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资治通鉴》:仁者用兵,所向无敌

相信很多人会有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我党的军队起点那么低,装备那么差,打起仗来却能够势如破竹、所向披靡呢?

无论对手是装备精良的国民党军队,还是装备更精良训练更有素的日军,还是号称全球最牛的以美国为首的十六国联军,都能够把他们打得落花流水、丢盔弃甲呢?

今天读《资治通鉴》,在《卷第六·秦纪一》这篇里面,有一段关于荀卿(荀子)与临武君在赵孝成王面前的精彩对话,论述的是他们关于“用兵之道”的辩论。辩论十分精彩,读来畅快淋漓,通透益智。

为什么我党的军队能够所向无敌?用荀子的话来说,因为共产党的军队是一支仁义之师,天下没有任何军队能够战胜仁义之师。

那么,什么是仁义之师?如何建设和领导管理一支仁义之师,进而禁暴除害,保卫百姓,捍卫天下的太平呢?

下面来看看这段对话。

赵孝成王说:“请问用兵之要。”

临武君答:“上得天时,下得地利,观敌之变动,后之发,先之至,此用兵之要术也。”

荀子说:“不对。臣所闻古之道,凡用兵攻战之本,在乎一民。”

什么是“一民”呢?用教员的话来说,打仗,首先得明确为谁而打,为天下劳苦大众、为解放全人类而打;其次,要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第三,发动人民群众去斗争。

所以荀子说:“故善附民者,是乃善用兵者也。故兵要在乎附民而已。”为什么教员能够用兵如神,能够获得源源不断的士兵加入?根本之道在于“善附民”。

临武君反驳道:“不对。兵之所贵者势利也,所行者变诈也。善用兵者感忽悠暗,莫知所从出。孙、吴用之,无敌于天下,岂必待附民哉!”

临武君的意思是说,用兵之要在于利用形势,在于使用谋略,在于行军的方式和速度,不一定需要得到百姓的归附和支持。

荀子接着反驳说,你这样说也不对。我所说的,是仁人的用兵之道和要统治天下的帝王的志向。你所看重的是权术、谋略、形势、利害。而仁人用的兵,是不能欺诈的。能够施用诈术对付的,是那些骄傲轻慢的军队、疲惫衰弱的军队,以及君与臣、上级与下属之间不和相互离心离德的军队。

看这段话,是否能看到毛主席和蒋介石用兵的区别,共军与国军的区别。

荀子举例子:用夏桀的诈术去对付尧,犹如以卵击石。为什么呢,因为仁义之师,上下一心,三军同力。他们就像一个生命体,用诈术袭击,相当于先惊动它然后才去攻击它一样。

“且仁人用十里之国则将有百里之听,用百里之国则将有千里之听,用千里之国则将有四海之听,必将聪明警戒,和傅而一。”这段话什么意思呢?

打个比方,共产党的军队跟老百姓打听情况,老百姓会如实相告,言无不尽,竭尽所能。而如果是国民党的军队跟老百姓打听情况,老百姓会给一个白眼,然后扭着就走。

为什么?因为老百姓是共产党的四肢手足,问情况相当于大脑在指挥手足。而当手足遇到情况,遇到敌人和袭击的时候,会马上报告给大脑,让大脑作出恰当的安排和应对。

这就是荀子说的,仁义之师,你不能欺之以诈,因为到处都是我方的耳目。你欺我是自讨苦吃,我欺你则易如反掌。所以荀子说:“故仁人之兵,聚则成卒,散则成列,延则若莫邪之长刃,婴之者断;兑则若莫邪之利锋,当之者溃。”

当一个统治者为己而不为民,残暴百姓的时候,如果有一位仁义之君率领一支仁义之师出现,百姓自然会归附仁义者。打仗打的是后勤,是战争潜力。这种后勤和潜力,根植于老百姓之中。

所以为什么说仁者用兵,所向无敌。因为真正的战场不是现实的战场,而是人心。仁义之心,仁义之光,已经臣服了百姓人民的心,当王者之者来临时,老百姓只会夹道欢迎。

所以荀子说:“故仁人用国日明,诸侯先顺者安,后顺者危,敌之者削,反之者亡。”在《道德经》中,老子也说:“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执正道与仁义,没有谁敢不服从,不服从者,都会被消灭。反道而行之,只会自取灭亡。

共产党为什么能够取得天下?看其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就是老子说的“大象”,是正道与正德,民心所向。国民党为什么会失去天下?因为它背道而行,失去了民心,民心向背。

赵孝成王和临武君被荀子的仁义之道所折服。然后问荀子说:“那么请问,王者用兵,又该如何建设军队,如何教化他们,应该往什么方向走呢?”

