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乡情怀|铁心桥上的思念

深蓝色的天际,飘浮着几朵棉絮般的白云,艳阳高照苏南大地。清爽的天气,乘车奔驰在沪蓉高速上,十分的舒适。途经南京时,不由得想起三十年前的打工地,原南京市郊的铁心桥乡。

急切地让驾驶员悄悄放慢点车速,我在努力寻找思念中的铁心桥,然而再也找不到印象中的铁心桥了。放眼远远望去,纵横无边的如笋般的高层群住楼,替代了昔日松散的农家小舍,要不是公路右侧的半坡上,园艺师们精心地用各种颜色树叶的小树苗,巧妙地栽培修剪出那艳丽夺目,妖娆诱人的“铁心桥”三个大字,你是无法知晓那就是当年的铁心桥了。

飞奔的汽车快速地把我们带离了南京的铁心桥,却把我的思念丟在了那里。

那是一九八五年,由于种种原因,我中考未果,无奈地放弃学业离开了家乡,带着行囊乘坐南下的火车,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南京市近郊铁心桥乡第二农窑场。

农窑场座落在一个村庄背后的一片荒丘之上,这里土色金黄,土质纯正。一片高山阻挡了北方吹来的寒风,因此,这里的气候十分的适宜,冬暖夏凉。听当地老人介绍,特殊的地理环境,被历代皇亲国戚们看成是风水宝地,成了他们寿寝的理想之地,因此,这里深埋地下的陵墓较多。

我带着两个只有十八九岁的妹妹在这里打工,我负责繁重且安全系数极低的取土工、运砖坯和成品砖出窑工,妹妹们负责砖坯的上架和翻晒。工作十分辛苦。夏天尘土飞扬,浮尘粘和着汗水,使人满身土黄。出窑砖时,全身赤裸,只穿个短裤衩,全身像包裹着一身黄色的战甲,要不是两只黑色的眼球在转动,你还真以为是古墓中爬出来的木乃伊。

居住在农窑场前面村庄里的一位和我一起干活的小青年,名叫陈代锁,后来我们都叫他代锁哥,代锁哥个头有一米八,身材高挑,待人和蔼,与我结下了不解之缘,工作之时,他处处关照我,生活之中更是给我们兄妹无限的温暖和关怀。

记得那是一个夏日的傍晚,晴朗的天空似一位情绪不稳的醉汉,说变就变。一阵狂风大作,乌云似翻滚的海浪,一会儿就堆满天空。所有负责砖坯上架的民工们,在砖坯组领导的带领下,都在各自的承包区域,加固砖坯架子上的塑料布和遮雨棚。豆大的雨点抽打着妹妹们幼嫩的睑庞和全身,雷公像要撕裂大地般的狂吼着。我一边帮妹妹们收拾着雨棚,一边安慰她们不要害怕。此刻,在珠帘般的雨幕里,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了妹妹们包片的砖坯架的区域里,我知道他就是代锁哥,他一边在帮助我们加遮雨棚,一边大声安慰我们不要害怕,暴风雨中我和妹妹们感动得哭了。更让我感动的是,当我们完成任务回家换好衣服的时候,代锁哥领着一位老人,端来一大碗浓甜的红糖老姜汤,老人温柔慈祥地说:趁热喝下吧,防止感冒!后来我才知道这位老人就是代锁哥的母亲,我们习惯叫她陈妈。第二天,大妹终于感冒发热了,我们在代锁哥的帮助下,很快就找到了乡医院,顺利就诊。

那年的冬天似乎来的特别早,时令还没到霜降,一股强劲的寒流就偷袭了苏南大地,路边的小草和山上的树叶,一夜之间都枯黄凋落了,虽然是睛朗的天气,但已是冰点温度,人们还是接受不了突然的寒潮。

我和妹妹早上去工场上班,一个班次下来,已是夕阳西下的傍晚了。当我们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工棚时,远远就看到一位老妈妈在给我们整理被子。那天陈妈知道我们在家带来的棉被不暖和,特地早上就来到我们的工棚,把我和妹妹以及工友们的被子都翻晒了一遍,傍晚又收回来帮我们整理床铺,并给我那床上加铺了一床她家的被子。晚上睡在那松软暖和的被窝里,像似躺在妈妈轻扶的摇篮里,又似躺在妈妈那温暖的怀抱里……

端午节那天,农窑场领导特地安排全场职工早点下班,回家过节。陈妈便叫代锁哥领着我们兄妹三人去他家过节,老母亲一早就开始包粽子,买菜做饭,当我们来到他家时,桌子上已摆满了香甜可口的饭菜。陈妈把最好的菜挟给我们,并不断地说:孩子,别客气,就当是家里。我吞噎着浓香的饭菜,心情五味杂陈。

过完春节,我们又随着打工潮来到了铁心桥,母亲让我带点家乡的特产——山芋粉给陈妈。在代锁哥家吃饭时,陈妈看着我带给她的山芋粉,眼泪“哗哗”地就夺眶而出,我不解其意,陈妈擦干了眼泪,微笑着对我讲述了一段辛酸的经历……

陈妈的娘家在苏北淮安,那年淮河泛滥,淮安一片汪洋。一九五八年,年仅六岁的陈妈随父乞讨在我的家乡安徽安庆地区。大饥荒年代的家乡能填饱肚子的主粮,也就是山芋了。陈妈说,她清楚的记得安庆山芋片的清香,山芋粥的绵甜,是安庆的山芋养活了她父女以及全家。陈妈动情地说,安庆人真好,他们不管在哪个村庄乞讨,安庆人对他们都像一家人一样,给了他们大量的援助。因此,陈妈的父亲给子女立下一条不成文的家规,无论在什么年代,子女们只要见到乞讨要饭的,都要给予施舍,遇到安庆人,一定要留食留住,好菜好饭招待。

一九八八年某天,接到父亲发给我的“速回家备考招工”的加急电报,我第一时间告诉了代锁哥和陈妈,他们当然为我有个好的前程而高兴。陈妈准备了一顿丰盛的晚餐为我送行,明静的夜晚,我和代锁哥在他的院子里共同栽下了一棵香樟树,相约年年都来看它。然而,弹指一挥间,时间一晃三十年过去了,不知那棵象征着我们情谊万古常青的香樟树,长得是否高大茂盛?也不知陈妈身体如何?代锁哥你还好吗?……

长按二维码,关注文乡枞阳公众号

 作者简介 

钱闻萍,男,1965年生于枞阳钱铺,中共党员,大专学历,铜陵市作协会员。1988年开始文学创作和新闻写作,有7万余字的新闻稿散见全国各大报、台;文学代表作有小说《烫发》、散文《老人、牛》等,散见地市级以上刊物;近有60多篇散文及图片文稿,见诸微信公众号。

推荐阅读:

[原创图文]  枞阳炒粉粑

文乡美味|山芋角、炒米糖——那些年你吃过的枞阳小零食

文乡史志|枞阳第一部村庄志——锏里的故事

文乡情怀|煤油灯下——献给辛勤劳作的母亲,祝母亲节日快乐!

文乡情怀|忆母校——白山林中

香椿头炒鸡蛋

文乡情怀|多彩的故乡

印象|初涉铜都

欢迎关注文乡枞阳,更多精彩与您分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咏安庆四中下迁寺前
慕名青街畲族乡
【分享】牧羊河穿越
走,我们一道去无为农村起山芋
烤山芋真好吃
《李谷一歌曲专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