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工作的意义

亚当·斯密是18世纪最为卓越的经济学家,他是经济学的主要创立者,可谓经济学的开山鼻祖。在他闻名于世的经济学巨著《国富论》中,全面论述了劳动生产力改善的原因及其生产物在各阶级人们间之自然的分配顺序。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第一次提出了“劳动分工”这一观点。他认为,“分工的起源是由于人的才能具有自然差异,那是起因于人类独有的交换与易货倾向,交换及易货系属私利行为,其利益决定于分工,假定个人乐于专业化及提高生产力,经由剩余产品之交换行为,促使个人增加财富,此等过程将扩大社会生产,促进社会繁荣,并达到私利与公益之调和。”

而劳动分工能够促进生产力的原因有三点,“第一,劳动者的技巧因专业而日进;第二,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通常需损失不少时间,有了分工,就可以免除这种损失;第三,许多简化劳动和缩减劳动的机械发明,只有在分工的基础上方才可用。”

亚当·斯密的经济学理论不仅对后世经济学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同样对后世的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被后世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美国经济学家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在亚当·斯密分工理论的基础之上,又构建了一套适用于极大提高生产效率的科学管理方法。在他的理论体系中,着重强调科学化与标准化。他提倡培训工人学习标准的操作方法,确定操作规程和动作规范,确定劳动时间定额。他为企业定制的计件工资制扭转了工人消极工作的现象。简而言之,分工劳动的理论毋庸置疑地成为推动社会迅速发展的“引擎”。

但是,亚当·斯密认为,人类具有自私自利的天性,他们工作无非是“有利可图”。所以,劳动分工理论与他所谓的人类天性不无关系。至于人们在工作中表现出的消极行为,是否源于人类天性中自私自利的特征,目前尚无确凿定论。

从发源于18世纪中叶的英国工业革命起,直到已被信息网络化主导的21世纪的今天,就全世界来讲,社会综合发展情况远非过去可比。而且,科技创新的速度日新月异,物质世界的迅猛发展已然将人类本身远远抛在身后,尤其是人类的心灵与精神世界。

在我读书与思考的过程中,发现不论任何时代,对人生与世界的探求这件事,人类永远抱有孜孜不倦的热情与毅力。尽管伟人先贤已经告诉我们,人类的终极目标是追求幸福,可我们求索的步伐依旧不止。

生活在今天这个时代,对工作本身意义的探索比过去任何时候都要迫切。我们究竟是为什么而工作?亚当·斯密关于人类在工作中表现出的自私自利的天性是否正确?不仅有工作与这些问题困扰着今天的人类,生活与社会翻天巨变所带来的空前压力也在考验着我们。

在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巴里·施瓦茨所著的《你为什么而工作》一书中,作者痛切地斥责了亚当斯密关于人类天性是自私的观点。他同时带着悲愤的心情对那些继承了亚当斯密错误观点的学者专家提出了批判。施瓦茨承认,尽管亚当斯密的经济理论与泰勒的科学管理组织理论确实为社会的经济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同时严重误导了后来的人,尤其是那些作为每个时代思想旗手的领域领头者。因为,他们的错误观点又会误导当时的普通大众及后来者。

人们因为工作能够带来自己需要的“利益”而工作,这种观点看似强大,实则站不住脚。欣慰的是,今天已经有一些人清醒认识到工作的本质意义。施瓦茨认为,人们之所以全心全力投入到工作中,最基本的一个原因就是工作能给他们带来满足感。同时,工作所能创造的价值与本身的意义还要丰富地多。譬如,人们通过工作提升技能;收获精神与思想上的成长;因为工作为社会创造的价值,以及为他人带去的便利给他们的人生带来了极大的充盈感与满足感;通过工作实现自己的梦想与人生价值等等。倘若静心思索,工作所呈现的“美与重要性”可以说构筑了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也可能是最亮丽的部分。因为它往往与我们的梦想相连接。

《你为什么而工作》谈及工作的类型时表明,工作的价值与工作的种类是没有关系的。因为,有些人也许会对人们趋之若鹜的热门职业——比如金融分析师、律师、IT工作者、银行工作人员——毫无兴趣。施瓦茨说,不同的职业都有其与众不同的魅力。如果能够摆脱世俗的眼光,对工作怀有一份神圣的使命感,积极探索工作中的深层秘密,即使是一名理发师或者街道清扫工,也能感受到工作的快乐,找寻到属于自己的工作价值。

人们在工作的过程中,会接受工作的各种洗礼,也即施瓦茨所说的“工作重塑”。工作除了为我们带来实在的物质利益外,它还能重塑我们的个性,构建我们对世界的新的认识。作者强调了一点——学会赋予工作额外的价值,我觉得这是引领我们普通大众走向新生命的一盏明灯。

有幸阅读施瓦茨这部“形容单薄”的作品,使我感受到了一股如春日清风般的热情与博爱。始读此书时,我在纸上先列了几个问题,如下:

1.工作的意义?

2.该从事怎样的工作?

3.怎样对待自己的工作?

首先,工作的意义狭义地讲,也即工作为我们带来了什么,若再转换一下,也可以延伸出我们为什么而工作的问题。在这本书中,着墨虽轻,但作者淳淳的语言为我们给出了答案,即我们不该只为生活物质而工作,也不该为工作而工作。而应该心怀崇高的使命感,为感受生命的满足、追寻幸福的生活、实现自我成长与人生的价值而工作。

其次,一个人应该选择怎样的工作。尽管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一般来讲,人们选择自己喜欢与擅长的领域,是最为理智的做法。

最后,如何对待自己的工作。在《你为什么而工作》中,作者讲在今天这个时代,消极怠工的员工数量远多于积极工作的人。若是按照以上两点分析,大概是因为很多人正在从事着自己不喜欢与不擅长的工作的缘故。但这只是其中一部分,我想,还有更多复杂的影响因素,一言难以蔽之。回归正题,尽管生活中的不顺常常出其不意地侵袭我们,也不能因此丧失信心。对于工作,我们应该尝试从多个不同的视角观察,发掘它们更多的美与价值。

我想,当一颗迷惘而宁静的心,偶遇一本启迪智慧的好书,无异于迎来生命中的另一盏明灯。而这,只在一个午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亚当·斯密似悖非悖的风格
大师魅力丨亚当·斯密:我们期望的晚餐并非来自面包师的恩惠
城市的发展与专业化原则
你为什么而工作?
“怜悯”与“同情”
《国富论》主要内容是什么?对后世的影响有哪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