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男 儿 如 钢

“东营微文化”为东营市作协重点扶持文学公众号。平台宗旨:体现人性本真,歌颂人间温暖,传播正能量......关注微信公众号“东营微文化”,每天推送有温度的文字!

          男 儿 如 钢

图文丨樊俊利

一片树叶,一缕风可以改变它命运的方向。 

——题记

 时间追溯到2013年5 月 26日。处在江汉平原的潜江市已经跑步进入夏季,潮湿闷热。廖如刚心里比这天还闷热,他接到了礁石会战的任务。

拥有光辉历史和荣耀的江汉油田,如同一艘航行了半个多世纪的大船,路却越走越窄,几乎搁浅:储量少、产量低、成本高,年原油产量徘徊在150万吨左右,还不及大庆、胜利一个采油矿的产量,而6万多职工家属要吃饭,“大船”还要航行,怎么办?

井无压力不出油,人无压力轻飘飘。高瞻远瞩的江汉“掌门人”眼光放远、手臂拉长:立足石油走出石油!他们千方百计争取到了中石化在涪陵页岩气勘探开发的任务。这副担子落在了200多名干部、职工的肩上。

 廖如刚就是其中一位。

“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今年46岁的廖如刚是一位地地道道的湖北人,1米70的个头,身板清瘦,秀气的脸上架着一副眼镜,斯斯文文。高挑的眉毛闪烁着聪明、倔强。1989年武汉大学化学专业毕业先后从事油井防沙、化学示踪、调配堵水、酸化压裂等工作,足迹遍布大庆、胜利、青海等6个油田工作,2010年随江汉油田采油院迁至武汉工作。与在江汉培训学校工作的妻子一直过着牛郎织女般的生活。

接到外闯市场的通知后,他的第一反应是不能去!因为这太难为他了:父母体弱多病需要人照顾;妻子远在200公里开外的城市上班,家根本顾不上;最难受的是一直他照顾着的12岁的女儿,面临升初中的关键时刻。然而他也深知领导为什么偏偏选择了他:由“油”到“气”的革命,技术是关键!而技术人员的选择必然是好中选优、优中选精。2005年廖如刚就涉及了天然气开发,掌握了丰富的理论及实践知识。组织看中了自己,那是信任、是期望啊!

他的心中像有一口火锅在沸腾、在翻滚,坐立不稳,寝食难安。他打电话把消息告诉妻子,电话那头一阵死寂,任凭他声嘶力竭:喂喂--大半天。看到背着石头般书包的女儿上学路上急匆匆的脚步,他实在不忍心去打扰她。

“爸!妈!我可能要上涪陵上班了。”他低着头,声音低低的。

“去,一定要去!”父亲像一位将军,斩钉截铁。

“可是,孩子她......”

“别婆婆妈妈的!孩子我给你照顾。别给咱石油人丢脸!当年我不是扔下家在外一呆就是几年?”没想到当了一辈子石油工人的父亲此时竟有几分激动。

话语不多,字字如钉。他心中的锅平静了许多,甚至还生出些许懊悔。

他把岳父母接了过来,把家的担子交给两位老人。

那天晚上,告别父母回到家里,三口人谁也不说话,空气好像凝固。女儿把自己关进书房,妻子帮着收拾行李。廖如刚鼻子发胀,酸酸的。但他咬紧牙关,绝不能让眼泪留下来,男子汉嘛!

“砰—”突然,女儿房门大开,“爸!”女儿嚎啕着扑进他的怀里。骨肉分离的痛啊怎能以文字言表。

第二天凌晨,廖如刚提着大包小包消失在黎明前的漆黑里......

