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吃 饭

“东营微文化”为东营市作协重点扶持文学公众号。平台宗旨:体现人性本真,歌颂人间温暖,传播正能量......关注微信公众号“东营微文化”,每天推送有温度的文字!


吃饭

文宁德华

图武燕民

民以食为天。

中国人企盼了多少年的共同心愿,就是“吃饱饭”。

翻开中国浩瀚的历史画卷,哪一次农民革命不与“吃饭”连在一起?李自成要“均田地”,洪秀全要“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这无疑就是让“天下人”都能获得土地,种出粮食,解决“吃饭”问题。

然而,多少年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辛辛苦苦种植粮食,到头来还是填不饱肚皮,1978年以前,一直没有解决“吃饭”问题。

                          ——作者题记

我刚记事的时候,正是三年自然灾害生活最困难的时期,顿顿吃的是菜谷渣,大人们连菜谷渣都捞不着吃,只有吃草根、树叶、树皮。有一次我感冒发烧,两天没吃东西,母亲急了,就用全家人一天的饭票到生产队食堂里买回来一个棒子(玉米)面饼子给我吃。

我从母亲手里接过饼子,先闻到了一股非常浓烈、特别诱人的香味,一下子就勾起了我强烈的食欲,没几口就吃了半拉。突然,我两手紧紧攥着半拉饼子,任凭肚子里的馋虫嗷嗷直叫,却再也不吃了。为啥呢?因为我一下子发现了一个冷冰冰的现实:吃完就没有了!一股发自内心深处的失落感甚至是恐惧感油然而生。我攥着饼子舍不得吃,就捡拾掉到炕席上的饼子小颗粒吃。这时,我突发奇想……我开始吃饼子,但在咬饼子的时候,就刻意的、尽量的多掉些颗粒。等这半拉饼子吃完以后,竟然从炕席上捡起了一小把饼子颗粒,我心里充满了实落落的获得感。我把这些饼子小颗粒放在左手的手心里,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一丁点儿一丁点儿的捏着吃,吃了好长时间。一个棒子面饼子终于吃完了,我的烧也退了,从炕上蹦下来蹿着玩去了。

后来生活条件好点了,不用吃糠咽菜了。有一年风调雨顺,小麦大丰收,麦秋里生产队按人口每人分了3斤小麦。我家8口人,一共分了24斤。母亲费了大半夜的时间,用石磨将小麦磨成面粉,先挖了一瓢子面粉和成面团,发起来以后,蒸了一锅白白胖胖的大面卷子,每人一个,谁也不能多吃,其实多一个也没有。我没觉得正式开始吃、也没觉出什么滋味,就把一个大面卷子吃完了,就去哄弟弟的吃,可弟弟死命地用双手抱着吃剩下的卷子说啥也不给我。当时我就非常渴望地说:“啥时候能大面卷子管够就好啦!”母亲说:“你做梦去吧,能顿顿吃上‘净面子’(纯净玉米面或高粱面不掺野菜的)干粮就知足啦!”母亲说着,就把她那个大面卷子掰了一块悄悄递给我,我接过来一溜烟跑出去了。

等我长大了,能劳动了,也懂事了,就绞尽脑汁、想方设法、冒着风险为家里增加点收入,企图解决全家人的“吃饭”难题。农忙时节,我在不耽误生产队劳动的情况下起五更睡半夜侍弄自留地。起五更——拾大粪给自留地的庄稼增加营养,睡半夜——为自留地的庄稼拔草、松土、浇水。所以,我家自留地的庄稼长得比别人家的好。但是,自留地太少,一个人就一分,种得再好也解决不了“吃饭”难题。于是,我就和父亲合计着,农闲时节偷手摸脚地搞点小创收。或推着独轮车北上,到刁口荒洼割苇子,有时候卖给利北收购站,有时候推回家来赶集去卖;或推上大豆南下,到昌乐、安丘换地瓜干,卖苦力挣点差价,除弥补全家糊口的口粮缺口外,还要到集上卖点,换取必须的灯油、火柴、食盐等零花钱。餐风露宿、晓行夜住、挥汗如雨的代价,换来的只是“吃饭”问题有所缓解,终究还是摆脱不了“没啥吃”的困扰。

