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这才是毛主席无敌的终极心法!!!

#头条创作挑战赛#

毛主席曾经对一个外宾说过:“我不是天才,我是地才,地就是土地。没有人民,我什么事都干不成。”

这句话,一般人会以为是句谦虚的话,但是,毛主席是个知行合一的人,所以他不太可能会说不符合自己经验的话。

这句话里其实蕴含着毛主席发现的一个深刻经验的现象——“提高要以普及为基础,不要瞧不起普及的东西”。

1)提高要以普及为基础,所以,正是普及,把毛主席提高到外人看来是天才的程度。

2)而普及当然需要有普及的对象,这个对象正是人民,所以,就会有毛主席说的“没有人民,我什么事都干不成”。

3)即使普及的东西微不足道,但如果普及的人足够多,比如几千万人、上亿人,那么这个微不足道的东西创造的总的价值也很可观、甚至对少数特定人是化腐朽为神奇的。而在时间上则源远流长、甚至会产生某种蝴蝶效应。

所以说,不要瞧不起普及的东西。

这里,我们看看毛主席普及的几个例子。

在毛主席革命的早期,曾经有人批评说——毛同志喜欢用政治手段“拉一个打一个”,简称“一打一拉”战术。

我们看看毛主席把这个战术如何普及的,目标对象分为自己人、敌人和第三方、各行各业的人。

1、用于壮大自己

比如,

一期工作,不都在教训我们没有拿到工作的中心——组织脱离生产的小游击队吗?

通过分土地、打土豪,就组织起来了游击队,而正是游击队的诞生,这个力量就会加到红军身上,这就发展了自己。

打土豪是打,分土地是拉,这打和拉都经过群众,这一打一拉,于是就诞生出了游击队,这就发展了自己。

2、用于消灭敌人

这个战术,用在敌人身上,就使敌人发生分化和瓦解,用在自己人身上,就使自己得到壮大。

比如,

南丰问题,捉胡竹生是对的,但技术做得不好,没有先找一个群众领袖,或是AB团中争取一个领袖,然后再打那个AB团领袖。

这里,先找一个群众领袖或是AB团中争取一个领袖,都是“拉”,而捉胡竹生则是“打”。

1)如果是先找一个群众领袖,则会使自己得到壮大——巩固和发展了和群众领袖的联系。

2)而如果是在AB团中争取一个领袖,则会使敌人分化和瓦解。

比如,

我欲破其阴谋,必须利用与扩大敌顽间,伪顽间,顽军相互间之各种矛盾,加以具体研究,灵活执行一打一拉,在自卫原则下有理有利地打,能造成更多拉的条件,能和缓磨擦,达到争取与中立多数,孤立少数顽固分子。

正是注意打的条件,就得到了拉的条件,通过灵活执行一打一拉,就得到了自己发展的空间,而压缩了少数顽固分子的空间。所以一打一拉,也是破敌人阴谋的办法——敌人虽有阴谋、但这个阴谋也要分崩、瓦解。

3、用于培育人才

通过打掉人的包袱和负担,拉出人的空间,从而给人以极大的主动空间。

启发他去掉某些包袱和片面性,这个同志会有更大的进步。

正是着手于去掉同志的某些包袱,才让同志取得了更大的进步。所以,虽然我党很多人出身于贫穷落后的农村,但他们依然作出了巨大的成绩。可以说这与毛主席着意的想办法去掉他们身上背的包袱、使他们易于进步,这是离不开的。

毛主席非常重视去掉包袱,甚至认为,这是胜利的条件。

如果我们既放下了包袱,又开动了机器,既是轻装,又会思索,那我们就会胜利。

比如,

毛主席:“他是前线指挥,让他打嘛,打不好重来!”

像这句话,就打掉了前线指挥官的包袱、拉出了操作空间,在这句话的作用下,前线指挥官就可以大胆的指挥,甚至作出超常的发挥。

比如,

毛主席:占领之地能守者,以地方部队守之,不能守者则不惜立即放弃,让敌重占,以利我再度、三度、四度之歼击。

像这句话,就打掉了前线指挥官的包袱——得失和犹疑,即使下属有分歧,分歧也打掉了、不成为负担,而再度、三度、四度之歼灭,就拉出了前线指挥官进取的空间、决心和信心。

而对于群众,比如

毛主席:妇女能顶半边天。

像这句话,就极大的压缩了古来女性的不如男人、女性自卑的心里,并且能够使一大部分妇女获得了解放,这里“打”掉的女性的不自信、“拉”出的是女性的向上的空间。

不仅是去掉过去背的包袱,还包括未来可能潜在的包袱。

比如,正是在举办国宴时,邀请钱学森坐在1号桌自己的旁边、而钱学森本来是要坐在37号桌上的,这个“拉”,就“打”掉了钱学森在未来可能会被人要压上的包袱。

而钱学森也当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所以说,去掉包袱,正是胜利的条件。

比如,

毛主席:你们不要打击一个害病的人,必须打击这个人的疾病。

这里打的是这个人的疾病,拉的是这个人的健全。甚至“团结-斗争-团结”的公式,也正是一打一拉的产物,团结人是“拉”、斗争是“打”,通过拉打拉,这就达到了治病救人的目的。

