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加油,梅妮儿!【八】

“东营微文化”为东营市作协重点扶持文学公众号。平台宗旨:体现人性本真,歌颂人间温暖,传播正能量......关注微信公众号“东营微文化”,每天推送有温度的文字!

加油,梅妮儿!【八】

作者丨王文娟      摄影丨曹务传

人的思想是复杂的,不同的时间,不同的人会有各种各样不同的想法。但在那一年,美林村人心中的想法却惊人的一致。在人们心中,一个词会常常不由自主地跳出来,那就是“饿!”。

那年,夏粮因遭遇冰雹减产,没有交够公粮。秋粮虽然丰收了,但要补上夏粮欠交的公粮。还要挑选颗粒饱满优质的粮食存入库房,留作种子,来年再用来播种。剩下的玉米、大豆、地瓜、萝卜、地瓜干儿等,按人头和工分来分口粮,人七劳三。这样,分到各家各户的口粮就很少了。分的口粮少,就要计划着吃,省着吃,挨饿就成了家常便饭。

晚上临睡前,大妹玉英饿的肚子“咕咕”直叫。玉英对梅妮儿说:“姐姐,现在,要是有口吃的该多好啊!”

梅妮儿也饿,肚子里空空的,前心贴后脊梁的感觉。听玉英这么说,梅妮儿倒了两碗热水,切了两根咸菜条,姐俩就着热水吃下咸菜条。然后,梅妮儿对玉英说:“睡吧,睡着了,就不饿了。”

过日子,讲究个开源节流,光节流不行,还要开源。让“饿”逼到绝路上的美林村人千方百计地想办法填饱肚子。就这样,黄河口广袤的大地上生长着的各种各样的野菜野粮食都成了救命的宝贝。

春天,地里正是青黄不接时节,可以去野地里挖野菜,捋柳树叶子吃。把捋下来的柳树叶子洗一洗,煮一煮,再淘洗一下,沥干了水后,掺上胡豆子面可以蒸窝头儿吃。吃着柳树叶窝头,味道稍嫌苦些。但在哪个年代,有口吃的,能填饱肚子不饿,人们就已经很知足了。

秋后,可以去村东北方向的三分场挖甜菜疙瘩。三分场是个劳改队,在工作人员吹哨让劳改犯休工吃饭的时候,美林村人就可以趁机去偷挖甜菜疙瘩了。把挖回来的甜菜疙瘩洗干净后,切块,和地瓜干儿一块儿煮粥吃,又甜又面。

草籽儿也是在秋后收的。春天叫黄须菜,嫩绿嫩绿的,可以当野菜吃。到了秋天的时候呢,就是黄河口的红地毯。把草籽儿割回家来,捋下草籽儿,用筛子筛出来,淘洗干净以后,煮一煮,就可以配上胡豆子面蒸窝头吃了。吃着草籽儿窝头,每个人嘴里都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

野生的芙苗儿(也叫面根藤)在春天里开出了美丽的花,地下那长长的的根,也在拼命的生长蔓延,尽力拓展地盘,积蓄能量。一个春天,一个夏天下来,到秋天的时候,苗儿根中的淀粉集聚起来了。这时,就可以去刨扶苗儿根了。

美林村西北方向上生长着一大片一大片的苗儿秧。饿极了的美林村人纷纷奔向西北洼。梅妮儿和大妹玉英也去刨。用三齿钩刨出来的苗儿根比粉条略粗一些,白白的,嫩嫩的。拿回家以后,洗一洗,煮一煮。煮熟后,用筷子夹着吃,面面的,甜甜的,也能填饱肚子。

这天,姐俩刨的苗儿根多了,一时吃不过来。蒸煮之后,把它用手摁压,抓烂了,挤出里面的淀粉。然后,用沉淀出来的淀粉团成小圆饼,上锅蒸。蒸好后,姐俩用篮子提着甜又面的小圆饼,去建林集上偷偷卖掉,五分钱一个。小圆饼又便宜又美味,所以,很多人都抢着买。姐俩卖地很小心,因为要是被查到,苗儿饼被没收不说,还会被抓到乡里游街示众。好在,梅妮儿和玉英机灵,苗儿饼也好卖,没有被抓到。

