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片乡野
userphoto

2023.07.04 江苏

关注


程庆昌安徽太湖人,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第30期(江苏文学院第2期)作家研讨班学员,环安工程师。作品发表于多种报刊杂志,入选多种选集,多次在全国诗文大赛中获奖。出版散文集《家在苏州》(与李建荣合著),纪实文学《乡村匠人》(2017年苏州市作协重点作家扶持作品,获得2020年江苏省报告文学优秀报告文学奖),革命历史题材长篇小说《北桐星火》(与李登求合著,入选2019年安庆市长篇精品工程)。

作者的心里盛着一片乡土,即便人在江南,也从未轻慢过那片熟悉的乡野。他的情感,一直保持着乡野的温度,回味无穷。《还你一个乡野》这本散文集,是他对乡野的回望,也是内心的梳理,更是对家园温暖、对过往人情的反思,包括在新的时期对乡村变化的审视和思考。
《乡人篇》、《乡风篇》和《乡物篇》三辑,连缀成一本《还你一个乡野》,作者想表达的意思很明显,人情风物,尽在其中。
《乡人篇》记述了自己的家族人物和熟悉的亲朋、师友。爷爷奶奶,父亲还有村中的大爷、大娘、二哥、堂哥、大嫂,老师、乡村医生……从《西屋岁月》开始,一个村庄的生活气息蓬勃而起。跟随作者的文字,认识这个村庄、认识生活在村庄里的人们,普普通通的人,实实在在的日子,留下不一样的生活滋味,入心、入骨,始终都不会消散,即便不再生活在它的怀抱,依然无法忘怀,依旧记忆犹新。
《乡风篇》倾情演绎这片熟悉乡土上的风物人情,这些乡间故事,“有我”也“无我”,有“我”的生活状态,也有其他人的态度,正是如此盘根错节于一起,构成了乡村的日常,才有了乡土的生活气息和色彩纷呈。烘烟、赊小鸡、走亲戚、冰棍、小摊……都是生活快乐的源泉,无一例外留下深刻的记忆。“我”在其间,既是参与者也是记录者。所以多年过去后,这些情节和片段,在内心里依旧栩栩如生,依旧魅力无限、活力无限。
即便平常生活,一样有内容、有情趣,离不开每一样普通物什,对于日常生活而言,这些生活资料不可或缺。《乡物篇》里的大葱、煎饼、井水泉水、槐花、榆钱、香椿、柿饼、爆米花、山货……无不留下原生态里的生活至味。每一种味道,都刻在心底,更是多少年后人在他乡的念念不忘、回味无穷,蕴藏家乡味道,富含家的味道。
正如作者在自序里感叹的那样:“渐行渐远的农村老家”宛若“已为人妇的初恋姑娘”,为什么如此直抵内心?因为一切都在改变。变化的乡野,变化的乡村,变化的人情包括一直在变化的“我们”。这些变化无法抗拒,也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只是沉溺在过去岁月中,显然是错误的。不仅于事无补,反而坏事,甚至影响到你现在要走的路,回望与和解才能定格你与农村老家的情感常态”,这是很理性的审视现在与过去、很真实地反映内在的感知。
回望,是不能忘记来路,和解是基于对过去、对现在、对人情的清醒认知,我们曾经执拗于某些情绪或情结,但是,这种无知无觉的坚守未必会合乎当下的现实和需求,面对接踵而来的变化,“我们”要学会改变,更需要改变,坚守初心固然重要,但不能拘泥于一事一物、一感一叹!
不得不说,每个人心里都有一片乡野。
“乡野”两个字,很宽泛,有情感,亦不失温度,山树烟村无出左右,春夏秋冬留恋其间。拆开来就是“家乡”和“田野”,家乡是每个人的根,田野即乡土,润养了一代又一代,生长着每个人的喜怒哀乐,是终一生也读不完的大书。“乡野”、“乡土”和“田园”很多时候是互通的,没有办法剥离,总是会展现出“家乡”的秀美和不可替代。
家乡是生命摇篮,田园是承载一啄一饮的源泉,所有人离不开家乡的哺育,离不开生生不息的田园。不管身在何方,每个人心里都会有一个家乡,都少不了一片青葱的田园。所谓青葱家园,就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
我们都在乡野长大,是故我们的骨子里,始终都会留存着泥土气息,始终会保留住一点野性,这是生命使然、赓续的血脉使然。正是泥土的滋养和不甘束缚的野性,长在乡野上的人生,不会千篇一律而各有特性。但是乡野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样的深沉和温厚,无异于我们的父亲母亲。
在乡野长大,像鸟儿一样在村庄间自由自在,像鱼儿一样在清溪里无忧无虑,像花儿一样紧随四季开放,才真正领略到乡野旷淡、乡土芬芳、乡音绵长、乡情浓郁、乡愁难了。