蜿蜒起伏的武陵山脉就像蜷伏的一条巨蟒,山抱着山,山倚着山,山山相拥,手手相连。大山像一道道屏障,分割成多个世界。“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越野车顺着弯曲狭窄的盘山路一路颠簸,廖如刚紧紧抓紧把手。窗外,时而是几十米深的峡谷,时而是湍急的河流,让人胆战心惊、魂飞云外。太阳疲惫的早早回了家,大山的夜漆黑如墨,尽管车子瞪大了眼睛,然而,两道灯柱灰暗、微弱,几乎被夜吞没。廖如刚浑身像散了架,闭着眼睛却睡不着,心口怦怦直跳。不知过了多少时候,终于到目的地了!他下了车,舒了一口长气。四周黑黢黢的,连一盏路灯也没有。星星点点的灯光好似天上的星星,散落在山腰、山脚。廖如刚与其他队友来到技术办公室兼公寓,其实是一栋农家四层小楼。工农鱼水情深。石油将士和当年的红军一样,来于百姓、溶于百姓。农户住一二楼,他们在三四楼。所谓的办公室就是中间十几平方的厅堂,中间摆了一张乒乓球台,上面铺着各种资料,摆放着几台笔记本电脑,四周墙壁上挂满了图纸。廖如刚的宿舍就在办公室旁的一间七、八平的侧房,而且上、下铺住了四人,到处是泥灰、杂物。

“廖工,你可是我们点名要来的压裂专家,终于盼到你来了!前线就这条件,真是太难为你了。”接站人员不好意思地说。他的心一阵凉一阵热。

这儿地处重庆市涪陵区礁石镇,因为当地的石头好像火烧过似的,黑乎乎,因而称为“礁石”。这儿两面环山,一道被水冲击的狭窄平地座落着错落无序、高低不等的建筑,唯一一条弯弯曲曲、坑坑洼洼的小路贯穿小镇,像一条奄奄一息的蛇。抬头望一下四周,层峦叠嶂,白雾缠绕,几分神秘,几分寂寞。“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很难见到阳光明媚的艳阳天。大山封住了思想,也封住了脚步。当地居民固封在大山,祖祖辈辈蜷在狭窄的农田靠天吃饭。

页岩气是一种非常规天然气,存在于地下几千米的页岩石中。页岩气的开采就是从地上打井钻入含有页岩气的石岩,然后注入水和沙粒,注入压力压裂石岩,迫使页岩气从裂缝中汇入井口。而压裂是关键环节,廖如刚就是压裂技术的负责人。第二天,他就在乒乓球台上忙活起来,查阅图纸资料、分析数据,与大伙讨论即将开采的焦页1-3HF井方案。大家忙活得没有一点空隙。中午时分,肚子咕噜噜叫个不停。十几个人每人分得一桶方便面、一根火腿肠。如今,廖如刚一闻到方便面的味儿就呕吐不止。

离他们这儿不远就是涪陵页岩气勘探开发基地。五六排白色、低矮的板房错落有致。对石油人来说,铁皮板房再熟悉不过,它是一场又一场会战的见证者。没想到领导干部全住在这儿,把好一点的地方让给了技术骨干。小小的板房挤满了办公桌椅、电脑、资料和生活用品。

“五加二,白加黑,夜总会”是涪陵石油人的工作写照。一周无休息日,白天黑夜连轴转,晚上经常开会。廖有刚像一个零件,按到机器上就投入到紧张地运转中。有时到现场,车子进不去,他就和同事们步行。泥土裹着石子,粘似胶,黑似墨,好像与大头鞋有着前世的缘分,死死抱住不放,提起来又粘掉。他们只得把鞋子脱下来,挽起裤腿提着满是泥巴的鞋子,小心翼翼地一步步向前。石子扎破了脚心,一个脚印一点红。

