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义津往事(27) |故乡的灯


想起故乡义津正月里舞灯,我这个老顽童不由自主地手舞足蹈,因为太好玩了。
故乡的灯,舞的不仅是热闹,更是过年的气氛。

义津人认为,过年,光有物质生活不行,还必须有精神文化大餐。一年忙到头,正月里不舞舞灯,不唱唱黄梅戏,这年过的还有什么味道呢?!而且这比推牌九打麻将玩赌博好多了。由此可见,那时候的义津人就很注意精神文明了,所以舞灯这一盛事才能在义津延续很多年。
回顾当年舞灯的盛况,那真是:
花灯如海人如潮,
铿锵锣鼓震天摇。
国泰民安新年乐,

谁不夸我义津桥。

小时候的我,最喜欢看舞灯了。锣鼓响,脚板痒,一听说舞灯的来了,我总是跑得比兔子还快,而且还是个跟屁虫,一直从下街跟到上街,直到把灯队送出老远老远,才依依不舍而又极不情愿地回到自己那冰冷的家。
玩灯一般从正月初二开始,到正月十六结束。这半个月的时间里,每天总有几班灯上街表演,让我过足了灯瘾。
当年义津周围的十里八乡,稍大一点的村庄,几乎都能拉出一支像模像样的灯队。有舞狮子的,舞龙灯的,还有玩花灯的。甚至较远的雨坛、高甸、会宫、钱桥、麒麟、杨湾等地的灯队,也常来到义津,表演一番。所以究竟有多少灯队到义津街表演,难以统计。一般从下午两三点就有舞灯的上街了,直到晚上九点多到十点,小镇才恢复宁静。
按俗成约定,这些灯队都是从下街口入街,逆流而上,至上街口而出,走向远方。
灯队上街的前几天,先派人送灯帖,类似于现在的请柬,告诉主人,X月Ⅹ日请您看灯,您也要做好接灯准备。

所有灯队都自成一体,与锣鼓结伴而行。锣鼓分行走锣鼓和舞灯锣鼓。行走锣鼓舒缓,节奏慢,边敲边走。至今,那“铛铛、铛铛迟铛哐”的锣鼓仿佛音犹在耳。舞灯锣鼓慷慨激昂,节奏快,以烘托气氛和鼓舞士气。
每支灯队都以高灯引路。高灯在哪家门口,灯就玩到哪家门口。所谓高灯,就是竹竿之上,顶着一盏灯,由专人操作,还负责收钱收物。这盏灯由竹篾扎制而成,常多棱角,圆鼓形,直径大约在六十公分左右,由红、白、黄、绿各色彩纸剪成各种图案,糊制而成,非常漂亮。再点上蜡烛,那桔红色的灯光,给人的感觉十分温馨而美好。


龙灯,尤以老桥的板凳龙最具特色。它以数条板凳组成,每人舞一节,每条板凳就是一节灯。那个灯头就像老龙王再现,在它的领舞下,后面的人跟着走,边走边舞,模仿老龙行走扭动的姿态,十几米长,夜晚点上蜡烛,舞动起来,确实像一条巨龙,遨游在苍穹和大海里。
一般的龙灯又是另一番景象,它是以舞取胜。它可以翻江倒海,可以仰天长啸,可以水中捞月,还可以腾挪跳跃……
这些灯也是千奇百怪,各有千秋。有黄龙,白龙,青龙,还有乌龙。有嘴巴朝天的,有嘴朝前面的;有含龙珠的,有不含龙珠的;有龙身与龙尾巴连在一起的,有龙尾巴是单独的……所有龙灯嘴巴都有长长的白胡须,圆鼓鼓的大眼睛,舞动起来确实像一条威风凛凛的巨龙,翻江倒海,威震乾坤。
当然,接灯的也早有准备,先用鞭炮迎接,在表演过程中,鞭炮放得越多越响,舞灯的就越卖力。此时的鞭炮,是用来助威和增加热闹的,不准炸灯。舞灯结束后,接灯的有几尺红布、几包香烟和几条糕作为酬谢。到后来,就是几元到十几元不等的红包等等。
舞灯是很有讲究的。高灯到了门口,主人放鞭炮迎接,有时还烧黄钱纸。表演前,必须先亮灯才能正式表演,如有一节灯不亮都不行。有时应主人邀请,还要进屋表演,以示家业兴旺,福寿绵长。进屋前,龙头对正门仰天长啸,接着一个盘旋,然后小跑进入主人家的堂厅,龙头仰视堂厅正墙,行跪拜礼,如有木柱要绕柱盘旋,接着各个房间绕行,最后在门前进行舞灯表演。主人有鞭炮尽情地放,舞灯人有力气尽情地舞。鞭炮越炸,舞灯人就越卖力。只见龙头龙尾,上下翻飞,左右盘旋,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直舞得“巨龙飞舞天地暗,笑看吾乡耍灯忙”。最后来一个大盘旋,接着再一个盘旋,算是挥手告别,迎接下一家的到来。


