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杨铺记忆

杨 铺 记 忆

一直隐藏着那份朦胧的感情,直到离开杨铺小学,我也没对她说喜欢。现在回想起来,有些遗憾。但是那份朦胧的感情,却成为最美好的回忆,驻留在内心深处。
如今走在茫茫人海里,常常会不自主地望向远处,希望再见还如初见……

1

那一年,我师专毕业,分配到城关中学当老师,实现了留在城里的心愿。只是刚刚毕业,我还没真正任课,就被指派到农村的学校去支教了。
当时是九十年代初期,因着改革开放,农村经济逐渐好转起来,生活面貌有了明显改观。但农村的学校却还依然落后,不光是校舍破旧,师资力量不足更是老大难问题,一所学校本就没几个老师,大多数还是民办或代课的。为了短时间解决这一难题,县里就抽调县直学校的老师去支教,时间一到三年不等,期满还回原学校。我毕业的时候,正赶上支教老师新一拨轮换,因为尚未任课,抽出去不会影响既定的教学计划,所以理所当然地被选中。这批派遣老师中,数我资历浅,所以顺理成章被“发配”到离县城最远的杨铺小学。
杨铺这个名字我听说过,位于县城西北的一个村子,距县城一百多里。那时候交通不便,这个路程足以算得上遥远了。唯一的一条公路,从杨铺左拐右绕穿过十几个村子才连到县城,进趟城至少得大半天,所以去了之后基本就是常住,只有节假日能回趟家。
杨铺村是个古村落,立村六百多年了。据村里老人说,杨氏祖先于洪武年间从直隶枣强迁徙而来,走到一个水草丰茂的地界安了家,从此开枝散叶,聚族而居,逐渐发展成人口过千的大村子。村里以杨姓居多,老辈都是开铁匠铺的,所以给村子取名杨家铺子,规范名称叫杨铺村。
学校位于村东头,是坐北朝南的一所大院子,掩映在一片槐树林中。这院子以前是大户人家的祖宅,解放后被充公。院内前后两排青砖灰瓦的房子就是校舍,因为年代久远,看上去已十分破旧,有的门窗玻璃还有破损,将就着用白纸糊上了。学校后院有宽敞的操场,因为孩子们常年跑操的缘故吧,地面已经被踩得平整而结实,仿佛泛着亮光。操场东边有座戏台,飞檐翘角,雕梁画栋,很是气派,左右两幅木刻的楹联“有声画谱描人物,无字文章写古今”,据说是前清翰林的墨迹。

2

我的到来,让老师们欣喜异常,因为全校五名教师,就一人是正式的,我虽然是支教,毕竟科班出身,短期内无疑可以分担不少教学压力。只是,办公室分配成了难题。学校总共两间办公室,五位老师办公。有位杨老师是女的,便独占一间,四位男老师挤在另一间。以前大家曾讨论过调一人去杨老师那边,但四个老爷们都抽烟,平时聚在一起喜欢扯东道西,和一个未婚的女老师在一间屋办公都感觉不自在,所以谁也不愿过去。我一来打破了这个维系多年的平衡,男老师这间本就不大的办公室再也放不下办公桌,只好安排我去杨老师那边。好在,杨老师似乎并不排斥我,而我也不愿意跟着一群烟鬼吸二手烟,这样的安排算是皆大欢喜。
大家七手八脚地帮我安顿好办公桌,就各自回屋了。杨老师则热情地帮我整理带来的行李。她看上去很年轻,二十岁上下的样子,皮肤白皙,五官端正,穿一件白色上衣、深色裤子,打扮很朴素,却一点也不土气。
“刘老师,先自我介绍一下吧。”她一边收拾东西,一边朝我说:“我叫杨秋月,是这里的代课老师,我小名秋月,大家都叫我小名,你也喊我小名吧。”
“那怎么行?论年龄你可能比我小点,论资历你可是前辈,还是叫你杨老师吧。”看我一脸认真的样子,她扑哧一声笑了,“刘老师,你太谦虚了,你是正式老师,我不过是个代课的,怎么敢称前辈?”
虽然是第一次见面,感觉和这个杨老师很有眼缘,我就不再坚持。
那时候农村小学的教学任务并不繁重,学校安排我教四、五年级语文,两个班总共五六十个学生,改作业、批作文,很快就完成了,忙完我的活儿,就顺带帮秋月老师改改作业,对此她一再表示感谢。也许女孩子天生都喜欢聊天,我们备课或是批作业的时候,她常常有一句没一句的说着村里和家里的事,这让我很快就对她和这个村子的情况有了大概的了解。
这片黄河淤积而成的肥沃土地上,光照充足,雨水丰沛,大片大片的玉米高粱平展展地铺开,向西绵延数公里,直到邻县界。村东面那条土路应该有年岁了,两道深深的车辙印承载着岁月的沧桑。公路两边错落点缀着一些农家小院,有开饭店的、有开经销的、有搞维修的,已经有了些市场经济的影子。距村北三、二百米外,一条小河自西往东横流,村里人叫它太平河。河面宽约数丈,河水深不盈尺,两岸有平坦的沙质河滩,多时是干涸的,雨季才会被淹没,平时村里妇女们洗洗淘淘,都去河滩上。
秋月是本村人,父亲是个农民,却有文化情结。老人读书不多,但很喜欢看书,农闲时候别人聚在一起喝酒打牌,他却常来学校借书看。对待孩子上学,他的态度也和别人不一样,那时候大多数家长都是盼着孩子们早点毕业回家干活,好减轻家里的负担;他却坚持供孩子上学,秋月复读两次都没考上,他也没舍得让她回家种地,而是想方设法让她进学校当了代课老师。
也许是冥冥之中的定数,老人的这份坚持,给了我认识秋月的机会。

