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薛宝钗|山中高士晶莹雪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看过或了解红楼的都知道,金陵十二钗中,林黛玉和薛宝钗可谓平分秋色,堪称双姝。世人爱林妹妹,怜她寄人篱下,叹木石前盟,哀她流尽了一生的眼泪来还宝玉以偿灌溉之恩。而我,对于这两位在红楼中举足轻重的神仙女子,亦有不一样的情感态度。我怜惜黛玉,但我更青睐宝钗,对于宝钗,我欣赏她并且理解她。
有人说宝钗心机颇深,胸有城府,深得王夫人贾母以及众姐妹丫头的喜爱和钦佩。但我们反过来想想,能让家中姊妹长辈都赞赏喜欢她,岂是那么容易的事情?这也说明了宝钗身上一定有过人之处。


在我看来,曹先生在他《石头记》对钗黛的描写里,并无暗藏褒贬的意愿。钗黛各有风韵,鲜艳妩媚之宝钗,风流袅娜之黛玉。
都说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自是对宝钗情有独钟。
且来看红楼中的宝钗。第八回宝玉前去探望宝钗时的场景,曹雪芹在对宝钗的容貌服饰一番描写之后,似乎发了一句评语:“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这里我们也看出了宝钗的性格特征:她对于世事,心若明镜,但掩盖锋芒不露声色。


我们且来看宝钗的身世与家庭环境。宝钗是年纪比宝玉和黛玉稍长的女孩子,她是薛家的女儿,幼年丧父,还有一位人称“呆霸王”的哥哥薛蟠。薛蟠是一位纨绔公子,“一应经济世事,全然不知”,还强抢丫头英莲打死冯渊。如此情形之下的薛姨妈和宝钗自然仰仗不了他。宝钗成长在这样的环境下,不得不比常人心智更加成熟,通人情识大体,照应家里内外,为母亲分忧解劳。宝钗打理家事的能力曹雪芹在第五十六回也写到了,在王熙凤病倒之后,宝钗帮着迎春打理家事,兴利剔弊,她提出施些小惠与众婆子的方法来笼络人心,提高下人办事的效率。这一点曹先生写得很是独到,探春毕竟是平日里不曾过问家事的闺阁姑娘,这样的通透法子也只有宝钗想得到。
宝钗比黛玉不同,曹先生描写她流泪的次数不多,展现在众人眼中的总是那个温柔大方知书达理的宝姑娘。曹先生对宝钗的内心情感描绘远远少于多愁善感的林妹妹,所以对于宝钗的内心情感,是需要我们读者去细细揣摩的。


整部书中,在我看来,最了解黛玉内心世界的莫过于宝钗,而不是宝玉。第四十五回,金兰契互剖金兰语。宝钗前来探望生病的黛玉,黛玉哭诉自己的身世零落,宝钗安慰她说道:“这样说,我也是与你一样的。”这不是简单的宽解,这是她的真心话。同样是女孩子,她幼年丧父,本该耍耍脾气使使小性子的年纪,却须要成熟懂事起来。因为将来大部分时候,寡母和那不成器的哥哥,还需要仰仗她和她以后的夫家。
通过曹先生的笔触,我们也能感受到薛家的渐趋没落。薛蟠不谙世事,又受人唆骗大量钱财,导致家产渐渐消耗。宝钗亦是细腻敏感的女孩子,日薄西山的感受她岂能不知?世事人情,宝钗看得多了,她的内心是极通透的。进入贾府,她何尝不是如同黛玉一样寄人篱下呢?不过黛玉尚年纪小,多愁善感且情感细腻,她总是少不了眼泪的。


