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家乡的黄须菜

“微”青春有奖征文大赛 

家乡的黄须菜

  

初夏,老家一位亲戚来京,带了一包刚采的黄须菜。晚饭,妻子做了一盘凉拌黄须菜放到餐桌上,我夹了一筷子放进嘴里,细细咂摸着,那种鲜咸的味道,撞击着我舌头根部的味蕾,顷刻间那种久违了的味道又回到了口中,也把我带到了30多年前的黄河三角洲老家。

我老家地处黄河尾闾的一个小村子,村里盐碱地多,农作物产量很低,只有黄须菜顽强地生长着。堤坝上下、沟渠两旁、盐碱地里,到处都有它的身影。

黄须菜又名盐地碱蓬,家乡的人民曾靠它度过无数灾年和饥荒。父亲告诉我,在我国3年自然灾害期间,村里粮食颗粒不收,只有黄须菜顽强地活了下来,村民们就是靠它度过了难关。

  

从我记事起到1978年初离开家乡,我家年年都吃黄须菜。那时穷,我母亲常年有病,父亲不善经营,我兄弟3人,饭量又大,自然是贫困户。每到春夏之际,黄须菜便成了我家经常吃的主食。母亲到坡里采摘开花前的黄须菜幼苗回来,一部分晒干备用,鲜的将其洗净后下沸水锅焯一下,加入地瓜干面糊搅匀,在黑铁锅中加点猪大油。油热后放入面糊包绕的黄须菜,随时翻转至面熟,出锅后便成了味道可口的菜饼子。到了秋天,母亲又把成熟的黄须菜种子存起来,或自己吃,或喂猪。冬天,母亲把黄须菜种子和地瓜干面搀杂在一起,做成窝窝头食用。接着,母亲就开始鼓捣猪食。她把存好的干黄须菜苗和种子放进大锅里,点燃灶膛里的火,等锅里水开了,又把一些谷糠放进去搅拌,再兑些凉水,便成了猪的美食。我家每年养一头猪,年终,把猪卖掉,除换点钱,还换回些肥肉练成油坨,作为全家一年的油水。

  

那个年代,家家户户都吃黄须菜饼子和窝窝头,不过日子过的好的,兑的是小麦和玉米面。母亲总是歉意地问我:"咱家只能吃地瓜干面的菜饼,好多人家吃的菜饼都兑小麦和玉米面,你不怪我吧?"我安慰母亲:"一样的,您做的最好吃。"母亲宽心的笑了。

小时候,我最高兴的是麦收季节。收割完小麦,母亲都破天慌地用白白的小麦面粉作皮,将焯好的黄须菜洗去盐分,加入些切成丁的肥猪肉作馅,包成大包子,让我们美美地吃一顿。那时候,能吃上一顿白面大包子,可谓是山珍海味了。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人们告别了贫困,黄须菜不再是养家糊口的主食。特别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黄须菜成了备受青睐的无污染绿色食品。它生长在荒野滩涂,远离污染,生长过程中没有使用化肥和农药,其嫩茎叶营养成分丰富,味道鲜美。

营养专家对黄须菜进行了化验,证明它含有氨基酸等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并具有降糖、降压等药用效能和保健功能。厨师们各显神手,对黄须菜烹饪技术进行探索,成功地制作出10多种佳肴,《中国烹饪》杂志还专门作了介绍。从此,黄须菜的开发在黄河三角洲悄然兴起。有的企业开办冷藏厂,大批量加工储存黄须菜。春天,人们采下鲜嫩的黄须菜送到当地冷藏厂,加工后用食品袋包装,销于全国各地一些宾馆、饭店。乡亲们也将焯好的新鲜黄须菜包装好放冰箱里冷藏,随时拿出来尝尝鲜。

  黄须菜是专门在近海滩涂或盐碱地里生长的藜科一年生草本植物,极耐盐碱。盐碱地里的黄须菜,在盐霜斑驳之中绽放出生命的翠绿。每到夏秋时节,红彤彤的黄须菜给黄河三角洲大地披上了艳丽的红装,像火海,似朝霞,分外迷人。

  

哦,黄须菜!你伴我度过了童年,你让我记住了少年时代的永恒。你的美德与家乡人民群众的深情厚意俱在,你帮助家乡人民度过灾年和饥荒的功绩,将与日月争辉。

作者简介

鲁子(笔名),山东省东营市龙居镇人,现为《海军装备》杂志社总编辑、编审,专业技术四级。笔海耕耘30余载,在军内外报纸杂志发表了大量文章,多篇文章获奖,先后出版过《海军特种兵素描》、《新世纪远航》、《笔海听涛》等多部专著。

点击欣赏作者近期作品:

难忘故乡那片芦苇荡

“东营微文化”体现人性本真,歌颂人间温暖,传播正能量,以文会友,大众也精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盐碱地里地瓜香
北洼黄须菜
【阅读悦读丨散文】王夫敏《卷起煎饼想起娘》
黄 蓿 菜
它是春夏之际餐桌上的一道美味,生长在盐碱地,用来凉拌非常美味
潍坊美食:寿光盐碱地上的野生美食——黄蓿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