正是把一打一拉在各种场景、在各类人身上使用普及,就开发出了这么多有用的战术,起到了极其巨大的功效。

毛主席喜欢用对方的办法对付对方,我们看毛主席是怎么普及这个方法的。

1、驳倒对方

比如,

康先生又说:“强要拆毁,非民国所宜。”这才是怪!难道定要留着那“君为臣纲”“君君臣臣”的事,才算是“民国所宜”吗?

这里,就是从对方给出的言论里,通过推理,得出荒谬的结论,使其立不住脚、从而驳倒对方。正是有这样的方法 和思辨的犀利,所以毛主席早期曾担任了国党的宣传部长。

2、消灭对方

比如,

毛主席:将敌军对我军的一个大“围剿”,改为我军对敌军的的许多各别的小围剿。

这里正是以对手的办法对付对手,令对手闻风丧胆、草木皆兵。通过这样的办法,打得对手丧失了意志和信心,这就完成了征服。

在没有更好的办法前,用这个战术,往往能出奇效。

3、与人交友

正是这个办法,可以用来与人建立共识、进行交友。

比如,基于对方提供的信息和论点,用补充的、翔实信息、从自己的角度进一步证明对方的信息和论点,这就和对方建立起了共识,而在这个共识基础之上,就可以战略展开和对方谈合作、交朋友了。

这种“证明、补充证明”,既不是恭维,也不是讨好,显得更客观、而这样的过程则清晰了传递了自己的立场,这就创造了机会、打开了大门。

也就是说,正是同样一个方法,在各种场景中普及之后,就得到了完全不同的应用和表现、而解决掉各种各样的问题,看起来就觉得好天才。

这就是普及的作用和神妙,正是以普及提高了自己、在外人看来就是天才,而普及的主体对象正是人民,所以说没有人民,就什么也干不了。而群众路线本身,就是一个普及的过程,而这个过程产生了巨大的力量。

1、没有普及,就没有量级

只有足够的普及,才能堆起基数,然后才有量级,如果没有普及,则不存在量级,即使一个东西再好用,仍然价值有限。

反之 ,即使一个东西价值有限,但只要它普及开了,它在空间纬度和时间纬度上,就可以产生巨大的价值。

现代的商业模式,不断的证明了这一点。而没有量级,就不能形成绝对优势,就不能战胜敌人。

2、没有普及,就没有极致

如果一个人掌握了几十种办法,但一种办法仅能处理特殊的一个场景,则不能指望这个人能有多大的聪明和作用。

反之,一个人只掌握了一种办法,但它在不同的场景就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各种场景都能处理,那么这个人,在外界看来就是个天才,就是所谓的做到了极致。

而其核心就在于把办法普及到各种场景中,而不是另外寻找办法。而正是在普及中提高了自己,所以虽然非常繁忙、更没有进过正规院校,但仍然吊打那些院校出来的人。这就是普及深的人、普及广的人打败普及浅的人、普及窄的人。

3、没有普及,就没高精尖

高精尖怎么来的呢?就是在普及的基础之上来的,如果没有普及,那么开发出一个高深的技术,那么这个技术只是冷门的技术,它就得不到进一步的发展,更不会被人打上精尖的标签。

反之,是在足够普及的商品之上的技术,那它因为有很大的杠杆作用,只要它提升一点,就能带来极大的效益,于是它就能不断的提升,最终它就成了高精尖的技术。

现代的我们,很少会说前苏联很多技术很精妙、我们仍然认为它是落后的,因为它没有潜力、因为它们本身没有足够的普及、没有足够的杠杆。

反之漂亮国的很多技术,我们认为它是先进的,因为它们是基于极大的普及之上的、稍有提升就产生极大的杠杆效益,所以我们说他们是高精尖。

而正是把一个观念、一个标准,在各个方面都进行普及了,所以取得了巨大的领先优势,也正是足够的普及,才使之成为一个标准和规范。

所以,正如毛主席说的“不要瞧不起普及的东西”,同样,不要瞧不起自己掌握的办法,只要把这个办法进行广泛的普及——把办法的由点及面,在各种场景中加以适当的应用,它能变得自己完全认不出来、并且自己都惊叹于这个办法的巨大效果,而在这个过程中,普及的人就得到了智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毛主席减少敌人、孕育人才的超级战术
伟大领袖毛主席有两条最为厉害
毛主席的十大战术
毛主席打仗的9个铁则
毛主席的四个铁则
毛主席顶级智慧6条,睿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