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消 夏

消     夏

一条黄河,一坑雨水,一片近乎原始的田园风光,一股股的热浪,一群淳朴善良的人,尽享着自然艰苦的消夏乐趣。

乘  凉

盛夏的夜晚,繁星满天、暑气熏蒸。院子里的地上铺着新麦秸打的苫子,几个孩子像“雏燕”一样,并排躺在苫子上,嗅着浓浓的麦秸香味。母亲坐在苫子边,手里拿着一把芭蕉叶扇子,一边慢悠悠地扇着驱赶蚊虫,一边讲着牛郎织女的故事。这故事母亲不知讲了多少遍,但孩子们还是要听,不明白或与原来讲得不一样的地方,还是忍不住要问。
父亲坐在小矮凳上,用小纸条和烟叶卷了一支烟,吧嗒吧嗒地抽着,烟火一闪一闪映出他饱受煎熬的面庞。母亲不时地提醒孩子们把耳鼻扑拉一下,别让蚰蜒一类的东西钻进去。每逢这时父亲总是得意地说:还是抽烟好啊,蚰蜒绝对不敢往我的耳朵里钻。这乘凉的氛围虽显清贫,但仍不失为其乐融融。

土屋的墙壁厚厚的,窗户很小,平时虽能抵御阳光的暴晒,走进屋里有一种凉爽的感觉,但一连几天的连阴雨,屋里潮乎乎的有一股霉味。
这一天,终于没有下雨,晚上云缝间还有了几颗星星。孩子们都吵着要到外边去,母亲拗不过他们,只好拿出珍贵的塑料布铺在地上,上面再铺上苫子。
父亲仰头看了看天说:这老天爷还让不让人活了,怎么还有雨啊?
大儿子问:爹,这不是有星星了吗,你怎么说还有雨呢?
正是有了这几颗星,我才说明天有雨,俗话说“久雨见星光,明晨雨更旺”啊。父亲揪心地回答。
过了一会儿,月亮出来了,大儿子说:爹,这回你不用怕了,连月亮都出来了,明天是不会再下雨了。
父亲仰头看了看月亮,沉闷地说:明天这雨还小不了,你看这“雨廓廊”挺明显呢。
啥是“雨廓廊”啊?爹。
你看到月亮周围的圈了吗?那就是“雨廓廊”;圈如果有口,那就是“风廓廊”,口朝哪边就是什么风。

母亲除了讲牛郎织女的故事,再讲就是老一辈传下来“四大仙”的故事了。孩子们开始听着新鲜,再听就害怕得浑身起鸡皮疙瘩,便相互拥在一起,谁也不敢往黑旮旯里看了。这时已近入夜,露水上来了,屋里凉爽了,母亲抱起已睡熟的小点点,大儿子卷起苫子,全家人起身进屋睡觉。农村是很忌讳夜间露天睡觉的,一是说有露水歇不过来;二是迷信老人们的说法,怕邪魔鬼祟入夜后作怪。

凫  水

大雨把庄东的窑坑注满了水,中午烈日当空,一群光屁股的半大小子正在进行“凫水”比赛。他们十几个人一字儿排开,当头的一声令下,一色的“狗刨式”向对面凫去,越凫在后边的人越吃亏,连眼睛都睁不开。狗蛋一个猛子扎下去一会就在对面露出了头,其他人纷纷吆喝:不算不算!可当头的却说:算,不管什么办法谁先到边,谁就是第一。自此大家都练扎猛子、憋气,但始终谁也没有超过狗蛋。

黄河北的玉米地里套种了大片豆角。豆角既可当菜又可当饭,是非常好的代食品。暑假后,半大小子们都愿意去河北摘豆角,活不累能挣工分,中午还能随整劳力吃绿豆饭加豆角。他们早起吃饭后坐船过河,然后在河崖头的玉米地里摘豆角,出了汗就光屁股跳进黄河,顺流而下几里路尽享波涛汹涌,比谁“站凫”好,有的露出肩膀,有的能露出胸膛,可谁也没有像老人们说的那样露出肚脐来。
那时,黄河岸边的男孩子无师自通,谁都会扑腾几下子,极少有不会凫水的。谁如果不敢光屁股凫水,别人就会笑话他是“二妮子”。