生产队里也搞过副业创收。办过窑场,组织劳力挖坯子烧青砖,我父亲就在窑场干过;开过弓房,轧棉花、弹套子,周围好多村的人都来加工棉花、翻新被套;组织劳力工程队到油田装卸车,到盐场挖盐池,到造纸厂推土垫厂房地基,我都参加过。这些项目,收入都不错,但还是没有解决全村人的“吃饭”难题。

我说啥也没想到,父亲也没想到,全村人也没想到,就这个“包产到户”,没费吹灰之力,就轻而易举地、轻轻松松地解决了老百姓的“吃饭”难题。

1980年春天,生产队的土地分到了各家各户。我和父亲经过细心合计,先在8亩一等好地上种上了生长期短的春玉米,其他“碱场地”,要一块一块的分别治理后,再酌情种植。3个月以后,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我家收了1000多斤春玉米,第一次一日三餐吃上了“净面子”干粮,一下子解决了全家人的“吃饭”难题。到了秋上,春玉米倒茬后,在这8亩一等好地上种上了“鲁麦13”号良种小麦。1981年麦秋,我家一下子就打了4000多斤麦子!父亲套上小毛驴地排车,把最好的“上扬头”麦子拉到虎滩粮所交上公粮。然后,我们全家人一齐努力,把家里的水缸、箱子、柜子、麻袋、口袋、布袋子等等,都装满了麦子,摆满了屋里的角角落落,空空荡荡多年的土坯屋里,一下子充盈起来。尽管装麦子的麻袋、口袋、袋子有长有短、有粗有细,摆起来、摞起来很不整齐,但是,咋看咋好看,咋看咋顺眼,咋看咋舒坦。

这天晚上,我睡到半夜里醒来,看到父亲抚摸着一摞摞盛满小麦的麻袋,笑了,笑得很开心。突然,父亲又哭了,哭得很伤心。

我害怕了,跳下炕攥起父亲的手问:“爹、爹,您这是咋啦?”

父亲说:“好孩子啊,我是高兴啊,咱总算是熬到好时候了。从今往后哇,让恁姊妹六个顿顿吃大面卷子,不分着吃,愿意吃多少就吃多少,管够!”

“噢——,好喽——,大面卷子管够喽——!”

我的四个妹妹和一个小兄弟在被窝里一起欢呼起来。

这时,天已经放亮,我和父亲将大半口袋麦子用小推车推到大队的磨坊里加工“八一面”(一百斤小麦出八十一斤面粉),准备蒸大面卷子。磨坊里,面粉加工机一夜没停,全村人都来加工面粉,孩子们都要吃大面卷子。排号两个多小时,我家的麦子才加成面粉。中午,在我们全家所有人的记忆中第一次无限制地、尽情地吃了一顿纯白面的大面卷子。

吃着大面卷子,父亲对我们说:“孩子们啊,为让你们吃饱饭,我费了多少心、出了多少力啊,可你们还是没少挨饿。现在好了,不光不挨饿了,还吃上了大面卷子,真是做梦也没想到哇……总算是赶上好时候了,咱可不能抛福哇!”

编辑丨任晓娣


作者简介:

宁德华,网名息事凝人,利津盐窝虎滩人,生在农村,长在乡下,工作在县城,“农民记者”退休,闲暇无事喜欢回忆往事,能与大家共享也是幸事,若能引起共鸣更是享受。

点击欣赏作者近期作品:

戒 烟 秘 方

铭刻在心底的感动

逛 县 城

路·桥·车 ——东营发展三部曲

东营微文化编辑部

顾问:陈谨之  橄榄绿   鲁北   清泉

主编:郝立霞

副主编:张永君   郝立新 

编辑:任晓娣   吕娟娟   茶醉   文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家事春秋】敢骂老天的父亲 | 散文 马其亚
扫麦子
夷陵评论||新作快递:周长定散文又二题
【自留地】/郭旭
日记连载 ‖ 初三篇(18):病房读书和丰收年
又闻月饼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