技术参数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一口气井压裂设计需要二十多天,涉及方案设计、压裂检测、现场指挥、连续油管作业、分段射孔、放喷求产、产剖测试等多个环节,环环相扣,缺一不可。“井工厂”要求参战各部门的将士必须在作业时盯在现场,廖如刚与他的团队常常一开钻就盯在井场。顶着天的山,风刮不进来,秋色流不进来,焦石镇一年只有春和夏。炎炎夏日,酷热难耐,温度有时达40度,人就好像在闷罐之中,站一会儿就汗流如雨。一瓶瓶的饮用水喝下,冒出一身汗,化作一溜烟。嗓子好似有一团烈火,始终扑不灭。带的水不够了,廖如刚跑到山沟。浑浊的农田水洼,好像蚊虫的飞机场,起起落落。他不管三七二十一捧起就喝,肚子灌饱了,躺在田埂上喘几口粗气。这时,想起刚才喝的水他又急忙爬起,干吐起来。当地有一种黑蚂蚁,就像吸血虫,盯在胳膊、脖子或脸上,又痛又痒,打死一只,一滴鲜血,又一只上来,就像敢死队员。它盯过的地方会留下一个黑黑的印记,叫你刻骨铭心。廖如刚的胳膊像梅花,留下了不少这样的印记。环境就像大熔炉,除去了廖如刚身上的浮气和娇气,陶冶着这块钢铁;困难像一把大钢锤,锤炼着一块精钢。他的骨骼更加硬朗。

鲜艳的花朵必需汗水浇灌,累累硕果凝聚着拓荒者的血汗。

廖如刚与他的十三名压裂技术团队编辑了一套中国版的页岩气开采压裂技术“《四库全书》”:完成国内首个页岩气勘探开发一体化数据库,实现测井、试气、开采全过程的大数据分析,及远程监控。建立压裂试气相关标准及规范100余项,发表论文33篇(SLI、EL、核心期刊13篇,行业及国际会议论文5篇),申请国家专利28项,其中实用性9项。自2013年5月礁页1-3HF井开发以来,共完成62平台255个“井工厂”的压裂施工,创造了100多项国内页岩气施工新纪录,先后获得22项中石化、重庆市及江汉油田科技进步奖。涪陵页岩气田累计产气90亿方,5年时间等同于美国的12年,创造了中国速度、中国创造、中国奇迹的神话。而廖如刚是书写神话者之一。

 “野鬼幽魂”这是廖如刚的微信名字。长年在外漂泊,上孝敬不了父母、下照顾不了孩子,亏欠妻子太多太多。只有一缕轻魂,始终萦绕着、牵挂着。

每天晚上10点多,他从办公室走出来,都要到山坡上走一走、转一转。这时候乡愁找到了空隙钻了出来,亲情分离之痛爬遍全身。黑乎乎的山就像一位熟睡的老人,路旁的荆棘像顽皮的孩童,一会伸出手拉他一下。整个大山都掩盖在夜幕之下,虫儿的叫声起起伏伏,丝毫不知道他的心思。这时,他抬头望一下天空,眼睛一眨也不眨。星星会说话,与他窃窃私语。他眼含泪花儿,用手机拍了照,躺在床上一遍遍地看......

 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了,这意味着与家人团圆的时刻即将到来!廖如刚兴奋得像孩子似的,在梦中听到了家乡噼里啪啦的鞭炮声。还有23天,他在笔记本上花了23道竖杠,每过一天就划去一道。他似乎看到妻子喜悦的泪水、女儿脸蛋上的花朵,听到了父母的唠叨。然而,当看到同事们依旧像一只只站在起跑线上的燕子,只待一声令下,就会展翅疾飞,犹如射出的利箭。办公室不能离开人啊!他毅然决定留下来,让同事们回家过年。除夕之夜,他又跑进大山,数着或近或远的鞭炮声:1、2......16......35......

 正月十五,廖如刚好不容易回到家里。当他看到母亲时却心里咯噔一下。母亲犹如深秋的柳树苍老了许多。原来母亲肺部做了切除手术,深明大义的父母怕影响他的工作,叮嘱全家人不要对如刚说。这时,性子如钢的廖如刚禁不住热泪盈眶......

 奔波在大山中的廖如刚养成一个习惯:每天向家里打一个电话。那晚,当他与妻子通话时得知女儿期中考试成绩下降了许多。他急了:“把电话给她!”屏幕上传来了女儿的面容。“你咋考得这样差?为什么啊?”没想到女儿撅起了小嘴,满面怒容:“你又不管我,你哪有资格批评我?”廖如刚顿时怔住了,女儿的话像一把利刃戳在他的心上......

