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箱苹果

“东营微文化”为东营市作协重点扶持文学公众号。平台宗旨:体现人性本真,歌颂人间温暖,传播正能量......关注微信公众号“东营微文化”,每天推送有温度的文字!

一箱苹果  

作者丨施炳刚    编辑丨小憩   摄影丨刘文明

记忆,有时候就像一堆看似早已熄灭的柴火,如果有阵风刚好吹过或者被人稍微撩拨,就会引发熊熊大火。

我的心里,一直有一个温暖的难以忘却的记忆。

记得从部队复员回老家时,我把行李装在一个大箱子里,邮寄回家。父亲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我的东西从邮局取了回来。

“这箱子怎么这么重?里面都装了些啥呀?”父亲有点好奇。

我小心翼翼地打开大箱子,里面除了几套换洗的衣服外,全部是书籍。箱子的最中间,有个一尺见方的小纸箱,被我用秋衣秋裤严严实实地包裹着。父母不约而同地看着我,一脸疑惑。我狡黠地一笑,双手托起小纸箱,轻轻地放在饭桌上。我轻轻撕开包装带,打开来,一股淡淡的水果香扑鼻而来。

“一箱苹果!哪里来的苹果?”两位老人同时问我。

我的老家在祖国的第三大岛——崇明岛上,虽属鱼米之乡,但在物质十分匮乏又要大割资本主义尾巴的那个年代,很少有人家种植果树。偶尔有几户胆大的,在宅边或沟沿上种上一两棵桃树或柿子树。一到果树成熟的季节,早被村里的孩子惦记上了,哪根树枝上长了几个果实,闭着眼睛也能记得清清楚楚,一有机会,就去偷摘了,一饱口福。

我们家是不种的。

我曾问过母亲,水果那么好吃,我们家怎么不种。

“哎!”母亲叹了口气,我感觉到了母亲的无奈。

“种了果树会遮田,家里姊妹兄弟多,自留地又少,全部种上蔬菜都不够一家人吃的,哪里还有闲田种果树呀!”

上初一那年,偶尔发现老宅猪圈旁边,意外地长出了一棵桃树,我高兴地将它围起来,除草施肥,期待它快快长大。大哥说这是毛桃,结的果子又小又酸,不好吃,必须要嫁接过了才行。我把它移栽到了屋后的自留地里,并缠着大哥帮忙嫁接。一个雨天,队里没出工,大哥拿着一把小刀,去那家能结出诱人桃子的树上,切下一支刚发芽的枝条,一头削成扁扁的鸭嘴状,然后在我移栽的那棵树上,挑选了一根粗细差不多的树枝,斜斜地切开一个口子(大约有树枝的一半深度),轻轻地插入那根鸭嘴状的枝条,再用布条一圈一圈地包扎好。我天天观察,发现嫁接在枝丫上那鲜亮饱满的嫩芽,慢慢失去水分,快瘪了的时候,再脱去两片外壳,然后又慢慢地鼓起来,长出绿叶——终于成活了,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后来,听人说桃树还可以嫁接到柳树上,我就学着大哥的样,在某个春天里,做了几次嫁接的尝试,好像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最后长没长成桃树,有没有结出果实,早已记不清了。

而上海的气候土壤,是不适合种植苹果的。

我很小的时候,家里仅靠父母和哥哥姐姐挣工分,到了年终一起结算,只有一点微薄的收入,勉强度日。平日里,别说买苹果吃了,见都很少见。

所以当父母看到我带回一箱苹果,充满了惊奇和惊喜。

我告诉他们,这箱苹果,是一位山东籍的战友,从老家探亲回部队时,特意带过来送给我的。我想,还有不到三个月就要退伍了,何不好好地保存起来,带回家来,和家人们一起分享。

就这样,这一箱苹果,除了给同寝室的战友每人品尝了一个外,我自己一个也舍不得吃。我把它们一个一个用旧报纸妥妥贴贴地包裹着,藏在我工作的档案室里。我那时在部队做文书,有一间档案室。每隔几天,我就把苹果拿出来看看,闻闻果香。尽管垂涎欲滴,但终究忍住了。

这箱苹果,个头都只有鸭蛋般大小,不知道是战友自己家里种的,还是从老家买来的。和现在超市里的大苹果相比,它们的个头实在太小了。但是我相信,这些苹果一定是原生态的,绝对不会有农药或者添加生长素,表面更不会涂蜡。当我一个个剥开报纸,原本黄里透红、光亮诱人的苹果早已没有了光泽,果皮也已经皱巴巴了。

最终,这一箱苹果,父母按照个头大小进行搭配后,作为部队退伍回来的弟弟的心意,一一分给了我的几个哥哥姐姐。

说起来,我和山东很有缘分,对山东人也一直心存好感,不仅仅是这一箱苹果的缘故。那时连队里有不少山东籍的战友,一个班里就有两个。我们的技师是山东人,后来调任过来的指导员也是山东临沂的。战友之间、上下级之间,关系十分融洽,我还差点成了山东的女婿呢。

指导员的夫人来部队探亲,对我印象不错,想替我做媒,把他们家的堂妹介绍给我。我是很乐意的,觉得异地婚姻,距离远,后代会聪明。可惜遭到家里人一致反对。那时候,只有很穷的人家,才会娶外地媳妇的。最终我没能拗过社会偏见,只能带着遗憾作罢。

如今,水果早已不是稀罕物了,十几块几十块钱一斤的水果比比皆是。而苹果更是走进了寻常百姓家,成了生活的必需品。

那一箱苹果,在现在看来,是那么不起眼,但在那个特定的年代里,却弥足珍贵。那里面,是浓浓的战友情深。那甜甜的果香,即使过去了几十年,依然萦绕在我的心间。

作者简介:

施炳刚,笔名方柔,生于1962年,上海崇明岛人,曾任部队文书,农场广播电视台记者与编辑。现从事金融证券业。

点击欣赏作者部分作品:

农民管乐队

吃缸聚

咸鸭蛋

嗨!那年的主战场

小姨家的快乐时光

魅力山东

摊面饼

粽子情

哑舅

年轻的秘诀

东营微文化编辑部

顾问:陈谨之  橄榄绿   鲁北   清泉

主编:郝立霞

副主编:张永君   郝立新 

编辑:任晓娣   吕娟娟   茶醉   文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果树种植:桃树收获后管理
果树管理销售实例
桃树梨树别种了,此果树果肉鲜美,好看又好养,比西瓜都甜!
为什么桃树不宜与梨、苹果等果树混栽
山东东营
“八一”建军节,冠县籍退役军人请求归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