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贴近泥土的呼吸|话说桐城诗派


话说桐城诗派

——“贴近泥土的呼吸”品读分享会上的发言

作者:王坤

多数人熟悉桐城文派的辉煌,却不一定知道“桐城诗派”的存在,这不能不说是遗憾!很多对诗词感兴趣的朋友,在创作与欣赏诗词的过程中,常常不知取法于何方,不知师承于何处,苦苦摸索。其实本土历史上的先贤就是最好的榜样啊!

 

关于桐城诗派,钱基博先生曾在《现代中国文学史》中提出:姚氏自范以诗古文义授从子鼐;嗣是海内言古文者,必曰桐城姚氏。而鼐之诗,则独为其文所掩。自曾国藩昌言其能以古文之义法通于诗,特以劲气盘折;而张裕钊、吴汝纶益复张其师说,以为天下之言诗者,莫于姚氏若也。于是桐城诗派始称于世。

 

从这段文字中,也可看出桐城诗派的师承关系为:姚鼐——曾国藩——张裕钊、吴汝纶。为教授桐城家法,姚鼐曾选编《今体诗钞》,在此基础上,曾国藩增删以成《十八家诗钞》,吴汝纶则有《古诗钞》。

 

在理论上,桐城派认为诗文一体,也就是创作理论是相通的。

 

姚鼐曾从刘大魁学古文辞,其古文理论融合了方苞和刘大魁的观点而又有所发展,被称为桐城派古文理论的集大成者,同时也是桐城诗派的开创者,古今诗歌创作理论的集大成者!历史上的诗歌理论,如王维、孟浩然为首的山水田园诗派主张、严羽《沧浪诗话》对诗法的总结、江西诗派的“夺胎换骨”“点石成金”理论、清代“神韵说”“格调说”“肌理说”“性灵说”等等,姚鼐都进行了取舍,从而镕铸一炉,形成桐城派操作性极强的诗歌创作之法。

 


简单来说,桐城诗派理论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一是诗文有“三端”。

 

在方苞“义法”说和刘大魁“义理、经济、书卷”之说的基础上,姚鼐提出了“义理、考证、文章”之说,“余尝论学间之事,有三端焉,曰∶义理也,考证也,文章也。”(《述庵文钞序》)

读过施东向先生撰写的《义理、考据和辞章》就能大致了解姚鼐所说的“义理、考证和文章”内涵。

 

义理:古人所说的“义理”是指儒家研究经义、探求名理的学问。桐城派崇尚的“义理”范围要广阔得多,包含一切人事情理。今人讲究“义理”就是要求思想情感正确积极。

 

考据∶ 古人所说的“考据”,指研究古文献或历史问题时,根据资料进行考核、证实和说明。戴震称之为“制数”,后来段玉裁改为“考核”,姚鼐则称之为“考证”,都是一个意思。今人所说“考证”即讲求符合实际,援引材料、典故以支撑自己的思想观点。

 

辞章∶古人所说的“辞章”,本指文章,是对诗文的总称,也指文章的写作技巧。

 

这“三端”实际上是桐城诗派的诗歌形态论,诗歌就是要通过这三个方面呈现出来。

 


二是诗文有“八要素”。

 

姚鼐在《古文辞类纂·序目》中说:所以为文者八,曰神、理、气、味、格、律、声、色。神、理、气、味者, 文之精也;格、律、声、色者,文之粗也。姚鼐在这里论述了为文的基本要素,但在他看来,诗文一理,此论也适用于诗。笔者借鉴前贤以及当代学者相关论述,结合个人理解,借此尝试点评《枞阳杂志》2020年第四期所刊载的诗歌。



,即格调、品性,涉及作品内容基本要求,指什么内容能写,写出何等境地。比如陈务飞老师《长江吟》中“细水愿盛兴四海,幼苗甘润沃神州”,描写长江汇聚千流,滋润幼苗,沃润神州的特点,借以抒写教育者的奉献情怀。这便是高格。

 

,即法则、规则,关乎作品文体基本形式,包括各种文体要求,篇章结构等。比如程萍老师《枞阳咏》中中间两联“辅仁苔尚绿,洗墨水犹吟。树老莺声嫩,江清月影深”,对仗极为工整。在结构上,作者首联“诗风总耐寻”总起,尾句“抚史动瑶琴”则是一番追寻之后的感受与向往,再加上“天高承地迥”一句的过渡,可谓大开大阖、严谨流畅。这便是法度,也就是“律”。

 

,即音节、声韵,要求声音有高下、短长、疾徐、刚柔等变化,朗诵时字句流畅响亮,朗朗上口。闵纪虎老师《法雨寺赏月》中颈联“孤星北极四时鉴,一朵浮云万象开”,指出北极孤星恒定不变总是照耀着古往今来的人们,夜空中的浮云却幻化万端,呈现出妙不可言的法象。既富有禅家意味,又音节响亮,富于变化。这便是以声夺人。