3

我到杨铺的时候正是初秋,夏天的燥热渐渐褪去,一些晚熟的植物则努力抓住夏天的尾巴,把花儿开得更艳。秋月喜欢在窗前的桌上搁一只盛水的瓶子,瓶里插着刚摘下来的、尚带着露珠的鲜花,这隐隐飘来的淡淡的花香,让小小的办公室里,平添了几许浪漫和温馨。
秋月对我这个“城里”来的老师似乎颇有兴趣,一有空就问这问那的,比如你的学校什么样子?学些什么课程?女大学生多不多?大学教授是不是都戴眼镜像个老学究?……我就像学生答题一样的,一件一件给她解答。听完解答,她会露出羡慕的表情,然后叹口气,“可惜我学习不好,没机会去那里上学。”说完就低头忙自己的事了。
有一天,我手里一本席慕蓉诗集吸引了秋月的目光:“刘老师,这本《无怨的青春》是新出版的吧?”
“是啊。”
“能借给我看看吗?”
“可以啊,你也喜欢席慕蓉的诗?”
“喜欢。还有顾城、舒婷、汪国真,我都喜欢——”看她兴奋得像个孩子。
我忙说,“这本书我看好几遍了,送给你吧。”
她却连连摇手,“不不不,我看看就行,好的内容我可以抄下来。”
“一本书还跟我客气,太见外了是不是?”我开玩笑道。
听我这么说,秋月朝我笑了一下,说:“那就谢谢你了。”这时候我发现,秋月这闺女笑起来很好看。

4

因为老师少,学校除了语文、数学两门主课安排专任老师,其他课程都是大家兼职授课,而学校里没有懂美术的,这几年美术课就一直空着。我虽然学的是中文,但喜欢画画,高中那几年还学了素描、色彩的基础课程,就自告奋勇担任了美术老师。这让秋月对我刮目相看,每次上美术课,只要不忙就跑过去“旁听”,比孩子们都认真。
后来,我看教室外墙上的黑板都空着,被学生们画得乱七八糟,就和秋月商量,咱们出黑板报吧,不但能美化校园,还可以传播知识。没想到秋月比我还积极,兴奋地说:“早就有这想法了,就是没人会写会画。”
于是,一下了课她就去帮我查资料、找工具、买粉笔,还找来一本版面设计的书给我参考。外墙的黑板有点高,她搬来长凳让我踩着,怕凳子不牢靠,就用手扶着。我笑着说不用这么小心,她也不听。看我写累了,就跑去办公室帮我泡杯茶,顺便拿条湿毛巾帮我擦汗,里里外外忙得不亦乐乎。几天后,我俩的劳动成果展现在大家面前了,两排教室共四块黑板,内容各有侧重,教育政策、教学活动、作文展示、格言集锦,小的空白处就写个谜语供大家娱乐。这几块板报引起了学生们极大的兴趣,一下了课,板报前就围满了孩子,后来村里人也会慕名进来看看。

