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的奶奶

“东营微文化”为东营市作协重点扶持文学公众号。平台宗旨:体现人性本真,歌颂人间温暖,传播正能量......关注微信公众号“东营微文化”,每天推送有温度的文字!

我的奶奶

作者|王志泉  摄影|王高山  编辑|茶醉

我的奶奶,民国八年 (1919年)出生在菏泽市郓城县黄安镇管庄村。那时的女孩子,都还沿袭旧社会的陋习——裹脚,所以我记忆中的奶奶是个小脚。

奶奶在姊妹排行中是老小,上边有五个哥哥,一个姐姐。大哥大姐都比奶奶大好多岁,所以在家里老姥爷最疼爱奶奶。奶奶十八岁那年,黄河决口闹水患,国家也战乱,奶奶一家人开始背井离乡逃避水灾和战乱,一路北上来到了利津县明集乡马镇广村,那时的利津还算是太平的。一个老姑曾说起过,奶奶刚到我们村时,由于饥饿导致营养不良,头发稀疏都快掉光了。

到了村里的第二年,十九岁的奶奶经人介绍嫁给了三十七岁的爷爷,爷爷是二婚,前奶奶和爷爷结婚没几年就去世了,没有留下孩子。提起结婚那档子事,奶奶说过,没有要啥彩礼,就是吃了顿饱饭,那年代平时总吃不饱。

结婚头几年,奶奶和爷爷过得很平淡,爷爷会做木工活,经常帮人家做家具,奶奶就在家看孩子做饭。奶奶是个很勤快的人,她每天都起得很早做着家务,有时忙完自己家的,还去给左邻右舍帮忙。

奶奶生了六个孩子,四男两女。我爸最小,大爷和二大爷,没成年就夭折了,奶奶说都是拉肚子死的。我估计要是搁到现在,吃点PPA就好了,但是在那个年代得上痢疾却是要命的。

时光过得很快,转眼到了解放以后。有一年,爷爷去了张店五零一军工厂干活,家里的活都落在奶奶的身上了。有一次种豆子,那个时候是花钱雇人给耩地。奶奶不知道这里边还有道道,中午吃饭没管人家酒,下午那耩地的人,就把豆子播种浅了。种过地的人都知道,耩地是个技术活,浅了深了都出不好苗,发芽率很低。这可咋整啊,把奶奶给愁坏了,俗语说得好,有苗望收啊,耩地耩的这样还能出好苗么?回到家奶奶晚饭也没吃,脑子里光想这个事,天慢慢黑了,也起风了,奶奶突然觉得这天好像要下雨。那个时候没有天气预报,全凭老人们多年的一些生活经验。奶奶拿上绳子扛起一把凳子,去了地里。旧时的凳子,就是那种坐四个人的长条凳。她把凳子扁倒,两端拴上绳子拖动凳子,把土盖到豆子上,用来提高豆子发芽率,奶奶一直干到深夜,双肩勒出道道血丝。下半夜还真下了场很大的雨,结果豆子苗出得很好,其他人家耩地耩得深的,豆田地板结住了,豆苗没有出好。那一年奶奶过了个丰收年,以后奶奶常拿这件事教导我,有时候坏事也能变好。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姑、二姑、三大爷、我爸都成了家,奶奶和爷爷变老了,但他们越来越开心,因为国家政策好,日子也在一天天地变好,人们都能吃饱饭了。

1983年,也就是我四岁的那年,爷爷去世了。我对爷爷最深刻的印象,就是我喜欢让我奶奶背着时,爷爷老是说我,看捏么大(方言,那么大)个孩儿了,还让你奶奶背啊,你奶奶不累么?听到爷爷的话我就撅起了小嘴,一脸的不乐意,最后奶奶还是说好话把我哄开心了,这是我对爷爷唯一的记忆。爷爷的去世对奶奶影响挺大的,那段时间奶奶的话少了,人也苍老了许多。我知道,那个时候他们没有轰轰烈烈海誓山盟般的爱情。但奶奶深爱着爷爷,很专一地爱着他,虽然年龄差好多,但他们生活平淡安静祥和,是真爱。时间是治疗悲伤的良药,奶奶是个坚强的女人,慢慢地奶奶从悲痛中走了出来。

七岁的时候,我上学了。那时的学校离家很近,就在我家老屋后面,隔着一条路,上学不用送,天天自己去。学校很简陋,有两间教室和一间办公室,都是那种复合班。学校一共四个年级,就是一年级和四年级在一间教室,二年级和三年级在另一间教室。办公室兼老师的宿舍,学校里就两个老师。一个是本村的刘増乐老师,一个是离我们村七八里地灶刘村的刘新华老师。

