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的姥姥

“东营微文化”为东营市作协重点扶持文学公众号。平台宗旨:体现人性本真,歌颂人间温暖,传播正能量......关注微信公众号“东营微文化”,每天推送有温度的文字!

我的姥姥

作者|李芳  摄影|旅途   编辑|茶醉

生活中总有那么一句话或一个眼神,如同静谧午后传来悠扬的笛声,也如同平静湖面荡开的涟漪,拨动我们内心深处。时光荏苒,沉淀下我们最珍贵的记忆!  

每周三的教研活动是我的最爱,是提升教师专业成长的精神大餐。我非常珍惜这次教研机会,把手机调至静音状态,左手扶书,右手执笔,可谓是全身感官总动员。研讨中,忽然我的手机屏幕闪烁起来,定睛一看是小姨打来的。估计也没啥重要事情,便按掉触屏,发短信回去问:“小姨有事吗?我在教研,完成后给您回话。”一会儿屏幕出现了短短一行字:“没有什么事,就是你姥姥想你妈了”。

看到这行字的一刹那,我不淡定了,心情也不美丽了,准备参与热烈讨论的思维也出现了混沌。最疼爱我的姥姥好像有半年没见了,还有很长时间没有给妈打电话了,霎那间竟心酸起来。生活中不仅有眼前的一切,还有诗和远方,这诗和远方随着年龄的增长更多赋予给我的就是亲情,而我却似乎因为忙碌忽略了这世界上最亲的人,一时间思绪开始纷飞……

在农村传统观念“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思想的影响下,让我在上小班的年龄有了妹妹,上大班的年龄有了弟弟。爸爸是一名海员,一年就回家三两次。村子里没有幼儿园,我是在姥姥家长大的,直到七岁那年回村子里上小学,之后一直保持着每周六下午回姥姥家、周日下午再回自己家的习惯。我沿着水渠,一路看着两旁的庄稼,品尝着只有农村孩子才能摘到的小洋茄子(草长植物的一种红甜果实),十多分钟就会徒步到姥姥家,这种习惯延续到上中学。

看到小姨简短的回复,热烈的教研活动顿时被心中的愧疚冲淡。我再也无心参与,一心想着姥姥爱吃啥,恨不得立马就飞回去。当机立断与同事换了午班,买了姥姥最爱吃的雪红果和糕点,坐在车上想象着看到他们的各种场景。刚走进大门,一切如我想象中的样子,姥娘姥爷坐在阳台里悠闲地喝茶剥豆,就如同以前的每个冬日暖阳。好像我不曾离开过,好像我天天来过:“芳芳回来了”,姥爷姥娘热情招呼我,熟悉的声音,暖暖的语调……一切如故,我心里暖暖的,自责感也稍稍淡了许多。

抬头仰望桌子上摆放的相框,小时候的、最初工作的、旅游的、结婚的、我家大孩的百日照……,关于我的照片竟占据了相框的“半壁江山”。姥姥忙活着,用自家的绿豆面粉做成绿豆丸子,临走时还非得让我带上她攒了许久的笨鸡蛋……

我亲爱的姥姥出生于上世纪30年代的地主家庭。家中殷实,姥姥出嫁时的雕花桌子、箱子上的物件都是纯铜的,还有两个清末的花瓶,瓶子上面的图案是宫女绣球图,下面印着某某官窑字样。一个几层能移动的摆放菜肴食物的大木柜子,可以说是全村人红白公事借用的大物件,后来我在老舍写的《北京的年味》这本书中的插图中得知,这一大物件的名字叫食盒。家中也有很多金银簪子,无奈那时候都拿去换粮食了。姥姥曾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知书达理。姥姥常说起她自己的父亲,深邃的眼睛望着远处,语气中带着敬重与思念,据姥姥回忆在她十多岁的时候老姥爷已经买好了去上海的火车票,可老姥娘却死活不愿意逃离,无奈生不逢时,姥娘也由千金小姐变成了灰姑娘,接下来新中国成立以后赶上文革,老姥爷整天挨批斗,生活中多了些许雾霾的色彩……