5

随着秋意渐浓,地里的庄稼陆续成熟,人们开始忙着收秋,各家各户的场园都堆满了玉米、谷子、大豆。
立秋过后,鲁北地区按季节说已是秋天,按气候却仍是雨季,而且因为早晚温差增大的缘故,有时候暴雨来得比夏天都急。这不,一天的闷热过后,天忽然便阴上来了,大片大片的黑云从西北角的地平线往上涌动,逐渐漫过头顶,遮住了半边天空。正在备课的秋月忽然说道:“家里的庄稼还晒在场上呢,我得去看看。”随即合上书本起身向外跑去,我觉得这紧要时候自己有义务帮忙,也起身跟出去,和秋月相跟着跑到了村西的晒场上。
这时候杨叔和婶子已经在忙着堆粮食了,雨点也开始稀稀拉拉地落下来。我俩赶紧过去搭把手,草草地把玉米、大豆、谷子分别打堆,苫盖好。抬头一看,远处的黑云正向这边压过来,天地之间早已连成灰蒙蒙的一片,杨叔急忙招呼我们:“大雨上来了,赶紧跑。”可哪里来得及,没跑出几步,雨水就如瓢泼一般倾泻下来,伴随的狂风吹得睁不开眼,豆大的雨滴甩在脸上,砸得生疼。斗笠被风掀到后背上,我们也顾不上戴了,只顾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家里跑。
等我们前后脚跑回屋里,浑身早已被雨水浇透。
杨叔看我淋得跟落汤鸡似的,很是过意不去,说:“刘老师啊,多亏你帮忙了。月她娘,赶紧找套干净衣服给刘老师换上,别着凉感冒了。”杨婶进里屋去找衣服,我看看屋外雨势渐缓,连忙说:“不用了,我回宿舍换吧。”说完拿了斗笠戴在头上,一脚跨出门去。
等推门进了宿舍一看,才记起来换下的衣服都洗过了,晾在绳上还没干呢,心里连连叫苦。这时候,听到外面有脚步声传来,小碎步的那种,随后是几下轻轻的敲门声。难道是秋月?心不由咚咚跳起来。我透过玻璃望出去,果然是她。只是她背对着门口站着,手里提着一个碎花布的包袱。
我连忙说:“秋月老师进屋吧,别在门口淋着。”
秋月并没有转回身子,而是把手里的包袱扬了扬,说道:“刘老师,这是我弟弟的衣服,没来得及给他捎到学校去,你先换上吧,穿着湿衣服会生病的。”
我一时不知说什么好,就赶紧开门接过包袱,说:“谢谢了。”
秋月依然没有回头,说:“晚上去家里吃饭吧,俺爹说得谢谢你帮忙。”
我赶紧说:“这算什么啊,不用了。”秋月很坚持,“你一定得去,给你做好吃的。”
我看这是不想给我选择的机会,就答应到:“那我先批会儿作业,一会儿就过去。”
月亮答应一声,小跑着回家了。
那顿晚饭很丰盛。杨叔把一只养了三四年的老母鸡杀了,五六斤重,炖了满满一锅。秋月从园子里摘了新鲜的青菜,连凉拌带清炒的,摆了四五个盘子。杨叔从方桌地下翻出来一瓶白酒,不知道放了多长时间了,瓶子外面满是灰尘,商标也朽烂的看不出字了。
杨叔说:“平时我也不喝酒,今天淋了雨,咱爷俩喝两盅暖暖身子,去去寒气吧。”
我看杨叔是个实在人,也就没有推辞。
秋月拿来酒壶帮我们烫上酒,静静地坐在旁边给我们斟酒。杨叔酒量不大,三五杯温热的白酒下肚,已经带了醉意,他对我这个“城里人”很是认可,说我有文化、人品好,还转弯抹角地透露出,要是有我这么个女婿就好了。秋月听到父亲这么说,红了脸,连忙岔开话题。
也不知道真的着了凉还是那夜的酒喝高了,我晕晕乎乎地回到宿舍倒头便睡,直到第二天日上三竿才醒来。翻了下身子,感觉浑身酥软无力,头也一钻一钻地疼。好在年轻,身体恢复快,到上课的时候已无大碍。

