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治黄”记忆

《东营微文化》为东营市作协重点扶持文学公众号。平台宗旨:体现人性本真,歌颂人间温暖,传播正能量

“治黄”记忆

文/周曰正  编辑/晓娣

01

筑坝

携带大量泥沙奔涌而下的黄河,由于长期泥沙淤积,河床不断抬高,导致水患时有发生,严重威胁着黄河下游地区人们的生产生活安全。也因此,治理黄河,历朝历代都重视有加,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主席就发出了“一定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伟大号召,并多次亲临视察黄河。

地处黄河下游的山东省沿黄各县市,每到冬春农闲和黄河少水季节,都会派出精干的力量奔赴黄河,开始一年一度的加筑大坝治理黄河大会战。蜿蜒数百公里的黄河两岸,人声鼎沸车轮滚滚,拖拉机、汽车、牛车驴车骡马车齐头并进,各显神通,整个黄河下游热闹非凡!

济南市天桥区药山公社,地处黄河坝下,地少盐碱多,稻改前老百姓连最基本的温饱都满足不了,公社和生产队更没有先进的动力设备和牛马车辆提供。但,治黄大业从不贻误,每个生产队都会派出最精干的青壮年,拉起地排车、推起小推车跻身在治黄队伍中!

作为黄河岸边的新一代村民,我在1964年、1965年冬春均加入了药山公社的治黄大军。凭着满腔热忱和一股’傻’劲,拉起地排车,从天不亮就直奔黄河河滩开始干活。每次都把车装得满满的,若用磅称都在一吨以上,在泥泞松软的河滩土路上拼尽全身之力拉拽,弯腰几乎头拱地,周身上下汗如雨。

拉到大坝下有一条电动拉绳,把地排车猛一挂上,借助电力轻松拽上二十几米高且陡的大坝。这是个力气活,也是个技术活,力气小拉不出河滩,反应慢挂不上钩就上不了坝,有时甚至出现翻车等事故。没有地排车的就用人力推车(济南人称’推不够’),一车一车从河滩推至坝顶。每天的生活都是这样紧张劳累,数十吨上百吨的黄土就是这样运上坝顶,大坝就这样在我们的脚下一寸寸增高起来……随着嘹亮的打夯号子声,新添的土与大坝逐渐成为一体得以加固。

到了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人们开始摆脱了手推人拉的繁重体力劳动,开始采用“引黄治黄”的方式来治理黄河。即利用虹吸的原理把黄河水引到大坝外早筑好的沉沙池内沉淀,清水用来浇灌改造好的稻田,沉沙便自然留下做了新的大坝。沉沙池一般是利用大坝做围堰,一段段往前推进,使大坝自动加宽加高。据说当年黄河大坝的高度,已超过了济南火车站的钟楼。虽有点危言耸听,但确实引起国家黄河水利专家们的高度重视。

1997年10月28号承担着防洪、防凌、抗旱、减淤、发电等任务的“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顺利实现大河截流;2000年11月30日,历时6年,大坝主体全部完工,比合同工期提前了13个月。2000年1月9日,首台机组投产。2001年12月31日,工程全部竣工,总工期11年。2009年4月6日至7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水利部在郑州主持召开工程竣工验收会议,通过了小浪底工程竣工验收。

  建成后的小浪底工程由拦河大坝、泄洪建筑物和引水发电系统组成,由此成为黄河干流上的一座集减淤、防洪、防凌、供水、灌溉、发电等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水利枢纽工程。

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的建成,标志着我国的黄河治理工作有了跨越式的新发展,开启了全新的治黄新阶段。从原来单一的清淤筑坝、被动治理到主动开展综合性河域整治,定期调水调沙,改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降低河床泥沙淤积等。科技的力量和先进的理念不仅大大减轻了沿黄人民繁重的治黄任务,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也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和改善。黄河安澜入海,沿岸人民安居乐业,工农业蓬勃发展,城市乡村到处都焕发出勃勃的生机。

坝下大鲁庄

02

一九六四年秋,我们响应党和政府号召,下乡来到了位于济南洛口西黄河大坝之下的历城县药山公社大鲁庄(现属于济南市天桥区)。我们的宿舍离大坝仅有几米之远,每天夜晚,黄河涛声伴随着我们进入梦乡。
这个以“鲁”姓为主的村庄,当年仅有五十户人家,虽距黄河最近,村庄沿黄河大坝而建,但数百年却没借上黄河的光。村中的耕地多被洇成了盐碱地,“春天白茫茫,夏天水汪汪,秋季收成少,冬季去逃荒。”这里的老百姓治理黄河最积极,对引黄灌溉需求最迫切。
在济南市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引黄工程和稻改工作于1964年到1965年全面完成,从而彻底解决了大鲁庄等黄河两岸人民的基本口粮问题,家家户户吃上了名副其实的黄河大米,泉城济南的大街小巷处处飘荡着黄河大米的芬芳。引黄灌溉的成功,人民生活的改善,进一步唤起沿河百姓保护黄河治理黄河的热情!
大鲁庄,1987年为黄河安澜整体搬离大坝500米。得益于党的好政策,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在村‘两委’正确领导和亲自带领下,经过全村人三十年的不懈努力,大鲁庄由穷变富,由温饱奔到了小康。2017年,全庄统一规划、统一施工,村民们都住进了三层楼的别墅洋房里。村里的道路四通八达,直达每家大门口,为各家各户的车辆出行带来极大方便。水、电、气应有尽有,家家有存款,户户有余粮。少有所依,老有所养,全庄一派欣欣向荣的新气象,村民真正过上了幸福美满的小康生活!多次受到各级领导以及省、市新闻媒体赞扬,称其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典范”!
2019年秋,应大鲁庄乡亲们的邀请,我们当年“大鲁新社员”重返大鲁庄,重登黄河大坝。奔流不息的黄河水,涛声依旧;巍巍的黄河大坝,更加雄伟壮观。当年与我们并肩拉车治黄的老伙计们,都已是古稀老人,有的在老年公寓活动室里读书看报下象棋;有的在陪伴子孙、重孙尽享天伦之乐。每天中午,村集体给他们提供免费午餐(还有一日三餐免费者),我们高兴地与他们一起吃了午餐,两荤两素,四菜一汤,都是家常便饭,吃得格外幸福香甜……
如今的大鲁庄出门家家有小汽车代步,所有货物运输全靠大小机动车辆,曾经陪伴我们治黄的地排车、小推车早已进了博物馆。靠手推人拉治黄的日子再也不复返了。
黄河,这条千年害河,终于在英雄智慧的中国人民面前,变成了一条真正利国利民的母亲河!黄河沿岸人民终于过上了丰衣足食的幸福生活!

图丨曹新庆

作者简介:周曰正,当年治黄大军中的一代新人,济南洛口西大鲁庄村老知青,济南柴油机厂退休职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引黄工程的历史记忆(四)
“大脸猫”旅游随笔漫记《国内》〖068〗201311河南(9) (洛阳孟津黄河小浪底)
站在高高的小浪底大坝
黄河上最大的水利工程在河南,花11年建成,现在成了旅游景区
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
中游电站“小浪底”,“调水调沙”真神奇|黄河交响曲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