 妻子要来探亲了!分别大半年了还真是想得慌。廖如刚异常激动,一会一个电话:到哪儿了?妻子是晚上到的,廖如刚带着她进了镇上最好的饭馆。“廖工,礁19-3HF井施工异常,请您马上到现场!”饭刚吃了一半,就接到调度冒着火星的电话。廖如刚撂下饭碗迅速上了接他的车。

 第二天早上8点,他托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办公室,本想陪陪妻子。明天有一口井要开钻,办公室就像作战室,空气紧张的都要凝固了。看到这些,他又投入到繁忙的工作中,与大伙分析数据、研究方案。不知不觉又忙到深夜。他实在困了,趴在桌子上打起了呼噜......第二天,天没亮他又被叫起奔赴井场。妻子请了四天假,来回路上就是两天,没想到好不容易见了一面就吃了半顿饭。妻子委屈得以泪洗面,只得自己赶到长途站坐上了回去的客车......

 “这次没陪你吃一顿饭,但那口井拿到了98万、单平台312万的产量,值了!”事后,他打电话给妻子。

“你干脆和井过日子吧!”妻子嗔怪道。

“ 后悔吗?”我轻声地问。

 廖如刚坚定地摇了摇头。“你看这儿哪一个人不都是这样啊?哪一个人没有这样的故事?”他却异常得轻松,眼中闪烁着不易被捕捉的泪花儿。

“几年来,我们靠自己的力量建成了中国最大的页岩气田,完成了340口钻井、307口近6000段压裂,日生产页岩气1700万方,相当于3400万户家庭的日用气量,这种速度放在世界,哪个油田能比?哪支队伍比我们强?我为我们自己点个赞!”铮铮铁骨,豪情壮志。他笑了,笑得那么开心,笑得那么爽朗。

故事不多,宛如平常一段歌。

我的眼睛酸酸的、涨涨的,心中极为震撼。随即写了一首小诗献给廖如刚及这些奔波在第二次创业路上的好兄弟:

深山,有一抹红

山 肩并着肩,手牵着手

山若没有见过世面的妹子

白纱巾裹头

低矮的铁皮板房 走出的一朵朵红

犹如大地的一滴滴献血

从山下 从大地的胸膛 从坚硬的页岩

喷出

比火红,比泪痛

照亮了十八弯的山路

和山里人的梦

染红了天边的晚霞

红衣人的梦 注定在地下 在页岩

你的梦不仅是黑色

你种植了一棵棵铁树

架设了一条条黄色的血脉

把远古的故事  系在中国梦的船舷

大山隔断血肉 隔断呼唤

却隔不断甜蜜的思念

天晴的时候,你会和星星说话

一朵小黄花 站立在板房的窗台

月亮升起的时候

会流泪  会唱歌

会捧出心中 一道道伤

作者简介

樊俊利,笔名一帆,男,汉族,1967年9月出生,山东利津人。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中石化作家协会会员,胜利油田作家协会理事,《中国作家》签约作家。现供职于胜利油田电力管理总公司。出版诗歌散文集《回家的河流》、纪实文学集《荒原,今夜星光灿烂》、《荒原作证》,诗集《守望》等。

点击欣赏作者近期作品:

落叶那个飘

 小姑

 风雨中谁是你的拐杖?

 梦在田园

 那一夜

 爹是一座山

东营微文化编辑部

顾问:陈谨之  橄榄绿   鲁北   清泉

主编:郝立霞

副主编:张永君   郝立新 

编辑:张旋   任晓娣   吕娟娟   王霞   文姐

外联:郭杰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安深1井特大型页岩气 压裂施工获成功
“井工厂”技术优势和应用分析
重庆页岩气勘探取得新进展 构建能源新格局
涪陵页岩气田:高山打深井
重磅!我国首个页岩气田建成,相当于一个千万吨级的大油田
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进展(2-4)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