消夏文化

那时农村消夏文化说丰富多彩略显夸张,说形式多样毫不为过。在外住宿的劳力们劳累了一天,晚上围坐在场院边,仰望满天星斗、顿感凉风习习,“姊妹团”便会吟唱起四清工作队创作的歌曲《黄河水翻巨浪》。
1965年,惠民地区宣传部王副部长,带领几名多才多艺的年轻人进驻左家庄,为发动群众他们创作了这首歌。歌中唱道:黄河水翻巨浪......,旧社会淹没了左家庄。千家财产一水漂,万条性命落汪洋......歌曲朗朗上口、旋律优美。至今乡亲们都说那帮人可都是人才啊。
不知何时,薄大爷悄悄地来了,小青年们都缠着让他唱一段,稍加推辞他就用那沙哑带哏的声音唱起《送情郎》等民间小曲。有一次,我看到电视上朱军访谈赵本山,赵本山吟唱《送情郎》顿觉似曾见过,猛然间想起太像薄大爷了,连个头走路都像。薄大爷会弹奏多种民间乐器,天生的乐呵,活到97岁去世。

下午放学后,半大小子们要拾草、剜菜。他们在坡里找到放牛的九大爷,有一人替他放着牛,其他人就让他给说书听。
九大爷是饲养员,无一点脾气,不善言辞,更没有文化,但他却会说书,《大八义》《小八义》说得最好。平时他眼皮都抬不起来,歪到哪里哪里睡,但只要一说书,他就正襟危坐,瞪大眼睛,口齿伶俐滔滔不绝。他惯说的言辞是:“先茶而后酒,酒后有饭”;“沉鱼落雁之美,闭月羞花之貌”;还有什么“鸡蛋扒了皮,胭脂盒里打了滚,油红似白”等等。盛夏的晚上,这些半大小子们也不会放过他,往往是在坝壕里洗完澡就到饲养处,围坐在他旁边听书。

消夏饮食

盛夏最热的活莫过于锄二遍高粱了。高粱一人多高,人钻进去密不透风,从地的这头进去锄到那头出来,衣服被汗溻得透透的,头发都打了绺。往往这时园长挑着瓜,忙饭的挑着绿豆汤就到地头了,每人吃两个瓜,喝三碗绿豆汤那是平常事。如果没有绿豆,有时也把麸皮放在锅里炒一炒再添上水烧开,那滋味微苦带涩沁人心脾,防暑降温的效果也非常不错。
有时小青年们赌谁能吃瓜,园长就出主意说:甭管是谁,你向后仰坐着,肚脐里放上几粒盐,就能边吃边尿,谁也吃不过你,逗得大家都开心。但是否真实谁也没有试过。

民间有“冬至饺子入伏面”之说,且凉面还讲究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五味是指醋、鲜黄瓜、嫩豆角、麻汁、蒜、咸香椿芽等等。
那时农村生活困难,好在入伏正值麦后,家中还有点面,母亲就擀面条。面加了点盐水和得很硬,大面板放在炕上,每次她向前推擀面杖的时候,都要踮起那双“小放脚”(曾缠足后放开)使劲地往下压,几个来回便满脸大汗。她怕汗珠子落在面上就不时地擦,尽管如此仍难免会落上几滴。擀完四五斤面条,母亲累得直不起腰来,但她不吭声,默默地承受着。
母亲花8分钱打了半斤醋,把黄瓜或酥瓜切成条,嫩豆角切成末,把仅有的花生米炒熟去皮碾碎代替麻汁,蒜捣成蒜泥,没有咸香椿芽仅用白萝卜、胡萝卜咸菜代替,这入伏面总算做好了。五味俱全的入伏面,一家人吃得清清爽爽,大饱口福。

时光荏苒,旧时光里的故乡故人故事,那么远又那么近地留在了我的心里。

(摄影  曹新庆)

作者简介:李晨,原就职于山东省垦利县运输公司,已退休。

点击欣赏作者近期作品:
英魂长眠 日月同辉
今昔永丰河
牡丹富贵苗难栽
春种秋收不违农时
重庆顺江三峡游
七十年代家乡年
小年后运大豆
家乡的能人
换 瓜 干
黄河的温顺与暴虐
话说黄河刀鱼

滑动查看投稿要求及其他信息

东微编辑部:

顾问:陈谨之  鲁北   清泉

主编:郝立霞

副主编:张永君   郝立新

编辑:晓娣   娟娟   茶醉   文姐

投稿要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黄河情怀消夏笔会
咏瓜消夏
【散文】孙丽丽||“清凉一夏”散文三题
妙品生活 | 小暑·古人消夏的神奇操作
小暑丨伏月食新为消夏 猫儿与我把瓜尝 2022-07-07 08:40 温风送雨夏渐长,卧躺竹席引清凉。伏月食新为消夏,猫儿与我把瓜尝。 2022年7月7日10时38分,小暑节气至,伴随着滚滚热浪
不用烤箱的消夏甜品,让你一口接一口,好吃的停不下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