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通商是文化交流的利器
userphoto

2022.09.22 辽宁

关注
不管文化是否有高低之分,但文化的多样性,都是要保留的。没有了多样性,文化就会变得没有生机。在历史上,民族,地域,宗教都会成为文化隔阂的原因,由此引起纷争乃至战争,都是常见的。不是我吃了你,就是你灭了我,多样性无从谈起。要保持多样性,就得消除隔阂。就目前来看,消除隔阂的唯一途径,就是交流,哪怕是两种看起来各自不同的宗教之间,只要交流多了,大体上也可以相安无事。而文化的交流,最可能最有效的途径,就是通商。

商人的名声不大好,不仅在古代中国,古代的西方,也差不多。但是,真正的文化交流,如果单靠文化人,或者说书唱戏的,效果都不会好。弄的不好,照样会出人命。西方的传教,力度不可谓不大,利玛窦他们,费了那么大的劲儿,也就不过在晚明的读书人中间起了一点波澜,其背景,还是当时明朝政府需要西洋的大炮和火药。这些传教士过后,到了清朝,那点波澜很快就消失了。早先传入中国的那些知识,包括地球是圆的,都被人们忘记了。

只有通商能改变这一点,靠近澳门的中国人,是中国最早的买办,他们最先接受西方文化,像徐润,郑观应,唐廷枢这样的人,都是中国新型企业家的先驱,没有他们,中国的洋务运动,基本上都没戏。其中,在他们中,也出了像容闳,黄宽这样的留学生。

近代中国,虽然一直存在着中西文化的冲突,特别体现在宗教冲突上,但凡是通商口岸,这样的冲突就比较少。市场上的商业往来,人人都是基于利益,为了利益,对方的文化差异,就会自然被容忍,交道打得多了,彼此间也就多了一份理解,慢慢的,不仅可以互相容忍和理解,而且可以互相欣赏,互相学习。各种异质的文化因素,就开始互相渗透。

除了商业往来,没有任何一种人与人的交往方式,会有这样的效果。即使传教和教育,也是不行的。一般来说,传教和教育,不是你吃掉我,就是我排斥你。即使个别人被吸收同化,多数人还是依然我故。所以,基督教在近代中国传教,往往采用行医的方式,但其效果,依然没有通商口岸市场通商的效果好。各个口岸原本以通商为目的的租界,通过资本输出,商品输出输入,商务往来,很快就成为各个口岸城市城市化的核心,通过这种无形的影响,使得这些口岸变得华洋混杂,随后形成了中西交融的文化融合。

的确,商人经商,是以商为本,没有想过文化交流这回事,即使能想到,也是后来几个有远见的大商人的事儿。但是,在商业流通过程中,文化交流,竟然会很快渗入其中。而文化人,包括艺人,都会跟着商业走。中国的京剧,原来戏班子是要走乡村串戏的,但很快,城里比较牛的艺人,就只跑通商口岸了,只有在这样的码头上,他们的戏才能得到真正的回报。

一句话,钱多的地方,才有资格讲究文化。文化的交流,也才能成气候。
全文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文明之间的隔阂与交流不畅造成的偏见、误解才是孕育和加剧冲突的土壤。
元朝时期海外贸易对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影响
学会表达
浅析“胡商”对唐朝有哪些作用?为何说粟特人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
中阿陶瓷文化交流的产物
探究宋朝海外贸易产生的影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