初冬,黄河口的大地开始上冻,地冻得结实,不能再刨苗儿根了。但此时,地上已没有了浮土,正是扫胡豆子(也叫野大豆)的好时候。

冬天的早晨,梅妮儿和娘早早出发。太阳刚出来就开始干活。用镰刀先拨拉开乱蓬蓬的胡豆子秧,看看秧下地上掉落的胡豆子多不多。如果地上的胡豆子多,就在这里割。

娘怀着孕,不能干重活。梅妮儿先用镰刀拍打胡豆子的藤蔓,让秧上的胡豆子尽数炸开,掉落到地上。然后,再把盘根错节的胡豆子藤蔓割下来,扔在一边。再把地上的杂草都割干净。干完这些,梅妮儿再去用镰刀拍打新的一丛胡豆子秧的时候,娘就可以蹲下身子,用小扫帚把这块地上混着杂草叶的胡豆子扫成一堆。用簸箕簸一簸,再从簸出来胡豆子里挑出里面的蜗牛壳,娘俩就可以把干净的胡豆子装入麻袋中了。

中午,梅妮儿找来两根木棍,削尖头,插在胡萝卜上,在火堆上烤烤胡萝卜。过了一会儿,胡萝卜的表面烤熟了,吃着软软的甜甜的,还带有一股特殊的糊焦味,很好吃。但是中间呢不熟,还是脆脆的凉凉的。娘俩一人吃了两个胡萝卜后,下午继续干活。

一天干下来,娘俩大约能够扫小半布袋十来斤左右的胡豆子。多亏了黄河口的这些成片成片的野生胡豆子,娘俩辛苦扫来,够苦熬春天吃好长时间了。

把胡豆子拿回家之后,先淘洗干净,然后抓一把和胡萝卜一起煮,每人喝上两碗就是晚餐了。胡豆子积攒多了,就可以上磨推。磨出的豆面,可以做面糊糊汤,也可以和草籽儿一起掺在一起蒸窝头。或者拍成饼子,烙烙吃。但是,等到初春天暖和了,地上化了冻,就不能再扫胡豆子了。因为地上就有了浮土,很难扫出胡豆子来了。

初春的一天,梅妮儿、娥妮儿和兰英一起去挖野菜。回家的路上,娥妮儿眼尖,发现路边的草丛里,有一个细长的白色的小麻袋。走近一看,发现小麻袋鼓鼓的,像是装满了粮食。娥妮儿大声招呼着梅妮儿和兰英过来看。

这是村东的南北大路。各村的马车、牛车、拖拉机来来往往的很多。很可能是从某辆车上颠掉下来,滚落到路边的草丛里。赶车着的忙着赶路,没有发现。

梅妮儿姐仨隔着小麻袋摸了摸,感觉里面有一颗一颗的豆状物。是粮食!

这一发现让姐仨眼睛一亮,这小袋子中若真是粮食,那可就太好了。拿回家中,磨成面,熬汤喝,或者干脆煮了吃,那可就又能苦撑许多天了。

梅妮儿小心翼翼地解开小麻袋顶上的绑绳。正要打开看看里面到底是什么粮食的时候,村里的地痞“搅屎棍”曹四贵,嘴里叼着根草,溜达着过来了。

“恁仨蹲在那里,在干啥呢?”曹四贵问道。

上次被他没收了辛苦拾来的麦穗,梅妮儿、娥妮儿不愿意搭理他,故意不说话。

这时,曹四贵已走到了近前,看到了那个细长的白麻袋。他眼睛一亮,来了精神,吐掉了嘴里的那根草,抢上前,走了两步,拨开麻袋,掏出了一把豆子来。

这豆子长的椭圆形,花纹很多,很像花豌豆,但比花豌豆又稍大一点儿,光滑饱满,甚是可爱。这可是货真价实的粮食,不是草籽儿,也不是野菜和柳树叶儿!

曹四贵看了看手中的豆子,脸上堆起了笑容,没话找话说:“娥妮儿啊,这是恁仨发现的?”

“是啊,这是不是也要没收啊?”娥妮儿没好气地说。

“不用,不用了。这回,咱们就不用交工了。不过,咱们见一面儿分一半儿,咱们是见者有份啊,行不行啊?” 曹四贵也想到了那年麦收没收麦子的事了,但仍腆着脸,讪讪地说。

“俺们捡到的,凭啥给你啊?”娥妮儿姐姐看着曹四贵说。

“不分给俺,是吧?不分给俺,俺就去大队部告发你们去。你们捡到粮食不上交,就是私心重,就是反革命走资派,就是在挖社会主义墙角。”一听,不分给他粮食,曹四贵凶狠起来,口不择言,胡乱给三个小姑娘扣起了大帽子。

这一番话还真唬住了三个小姑娘。看了看这三个小姑娘不说话了,曹四贵说:“咱们四个人平均分开,这样,就都能拿回家些粮食了,多好。填饱肚子不饿,比啥都强。”

小姐仨不想再和这个“搅屎棍”纠缠了,就同意了这个分法。这样,起码每个人还能分到一部分粮食。毕竟,填饱肚子不饿,比啥都强。曹四贵这句话说得很对啊!