如此,我们便可以理解宝钗劝宝玉读书的缘由了,自家哥哥自小不务正业无心读书便罢了,作为宝玉的表姐,她自要为宝玉着想,规劝他学些经济学问,好好读书致力仕途,好支撑门楣、重振家声。因为她明白“树倒猢狲散”的道理。恰而宝玉最讨厌别人说这些,他没有给宝钗一个好脸色。这里的宝钗,她的心理代表了大多数当时家长们的心态和期望,社会所趋。
袭人说起这段事时都是对宝钗的敬佩:“提起这个话来,真真的宝姑娘叫人敬重,自己讪了一会子去了。我倒过不去,只当她恼了。谁知过后还是照旧一样,真真有涵养心地宽大。”虽说宝玉也透露过,若是林妹妹是绝不会说出此话的。若从宝玉的角度来思索,黛玉的确算的上是宝玉的精神伴侣。但若观整部书,宝钗的话其实不无道理,她和黛玉相似,但她比黛玉多的是一缕人间烟火气。在面对诸多面孔笑里藏刀口蜜腹剑时,宝钗通透而明事理,这是宝钗令人敬佩的地方。


若是曹先生一味这样写宝钗的知书达理宽容大度诸多表现,反而失了宝钗这个人物形象的丰富蕴味。关于宝钗最有名的应属宝钗扑蝶这一段经典描写了。且看这一段:“宝钗意欲扑了来玩耍,遂向袖中取出扇子来,向草地下来扑。只见那一双蝴蝶忽起忽落,来来往往,穿花度柳,将欲过河去了。倒引的宝钗蹑手蹑脚的,一直跟到池中滴翠亭上,香汗淋漓,娇喘细细。”这一段曹先生写得极为传神,宝钗那时仅仅不过十几岁的娇嫩年纪,她既有超出同龄人的成熟乖巧,当然亦有她天真烂漫美好的心性。我看到这里便想起了皇甫松的诗句:“菡萏香连十顷陂,小姑贪戏采莲迟。晚来弄水船头湿,更脱红裙裹鸭儿。”女孩儿乘兴弄水,大概是赤着双脚打水吧,到了兴头上,采莲船也给浇得水湿淋淋。可是她的娇憨之态还不止于此呢。“更脱红裙裹鸭儿”,此一句与曹先生写宝钗扑蝶这一举动异曲同工之妙。


而宝钗也让我怜惜,或许她对宝玉拥有好感,但远远没有到黛玉的那般痴情。黛玉与宝玉先同一处,自幼混在一起玩闹,沁芳桥下共读《西厢》吐露心迹,两人的情深情笃恰恰反衬了宝钗自己情感的空缺。在贾府衰败之时,她嫁给了宝玉,成为了那位端庄明礼的宝二奶奶,却从未得到过宝玉的真心倾爱。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世人让焚稿断痴情的林妹妹成为了自己心口的朱砂痣和心上的白月光,却忘了在贾府衰颓之时愿意用自己的青春年华去保求家庭安宁的宝姐姐。


或许从一开始薛宝钗搬进大观园的蘅芜苑时就已经注定了她的命运轨迹,蘅芜苑里多玲珑山石,多薜荔藤萝,多杜若蘅芜,却一株花木也无。山石坚硬清冷,她心有玲珑却无人可以深解。在我看来,宝钗就像是屈夫子的《离骚》中写到的香草美人,内在芳香却无真正的“明主”去知她暖她。

--END--

来源:文乡枞阳

转载请注明出处,侵权必究

作者简介 
钱博雯 笔名未闻花名
女,现大三学生
安徽省枞阳县钱铺镇人
喜欢写文章,随性而率直
莫待经风雨,樱花落海洋

推荐阅读



文乡唱和 |《春光》和诗专集

清明时节|春光 老屋

方东美:熟悉而陌生的大师

摄影|岱冲湖畔春光美

家乡美|【视频】美丽官山

请您欣赏|枞阳人谢思琴:黄梅歌《龙魂》,催人泪下!

请您欣赏|黄金峰:《文乡枞阳》黄梅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露珠说红楼(四):山中高士晶莹雪——说说薛宝钗(下)
在红楼中遇见自己:关于薛宝钗——山中高士晶莹雪
红楼梦破:曲终人散尤增人悲,缘尽情去最牵人心
遇见,便是美好——共读红楼群,美文荟萃
黛玉、宝钗和高启诗-红楼书话-文化纵横-搜狐社区
转载:江湖客痴谈红楼之12哭宝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