狮子灯套路也大致如此。
狮子灯玩的就是心跳,义津的狮子灯很土,只能说乡下狮子乡下舞,莫怪狮子瞎逞能。它用黄麻扎制而成,面部常用一只挑土用的畚箕,糊上纸,画上眼睛等五官,特别是那双大眼睛和那张大嘴,煞是吓人。再披上黄麻,就是所谓狮子头了。狮身用黄麻编织而成,像个黄麻披风,披在舞灯尾人的身上。整体看来倒也很像威风凛凛的狮子。
狮子灯玩起来也是有套路的,在引球灯及锣鼓的指挥下很有节奏地进行表演。它常常高高跃起,又猛然俯地而行,有时还蹦几下,摇头晃脑,大嘴巴还咬个不停,撒泼打滚,狮身紧跟随狮子头也在做相同的动作。最有趣的是后面的小尾巴还常常乱甩。把狮子的勇猛、调皮和活泼表现得淋漓尽致。
据说那个拿引球灯的人,武艺高强,难怪在狮子表演时,他也腾挪跳跃,做些高难度动作。
看狮子灯时我总喜欢踢舞狮身人的屁股,当然舞狮身的人有时也还给我一脚。不过我踢他很容易,他想踢我就很难了。

彩彩灯常由旱船、打连箱小分队组成。
旱船里面经常是个小女生,双手提着纸扎的像船一样的模形。两边各一位老梢公,留着山羊胡子,戴着破帽子,有节奏地向前走三步,又退两步,再走三步,又退两步,往返前行,诙谐有趣。有时还配上蚌壳精,那个蚌壳精夹这夹那,有时把老梢公也夹了,更是滑稽可笑。
打连箱的通常由六到八名妙龄女郎组成,手里都拿根连箱。所谓连箱,就是把约一米多长的小竹竿两头挖空,穿上若干只铜钱,在身体上左敲,右敲,前敲,后敲,边跳边敲,边敲边唱,边唱边行。唱的歌多为:八月桂花遍地开,鲜红的旗帜树呀树起来,张灯又结彩呀,张灯又结彩呀……那铜钱敲击的响声和优美动听的歌声,直到现在,还经常在耳边响起。

每年一到腊月,义津街道也要准备两条龙灯,因为龙灯舞的人多、很热闹,又富有激情。通常是上街一条,下街一条。上街的灯由许仁义扎制,下街的龙灯由吴朝生扎制。他俩都是扎灯高手。
许仁义家在老上街头,扎出的灯以清秀乖巧形象逼真著称。除此之外,还扎灵屋。
吴朝生扎出的灯,以粗犷威猛见长。他家就在中街大众食堂后面,和我家是邻居,所以龙灯扎制的全过程,我都一目了然。
吴朝生是义津著名“三吴”中的老二,人称吴二爷。除会扎制龙灯外,还会雕刻私章和祖宗牌子。老大是木匠,老小敲白铁。手艺都不错,在义津享有盛名。


记得每年正月十五的元宵节,按灯俗是灯“拉街”的日子。所谓“拉街”,就是四乡八邻所有灯会的灯这天都要上街,免费出巡表演,既是会演,又是一个礼节性的答谢和舞灯小结,最后压轴大戏当然是义津街道的两条龙灯。
当天从早到晚,整个义津街灯队不断,真是刚逛过了这班灯,又来了那班灯,让人应接不暇。临近擦黑,义津街道的灯来了,领头的是条黄龙,连头带尾共九节,足有十几米长。接下来是一条白龙,记得下街小街汪月初的父亲,是个大长个子,经常舞灯尾,还有曹义、曹连生两兄弟,吴克全、王春来等,也经常是舞灯的常客,其他人记不住了。
这天,义津整条街那是不堪重负,好像要被人群压垮。商家也作足了准备,各家各户门口都备有大量鞭炮。在震耳欲聋的鞭炮声中,两条巨龙铆足了劲,尽情地闪跃腾挪,尽情地翻江倒海。

正月十五闹元宵,义津作兴炸灯。就是用鞭炮往灯上丢,炸得越凶越好,直到把灯炸完只剩骨架,这灯玩得才算尽兴,才算玩得成功。
舞灯的小伙子们,也决不含糊,早作足了准备。头上戴着马虎帽,包得严严实实,当然小眼睛是不能遮挡的。颈子上围着白毛巾,以防炸伤。裤子扎在袜筒里,跑起来利索。
这天舞灯,实际上就是一场人与火的洗礼。一开始还是按固定的套路进行表演,但随着鞭炮声越来越猛烈,最后就是百米冲刺,从下街到上街,再从上街到下街,举着灯狂奔,还不时发出怪叫。
此时,舞灯的,看灯的,炸灯的,都在歇斯底里,都在疯狂发泄,一年到头,也只有今天,大家才完全释放了自我,全身心地投入到这场狂欢中。此刻,大家都忘记了忧愁和烦恼,忘记了生活中的酸甜苦辣,还有所谓的凡人琐事……尽情地享受着这难得的疯狂和快乐。
直到鞭炮炸完了,灯也炸没了,人也玩累了,才把龙灯的骨架,恭奉到各自的祠堂里,以备来年再用。

挤在人群里的我,真希望这样的时刻永远不要结束。因为处于苦难中的我,唯有面对这样的热闹和喧嚣,我那颗受伤的心才能得到少许的寄托和安慰。
后来,我离开了无限眷恋的故乡小镇,开始了艰难的人生求索,故乡的灯只能留在记忆里了。
如今,生活虽然无忧,但过年除了吃吃喝喝,就再没有灯可看了,总感到冷冷清清,年也过的索然无味。每到此时,我不免又想起故乡义津的灯,小镇“咚咚锵、咚咚锵”的舞灯锣鼓,仿佛又在耳边响起,故乡的灯,好像又出现在我的面前。

来源:文乡枞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田家声‖故乡的元宵节
揭秘最神秘的巫术“僵狮子”——黄陂人闹元宵请神,科学都无法解
耍灯(散文)
【李军原创】记忆中的“玩花灯”
龙灯狮灯赞歌〔顺口赞〕
泰宁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