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房子的故事

“东营微文化”为东营市作协重点扶持文学公众号。平台宗旨:体现人性本真,歌颂人间温暖,传播正能量......关注微信公众号“东营微文化”,每天推送有温度的文字!

房子的故事

作者丨王建叶

图片丨曹新庆

站在自家阳台,极目远眺,思绪飘忽,想到多年前的自己,想起那些关于房子的很多久远的故事------

 我小时候住的是一种泥坯房。三间土屋,一个里间作为储藏室,储存粮食和杂物;两间作为起居室。睡觉的土炕要占去一整间,剩的空间还要垒上灶台做饭。再有就是正对屋门的位置,这里是神位,讲究的要摆放长条几作为香案,每到过年过节都要上供,老百姓再怎么贫困都要满怀对未来的期盼,这期盼在祭奠神明祖宗的仪式里更显虔诚;最不济的也要摆上一张八仙桌,桌两侧两把八仙椅,这似乎成了我小时候农村的一种家具标配。八仙桌前的空地虽然不大,吃饭的时候倒是可以摆上饭桌,一家大小围坐,粗茶淡饭也香甜!

 这种土坯房就是用泥土拓坯垒成的房子,泥土和上揉碎的麦秸杆,放到长方形模具里,成型,晾干,再一个一个收起来,等待盖房子时使用。这种活总要在春天或者秋季相对干燥的季节进行,否则,一场暴雨会把所有的泥坯打回原形。

 有了泥坯,在农闲空当里,在自家宅基地上,夯实土地,在上边垒起泥坯,做成墙壁。屋顶则用芦苇杆和高粱杆编成的苇席铺好,上面再用和了麦草的黄泥抹平,手头宽裕的人家会再铺一层瓦片,遮风,挡雨。那时候做工的都是乡亲,不给工钱,只管饭,白菜豆腐大锅菜,白面馒头管饱……

 曾经,嗨哟嗨哟的夯土小调和馒头大锅菜的香气,弥漫了我的童年------

 这种房子冬暖夏凉,住着倒也舒服,只是我家是没有瓦片遮蔽的泥坯屋,最害怕阴雨天,雨季一来往往是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屋外云开日月明,屋内水滴上下湿。湿乎乎,粘嗒嗒,整个夏天都生活在对雨水的恐惧里。每年夏天来临,很多东西都要长毛。好在家里物件并不多,在晴好的天气里,拿出去晾晒一下,问题也不大。印象最深的是大半缸咸菜,长了毛,又舍不得扔,洗洗,接着吃过下半年。

 我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两三年之后,我家种的棉花收入了两三千元,爹娘都很高兴,就在那年的春天,我家翻盖了房子,在原来的基础上,扩建成五间,加宽加高,青砖打地基,半米多高,减少夏季的潮湿,关键是屋顶挂上了红瓦片,屋里地面铺上了青砖,虽然中间部分依然是泥土坯,可对于当时的情况来说可算得上是豪宅呢!那时说媒的形容男方家庭条件好首先会说“五间大瓦房,砖头到窗台……”。

 这座房子现在仍然站立在故乡的院子里,只是废弃了,自从父亲去世后,多年没人住,期间修葺过两回,要不然早坍塌掉了。娘说,虽然不住,也让它在,只要老屋在,我们农村的根就不会断。我去看的时候,院内,甚至屋里都长满了野草,微风过处,草木萧萧,似乎在向我诉说着孤寂和凄凉。

 其实,父亲在的时候是有一次在城里买房机会的。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在城里工作的弟弟带回一条信息:城市扩建,建商业街,政府补贴,交五万元就可以得到楼上楼下四大间的商业房。我当时正在读大专,意识到是一件好事就附和弟弟:好呀,好呀,这样我们就成城里人了!可是爹头也不抬,闷闷地说:哼!我死也不去城里住,这里才是我的根——我只能讪讪地劝弟弟,爹是老思想,目光短浅呢!

 谁知,一语成谶,十年后,爹去世,弟弟在城里买了房,爹是真的至死也没住城里的房子。

编辑 | 娟娟

作者简介

王建叶,中学语文教师,教学之余喜欢读书,喜欢堆砌一些文字,更喜欢诗和远方。

东营微文化编辑部

顾问:陈谨之  橄榄绿   鲁北   清泉

主编:郝立霞

副主编:张永君   郝立新 

编辑:张旋   任晓娣   吕娟娟   文姐

外联:郭杰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抹 房
回望乡村 瓦 房
好好学习买大房
男子被困原始森林﹕徒手打造出逆天別墅
老房子的这些心事
泥土飘在屋顶上(当代人)(安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