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东营引黄治水展新貌
东营,地处黄河三角洲境内,是我国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的发祥地和主产区。黄河在流经8省、区之后,携带泥沙在此入海。这里,是中国大地上一个会“生长土地”的地方,最多时每年新增土地3万余亩。然而,黄河赐予的并非万里膏腴,在海潮吞没的淤滩上,盐碱遍野,荒草漫漫。
据有关资料记载,1983年10月东营建市时,盐碱荒地竟达600万亩之多。这些盐碱地盐分高,年复一年地向四周蔓延、侵蚀。黄河流经东营市188公里,年均径流量317亿立方米。由于过去引、蓄水能力差,丰沛的黄河水大都空流入海,受益不大,风险不小。多少年来,这里的人民夏天防汛,冬季防凌,春天还要加固河堤,不知耗费了多少人力物力。       
为了改变一方面黄河水白白流走,另一方面两岸盐碱地无水灌田的局面,东营市各级领导达成了一个共识:“黄河三角洲开发成败在引黄治水!水,决定着东营的现在,影响着东营的未来。”      
1983年10月,刚刚成立的东营市领导和胜利油田领导决定科学调整“打渔张工程”水系,南下北上,大打“引黄兴张”之战!      
东营建市仅43天,就与油田协手,向南进军!      
引黄南下,展开了新建曹店引黄闸、扩建五干、增补广南水库的治水大战。曹店引黄闸建为50立方米/秒,50公里的打渔张第五干渠全部混凝土衬砌,广南水库一举成为我国第一大人工平原水库。       
麻湾险工段水急堤险,1937年这里决口8里,淹村千余,饿殍遍野。东营市决定化害为利,市县区乡镇领导全力以赴,数十万民工挥戈上阵,出动机动车辆数万台次,一番苦战,兴建了麻湾引黄闸,渠首引水能力60立方米/秒,总干渠将原“打渔张工程”一、二、三、四干渠串联起来,分级建站,调整比降,加大流速,从此,引黄自主、灌溉配套、布局合理、运行科学的“打渔张工程”供水体系初步形成,扩大灌溉面积27万亩。       
七、八、九干渠分列于打渔张工程北部,3条主干渠和支、斗、农渠总计4000余公里。初建时工程草草完工,更兼30年风吹雨蚀,原渠基大部分毁坏,剩下的是条条模糊的土堤。随着油田开发,这里成了主要稳产油区,更有几十年黄河新造良田,极具开发潜力。对此,东营市和油田动员60多万民工分期分批历经数年,利用最新引黄技术,进行挖、疏、固、伸等翻新扩建。灌区人民立下“油田开发一百年,引黄供水一百年;黄河造田十万顷,扩渠垦荒百万亩”的宏愿,从而成功地改造了七、八、九3条旧干渠,分别建成了垦东、五七、双河等独立引黄闸,使之成为油稳产、增产和拓荒造田的生命线。垦东灌区的建成,彻底改变了孤岛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成为风景宜人的旅游胜地。      
在南下的同时,东营市和胜利油田的人们再度协手,进军黄河北岸。       
引黄北上:河北集中着利津、孤岛、桩西、埕岛、浅海等大批油区;国家级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济南军区黄河三角洲开发基地也居于此,又是八五期间中国八大农业开发区的主战场,堪称重地。为配合胜利油田开发会战,确保黄河北岸数十万人民用水,东营市和油田挥师北征,突破了原“打渔张工程”设计施工规模。全市20多个乡镇,30余万民工分线包干,展开轰轰烈烈的引黄战。他们吃住工地,挥汗大干,春去秋来,建成了80立方米/秒王庄引黄闸一座,各级渠道4500公里,修筑防潮堤近100公里,大中小型水库10多座,总蓄水量达1.5亿立方米,控制灌溉面积250万亩,并解决了10万人饮水困难,改善了近50万人用水条件,结束了黄河北岸无固定水源的历史。       
在引水的同时,东营市还大兴蓄水工程,先后建成广南、广北、辛安、耿井、垦东等8座大中型水库和 数十座小型水库,全市一次性蓄水可达3.2亿立方米。       
在治理盐碱方面,东营市采取了排灌结合的方法,即灌渠引水浇田,排渠渗排盐碱,使地下的盐碱难以抬头。近几年,市政府还在主要产粮区实施了暗管排碱技术项目,地下2米埋入了带孔的暗管,暗管通到地头,把土壤表层盐分溶解排走,并且节水率提高30%,盐碱地变成了良田。       
近20年来,东营市在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实施了百万亩湿地修复工程和黄河刁口河流路生态调水工程,累计修复提升湿地38万亩。2020年,保护区实施了退塘还河、退耕还湿、退田还滩7.25亩,退出的土地进行生态修复。将引提水能力从不足40个流量提高到131个流量,近两年生态补水量突破3亿立方米。       
勤劳引黄人汗水没有白流。利用引黄治水满足了胜利油田开发用水,解决了100多万人畜饮水困难;开发了数百万亩荒碱地,改造了近50万亩中低产田,一望无际的稻田,一片片绿色的大棚和苍翠的果园,海湾内一排排放养海产品的栅篱、立柱、网箱和堰石……使多年的不毛之地变成了聚宝盆。       
生态的优化,换来了芦苇叠翠,柽柳摇曳,百鸟欢腾,鱼翔浅底。在自然保护区内,鸟类由建区时的187种增至368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12种,二级保护鸟类51种,黄河三角洲成为东方白鹳全球最大的繁殖基地、黑嘴鸭全球第二大繁殖基地、白鹳全球第二大越冬地。       
充足稳定的淡水供应,为城市绿化奠定了基础。从2007年开始,东营市城乡实施了“三网”绿化工程,累计完成绿化面积87万亩,植树1亿多株。2012年启动了生态林场建设工程,建设林场10多处造林24.8万亩。建设改造森林公园、城市公园、街心公园45处,新增绿地800多万平方米,人均绿地面积达20.7平方米。实施环城生态工程,规划建设百公里环城绿道,形成绿地湿地面积300多平方公里。城市绿地面积达到了3900多万平方米,居山东省首位。     
水,是粮食,是石油,是生命的起源。是黄河塑造了东营这片土地,又养育了这片土地上的人们。
作者简介:鲁 子(笔名),山东省东营市龙居镇人,原海军某杂志总编辑、编审,专业技术四级。笔海耕耘40载,在军内外报刊发表了大量文章,多篇文章获奖,先后出版过5部专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邯郸每年将“喝上”2亿立方米黄河水!
我漫步在黄河大堤上 | 作者 王守安
山东唯一没有公办本科院校城市的前世今生
山东最鼓舞人心的城市,由小村庄变为地级市,当地人:不来就亏了
淡水短缺牵制黄三角 百万亩盐碱地盼重生
“改种 改地 改机” “白花花”盐碱地变身稳产增产“大粮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