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 家

“东营微文化”为东营市作协重点扶持文学公众号。平台宗旨:体现人性本真,歌颂人间温暖,传播正能量......关注微信公众号“东营微文化”,每天推送有温度的文字!

  老      家  

作者丨出塞   编辑丨张旋

      在城市生活已经二十余年了,每年都回老家无数次,每次回家总会有新的感觉,总能接收到新的能量。父母在这片土地上生活了一辈子,我自小在这片土地上长大,这里的一草一树都是那么熟悉 ,我深深地爱着这片土地,一如深深地爱着我的父母。

      听爸妈讲我出生的第二年,由于黄河的水患便举家从老庄搬到了新盖的房台上。我还没出生爷爷便已经没了,奶奶也在我四个月时离我而去,我没见过爷爷奶奶的模样,爷爷奶奶也都没见过房台的模样。

      搬家那年爸爸四十岁了。当时家里穷得叮当响,为了盖这几间屋,把老坟都扒了,就是为了里面的青砖和棺木。我妈说我家的影壁墙便是用祖坟里的青砖垒成的,西屋的门则是用棺木做成的。在那个年代扒老坟,是每家迫不得已的事情,已顾不得许多了,先活下去要紧。

      四十岁的老屋如同父老乡亲,如今已经面目沧桑。老家的人也禁不住这岁月的消磨越来越少了。年轻人不是搬到城里便是另盖了新房,住老屋的越来越少,没人住的老屋更是禁不住这雨打风吹,几年光景已是不辨模样。随着城镇化的加速推进,我们沿河一带的村庄逐步要拆迁了,老屋作为一个时代的印记也会烟消云散。

 在那个年代盖屋是一个很大的工程,一家盖屋全村帮忙是最真实的写照。盖屋首先打地基,以前没机械,地基全靠打夯来坐实,石夯上拴着六七条绳子,六七个人每人一条,号子一喊,石夯便飞上了天,地基打得实不实全靠这号子。号子也没有规矩,随机应变,想到哪儿喊到哪儿:“嗨哟来嗨哟,打起那夯来嗨哟,盖起房来嗨哟,这儿土有点软啊,嗨哟,多打几夯啊嗨哟,向北拐啊,嗨哟,加把劲啊嗨哟。”打夯是力气活,若没有这号子干打,人一会便蔫了,号子好比旱烟,号子一响立马来了精神长了力气。打完地基盖“碱脚”,白灰早已淋好熟透。

      张友三大爷是我们三围两庄的能人,虽不说是六艺俱会,算数、文章、毛笔字、看日子等样样精通。毛笔字写得更是了得,行草篆隶收放自如。小时候过新年每次从他门前经过,总会被他那一手漂亮的毛笔字对联所吸引,站在那儿总会看上几眼,心里比划几下。如今我们村好多人家挂的中堂都是出自他手。那个时代像友三大爷这样的全才,一个县里找不出几个。谁家盖屋时只要张友三大爷往那儿一站,大家心里便有了底气。

 白线一吊,青砖白灰一合,地基很快便起来了。青砖不同如今的红砖,非常耐碱,红砖砌成的碱脚几年就风化了,而早好些年的青砖则丝毫没有变化。我们这儿是退海之地,土里盐分多,虽然青砖耐碱,然而为了防碱仍在土墙和地基之间隔一层薄薄的苇子条。地基垒成之后便开始垒四面土墙,墙是土坯垒成的,早在盖屋之前几个月土坯早已经用坯模脱好风干备在那儿了,齐齐整整立在那儿好几排, 碰到家里有事盖屋的事便会耽搁很长时间。所以有时土坯会静静地立在那儿好几个月。这却成了我们的乐园,小时候我们经常在上面追逐嬉戏,用它当掩体捉迷藏。土坯用标准的模子脱出30×70公分,厚24公分,垒的墙俗称37墙,土墙厚而隔温,所以老屋冬暖夏凉,非常适宜居住。青砖土墙与大自然浑然一体,散发的全是泥土的气息。

 后来各家的经济条件好了,盖的新屋墙都是24的红砖,住在里面便跟老屋全然两样了。墙垒好了然后是上檩条,最后压轴便是上大梁,在农村上大梁是点睛之笔,这时候亲戚流人、左邻右舍都会跑来祝贺,友三大爷早已选好了日子看好了时辰,一桌好的供养,发一通钱粮,放一通鞭炮,喝一顿酒席老屋就算安下了。大梁上好之后便是最后一道工序封顶,老屋房顶是用小指头粗细的苇子编织而成的,既透气又防水,苇薄——封大泥——上红瓦,齐齐整整方方正正的老屋便立在眼前了。纵观老屋的取材与土息息相关,选材土生土长,所以叫他土屋再也合适不过了。

