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宿迁抗战英烈谱:刘逸奇(刘之武)烈士——从新四军第四师九旅二十七团参谋长调任中共运河特区敌工部部长(联络站站长)

链接:

1、宿迁抗战英烈谱:刘永安烈士——宁死不屈的泗阳县抗日民主政府六区区长

2、徐向前为他改名字——记新四军第三师八旅二十二团副团长童世明烈士

3、从陇海南进支队到一八八团——我的军旅生涯(38)

期盼欢迎您提供宿迁境内抗日英烈生平事迹

刘逸奇烈士

刘逸奇(刘之武)烈士——从新四军第四师九旅二十七团参谋长调任中共运河特区敌工部部长(联络站站长)
 
刘逸奇烈士,原名福至,号宽成,曾用名之芜、之武、战敌、斗洋、神武等。1902年11月7日生于安徽省宿县(今属濉溪县)临涣镇一户较殷实的农商家庭。其父兆平,读过几年私塾,略通文墨,为人勤谨,治家有道,为乡里所尊重。逸奇是其独生子,两岁时母亲病故,父亲视若掌上明珠,希望他能守业、创业,安家乐业,入塾时便起名刘福至。
刘逸奇于1908年入私塾读书,1918年考入宿县第一高等小学,修业3年。其间,五四爱囯运动爆发,萌发了他的爱国热忱。1921年考入上海中国公学,如饥似渴地阅读各种书籍,学习各科知识,开拓了视野,初步接受了革命思想。1924年,与朱务平、徐风笑等在家乡成立了进步青年学生组织——“群化团”,在宣言中提出:“用奋斗的精神,推翻现社会各种畸形的制度和经济组织,以实现我们人类理想的生活。”“改造恶环境!推翻旧制度!实现真人生!”“群化团”成立后,在宿县一带产生了较大影响,不少青年人参加了这一组织,为以后临涣党组织的建立作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
1924年暑假,刘逸奇考入齐鲁大学。在校期间,他认真学习马列主义书籍,接受共产党领导,并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参加学生革命运动,以沉着积极著称。19225年暑假返里,经朱务平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临涣党的独立支部负责人之一。1927年五六月间,北伐军到达豫鲁地区,刘逸奇即停学返里,在临涣、百善、宿县一带从事革命活动。一时他家中成为地下党的活动中心,他与地下党员孙铁民、陈文甫、徐风笑等组织农民协会,开展抗捐、抗税、抗租、抗债斗争,广大农民认识到组织起来力量大,纷纷参加农会,宿西农民运动风起云涌,震撼淮北。
1925年5月,刘逸奇与张公干等20多人考入开封冯玉祥主办的西北军官学校。行前,宿县中心县委书记徐风笑写了秘密介绍信。在学校里,刘逸奇是党的负责人之一,与张公干等近20人组织共产主义小组,秘密开展工作,扩大共产党政治影响,动员进步青年参加党的组织。1929年军校毕业后,刘逸奇被派到同乡西北军第三十三师师长葛云龙部任师部参谋,后任师学兵队大队长,先后在西安和湖北麻域一带从事革命活动。1935年,葛云龙因倾向进步而被撤职,刘逸奇也被迫离开该部返回家乡,从事教育工作。这时,临涣一带地下党受到国民党反动派残酷镇压,党组织遭到破坏,刘逸奇与组织失去联系,因而感到异常苦闷,但他矢志不移,以从事教育工作为掩护,为革命尽力工作,对被难者家属问寒问暖,倾襄相助,为此他一次卖掉60亩土地。他在临涣小学任国文教员兼教体育课,一面向学生灌输革命思想,一面对学生进行训练,以便为革命培养体魄健全人才。他在室内自题一副对联:“健康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身体,革命的情操寓于革命的理想。”并以此鼓励学生。后来,他的学生大都走上了革命道路。
1936年西安事变后,刘逸奇千方百计寻找党组织。全民族抗战开始后,他在宿县组织“抗敌后援会”和“救亡社”,广泛开展抗日宣传和募捐活动,支援抗日武装,并先后组织李超南、李昭、石林、刘福胜等50余名青年赴延安学习,为我党输送新生力量,其中多数是他的学生。
1938年徐州会战后,宿县沦陷,他与徐风笑等收集国民党散兵游勇和遗散的枪支弹药,吸收当地爱国青年组织民众抗日武装,开展游击活动。后该部开往豫东,编入豫东挺进支队。1939年夏,他又受组织派遣,回宿县组建独立第二大队,出任大队长,同年底,该部编入新四军第六支队二团,他任参谋长。1940年夏初,第二团在河南永城的大茴村活动,突遇永城方面近千名日伪军和十余辆汽车袭击,情况危急。他当机立断,提出正确的作战部署,采取收拢部队、防敌偷袭、及时追击等制敌措施,经过一天鏖战,终于击溃敌伪军,大获全胜,在肖、宿、永抗战史上写下光辉一页。彭雪枫司令员给予很高评价。滕海清团长对指战员说:“刘参谋长才来不久,就显示了他的军事才能,你们应该很好地向他学习。”
