给年轻人。
父亲是老三届高中生,文学功底深厚,记忆力特好,年轻时背诵的诗文到老时还能背诵。“空有凌云志,怪哉石上松,悬崖能蔽日,绝壁脚下登”。这是他年轻时的诗句,他以“石上松”自喻。年轻时为谋生,他拉过板车,扒过沙,做过民师,当过村长、书记,最后在校长的位置上退休。退休后也没闲着,修谱更是创造了他一生的辉煌,增进了族人的凝聚力,流芳后世。


一到清明,怡园堂可热闹了,族人聚会,扫始祖寄乙公墓,然后在祠堂祭祖饮福,安排酒宴。族人有的头天就来了,父亲在祠堂一一迎接并做着介绍,他们对父亲都很尊重。老爹爹、老爹爹,亲热地叫着。
作为他的女儿,我也回去亲历了一次难忘的清明。亲身感受了他作为一族之长的威信与担当。两辆公共汽车、一排小车载着我们浩浩荡荡前进,快到时,我们下了车,一行几百人,像长龙一样行进在一条乡间小路上,我认识不了几个人,可是我们都姓汪,就凭这一点,就异常亲切。路边很多人看着我们,一下子来这么多人做清明本来就是不多见的。其实这些年一些大姓都在修谱,我们村周围就有一些还在修。国无史不立,家无谱不明,认祖归宗,给后人一个交代,这已成了一种风气。


一世祖的墓已经重修,前面是一片开阔的田野,旁边有一树桃花,开得正艳!大家忙开了,有的扫去墓前的灰尘,有的摆碗,有的把烟花爆竹搬到田埂上。更多的两旁静立,听我父亲介绍一世祖的一些情况。不一会儿,爆竹震天,纸灰飞舞,大家排队磕头。今天特意带了许多小孩子过来了,目的是让他们亲身感受一下,耳濡目染,就会在他们小小的心灵里种下希望的种子。
原路返回,祠堂里已经摆好了十几桌,大家一一坐定,拉着家常里短,等候开席。开席前父亲发言,他简要地讲了几点,便上菜了。好多年没在农村吃酒席了,一个菜一个菜的上,色香味美,别有一番风味。一见到喜欢的菜,小孩子便雀跃起来,那种欢乐的气氛,已超过清明的意义,更多的是一份快乐,一份团聚,一份家族大家庭的温暖。


我细细打量起来,  祠堂四个柱子上的联文是我父亲写的,分别是“盛世供祠堂祖德长铭不禁豪情学先哲,望族存家乘宗风永铸无限爱心育英贤”“颍川受姓百代子孙诚是本,潋口流年千秋岁月孝为先”。父亲在族规家训里,向族人提出希望,希望全族重视教育,把育人放在首位 ,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设立奖学金,每年考上大学的孩子都能在祠堂领一笔钱。这是他老人家对下一代的无限关爱和殷切期望。希望潋口汪氏出人才,出大贤,引领整个家族向更高处发展。

家族春秋担铁肩,风尘辗转数山川。今朝诸事皆停顺,一笑开怀享晚年。十年热血,快意人生;不负祖先,不负后人!石上青松凌云志,红尘烟火硕果时。如今,父亲功成身退,过着幸福的晚年,祝他老人家松柏长青,福寿安康!

来源:文乡枞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宗族械斗怪宗族文化吗?
为什么南方常见的宗族祠堂,在北方很少?
编修完整家谱的格式
最牛的郑氏“宗祠”,位于深圳中心无人敢拆,郑氏族人值得拜一拜
重修刘氏双凤祠倡议书
家谱编修完成后,如何保存和供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