四个人把豆子摊放在地上,平均分成四份儿。娥妮儿说:“这样行了吧,咱们一人一份儿。”

“不行,俺家人口多,应该多分给俺一些。”曹四贵说着,又从另外三堆里各抓了一大把过来,放在自己那一堆中。

娥妮儿急眼了,大声质问道;“你这也太不讲理了,刚才明明说好的平均分开,你这还是平均分开吗?”

“这就是平均分开啊,平均分开后,俺才抓的啊。”曹四贵又耍开了无赖。

娥妮儿听后,生气了,还想再说几句。梅妮儿抓了抓娥妮儿的手,示意她别说了。娥妮儿生气地把头扭到一边,一句话也不说了。

曹四贵见三个小姑娘不说话了,就笑滋滋地脱下褂子来,铺在地上,小心地把豆子捧到褂子上。初春的天气还有些凉,曹四贵就这样光着上身,抱着包满粮食的褂子,乐滋滋地回家去了。

曹四贵走后,娥妮儿噘着嘴对梅妮儿说:“你刚才拽我干嘛?我就要和他理论理论,一个大人也没个大人样!”

梅妮儿笑着说:“娥妮儿姐姐,他是个出了名的‘搅屎棍’。全村人都知道他不论理,你还和他论理,有什么好说的呢。再说了,他有七个儿子,都等着他吃饭呢,咱们就让让他,他也怪可怜的。”

听梅妮儿这么一说,娥妮儿的气才消了。姐仨收拾了地上的豆子,各自用篮子、袋子、包袱皮儿包着回家。

回家路上,兰英向梅妮儿要鞋样子。兰英要给爹做双新鞋。爹的鞋实在是烂得不像样子了。梅妮儿答应着,说等晚上吃完饭以后就给兰英送过去。

到家后,梅妮儿把带回来的粮食给娘看。娘说:“看着很像花豌豆,但又要大一些。先放这儿吧,明天上磨推推,磨成豆面子吃。”

吃完晚饭后,梅妮儿从鞋样本里找出爹的鞋样子。折叠好了,放在右口袋里,要给兰英送去。兰英家住在村子的最南边儿,梅妮儿出门后向南走。

美林村的夜晚是静谧的祥和的,偶尔会传来几声狗叫声。梅妮儿抬头看了一眼夜空,乡村的夜色美丽又纯粹。黑蓝的夜空中,繁星点点,在冲她眨着眼睛。群星组成的天河,在初春里正呈西北东南方向。梅妮儿想起老耿大爷讲过,天河两岸住着牛郎与织女,每年七月七才能见一面,由花喜鹊来搭鹊桥......

正想着牛郎与织女呢,梅妮儿突然听到一声怪叫。梅妮儿顺着怪叫的声音看去,原来是曹四贵的家。曹四贵的家只有北屋,连个院墙也没有。梅妮儿想,曹四贵平素里的最是无赖不讲理惯了,他家的事儿还是少管为妙。梅妮儿继续往南走。可没走几步,又传来了尖利的的怪叫声,肯定是出了什么事儿!梅妮儿壮了壮胆子,走到曹四贵家的门口。

曹四贵的家,简陋至极,几乎什么都缺,就是不缺儿子。昏黄的灯光下,七个儿子现在横七竖八地在屋里,有趴着的,有躺着的,有坐在饭桌前的。七个儿子待的地方不同,但表情都一样,都翻着白眼儿,口吐白沫,昏睡的,或精神亢奋的。曹四贵正拿着菜刀在空中劈来劈去,嘴里还含糊不清地喊着:“我是天王老子,怕你个球啊!看你们能把我咋样!”曹四贵的哑巴老婆则躺在门后面,口吐着白沫,一动也不动。

看到这一幕,梅妮儿吓坏了,赶快去找爹和耿大爷来。娥妮儿姐姐也一起来了。到了曹四贵家中一看,爹和耿大爷先夺下曹四贵手中的刀,让他坐在凳子上。曹四贵还是处于亢奋状态中,手舞足蹈,口吐白沫,还乱叫个不停。