1940年夏,刘逸奇奉命组建宿西独立团,被任命为团长。当时有人耽心兵源困难,他却充满信心,经过努力很快建立了两个营。刘逸奇领导这支武装活跃在宿西、蒙东百里隋堤故道上,神出鬼没地到处袭击日伪军及其据点。“神武游击队”(当时刘逸奇名为刘神武,故独立团又被称作“神武游击队”)威震四方,使敌伪坐卧不宁。刘逸奇还利用自己在当地群众中的威信,广泛深入地动员家乡壮年参军参战,为我主力部队组织和输送兵源。在他的努力下,先后组建了好多支新的队伍,上升为新四军第四师主力部队。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国民党调动重兵对豫皖苏抗日民主根据地进攻,日伪军也乘机步步紧逼。刘逸奇率独立团随第四师在路西转战数月,终因众寡不敌,奉命撤到淮北路东地区。进入淮北根据地后,刘逸奇先后调任第四师九旅参谋处参谋、第二十七团参谋长和泗阳县总队副总队长。
1942年秋,华中局为了沟通淮北与淮海两大根据地的联系,扩大解放区,决定在运东宿迁东南部与泗阳西北部沿运河一带成立运河特区,刘逸奇调任特区工委联络部部长(对外称联络站站长),参加特区工委。一贯从事军旅工作,突然改做敌工工作,是一个很大转变,刘逸奇虽然舍不得离开主力部队,但坚决服从了组织安排,并分析说:“敌工工作大有可为,敌军力量薄弱,靠伪军维持局面,而伪军包括军官在内,大都不愿当汉奸,如果这项工作做好,一旦日寇失势,配合国际反法西斯力量,便可以里应外合,一举收复失地。”
上任后,刘逸奇非常重视敌工干部专业的培训,规定联络部同志要学好三门课:一是敌工专业知识课,二是政治时事文化课,课程都由他亲自辅导,作业也亲自检查批改;三是武术课,他的国术很有功底,每天起床后晚觉前,就把敌工人员带到野外教练“八段锦”“三十六擒拿法”等防身自卫术。
运河特区环境复杂,周围敌伪碉堡林立,大运河、徐淮公路纵贯其间,敌人汽车、汽船络绎不绝。国民党反动派、土匪、封建道会门势力在这里也很活跃,敌工工作异常艰巨。刘逸奇通过各种渠道,及时掌握敌情动态,向区委报告,审时度势地提出对策,确定争取友军、中间势力及瓦解敌伪的办法。出身贫苦、时任伪五区区团长的于维龙有70余人枪,经常活动在韩圩、姜集、毕滩、曹渡一带;和他关系甚密的众兴伪军第九中队队长毕雨昌,有90多人枪。掌握于维龙的情况后,刘逸奇派联络站长路艺先做于维龙的工作,之后又和路艺亲自到敌占区面见于维龙和毕雨昌,动之以民族之情,晓之以抗战大义,于1943年初夏把他们策反过来,接受运河特区改编,成立了“运河特区游击大队”,不久便参加了攻打日伪军史集据点的战斗。后在特区联络部工作和他们的影响下,又促成了伪军刘纯鲁和众兴城日军翻译组的起义,这些起义对特区的巩固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工作中,刘逸奇处处克己奉公,关心同志。按规定他该享受小灶待遇,但上级每月发给的肉、油、菜等补助费,他都交到大伙房共同改善生活,与大家吃一样伙食。他的灰军衣已经5年变成了灰白色,但依然穿着;军分区发给他的一套新军衣,只是在接待客人时才穿。按规定搞敌工工作可以特制“工作服”,可以特支经费购买香烟等高级用品,但他从不享受,整天端着一根老烟袋。他说:“为了抗战胜利,节约经费,支援战斗部队吧。”
1843年8月27日,特区所辖的古城区环境骤然恶化,形势逆转。当日下午,刘逸奇奉命前往主持工作。他带着敌工干事董战,特务员王凤源及通讯员吴长珠,由双河区前高圩(今属宿豫区仰化乡)出发,越过敌人运河封锁线,晚间深入敌占区张庄,连夜召开秘密工作会议,商讨对策,次日凌晨3时返回。途经罗圩渡口,突遭国民党宿迁县长时亚武部伏击,刘逸奇与吴长珠被俘,王凤源当场壮烈牺牲,董战潜水突围。
被俘后,时亚武亲自对刘逸奇进行诱降,遭到刘逸奇严词斥责。时亚武又指挥手下人滥施酷刑:棍打、灌辣椒水、坐老虎凳、上压扣,“点肉香”更惨无人道地用烧红了的枪条刺入刘逸奇体内,但刘逸奇仍毫不屈服。
9月2日上午,时亚武又假仁假义地对刘逸奇和吴长珠进行最后谈话。刘逸奇声色俱厉地说:“我们共产党人,为抗战而死,虽死犹生;你们反共反人民,苟且偷生,犹如行尸走肉,你们日子不会长久,我们队伍会向你们讨还血债的!”当天午时,敌人在杨圩东北角的沙河滩上将刘逸奇、吴长珠枪杀。
刘逸奇烈士牺牲后,运河特区党政军于10月5日在大兴区三河乡隆重举行追悼会。淮海区行署主任李一氓亲题挽联:“未死于敌,而死于友,人间何世?轻视生命,重视组织,党性无亏!”经特区党委批准,将三河乡改名为“逸奇乡”。
欢迎您在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魔窟里的斗争——记全民族抗战时期宿迁县联络站的项亚东同志
1945年 8月18日 日军分乘12辆卡车逃往徐州 宿迁全境解放各项工作开始恢复
宿迁县
争取任丘县城伪军反正经过
忆长辈:刘先胜和苏中四分区的情报工作
杨斯德回忆巧抗战时期取赣榆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