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纪实小说|芝麻日子碗大的天(1)

  目  录  

第一章:同乡同学,生铁不同炉

第二章:锤毙两命,一案古今奇
第三章:魔鬼父女,屠人如劈柴
第四章:狱地沼泽,龟鳖暗横行
第五章:东窗事发,树高仗高蔭
第六章:计设连环,无毒不丈夫
第七章:如愿以偿,抱得美人归
第八章:在劫难逃,迟来的真相

第一章:同乡同学,生铁不同炉


      陶望云,一九七四年高中毕业回乡。回乡的第二年,正赶上生产大队决定在回乡知青中招考民师,陶望云以第一名的成绩被录取。校长当即安排他当了小学戴帽初中毕业班的语文老师和班主任,并兼任全校初中部、小学部语文组的教研组长和教工团支部书记。陶望云顿感压力山大!

      陶望云从小时运不济,三年困难时期,他没吃过一顿饱饭,时常一天只有两顿咸盐拌稀粥,营养严重不良,到上学时还精瘦精瘦的。一九六六年,他读小学五年级,文革运动来了,学校停课闹革命。高年级学生成立了红小兵兵团,他的同班同学吴根红当上了兵团司令。吴根红竟然不批准陶望云当红小兵。吴根红幼年丧父,其祖上三代都单传一个男丁,到了吴根红父亲这一代,因其祖父母和父母两代人的溺爱和纵容,竟从小游手好闲,不务正业,长大后吃喝嫖赌抽无所不会,还常常好生事端,滋事乡里,到解放初期已把祖上好不容易积攒下来的十几亩田地输得精光,三进六开间正屋的大瓦房到后来只剩下两间脚屋栖身,才三十几岁就得痨病而亡,留下了吴根红姐弟俩与其寡母相依为命。所幸,吴根红属于根红苗正的家庭,是彻底的无产阶级出身,他家被定为贫农成份,还成了生产队的重点五保户,口粮都由生产队无偿供给,倒也没有饿过肚子。即便三年困难时期,他家比许多正常家庭都有保障,很少有揭不开锅的情形。吴根红从小受其母亲耳提面命,教育他要感恩共产党,感谢毛主席。但吴根红一点不像出生贫苦家庭的孩子,一双小眼睛滴溜溜一刻不停地转动,在人前十分活跃,说话声音响亮,常常咬住一些重点字眼拖长半拍,不多的头发总是梳得齐刷刷一边倒,偶有显乱,便一甩头,实在还不行,便用双手理一理,会让人感觉其干练有力,不容置疑。这次当上了红小兵兵团司令,他更加坚定地坚持革命立场,坚决不同意像陶望云这样出身地主家庭的人参加革命。为此,陶望云与吴根红干了两场架,两个人上衣的扣子都扯光了,各自的上身、颈项都留下了抓痕。

       陶望云的祖父解放前是当地的士绅,陶氏宗族的族长,也曾在保长任上干了几年,后因不忍强拉壮丁干脆辞任去了外乡教私塾,家里几亩薄田便租给族人耕种。解放后陶家被定为地主成份。陶望云的父亲,读过几年私塾,后来应聘某学校当教员,解放后学校转为人民政府的公立学校。这会儿正集中在县城开会学习,批判他的大字报也贴满了一方墙,那日子过的是叫人度日如年,更不敢写信问候家中的老人了,哪里还顾及到子女及家里其他事呢?

       陶望云是彻底失望了,真是抛一根棒槌也打不着天啊。他不得不安心地在家帮母亲干活,跟随母亲每天参加生产队的劳动,多少也能混个几分工。

       这辈子唯一一次可以参加“革命”的机会,竟这样被吴根红兄弟俩无情地剥夺了!陶望云恨死了这两个人。

      教师回原籍后,大队里办起了初中班,陶望云和吴根红又成为同班同学。但陶望云只勉强读了不到一学期又不得不辍学了。因为吴根红率领几个小弟兄成天与老师过不去,顺带也经常找找陶望云的茬子,几乎没法上课,陶望云再次回到生产队学习种田。