6

因为这件事,秋月对我的态度似乎有了些许变化,平时交流变得少了。有时候忙活完了手头的工作,会望向窗外发会儿呆,偶尔眼神瞟我一下,却又快速移开了。
我就拿她打趣:“秋月姑娘怎么了,好像心事重重的?”
她却很认真地说到:“刘老师,你教我写诗吧。”我说“我也不会写诗,怎么教你?不过,你可以参考读过的诗写啊。”
“那你可以帮我改改吗?”
我说:“改改可以啊。”
听我这么说,秋月很快恢复了快乐的样子。
不几天,秋月递给我一张信笺,上面工工整整的写了一首诗,题目叫《愿意》:

愿意这样静静地站着
站成一株亭亭的小树
当晚风轻轻拂过
让倦鸟在树上歇脚

愿意这样平平地注视
让目光流成一条小河
当河水穿城而过
让思念在河水里畅游

愿意这样默默地守着
守成一座古老的城堡
当记忆在街衢漫步
让往昔都拥入怀抱

只是为了
那一次不可复现的承诺
只是为了
那一个难以再圆的梦想
愿意这样默默地守住
守住一片永恒的无言

“写得不错啊!”我连连夸奖。
秋月却不领情:“我不是要表扬的,你得说说哪里有毛病。”
“其实诗歌好坏没有统一的标准,你这诗有那么点意思了,就是语言稍显平淡,距离发表还差点距离。”
“我又不是为了发表,我是写给你看的——”说到这里,秋月忽然不做声了,脸上隐隐闪过一丝红晕。

7

因为文学,我和秋月的共同话题越来越多,她时不时就拿出一首新作给我看,让我“批改”,而我发现她的进步超出我想象,比如一首《花与诗》:

春天
我的心开成一朵小花
在你破旧的衣袖边
悄悄地吐着芬芳
悄悄地爱慕着
你的蓝布长衫
并且等呀等  等你醒转

等你醒转
我已死去
死在你不愿醒来的忧郁里

我的心纷纷凋落
成泪成雨成秋天

可喜你竟深深地弯下腰
拾起了我的花瓣
还在上面题诗

当我读到“我的心开成一朵小花,在你破旧的衣袖边,悄悄地吐着芬芳,悄悄地爱慕着,你的蓝布长衫”时,心里忽然有了一种别样的感觉。抬头看看秋月,她似乎自顾忙着备课,但我知道此刻她的心思肯定不在备课上……

8

一年时间很快就到了。我的支教任务已经完成,要回去了。城里的学校给我安排了教学任务,有新的老师来接替我在杨铺的课程。
回想这一年,我和秋月两个人不远不近的相处,似乎什么事情都没发生过,又似乎发生了很多很多,感觉我俩都装着心事,但是谁都没有说破。
临走,我和老师们匆匆告别。秋月有事没来送我,我就给她留了一个蓝色封皮的笔记本,在扉页工工整整地写了几行短诗:

曾经
伫立河边
看水
水的眼睛
是我的倒影

阳光和蜻蜓在远方
鱼在水中
石头一动不动

我一动不动
影子就老了
风也老了
去了好久的水
可能已流到天上

月牙儿缺了
用星星去补
心缺了
用眺望去补吗

一挥手便成永恒
行船翘首
流水涓涓

石化的爱
真的能够永恒吗
如果那人归来……
【作者注】  故事是虚构的。里面的诗,前两首是上学时同学写的。

者简介:刘志刚,1969年2月出生,毕业于油田师专中文系,先在基层任教,后调县直部门工作。三十年公务写作,五十岁后稍有闲暇,写写自己喜欢的文字,趁记忆还在,捡拾一点即将遗忘的日子。

点击欣赏作者近期作品:

母 亲

憨 叔

老 宅

《东营微文化》投稿要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拿到教师资格证,非师范生考编太难咋办?你还有这6种职业可选!
网红教师婚后决定回家种地,母亲:支教11年也没一点希望,想让儿子再找一份工作
教育小故事|歌声
女老板为完成父亲心愿 放弃事业扎根深山支教
农村支教心得体会3篇
记忆深处的代课教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