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桐城这城楼,到底是什么楼?

吴丽|原来东门大街也是在城墙内
无利心宽|一张老照片中的桐中
无利心宽|契约中的凤仪坊

笔者《原来东门大街也在城墙内》《一张老照片中的桐中》等文章发表后,一些桐城文史权威人士纷纷告诫笔者,不懂桐城历史不要乱写,以免误导他人;甚至建议文乡枞阳公众号开辟个“吴扯专栏”。但笔者始终坚信,历史事实是证据证明的客观事实,只要证据确凿,会得出真实的历史史实。

东作门在什么地方?它关系到桐城历史上的凤仪坊到底在哪里(点击链接无利心宽|契约中的凤仪坊。笔者通过实地走访、查房契,提出了“东作门在现桐城市龙眠街道办事处东关居委会东门大街小常家弄”的观点,并写了篇原来东门大街也在城墙内 ,引起了许多桐城人反对。他们认为东作门在现在的文保单位“东作门”位置上,并告诉笔者当年东作门恢复时,门向都是经桐城一些文史专家到现场敲定的,是不容置疑的。

尽管笔者在该两篇文章中列举了许多照片作为证据,但网友却不买账,对笔者列举的照片提出了质疑,还有的网友甚至将寿州城墙照片搜出,与笔者列举的照片进行比对,认为笔者列举的照片虽微信图片上标注为桐城,但该城墙实为寿州城墙,提出笔者出示日本画报刊载的原始照片才肯相信

网友的要求提醒了笔者,以前只是想到由1928年出生的,并见过二城楼且娘婆二家均住在距离现在的“东作门”位置不远的地方赵某某来解释,故在一张老照片中的桐中一文中,用赵某某陈述解释为什么出现两处疑似东作门,但网友认为用一个东门街上老奶奶的话来解释,没有说服力,不严谨。网友的质疑不无道理,用笔者职业语言,还是不能排除疑点,确有不妥。

功夫不负有心人,笔者还真地找到了登载有日本侵占桐城照片的原始画报,照片边的小字注解确定该页面除边框内的照片外,均在桐城拍摄,它回答了网友对笔者使用的照片提出的质疑。

画报中左下角的这张照片,以前在网上也经常看到,但尺度没有这张大,以致许多桐城文史专家将其与1939年4月所拍的东作门那张照片认定为同一张照片这张照片从日本军人穿着可以判定拍摄时间是在夏天,从有关记载史料中,笔者查到日本侵占桐城是在1938年,这张照片拍摄时间早于1939年4月;关键是不是同一地点的照片?答案是否定的,画报上的这张照片上街道明显宽阔些,两旁建筑高大、气派些!更重要的是,该城楼门洞有改动的痕迹。对照1916年拍摄的《桐城全县第一次联合运动会会场全图》,它应该是出现在该照片左上方被笔者标注为谯楼或XX楼的那幢楼,也就是日本画报的左上方这幅照片的左上方对应着城墙边城楼的那幢楼,这幢楼在太平池的西南面,现在的龙眠河东岸的城区东关段用片石垒起来的地方,西边约50米桐城市滨河巷巷口吴某某家在1926年桐中同学录中载明的地址为太平池3号。因此,笔者判断,日军所拍的城楼即在现在桐城市新建的文保单位“东作门”附近。

画报上距城墙不远处的城楼,近距离的即是上图这张照片上的城楼,与日军拍摄的城楼,周围建筑明显不同,拍摄者在照片上虽标注为东作门,但依从小被赵一尘、赵家英(住东门大常弄)带在私立孟侠小学里读书的赵敬业(1926年出生)老人回忆,该处城楼大门经常不开,城门外东边居家向南出入走大常家弄,向北出入走神道,他从赵家英家到孟侠小学常走照片上挂卖关公像的“赵小姑”祭祀店东边巷道到后面(北边)的学校(私立孟侠小学)的。依据吴光祖的《北拱门》“投子不闻钟,暗然况暮冬。姚方通故宅,左戴比邻封。郭外荒无赖,楼头壮改容。几年关锁后,樵采喜重逢。”叙事诗的描述与这里情况非常相符。这照片上的东作门在1931年那场大水后重建过程中可能改为北拱门了。

据桐中档案记载:桐中校舍就旧县署、旧考棚地建造,桐中1902年建造,尚是清朝光绪年间,这档案中所指的旧县署,指的应当是在咸丰年间被太平天国起义军烧毁的县署。桐中校园一开始的校园,在1916年的照片中,可以看出它在现“东作门”的北边,以此确定它的这部分校园即在现在人们有记忆的县酒厂宿舍、县邮电局、税务局印刷厂的区域,还有部分在现龙眠河河道中,这部分校园在1925年后,在桐中档案中被记载为南校区。至于桐中现在的校园,是建在民国元年所购的“西山桑园一片”中(即1945年地图中标注的桐中),后逐步扩张的;另“开辟校园数处”,应当理解为购买了数处公祠或一些场地,这些公祠有的成为现在校园的一部分,有的通过互换或改造,成了桐中教师宿舍,成为北门街的一部分。桐中大门处,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与桐中尚有争讼的叶XX家和胡XX家的住宅,叶家第二进屋是桐城特别著名的公祠张公膏庙,最后的主人活到九十多岁,去世至今才十余年,相信她对家里的建筑还是有记忆的,以她家为参照物,可以考证到桐中里的“姚鼐故居惜抱轩”、半山阁、渡江指挥部是清末民国初期的什么建筑物。

提醒桐城文旅部门注意的是,现在被桐城市文保单位挂牌为“明县衙”的房屋原是桐中教师董嗣昌家住宅,在1926年桐中同学录上载明的地址为“东门内老当铺隔壁”。

这是一张1945年的桐城城区图。因1931年的一场洪灾,冲毁了紫来桥,在恢复重建过程中,桐溪塥进行了拓宽,紫来桥移到了上游即现在的位置;抗战时期,这里又多次遭到日本飞机轰炸,一些建筑物公祠、试馆被迁址重建,这座城楼也被改造成紫来楼。桐城文史专家们将这地方的城楼考证为明朝的“东作门”,在二十世纪初的龙眠河改造过程中,桐城市选择在这恢复了“东作门”,真是令人唏嘘不已。

来源:文乡枞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每天老照片】-2万-1429- 北京难得一见的老照片
安徽第一美居然在桐城市,快看看你认不认识!
济南绝版照片!杆石桥原貌、能骑马的城墙、差点砸死朱棣的城楼……
【图文】直击百年前北京古城墙:壮观无比,难怪梁思成林徽因拆除时泪满襟
史上最全的老北京城门珍贵照片
全国文庙系列——桐城文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