      主房立好然后是偏房。家底殷实的,东屋、西屋、南屋一蹴而就。偏房起来之后,然后立一个大门,大门内立一道影壁墙,一座整整齐齐,四四方方的北方四合院便形成了。

老屋虽有千般好处,然而缺点也一览无余。墙皮暴露在风吹雨打之下,隔几年便脱落得一片一片,斑斑驳驳。所以隔几年墙皮就要泥一遍。日子好点的找邻居帮忙,在一个村子里你住村头我住村尾,在一条胡同走来走去,喝一口井里的水,低头不见抬头见,帮忙是天经地义,中午管一顿饭,一壶酒,几个菜,大伙吃得有滋有味,干得热火朝天,几面墙一两天便泥完了。然而就是这么少的支出穷户人家也雇不起,于是夫妻自己慢慢来,推土,和泥,糟泥,上墙,十天半个月忙不完,也不急,闲了就泥上两板子,忙了就撂下停一段时间,日子过得不急不慢,不经意间墙也泥得光光整整。

 院子总不能空着,除了种点蔬菜,树是少不了的,果树居多,不仅能满足儿孙的胃口,而且夏天来了特别阴凉。老家院子里种的最多的便是枣树,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一棵,苹果树、杏树、石榴也不少。其他的因个人喜好不一,如槐树,杨树,梧桐树,榆树,反正都是土生土长的,容易成活的。我家就种了一棵梧桐树、一棵枣树,梧桐树已经二十多年了,如今一抱抱不过来。爸爸还在时就说等我死了这梧桐树正好搭灵棚,在下面哭你们也不热,谁成想爸爸的话是那么灵验,二零零五年的三伏天他离我们而去了,那棵梧桐树长得正旺,遮了一院子的阴凉。

 今年雨水很大,回老家时我惊喜的发现,这棵大梧桐树怀抱内长出来了一株寄生的小榆苗,这种寄生树可真不多见,这种只有在古树上才能看到稀有景象,没想到竟然在我家院子里神奇的发生了。

      在老家生活成本很低,拾一点柴火能烧好几天,一口手压井水怎么也流不完,院子里随便种点蔬菜就满足了一个夏天的需要,地里稍微种一点粮食作物便能吃几年。如今过日子再也不单单是柴米油盐了,年轻人守着几亩薄地根本不够一家人开支,都去城里打工了。

 老家一条胡同把各家各户给串了起来。每家每户都是对外开放的,白天只要有人便会四门大敞,来者不拒。吃饭了人人都会端着碗到各自的大门口边聊边吃,一条胡同顿时谈笑风生。老家口舌很多,消息传得很快,鸡飞狗跳的事,不等天明全村子都已经知道了。每家每户都是透明的,毫无隐私可言。从另一方面来讲这种环境更能感受到人情冷暖。人和人关系更紧密,不像现在城市,一个楼道每家每户门关的铁桶一般。几年住下来,就算对门也难得说几句话,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也就如同这钢筋混凝土一样变得冷冰冰的,说话也没了温度,见了面只是客套几句而已。

      老家是块宝地也是块福地,是孩子的乐园 。地是土的摔几跤也磕不着。院子里胡同里大街上有鸡有鸭有鹅有狗有驴有牛有羊,孩子从小就和这些动物打交道,心自然会柔软善良起来。屋檐下住着一窝一窝的麻雀,每天叽叽喳喳叫个不停。近几年老家环境改善,物种明显多了起来,喜鹊便是一个明显的例子,每天撅着尾巴,傻傻地跳来跳去,嘎嘎叫个不停。我家那颗大梧桐树上便有一个好大的喜鹊窝,里面就住着两只喜鹊,天刚蒙蒙亮,喜鹊便闹起来了,叫声不像名字好听,很土很土,但是听习惯了,感觉便很美妙了。现在家里养鸡的很少了,公鸡更是少的可怜,花花绿绿的好斗的大公鸡好像灭绝了,所以早晨起来这喜鹊的叫声便取代了公鸡的打鸣,会把你从睡梦中吵醒。如今黄鼠狼也多了起来,前几天老妈回东营,家里的三十多个鸡蛋无一幸免全被黄鼠狼偷走了,老妈心疼了好几天。