 

,本指即颜色、色调,但桐城派所说之“色”概念较广,能助文之光彩者即为“色”,包括炼字、造句、隶事、比喻、拟人等增进文采的表达技巧。许书生老师《石矶头‘荷叶田田’晚景》中有这样三句“矶石斜阳映碧荷”“淡月三分光若磨”“红花向脸怯羞多”描摹色彩丰富,精细入微。“矶石斜阳映碧荷”既交代时间与地点,又引出歌咏对象“碧荷”,一个“碧”字写出夏荷特点,因为有斜阳,所以色彩尚且浓艳;“淡月三分光若磨”则形象地描写出了夜月初升之时朦胧的特点;“红花向脸怯羞多”则是精细地捕捉到了时间后推,荷花在皎洁的月光下娇羞可爱的动人之色。这三句色彩描绘,变化多端,不用心体会,是很难觉察到作者精细独到之处的。且运用想象、比喻、拟人手法,虚实结合,形象生动。这便是侔色揣称,描写景物恰到好处。

,即传神、神妙,要求作品富有神采与神韵,往往需要运用白描或细节描写,揭示写作对象的精神特质。吴社教老师的《青龙八景》第一首“梵呗遥闻”有“不必灵山求法乳,馨香一瓣听潮音”就非常富有神韵。“馨香一瓣”暗用“拈花一笑”的佛家典故,“我心即佛”,此处听颂佛之音即可,何必他求?将青龙庵写得气势不凡而又气度自足!陈明华老师《揽胜岱鳌山》中“山径回眸一丝带,角峰积目百重烟”,便是运用白描手法,既写出了岱鳌山山高路窄、云烟萦绕的特点,又表现了作者登上山顶之后的怡然自得之情。不直接写山,而山势已出;不直接写情而壮情激荡。这便是生动传神。

,即事理、义理,要求作品反映的内容与主题能符合主流价值观,富有正面的价值。江润忠老师的《游青龙庵有感》中颔联“撞钟为醒羁途客,击鼓能明市利虚”,揭示了青龙庵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积极意义,钟声警醒忙忙碌碌的过往之客,鼓声震醒一心逐利的街市之人,不要丢失了本心。这便是晓人以理。

,即气质、气势,要求作品行文时贯穿强盛之气,富有震撼人心的力量。胡昌奇老师的《揽胜岱鳌山》中“尽览群峰紫气蒸”一句,姚大业老师《岱鳌山烟雨吟》 中“乾坤泼墨碧云间”一句,都具有磅礴的气势,传达出了岱鳌山雄奇之美。再如王谷丰老师《秋晴》一诗写到“秋水连天碧,诗情如雁排”,描写农村田园秋景,水天一色,动静有致,气势不凡。这便是诗歌中所谓的生气勃勃。

,即意味、情味,要求作品内容丰厚、层次跌宕,富有艺术感染力。杨亮生老师《依韵和董仲<感杨师兴业之心路与三中变迁>》这首诗中有“十年磨砺甘茹苦,半世劳形怕落空。惟愿杏坛春色好,家乡何处不花红”,可谓用心良苦,十年艰辛甘之如饴,只恐学校变迁而心愿落空,但作者转念一想,如果真是能够有利于教育发展,自己与同仁们不论身在何处,不都能为家乡的子弟服务吗?“惟愿杏坛春色好,家乡何处不花红”,真乃是教育者高尚的风范,读之令人回味无穷。这便是有味道。

这“八要素”是桐城诗派的诗体要素论,是对诗歌“三端”之说的具体化。能处理好“三端”与“八要素”,自然也就容易达到桐城诗派“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的审美标准,乃至直窥“道与艺合,天与人一”(姚鼐《敦拙堂诗集序》)的至高艺术境界。

 

以上举例赏析,仅仅是为了阐释桐城诗派的创作理念,不足之处敬请大家指教。因限于篇幅,文乡枞阳诗词群大量优秀的诗歌,推荐到《枞阳杂志》本年度第四期文乡专版,却未能全部发表,这是个遗憾,但这也是一个开始,一个充满希望的开始。我仿佛看到桐城诗派振兴的一缕阳光,也期盼着有更多人心中有诗,能参与到相关研究与创作实践中来,从而形成鲜明的诗歌创作主张,卓立于当今诗坛!

来源:文乡枞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清代的诗词散文
含雄奇于淡远之中
盘一盘中国古代文学史上那些经典名词-流派篇
【转】不可漠视的桐城诗派
文学常识学习笔记:性灵派、桐城派诗歌散文
蒋寅|桐城诗学史上的姚范与刘大櫆 (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