姥姥非常热爱生活,有独特的眼光。姥姥可不是村子里一般的老人,用小姨的话来说姥娘这辈子虽然生活在村子里,却是一个很懂生活品味的人。她给三姨剪完头发后,三姨去垦利赶集,被人家追问是哪家理发馆剪的,咋这么好看!现在看着三姨那时候的照片,那发型就是当下最流行的沙宣头。在我十六七岁的时候,有一次周末去姥姥家,方桌上摆着两个镶着钻的小发夹,原来姥姥去经销买馒头的时候给我买的,在那个一角钱能买五个黑线卡子的年代,姥姥却花了一元六角钱,给我买了两个小夹子,现在想想的确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

姥姥厨艺很好,四季的饭桌上都散发着诱人的味道。二月二的雪豆、夏天的炒面,秋季里的辣酱、甜酱,冬天的豆豉,普通的食材经她的手都会变得有滋有味。姥娘画画也特别好。上世纪90年代的村子里,冬季没啥农活,小姑娘们都会找姥娘来画鞋样子纳鞋垫,不用打草稿十多分钟就跃然纸上。吉祥花鸟、富贵有余各色图案一应俱全。衣服可以旧,但是不可以脏、乱。全家那衣服都是由姥姥裁剪、修补,她做的衣服都特别有灵气,全家人穿着出去都特别的有精气神儿。现在都八十多岁的年纪,还给孩子们做棉衣裳。村子里有结婚的姑娘,也都会在前一天请她去“开脸”……

姥姥最喜欢喝茶。早起后大锅烧开水,沏一壶茶,听单田芳的评书,便开启了一天的劳作。这里面有个规矩:听评书的时候,一家人是不允许说话的,也包括我,直到单田芳说到: “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单爷爷充满磁性沙哑的声音,在我的脑海中现在都很清晰。小时候跟随姥姥的日子,不仅仅是每日餐桌上的评书故事。我还听说过草民朱元璋的城门开的传说故事;还有朝鲜领袖金正日的传奇故事;童话故事参娃子的故事;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姥姥可谓是我的文学启蒙者。

姥姥教给我许多做人的道理,记得刚刚毕业那年,被分配到了一个偏远的乡镇。我很是郁闷,从县城坐车回到镇上,我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样骑着自行车回家的。回家后我趴在炕上倒头就哭,姥姥在灶堂里一边烧火一边安慰我说:“该吃哪口饭就吃哪口饭,这都是老天爷早安排好的,路还长,好好工作有机会考到城里去。”真的,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苦尽甘来,我也如愿以偿!

工作的需要,我曾远赴长沙去学习蒙特梭利课程,一进门蒙特梭利的画像就给了我别样的感觉:知性、深邃的眼睛,是那么的熟悉、亲切。12天的密集培训紧张有序地悄然进行着,每天累了学不下去的时候,我就会抬头仰望教室中的画像,仿佛顿时就有了学习的动力,结业证书拿到以后我再次仰望画像,突然觉察到:这眼睛不就是姥姥的眼睛吗?如此神似,怪不得一见如故,姥姥那一代人由于历史的原因淹没了多少个人才啊,真是可惜了!姥姥如果出生在我这个年代,当个大学的教授一点儿也不为过……我一直这么认为!

回家一趟,看到姥姥姥爷身体硬朗,我心安了许多,发誓从今以后定期回去一趟,常回家看看,才不至于在“子欲养而亲不在”时徒悲伤。现世安稳,岁月静好,回念过往,满满的幸福。在即将不惑的年纪还有至亲的陪伴,幸福足矣!

作者简介:

李芳,就职于东营市利津县第二实验幼儿园 。

点击欣赏作者近期作品:

爱之协奏曲

我输给了孩子

东营微文化编辑部

顾问:陈谨之  橄榄绿   鲁北   清泉

主编:郝立霞

副主编:张永君   郝立新 

编辑:任晓娣   吕娟娟   茶醉   文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散文||我的姥姥
第1817期:新人驾到:姥姥家【常芳】
姥爷:来世,我还要做您的外孙。
大襟褂子 · 中山装
【天下爹娘】就算头发白完了,娘也想回娘家
姥姥和姥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