      春暖花开的时候,燕子都会从南方飞回老家筑巢孵燕。以前家家户户门框上都会为燕子留一个通道,让燕子在自己家的房梁上安家落户歇脚避风雨。燕子很干净,燕子在屋子里飞来飞去不仅飞蛾灭绝,而且活络了空气,看着燕子飞来飞去也能明目。小时候无论去谁家在房顶檩条上都能看到燕子窝,家燕也有恼人的地方,那便是燕屎,地上总会有斑斑点点白色的印痕,精致的人家呢会在燕子窝下挂一块纸板,这样既解决了燕屎的问题,燕子又有了停靠的地方。燕子个个是能工巧匠,那时候每个村都会有一个大湾,洗衣生活牲畜用水全靠大湾,每到春天小草钻出了嫩芽,斜风带来了细雨,湾边便热闹起来,一边是洗衣的,挑水的,饮牲口的,一边的软泥上站立一排排的燕子,黑衣白腹,如绸缎一般光滑夺目,燕子不停地飞来飞去衔泥,走近一瞧软泥上印满三角形的爪痕和啄痕,细细看别有一番韵味。燕子做的窝耐用自然又好看,啄来的新泥加上细的柔软的草混合着唾液,很快两只燕子便把一个窝垒成了,窝不大不小手掌那么大,燕窝做成不长时间小燕子便孵了出来,大燕一飞回来,一群小燕便把头伸出窝边,露出黄嘟嘟肉墩墩的小嘴吱吱乱叫起来。

 家里有燕子住说明这家人气旺,这家人心地善良。我们这儿有句谚语是这么说的:一檩穷、二檩富、三檩开药铺,我们小时候看到燕子窝总会情不自禁的哼出这句话,也总会按着这谚语暗暗观察每家的境况。但实际情况和这歌谣并不相符,我发小家就开药铺的,他家的燕子却一直都住二檩上。燕子住几檩大部分人都不在乎,但有的人特别较真,特别遇到不顺的事情,火气便发落到燕子身上,拿个竹竿一桶燕子窝便粉碎在地上,也顾不得捅燕子窝要瞎眼的咒语了。后来年轻人都盖起了新屋,新屋全都用水泥板吊了顶,外面是前出厦,用银光闪闪的铝合金封了个水泄不通,如今很多老屋为了避蚊蝇也安上了铝合金门窗,家燕的栖息地没有了,谁家新燕啄新泥的景象一去不复返了。

 我家七间北屋,中间两间房是我的婚房,结婚时吊了顶。去年春天我把吊顶拆了,露出了被捂的黑漆漆的房顶,把门框上的一块玻璃拆了下来,并嘱咐老妈别把窗洞堵上,希望燕子能进来筑巢。果不其然过了一段时间等我再回家时一个燕子窝已经垒了有一半,看到这久违的燕窝这唧唧喳喳的燕子我不禁心头一热。

 老家是无私的能包容一切,谁在这里也有自己的一方空间,世间万物都和平相处。人们也把万物生灵看的跟自己一样,平等对待,孩子在这样的环境这样的家庭长大,只要家庭温馨,长大了绝不会是个冷漠的人。老家没有污染的企业,没有车水马龙,环境出奇得好,气温也比城市要低许多。没有噪音,整个村子安安静静,在这里住上两天你会感觉神清气爽,耳静目明。老家的夜晚没有光污染,那真的是黑夜,伸手不见五指,一户狗叫全村都能听见,天空澄清澄清的,站在院子里抬头一望尽是满天的星斗。

      院子里、胡同里长满了各种各样你叫不上名的野草野菜,只要你是一粒种子便给你发芽成长的机会,一场雨过后墙头上,砖缝里,到处都会迸发出新鲜的生命。蚂蚁、蛇、老鼠、刺猬、壁虎、蜈蚣、青蛙等等等等,为了活命整天忙忙碌碌,各行其是。所有的一切都自然而然地罗列在那儿,都有自己的一方空间,自由自在,生与死自然地交替着,春夏秋冬慢慢地循环着,生命的无常和美妙在这片土地上永无止境地上演着,我想这就是这片土地的伟大神奇之处……

                                          编辑丨张旋

点击欣赏作者部分作品

s专家

东营微文化编辑部

顾问:陈谨之  橄榄绿   鲁北   清泉

主编:郝立霞

副主编:张永君   郝立新 

编辑:张旋   任晓娣   吕娟娟   文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怀恋的老屋
宋传恩:生活大观——打 夯
老屋燕子
故乡 老屋 燕子
【专栏特刊】曲廷清|老屋檐下的燕子(辽宁)
久违的燕子,城里几乎绝迹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