爹和耿大爷发现曹四贵一家人都在口吐白沫。“坏了,肯定是中毒了,梅妮儿、娥妮儿,快去叫咱队里的赤脚医生周大夫去。”耿大爷喊道。

很快,梅妮儿娥妮儿就把周大夫叫来了。周大夫背着大药箱子来到曹四贵家的时候,曹四贵家门口儿已经围满了人。四邻听到他家这么大的动静,都过来看看是怎么回事儿。

周大夫和梅妮儿娥妮儿分开人群,挤进屋里。村里的大队长老田也来了。周大夫查看了曹四贵,又翻了翻几个儿子的眼皮后说:“中毒了,这一家人都中毒了。”

周大夫看见曹四贵家饭桌上的碗里还有几颗剩下的豆子。他拿起一颗豆子,仔细观瞧,又闻了闻,然后放入口中尝了一下,接着又吐了出来后,说:“就是它了,这是大麻子仁,是药材。使用适量,能治病。过量服用,就会中毒。轻则口吐白沫,神志不清,重则癫狂,胡言乱语。”

田队长和耿大爷忙问周大夫:“这可咋办?这一大家人还有救吗?”

周大夫说:“放心。还有救,不过,咱得马上送他们去县城医院。咱大队医务室治不了。咱们得快点。晚了,就都会有生命危险了。”

耿大爷说:“那咱就赶紧地送县城医院吧,甭等了。”

“这会儿还真不巧了,咱大队的拖拉机手陪着他老婆回老家梁山探亲去了。咋就这么不巧呢,早不走晚不走,偏偏这个时候走。这人命关天的,咱大队谁又会开拖拉机呢?你说急人不急人!”田队长急地挠着头在屋里转来转去地说道。

“我会开拖拉机。”从门口传来一个声音。

大家循声看去,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小伙子走进屋来。原来是乡里新派来的民兵连长蒋尚军。

梅妮儿突然感觉这一幕真像在演电影呢,关键时刻,英雄人物及时登场,以解燃眉之急。梅妮儿想着,也不由顺着众人的目光看去。这蒋尚军长得高大魁梧,面孔帅气硬朗,男子汉气概十足。是乡里刚刚派到美林村来训练民兵的。

“你真会开拖拉机?”田队长半信半疑地问道。

“对啊,我会开拖拉机。在部队的时候,我就开大车。复员回家后,在俺村里也开过几回拖拉机。”蒋尚军答道。听他这么一说,屋里屋外紧张的气氛顿时缓和了一些。这下,曹四贵一家终于有救了!

“那真是太好了!你快去,把咱大队的拖拉机开过来。咱们拉着他们一家人,去县城医院看病去。这是大队部的钥匙。”田队长赶紧递上钥匙。蒋尚军接过钥匙,快步向大队部跑去。

蒋尚军开着拖拉机来了之后,四邻八舍的也不管平时曹四贵多么飞扬跋扈不讲理了,都上前七手八脚的帮忙,把他一家人抬上了拖拉机。

田队长、耿大爷还有梅妮儿的爹也跟着拖拉机一起去县城医院了。目送拖拉机走远了,乡亲们才各自回家了。

梅妮儿和娥妮儿姐姐走在回家的路上,天已很晚了,有些凉意。梅妮儿把手伸入衣服口袋中取暖御寒,突然她的右手像烫着一样抽了出来。

“兰英!不知兰英一家吃了大麻籽仁了没?”梅妮儿对娥妮儿姐姐说。

“快!咱们一起去看看!”娥妮儿姐姐也着急地说,

梅妮儿在心里祈祷着:兰英啊,你们一家可千万不能吃了这大麻籽仁啊,你们家可不能再出事儿了!快点儿跑,加油,梅妮儿!......

作者简介:王文娟,垦利实验中学,英语教师。珍惜生命中每一个小确幸,每一次些微的感动。记录生活悲喜瞬间,书写七彩快意人生。诗舞远方趁年华。

点击欣赏作者近期作品:

加油,梅妮儿!【七】

加油,梅妮儿!【六】

加油,梅妮儿!【五】

加油,梅妮儿!【四】

加油,梅妮儿!【三】

加油,梅妮儿!【二】

加油,梅妮儿!

天下无“贼”

父亲的芳华

花开月正圆

东营微文化编辑部

顾问:陈谨之  橄榄绿   鲁北   清泉

主编:郝立霞

副主编:张永君   郝立新 

编辑:张旋   任晓娣   吕娟娟   文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薄荷苗儿
看红色经典《铜墙铁壁》
薛岙粮站码头
这样切西瓜就没籽儿!
有为谈幽默(九)
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入围散文作品—《推磨的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