      一九七一年区中学增办高中,但上高中必须经由大队革委会推荐,吴根红当然地上了高中,而陶望云则又一次失去了读书的资格,继续乖乖地在家里种田。

      一九七三年教育“回潮”。这年全区进行了高中统一招生的文化考试。陶望云方才有机会参加了统考并被录取。从那年小学未毕业回乡种地,一晃五年多过去了。在日复一日的劳作中,陶望云依然显得比较黑瘦,但长得越来越结实了,个头也明显长高,是个青年小伙子了。这些年他学会了犁田打耙以及各种农活,已经成为生产队同代青年社员中不可或缺的一员,已然成为一个种田的老把式,是家中的顶梁柱。但读书的欲望一直在啃噬他的内心,考取高中,终于得偿所愿。但每逢星期天和寒暑假,他还是要回来参加生产队劳动。

      这一次大队考录民师,是新任大队书记上任之初的一个重要举措。全大队三十二个回乡知青,都争着当民师。来自各方的压力太大,各方力量都在推荐自己的人,弄不好会搞得一上台便得罪太多的人。考虑再三,他不能走前任书记的路子。便拿定主张,力排众议,坚持通过文化考试来摆平各方力量,也可为自己博个好名声。在一九七七年初,敢于走这条路子选拔人才,的确要有些胆识。正因为这一举措,陶望云才有机会当上民师。现在,校长怎么一下子就压给他这么多担子呢,连公办教师担任的教研组长也给免了而由陶望云来干,这不是让他一来就成了众矢之的吗?校长的“信任”不但令他始料未及,更多的是让他百思不得其解!陶望云诚惶诚恐,如履薄冰。但重压之下,陶望云又不能认怂,只有背水一战。他每天天麻麻亮就起床,每晚点汽油灯带学生上三节晚自习,还要认真备课改作业。他小心翼翼地把各科课任老师都服侍得服服帖帖,唯恐他们不支持、不合作。学生看到班主任老师如此没日没夜地为他们操心劳力,学习的自觉性也空前地提高,班风也空前地好转起来。校长常常站在窗户外偷偷地听课。本来,校长以为自己使出这一妙招,一定会陷这个年轻人于“绝地”,让他认怂。没想到的是,陶望云这小子还真有点骨气,硬是默默地支撑了下来,没给任何人以攻讦的口实。尽管新书记没有接受校长推荐的人选,让校长抹不开面子而耿耿于怀,他整一整这小子也无非是向新任书记出口气。但校长终究还是一个干了二十多年教育的老教育工作者,从内心里终于还是承认了这次招考的公平性,自己推荐的那个亲戚家的孩子,真比陶望云差的不是一朝一夕的路程。

       吴根红的堂兄吴苗红初等师范毕业后,分配在区中心小学当老师。吴苗红身高1米81,干瘦细长的身材,有点驼背,身体前倾,走起路来,两个手臂的大幅度甩动似乎比罗圈腿的大跨步移动要慢个四分之一拍,总是让人感觉不协调。他一头乌黑的满发,全部倒伏向右边,长长的脸上生就典型的鹰钩鼻,三角眼,笑起来时眼里闪烁着锐利的光;尖尖下巴上没有胡须,嘴角常常挂着浅浅的笑意,说话声音响亮清脆,见人打招呼总是居高临下发出长长的一声“哎……最近怎么样哦”?由于他曾经是著名的兵团司令,后来入了党,提了干,进入学校的领导层。现在,他已升任区政府教育区员了。吴根红高中一毕业,在吴苗红的运作下,当上了大队的共青团书记。

       这一年,县委工作组进驻大队。工作组谢副组长是个文艺爱好者,提议大队共青团组织学校老师、回乡知青和下放知青及其他文艺爱好者在国庆节搞一台晚会。各共青团小组如期上报了节目,一串节目单通过审查后,工作组副组长谢坤还要求写一个串台词,以诗歌朗诵的形式串联全场节目。吴根红眼珠子嘀溜溜一转,心中便有了主意。他立即向谢副组长推荐了陶望云。谢副组长平日也听了不少关于新书记招录民师的事,正想借机会考一考这个第一名,便不假思索地同意了。

      这一日,陶望云突然接到吴根红的通知,说是谢副组长要见他。陶望云匆忙来到大队部,吴根红在谢副组长当面向他下达了任务。就在大队部的一间办公室里,一张桌子一条板凳,一沓信纸一支钢笔,外加一纸节目单,陶望云必须当即在此创作一首朗诵词来。朗诵词必须紧扣庆祝国庆节的主题,串联所有节目单内容,上下过渡要自然。陶望云望着眼前这两个人,心中似有所悟,但又无暇多思,更无理由推脱这场突如其来的“临场考试”。他不得不静下心来,仔细研读节目单的内容,想了足足有二十分钟,才定下神来奋笔疾书,笔走龙蛇,一气呵成,写成了一首长长的充满激情地歌颂伟大祖国的朗诵词。交稿的时候,已是正午时分,吴根红早已不耐烦了。谢副组长看完稿子,抬头看了一眼陶望云,微笑着对他说了一个“好”字!当场拍板:这个节目主持人就由陶望云你来担任了,你自己写的词,由你朗诵再合适不过。陶望云紧缩的心这才放松下来,他担心吴根红再会出什么幺蛾子,便一口应允,赶忙接受任务,一溜烟回到学校。