因为,随着年龄逐渐增长,对“家乡”两个字的理解渐渐深入,随之而来的家园情怀或者说乡土情结也与日俱增,摞在心里边,愈积愈厚,一不小心就会生出些许隐隐不安。特别对于已经离开乡土怀抱、在外面漂泊的一拨人,“乡野”、“乡土”或者“家乡”、“田园”,更是内心深处不敢随便触摸的柔软。
乡土一脉相承,乡野岁岁青葱。对“乡野”的关注,就是与心底这个不敢轻慢的家乡保持联系,不会因为人在他乡,就感受不到乡土的温度,淡漠了兴盛不衰的风物人情。
每个人心里一片乡野,因为成长的经历、所处的时代和地理环境,每个人对乡野的解读不尽相同,但是,乡野或者说乡土,带给我们的感受、冲击和思考,大抵一样。那就是,一次次离开、一次次回望、一次次梦回、一次次心有所动,这片乡野对于我们的真正意义是什么,又该在这个迅猛发展、变化万千的时代怎么来延续乡野的文明,而不仅仅是回望或者追忆?
歌里唱:到不了的叫远方,回不去的是家乡。远方,是很多人的孜孜以求,真的去了远方,家乡无疑就渐行渐远。但是,只要有心,家乡会一直在心底滚烫,乡野一直在心底葳蕤。
只不过,反刍的时候,会生出不舍,难免会有落差,更有些许难以出口的寂廖。乡野是熟悉的乡野,乡土又变成了陌生的乡土,现在的村庄,已经不再是哪个闭上眼睛都感到清晰无比的村庄。
社会的变革,改变了固有的情境,也赋予乡野或者乡村不一样的风采,放不下乡土,就必须重塑乡野的形象,其实也是在重塑我们自己。怀想,不仅仅是害怕遗忘,而是为了更好地推陈出新。每一年乡野都会呈现出新的样子,只是很多人错过了,没有领略到他的精彩。
我们必须清楚地认知到,乡野一直都在,关键在于我们藉什么样的心情、持什么样的态度,来解读,来与之对话。乡野是有生命的,一定会在盛极而衰后又涅槃重生,今天很多的村庄,就是很好的例子。我们不能用一成不变的视觉去解析乡野,今天的我们,已经不是当初走出村庄的少年,我们的变化,更加反衬了乡野的变化、家园的变化。正因为这样的变化,带来更多的不确定,乡野或者乡土,内涵无疑变得更加饱满、丰富。
“我们”没有理由轻慢这片乡野、冷漠这片乡土、否认经历过的生活,“正是你所生活过的地方,才是你成为那个地方人的理由”,毫不夸张的说,这是“我们”的根本所在,落地生根这四个字,不仅仅是流传了几千年,而是早已经浸入血脉、深入骨髓,每一代人都无法错过。也正是基于这样的因由,乡土、家乡或家园,在世人的内心一直有温度,一直温暖如初。人在他乡的回望、夜阑人静时的回忆,都是因为家园的根须在灵肉伸展。
又不得不承认,时下的变化和社会格局对传统的乡村、对既有模式的农耕文明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社会的蓬勃发展自然会带来观念的变化。作者认为“对于土地的坚守,早已不是乡村人的传统”,尽管有偏执的一面,但不得不承认这就是当前农村的现实,本着经济效益出发,确实有很多人不再局限于家门口的土地谋生,很多地方的土地被撂荒,取而代之的是草色青葱。这也是很多“'返乡’系列作品,总是充满衰败与伤感”的原因。
但是,不得不承认,乡野在自我疗伤,乡村在一如既往地改变和发展,乡土依旧是四季葱茏,这是乡村变化的大趋势,乡村发展的再聚力,应该相信,乡野还是那片广袤的乡野,只是呈现的方式有所变化而已,不管怎么变化,这片乡野,始终承载着“我们”的乡愁。
尽管心底的那片乡野“早已为人妇,不再是你那位初恋结娘了”,但是,“你理应与乡来一次和解”,这是作者深思后的释然,也给不少有同感的远方游子指明了方向。
“日子是过以后,不是过以前”,大实话里见真道理,“人们将过去的情感释放,为的就是更好地过好接下来的日子”,活在当下,并不是说要与过去的一切决裂,只是不要因为曾经的生活羁绊了心情,每个人都应该以更加盎然的精神踏步前行,收藏好曾经的点点滴滴,这也是难忘的人生经验和财富。
《还你一个乡野》里有沉思、有回味更有展望,呈现了离开乡土这拨人的内心世界,一个“还”字,五味杂陈。世事日新,乡野也会日新,希望每个人都能以崭新的姿态拥抱心底的那片乡野,不管现在还是不是生活在乡村,还能不能回归乡土,要永远铭记,乡村有每个人的根,乡野是心灵的归宿。(:上述图片均为《还你一个乡野》中那村子:山东省临朐县五井镇石峪村

作者︱程庆昌︱环安工程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家乡留不下肉身,它乡留不住灵魂。静谧的小山村,虽已人去村空,然而它的美丽、旖旎和乡土人情,会永存在村...
晨之风乡土散文《带着这身土味儿前行》
丰县师寨镇仇集一一打造孝道文化先进村,一年不见,变化实在惊人!
回家过年,找回记忆中的乡愁...
一朵朴素的乡野之花
乡土乡村乡情 乡风俚俗画面炊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