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NB-IoT、LoRa产业供给方“产能过剩”了吗?

作者: 赵小飞

物联网智库 原创

转载请注明来源和出处

------   【导读】   ------

NB-IoT、LoRa的厂商虽然在芯片、模组、网络等多个环节形成“产能过剩”,但实际上还没有形成真正的“过剩供给”,这一阶段需要补齐结构性的不足,推动形成真正的过剩供给形成,来面对下一阶段的“旺盛需求”。

拿破仑时期的法国经济学家让-巴蒂斯特·萨伊在社会全面生产过剩的表象下,提出了认为“供给自行创造需求”的萨伊定律,对于后来学者、政策制定者在研究经济运行中“产能过剩”和供给需求平衡的问题有着深远意义。借古喻今,今天笔者就从这一古老的经济学理论出发,来考察一下低功耗广域网络这方面的现状,因为目前低功耗广域网络产业正面对着供给和需求之间力量不匹配的问题。在笔者看来,目前NB-IoT、LoRa的供给方大量环节处于“产能过剩”的状态,然而还有部分环节“产能不足”,供给方产业链的发展需要补齐这一结构性的不足。

产业发展第一阶段“产能过剩”的必要性

萨伊定律中提到的供给自行创造需求,这里的供给并不是已生产出来的产品或服务,在很多时候也代表了“产能”。同样,我们需要注意的是,一个产业的“产能过剩”并不是“产量过剩”,因为产能代表的是供给方具有提供一定数量产品和服务的能力,但并不一定要全部生产出来,而且大量产业的产能利用率不可能达到100%。因此产能保证了产业中供给方的能力是否充足。

一年前,笔者撰写并发表了一篇《产业经济经典框架下的低功耗广域网络研究》文章,对于低功耗广域网络产业链各环节的市场集中度进行了大体估算。如今,NB-IoT、LoRa等相关方面产业链企业已基本形成大致类似的市场集中度。而在此过程中,不少环节已形成充足的甚至“过剩”的产能。

笔者此前在《NB-IoT全面爆发增长?请勿将供给方的努力当作引爆的弹药》中对低功耗广域网络的发展界定为三阶段,目前暂处于供给推动强于需求拉动的第一阶段,该阶段中最先形成充足甚至相对“过剩”产能的是芯片、模组、设备、运营商等这几个环节。实际上,目前这些环节已经形成了相对“过剩”的产能:

目前,中国电信已完成31万个NB-IoT基站部署和商用;中国移动开启了近400亿NB-IoT招标,且已启动近15万NB-IoT基站设备招标,预计2017年底完成部署;中国联通混改方案公布,原来资金短板会被补齐,NB-IoT建设加速。在网络供给方面,三大运营商数十万的低功耗广域网络产能已经非常充分,根据低功耗广域网络大连接的特性,完全可以支撑数亿的物联网终端需求,但目前的NB-IoT终端连接需求远没有这么多,因此网络能力存在“过剩产能”。相应的,和运营商关系密切的通信设备供应商也会形成充足产能。

芯片环节,华为在多个场合宣布其NB-IoT芯片可以形成每月100万片以上的出货量。当然,这个出货量代表了其芯片供给的产能,是每月能够支撑100万新增连接的能力,并不一定是已经生产出来的数量。再加上高通、联发科、中兴微电子、锐迪科等其他芯片厂商已经推出和即将推出的产能,这个数量级对于目前各类低功耗广域网络行业应用来说是非常充分且“过剩”的产能。

在模组环节,由于芯片和模组企业的共同努力,由相关厂商发布的NB-IoT/eMTC模组在数量上迅速增加,仅支持NB-IoT的模组共计14款,仅支持eMTC的模组共计20款,而同时支持NB-IoT与eMTC的模组则有16款之多。这些丰富的产品也保证了模组的产能。

除了授权频谱的NB-IoT以外,非授权频谱技术也形成了“过剩”的供给。据多位业内专家预计,2017年中LoRa设备将达到1000万台。笔者曾经有幸专访过Semtech的CEO Mohan Maheswaran先生,他提到了LoRa芯片的供应能力充足。而国内不少企业在多个城市开始了覆盖整个城市的LoRa网络部署,虽然是应用导向的,但客观上应用的数量并不多,但网络资源存在大量的过剩能力。