      陶根红到大队部时,学校这边早已传开了,说陶望云的民师资格可能要黄了。原来,吴根红已向工作组告了一状,说陶望云是新任大队书记的人,不然怎么考上第一名?那个考试只是个遮人耳目的手段而已。他想借工作组之手逼走陶望云,从而推翻民师的考录结果,重新推荐民师人选。吴根红对自己这一招感觉十分得意,越想越觉得自己简直就是诸葛亮再世,这么高明的计策只有他才能想得出来啊!借他人之手整人,这是一件多么过瘾的事啊。他就爱看别人落魄的样子,那是要多刺激有多刺激哩!吴根红得意地把自己的计划告知了他在学校当老师的姐夫章树高,叫他等着看好戏。所以章树高知道今天要实施这个计划,陶望云前脚刚离开学校,章树高就在学校里传开了,说工作组要翻案,民师考录结果要推倒重来。这下子可好,把另外两位新录用的民师也吓了个腿肚子直转筋,不敢与人照面。

      校长之所以给陶望云压上一堆重担,也就是一时权力任性,意在把陶望云一下子压趴下,为的是报复书记没有满足自己开后门的愿望。但他万万没想到自己竟意外得了一个好老师,这可是一员能吃苦能打仗的好士兵啊。他不免有些惺惺相惜起来,先前那点失落感似乎也算得到了一点补偿,一股子怨忿之气也就渐渐地消减下去。想不到吴根红又来给陶望云搞了个突然袭击,导演了“临场出题考试”这出戏。所幸,陶望云不但无意间化解了这场危机,而且还赢得工作组的信任。大队成立大批判宣讲组时,谢坤副组长点名要陶望云担任主讲,害得陶望云叫苦不迭,疲于应付。繁重的教学任务之余,还要写稿子背稿子全脱稿到全公社各大队巡回宣讲。

      前大队书记因贪污腐化等错误被开除了党籍、撤销了职务。同台接受批判的还有一位公社的“五七”干事。所谓“五七”干事,就是专管上山下乡知识青年的干部。

      这位前大队书记,生得人高马大,身体微胖,走路迈着八字步,脚步声很重。一张古铜色的脸上,长着一双丹凤眼,两个眼睛目光敏锐,平时看人先扫他几个来回;鼻梁中间低洼鼻准又高高上翘,嘴巴大下唇厚实,下巴长而上翘,伶牙俐齿,能言善辩,说话武断,轻易不容他人置疑。

      这位前大队书记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开会是口若悬河,滴水不漏,也是辩论的高手。如今在他治下的男女社员面前下跪接受批斗,实在咽不下这口鸟气!在大批判会场,他那双眼睛简直冒火星,真是恨不得一口吃了陶望云;但心里也恨那个吴根红,这个成事不足的东西,我一番苦心栽培他,也是瞎子点蜡烛白费力了,现在是躲得远远的,看不见他半个人影子。吴书记根本不听台上人批判他讲的什么,只管自顾自低头瞎想着,偶尔抬眼瞄一下台下的听众,一看黑压压的人头,便觉得心如死灰,知道大势已去。唉!反正死猪不怕开水烫了。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其实哪里要什么三十年哟!这么快就报应了?全公社各个大队一场场地巡回批判,膝盖都跪破皮了。他妈的,这个陶望云,有点小瞧他了……。

     其实,陶望云不过就是背诵工作组定调并审定的批判稿子而已。尽管这个前任书记在任时很不待见他,坚决不同意他当民师,但那已是翻过去的一页了。更何况,一条落水狗,还用得着下力气揍他?

    陶望云虽然吃了很多苦头,但终于站稳了脚跟。从此不再有人质疑民师考录第一名的公正了。大队新任书记也为此叫好,说陶望云不但自己争了一口气,也为他争了一口气,一口正气。

    吴根红的妙计未得逞,却落得一个笑柄,还灭了自己威风,长了陶望云志气。那一阵子他见谁怼谁,没有一点好脸色,即使不得不需要笑一笑时,也是皮笑肉不笑,勉强挤出几折皱纹来。过了一阵子,却又因为另一件事,吴根红的心情真是糟透了,死的心都有!