那时候上课,咋上?就是一年级上课的时候,四年级的学生自习;四年级学生上课的时候,一年级的学生自习。二三年级也是这种模式,五年级就要搬到相邻的马一村上课。四个班级,两个老师,老师的负累可想而知。有时候奶奶做好吃的,就让我给老师端点去,说他们为了村里的孩子们很辛苦,犒劳一下。有时候老师们干脆不做饭,直接去奶奶家吃。一来二去两个老师也把奶奶家当成自己家。奶奶的热心肠,在三里五村是出了名的,许多年后有时遇见老师们,见面就先提到奶奶,看来奶奶影响到的不仅有我。

上小学的日子很开心,那时作业很少,一般很快就做完了,然后就可以玩了。那时没有电,电视更没有,手机和王者荣耀就更别提了,也就是和几个小伙伴们捉迷藏。再就是看完红色电影,模仿里边的剧情,天天嘻戏打闹。

我还有个小爱好,就是抓鱼,那时候水深的地方,大人们都不让去,是禁地。我们那时就发明了不下水,拿个罐头瓶子,上边拴个绳,里边放点诱饵,放到浅水区,当小鱼进去吃食,我们就把瓶子提出水面,那样鱼就被抓上来了。抓上十几条小鱼拿回家,直接到我奶奶屋,不敢去我妈那里,我妈闲麻烦,鱼太小也太少,太难拾掇,不给做,有时候就给扔了。我干脆也直接找我奶奶去,奶奶从来不嫌麻烦。先把小鱼一个个地拾掇干净,撒点盐腌一下,然后弄点面糊裹一下,起锅烧油煎鱼,煎鱼是个技术活,柴火的大小,油的多少,面的薄厚,都要掌握好,奶奶每次都把小鱼煎得两面金黄,吃起来酥脆,回味无穷,那小鱼是真香啊。

下过雨后,去地里拾蘑菇。拿回家来,交给奶奶,奶奶给我做烧蘑菇。具体咋做,也就是和现在烧烤摊,锡纸菜做法类似。但是那个时候没有锡纸,拿蓖麻叶子包裹起来,里边放上葱和盐油,再也没有别的调料了。放到灶窟里烧,等着烧的蓖麻叶子快要烧焦了,蘑菇就熟了。打开后带有蓖麻叶的青香味,野蘑菇的鲜味,扑鼻而来。太好吃了,太香了,那个味道到现在也忘不了。

奶奶做的烧蘑菇和煎小鱼,我这辈子也忘不了。奶奶是个不嫌麻烦的好厨师。

1987年我八岁,跟着奶奶睡。那年弟弟出生了。看弟弟的工作,又落在奶奶的身上了。弟弟小时很淘气,奶奶看他挺累的,可能奶奶年龄也大了,体力也不行了。奶奶70岁的那年小妹出生了,她比弟弟小两岁。

爸爸和妈妈每天都去地里干活,看着他们俩,成了奶奶艰巨的任务。奶奶每天都是高负荷运转,害怕他俩磕着碰着,还得给一家人做饭。所以我放了学,会帮奶奶做一些家务。比如说抱点柴草了,提桶水了,临时当一下小保姆,看着两个调皮的弟弟和妹妹,时间长了我可看不了啊,他们俩太顽皮了。

有一次我放学回来,奶奶在做饭,让我看着他俩。刚开始我领他俩做游戏,玩了一会,我同学来了,说讨论个数学题,我俩进屋没多大会,弟弟就在妹妹的怂恿下,把腌咸菜的坛子给砸了。那里边不光有咸菜,还有奶奶腌的几个咸鸭蛋,也跟着遭了殃,这时奶奶从屋出来,不但没有训我和弟弟妹妹,而且还安慰他俩个,说打了坛子不要紧,没让瓷片刮破手就行,还说岁岁平安。这么多年,无论我们做错什么事,奶奶从来没发过脾气。我妈常说,很少人能做到你奶奶这一点,包括她。

生活酸甜苦辣,是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的。我二十五岁的那年,八十五岁的奶奶离开了我们。我时常回忆起奶奶在的时候,那些快乐时光。奶奶是个普通人,是个平凡人,但从她身上学到了很多让我受益一生的做人的道理。

作者简介:王志泉,男,1979年生,利津县明集乡人,爱好看书,运动,电工,现在东营北控水务工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作文《熟悉的人的一件事》范例文集锦
刘平:英子今年十一岁
石头的眼泪 / 广东林淳如 四年级
【小荷尖】唐宇晨||​​思念
吴江11岁女孩没肉吃 生日礼物是豆腐乳
《华中文学》儿童文学作品精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