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情怀】老街里的旧时光

(朗诵:吴奇志,枞阳电视台播音员)

许久之前就想去义津老街,看看那里的明清古建筑,终于在这个春天成行了。

我们走进这条老街,如同穿越时光隧道,走进一段凝固的时光。这段时光由几块不同的时间碎片拼接而成:宋代的城墙、明代的石桥、清代的民居……它们仿佛一架时空穿梭机,在我们眼前交汇,展示着义津曾经的繁华与如今的冷落。

《枞阳县志》上说,义津在宋朝时叫白杨镇。义津之名始于康熙年间,因这里有一座半圆的石拱桥——义津桥而得名。

那时候的义津依托着菜子湖,形成了一个颇具规模的集市,并逐渐兴旺起来。在当时陆路交通极不通畅的情况下,在发达水运的推动下,这里一度商贾云集,商旅不绝,义津桥就是在那个时候兴建的。

再后来,义津更成为枞阳三大古镇之一,俨然枞阳水陆交通的枢纽和货物集散中心。

时光恍若一场幽梦,如今的义津桥还在,但已是几经修复。菜子湖的水依然拍打着桥墩,然而水中已看不到航船的身影,只有几只白鹭在逐水而歌,它们是否知晓这片水面昔日的繁华?

沿着青石板铺就的石阶,我们拾级而上,寻找时光的碎片。早春时节,乍暖还寒,街巷上的店面少有人光顾,只是老房子的主人或三三两两坐在各自的门前谈天说地,或四人围坐在一起打那些看不懂的牌术,想必他们是怀念那些繁华的往昔。

不远处的一间店铺传来阵阵捣药声,我们循声走过去。这是一间中药铺,上书:百年老字号万春堂。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正在捣鼓着一些我们叫不出名字的中药,在他身后则是近百个四四方方如小抽屉般的药柜,每个药柜的拉手上都白纸黑字写着药名。不一会功夫,老人便从身后的药柜里像变戏法一样的配齐了几份有红、白、黑各种颜色的中药,一拉头顶的线球,一绕一扯,手里的药包就包扎得方方正正,严严实实。老人忙完后,我们便和他闲聊起来。老人说他姓陈,祖籍南京,世代为医,他是这个药店的第八代传人。

再往前走,青石板的石阶已经不复存在了,取而代之的是沙石水泥路面。在一户木门上印着“雕刻百家姓”字样的老屋门前,我们停下了脚步。街巷的一位老人说,这栋老房子保存的比较完好,而且还有木制穿坊盘柱,雕梁画栋,很有特色。我们推开虚掩的门,顺着只能容下一人的过道七弯八拐,终于见到了头顶上一些木格窗子及周边的雕龙画凤,还有一些如现在的屏风,一扇又一扇,将房屋与房屋隔开。我想,这座房子最早的主人应该是有文化的,懂得琴棋书画,喜欢舞文弄墨。

顺着义津老街行走,会路过一座垂手庵。为何叫垂手庵?可能与佛门禅意有关,教导人们放下心中累累的妄念,寻回如婴儿般纯真空灵的初心。据说这座寺庙有1700多年的历史了,在当时规模是蔚为壮观的,方圆几里都是庙宇,香火一直很旺。南来北往的商旅都会来祭拜神灵,请求佛佑八方。但佛也有不灵验的时候,文革期间,一把大火烧毁了垂手庵。新千年的曙光照到这里之后,一些热心人士又捐资重建了这座庙宇,但是辉煌已去,除了初一、十五,平时少有人来祭拜。

老街虽已繁华落尽,湮没在历史的长河里,但是老街的一砖一瓦,仍顽强地守护着过往的记忆,见证着这里曾经的人和事。据说早在老街商圈未形成之前,这里的一些人就开始了走家串户的“挑小挑”生活。所谓的“挑小挑”就是挑着一个担子,担子或装着馄饨水饺,或装小鸡小鸭、针头线脑之类。就是这点小生意,逐渐让这些人有了第一笔创业资金,于是纷纷开设店铺,有布店、盐店、面坊、药店、豆腐店、杂货店等,至鼎盛时大小店铺达几百余家,生意十分红火。

自此这里便形成了被老街人津津乐道的“獭猫地”。“獭猫地”是说以前老街上无论有多少的鱼,不出一个上午都能卖个尽光,像獭猫一样好吃。由此可以想象当时经济的繁荣程度。如今的老街已找不到当初的影子,不过从这里走出去的义津人,有不少成为了商界精英,带动了一方经济的发展。

现在看来,无论是那些明清时的老建筑,还是“挑小挑”这些日渐式微的老行业,都逐渐湮没在不断扩张变新的城镇当中。

不过值得欣慰的是,当地政府已经将义津老街的保护与开发做了详细规划,准备引进资金对老街进行整体打造。我们期待老街的华丽转身,更期待着再次与你邂逅。

(作者:吴福成,枞阳县广播电视台记者、编辑)

欢迎投稿文乡枞阳

携手打造枞阳本土文化传播平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沙沟,在时光里沉浮
盛家带,时光放缓
我的城(上)
潮游大理|躲进沙溪 静享慢时光
海游老街
天津 | 万国建筑博物馆,到处是斑驳的生活遗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