当然,在这个阶段中“产能过剩”并非一件坏事,而是有其必要性。低功耗广域网络本身处于供给推动为主的第一阶段,需求方需要一个教育、试点和普及的过程,但双方均认可其代表物联网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要推动这一产业的发展,首先需要供给方具备足够的弹药,若在需求不足的情况下,供给也严重不足,则说明这一产业并不具备快速发展的潜力。

供给方并非全部“产能过剩”,结构性的不足成为需求拉动的壁垒

萨伊所提的“供给自行创造需求”并非简单的认为生产出来的东西就一定就有人需求,而是在一个更加宏观和长期的视角上,供给方实际上需要在其结构上进行调整完善,实现真正的有效供给,才能创造相应需求。

在低功耗广域网络产业链中,已有那么多供给方形成过剩的产能,是否代表着供给方已经完全准备就绪?其实并没有,Semtech CEO Mohan Maheswaran先生认为廉价、高精度的传感器和丰富的应用是低功耗广域网络发展的瓶颈。

笔者加入了大量低功耗广域网络从业者建的微信群,经常有很多人在寻找各种场景中合适的传感器产品,这些是应用落地必须具备的。另外,Maheswaran所述的丰富应用对于供给方来说,是那些对各类具体行业生产经营流程和诉求有深入了解,且对于物联网解决方案有一定知识的“中间商”,如各类行业应用的集成商,这样的群体目前并没形成规模,大量通信、软件平台的厂商还要去承担这样的角色。

传感器和行业集成商的群体,也是低功耗广域网络乃至整个物联网产业中的供给方,他们所要面对的是各行各业高度个性化、碎片化的需求,要去理解这些需求,甚至成为某个行业的专家,因而很难形成规模化、过剩的产能。而芯片、模组、运营商等群体不同,他们只要做好成规模化的产品和服务即可。

今年6月份,工信部发布了《关于全面推进移动物联网(NB-IoT)建设发展的通知》,提到2017年底NB-IoT基站达到40万个,连接数超过2000万。从目前形势来看,40万基站的任务是板上钉钉的事情,而且会大大超过这个数量级。但是,2000万连接数呢?如果以2017年底为时间节点,而且2000万是已经接入网络的连接终端的话,这个任务还是比较艰巨,因为这个不再是“产能”,而是“产量”。且不说芯片、模组的产能量级,虽然芯片、模组、网络等环节可以通过集中化的力量,甚至行政干涉的力量达到这个数量,但作为与需求方密切相关的传感器、应用集成的真实产能能否跟上是非常关键的。

我们假定需求方在这半年内自发产生真实的需求是固定的,萨伊定律中供给创造需求在这里就发挥作用了,从目前供给方所做的各种努力来看,各种过剩的产能已经具备,就差补齐这些结构性的不足,增加这些更了解应用需求方的群体的数量和产能,由这些群体来创造所谓的需求,也是一种把过剩产能导向需求方的力量。经过这样的努力,实现供给方真正的“产能过剩”时,需求的规模也会随之扩大。

在低功耗广域网络发展的这一阶段,供给方“产能过剩”尤其必要性,但并不仅仅是某几个环节的“过剩”,而是所有环节形成充足的供给能力。笔者在此前《NB-IoT、LoRa的这一波红利到底在哪里?》一文中引用了“过剩的供给和旺盛的需求”两方面的特征来说明产业红利开启的条件,实际上目前低功耗广域网络还没有形成真正的“过剩供给”,这一阶段需要补齐结构性的不足,推动形成真正的过剩供给形成,来面对下一阶段的“旺盛需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物联网明星企业被曝创始人离职,在NB-IoT和LoRa的夹缝中如何生存?
打破供求之间壁垒,推进低功耗物联网大规模应用落地
物联网技术标准NB
一文读懂NB-IoT与LoRa的区别
解析LoRa与NB-IoT:谁能更胜一筹占领LPWAN制高点?
中国第1份低功耗广域网络LPWAN市场报告重磅发布:下一个物联网机会在哪里?[文字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