荀子在接下来这段话中,举了齐国、魏国和秦国,它们军队的区别。

齐国人注重军队士兵的作战技巧技击之术,在最浅层上做功夫。斩敌一颗人头的,可以到官府换八两黄金。说白了这种就是雇佣兵,给钱才打仗。

这种军队有什么弱点呢?遇到弱小的敌人就打,遇到强大的敌人就跑。荀子称这种兵为“亡国之兵”。齐国是最后一个被秦国灭亡的,其它五国都有反抗,唯独齐国是投降而亡,可悲可恨可叹。

第二种,是魏国的魏武卒,为吴起所创,魏武卒方阵,当时是战无不胜。魏武卒是经过一套严格的军事标准筛选出来的。选出来的都是勇武之兵,力气大,有技能,敢作战。

缺点在哪里呢?人的力气与勇武是有时间段的,过了这个年龄体力就跟不上,不达标,然后退伍。退伍之后,国家要给他们分田地和住宅,免除徭役。

然而,魏国的国土有限,这样分下去,田地所剩不多,而且赋税又收不上来,越来越少,导致国家越来越衰弱。所以荀子称这种军队为“危国之兵”。

第三种,秦国的军队。秦国经过商鞅变法,百姓要想突破阶层往上晋升,唯一的出路就农战。要么你耕田有大产出可以获得军功,要么你上场杀敌获得军功,只有这两条路可以选。

秦国以国之威势,以法之威严,以军之赏罚,激发老百姓建功的志意,让他们习惯于上战场英勇杀敌立功。立功则赏,不立功做国家蛀虫的就罚。这种军功制度,使得秦国全民皆兵,一打仗个个嗷嗷叫。所以荀子说,这种军队打胜仗是必然的。

那么,秦国的军队,是不是就是最强的军队呢?在荀子看来,还不是。

荀子说道:“故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之武卒,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秦之锐士不可以当桓、文之节制,桓、文之节制不可以当汤、武之仁义,有遇之者,若以焦熬投石焉。”

在荀子看来,最厉害的军队,是像商汤、周武王率领的仁义之师,任何军队碰上这样的仁义之师,都是以卵击石,自不量力。

看到这里,大家可以回忆一下,有些部分的军队是不是要给钱才肯往前冲?这种是“齐之技击兵”;有的军队呢,像日本兵那样的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这种可以相当于“魏之武卒”。

还有的军队,比如朝鲜战争,号称不可一世的美国联军,拿着世界上最精良顶级的武器,指挥官号称是战无不胜的名将,这种军队相当于“秦之锐士”。

可结果是什么呢?它们都遇到的是王者之师,仁义之军,它们是以卵击石、自不量力,它们是螳臂当车、蚍蜉撼树,如此,焉有不败之理?

毛主席读《资治通鉴》读了十七遍之多,我们去读《毛选》,结合《资治通鉴》里面所阐述的义理去理解,会有更深刻的体会和收获。成功背后的逻辑都是相通的,只是体现的现实形式不一样而已。

在《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任务》这一篇文章中,毛主席阐述了“我们的领导责任”,其中很重要的一项,是根据历史发展行程提出基本的政治口号,和为了实现这种口号而提出每一发展阶段和每一重大事变中的动员口号。

例如我们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统一的民主共和国”这样的基本口号,又提出了“停止内战”、“争取民主”、“实现抗战”的口号,作为全国人民一致行动的具体目标,没有这种具体目标,是无所谓政治领导的。

口号不是乱起的,一定是有历史影响、有战略目的和战略任务在里面的,是要起到关键核心作用的。体会一下,教员在不同阶段所提出的口号,都是顺应民心的,都是凝聚民心,都是带着仁义之光的。这才是仁义之师,人民之师。

后面荀子还有两段关于“为将”与“军制”的论述,也是十分深刻,而且对我们日常的工作生活,特别是做管理者和领导者的,有重大的现实指导作用。我们下篇文章继续分享。

很多人不看重读书,不知道为何读书,如何读书,读书之后如何使用。

读书之要在于明理。何为理?道之所在。用理即用道。用道者,所向无敌,无可抵挡。

大部分人都有一个误区,认为书上的东西都是纸上谈兵,而去实践才是真理。

他们不知道的是,书上的东西,本来就是通过实践后总结出来精髓。有实践的精髓不看不学,却非要自己去摸着石头过河,好像自己的实践能够高于书本的道理一样,真的很愁人。

有地图不看,非要蒙着眼睛去瞎跑。人生那么短,何苦作贱自己。

下篇文章,我们继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荀子论兵
真诚的奴才韩非(中续)
【荀子哲学系列16】如何用兵,如何获得民心?
《易经》——中国文化的源头智慧:杂篇(下)
明明是一个弱国,为何被推上春秋五霸的位置,国君是何许人物?
仁义之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