    原来,当教育区员的吴苗红给吴根红弄了一个推荐上大学的名额,并和大队汤副书记精心谋划好了,由汤副书记提名,让吴根红和几个委员私下串联一下。吴根红自然知道怎么做,除了一把手书记,他私下里把其他人已经摆平,只要汤副书记会上一提名,其他人都附和,那时一把手书记也奈何不得。

     终于,大队党支部委员都一致同意推荐吴根红上大学。书记瞧见这个局面,一切已了然于心,只好顺水推舟。他心里想:这个喜欢捣乱的家伙,远走高飞也罢,免得碍手碍脚。少了这一粒老鼠屎,对大家都是一件好事。谁知道,就在支委会要做决议的时候,下放知青祝小妹不知怎么闻讯赶来会场,义正词严地陈述理由,认为只有自己最符合推荐上大学的条件。这一下,把所有人都惊倒了。

      其实大家都忽略了这个上海女青年,因为她已与本大队青年吴大一自由恋爱结婚,根本没有人还会想到她。当场,他们都异口同声地这样劝说她。祝小妹二十五六岁,身体发育的丰满修长,长得细皮嫩肉,面皮白净,明眸皓齿。看得出大上海的优越生活,给了她丰厚充足的营养。虽然下放有几年了,却被房东家的吴嫂照顾得一点也不比她上海的父母差,这个吴嫂可是有眼光有心眼,明面上落得一个对下放知青好的名声,内心里一把小算盘打出小九九来。此刻,祝小妹是泪水满面,哭得是梨花一枝春带雨,谁见也不敢大声分说。支委都沉默不言,僵持在那里。祝小妹终究寡不敌众,便也一句话不再说,只打横堵在门口坐下,不许支委散会。过了好大一会,祝小妹抹抹泪水,语气低沉一字一顿地说了句: 你们看着办好了!看着办好了!然后突然翻身匍匐在地,向全体支委磕了一个大响头,扬长而去。这一下,所有人都吓呆了,望着支书拿主意。大家心里都有预感,搞不好要出大事了!

     书记当即派人请来了工作组组长,详细汇报了会议的情况。最后,工作组组长当场拍板:这个名额必须给祝小妹,不容置疑。这样一来,吴根红的大学梦便泡了汤。这让他实在承受不了!他说这个名额明明是自己的哥哥吴苗红要来的,给了别人,他不能接受这个事实。但终究胳膊扭不过大腿,吴苗红又能怎么样?祝小妹一个磕头,终于取得成功。到底是祝小妹的无奈之举,还是背后有高人指点,至今不得所知。后来,祝小妹大学毕业分配回到上海,她的农民丈夫吴大一和儿子的户口都迁至上海,过上了大都市的优渥生活。

     吴根红的情绪一下子跌落到极点!本来一切都按计划行事,天衣无缝,眼看就要美梦成真了,半路却杀出个程咬金来,一口咬下去了他的这块肥肉。叫他情何以堪?闹情绪吧,找不到出气口。何况,再大的泥鳅在这小阴沟里也翻不起多大泡泡来。前书记这个昔日的靠山已倒,堂兄再横他也不敢干预下放知青的事,找霉头吗?

      到底还是吴苗红有办法,时隔不到一年,他又弄了一个高等医学院药学专业的名额给吴根红了。终于,吴根红鲤鱼跳龙门,一跃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末代工农兵学员中的一员。

      也就在那年十月,党中央一举粉碎 “四人邦”,全国人民盼来了解放的春天。隔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全国人民又迎来改革的春天。还是这一年,国家恢复了高校招生考试制度。陶望云也报名参加了高考,竟幸运地成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

吴根红、陶望云这两个年轻人,既同乡又同学,却是生铁不同炉,但终究各得其所,各奔前程。至于二人日后有否交集,暂且按下不表。

来源:文乡枞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墩梁的记忆续一一最难的一件事 || 作者 辛俊烈
廖志高去李富春家探望,竟意外遇到长征路上的救命恩人,她是谁?
上海大学1994年大事记
【知青】难忘的年代难忘的事
四十元知青安家费的艰难历程
往事如烟(35)畈上陈往事点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