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你有什么资格嘲笑官至教育厅长的范进

范进是吴敬梓所著的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里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其人物事迹主要出现在小说的第三回、第四回和第七回中,在第十八回中也有所提及。而中学时代语文课本中的一篇《范进中举》更是让范进这个人物名扬天下,为世人所熟知。

范进同学真不容易,出身卑微,给人的感觉非常懦弱猥琐。年过半百,一只脚已经踏进棺材的人了,54岁还是个童生。

由于执着功名,不善营生,穿的是破破烂烂,跟个乞丐一样。而家也是住着茅草屋,搭着茅草棚,生活苦不堪言,经常揭不开锅。12月的天气还穿着单衣服,冻得瑟瑟发抖。

范进在村里受遭到村民的鄙视和挨过村民的毒打,又受尽岳父的谩骂和凌辱,非常悲惨。

胡屠户在范进中秀才后,还继续盛气凌人地辱骂他,各种挖苦讽刺,极尽贬低嘲讽,说他是现世宝、穷鬼、烂忠厚没用的人。范进只是唯唯诺诺,还说岳父见教的是。

他向胡屠户借盘费想去省城乡试,胡屠户用不堪入耳的说话骂他,甚至骂他母亲是老不死的老娘,他也毫不生气。成大事者的隐忍执着和深处逆境却泰然处之的精神在范进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尽管生活如此卑微不堪,但是范进从来没有放弃自己的人生追求,一心想做个读书人的痴心梦想从来没有改变过。

在那个“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学而优则仕”的社会里,读书是他惟一通达“黄金屋”、“千钟粟”、“颜如玉”的独木桥。只有中举才能改变他的命运,所以,中举成了他唯一的心思。

根据专家统计,在清朝时期童试中秀才的录取率一般不超过2%。童试意味着是以童生的身份参加考试,只有通过童试考上秀才才有机会进入下一个考试阶段,只有通过童试考上了秀才的人才有资格去考举人。

在明清时期,举人的录取率大约在3%到5%,如果加上童试的2%的话,那么一个人如果先考中了秀才再考中举人他的概率大概只有0.1%,也就是1000个人里面才会有一个人考上举人,而这种难度相当于现在的学生考上北大清华。

范进在三十几年应试不中的情况下,又长期被身边的各种人蔑视侮辱着,但是“矢志不渝”的他,虽屡试屡败,却能屡败屡试。

正所谓“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皇天不负有心人,终于时来运转,由于主试官周进的抬举,应试及第,成功地叩开了功名富贵的大门。真是“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的活生生的励志榜样。

中举后的范进,地位瞬间提升。虽然喜不自胜地出现了短暂的癫狂状态,在恢复过来后,奉承巴结者接踵而至,有送田产的,有送店房的,还有败落户两口子双双来投奔为奴的。

转瞬之间,田产、房屋、金钱粮米、银镶杯盘、细磁碗盏、绫罗绸缎,乃至奴仆丫环,凡是富贵人家所有的东西,几乎是应有尽有了。

他的岳丈胡屠户瞬间转变态度,对他刮目相看,由从前对他的不屑一顾变为阿谀奉承,“现世宝”的称号也变成了“我家范老爷”。同县的“名流”也纷纷巴结,送这送那。以前谩骂毒打过他的相邻也陪着笑脸,忙前忙后。这一切都完美地体现了世态炎凉和趋炎附势的人性最根本的特点。以前委曲求全、逆来顺受的一介书生范进,摇身一变而成为了备受敬重的精神领袖。

范进中举后,因丁母忧过了三年才进京会试,五十七岁那年终于考取了进士,之后的人生如同开挂一样,仕途一帆风顺,并且迅速升官,授职部属,考选御史。数年后钦点山东学道,四品大员,管理全省的教育工作,相当于现在的教育厅厅长。

吴敬梓看透了清朝黑暗的政治和腐朽的社会风气,通过《儒林外史》讽刺封建社会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迫害,而范进正是封建时代千千万万个热衷功名的下层知识分子的典型——科举制度的殉道者和成功者。

正因为如此,执着而努力的范进被理所当然的贴上了一些标签,如“深受科举制度毒害的读书人”“科举制度的殉道者”“典型的科举制度牺牲品”等等这些个性鲜明的标签,就这样通过一篇文章而永久的贴在了范进这个人物身上,并且广为人知。但是,我却不深以为然。

我们嘲笑着范进几十年为之奋斗目标实现后的癫狂状态,嘲笑人世间的世态炎凉和到处都是趋炎附势之徒,嘲笑膏粱子弟的平庸昏聩,嘲笑举业中人的利欲熏心,嘲笑名士的附庸风雅和清客的招摇撞骗。

但是,有没有想一下现在,几百年过去了,人性最复杂的东西改变了吗?没有,很多东西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所以,有时候人很容易受这些理所当然的标签影响,思维也很容易被束缚;如果跳出原有认知,暂时屏蔽掉已有标签,把思维发散开来,换个角度去看问题。也许就会有新的发现。

每一个时代都有特定的背景和烙印,只要有阶级的存着,黑暗和光明是永恒对立的。“学而优则仕”规定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只有读书才能改变命运,没有任何选择的余地,清末的国学大师王国维,梁启超都是科举制度的秀才。

而“科举”则是横在他们面前的一条鸿沟,越过了这道鸿沟,则顷刻风光无限,终生荣华富贵。如果没有科举制度,也许范进一辈子会过得非常平凡,终生与贫穷相伴;然而,科举终究没有辜负范进,虽历经坎坷,但终究通过科举制度成功了。科举制度为范进插上了一双梦想的翅膀,助他登上了人生巅峰。

白天不知夜的黑,富人不懂穷人的累。没有任何背景又贫困交加落魄潦倒的范进其实对人性和世事看得很透,但没有被这些东西困住他的梦想。

他不想过低配的人生,他一直在执着地想着改变自己的命运。所以才用百折不挠、掘井及泉的精神,不抛弃,不放弃,从风华正茂的少年一直考到两鬓苍苍的老者,一个蓝图绘到底,三十年磨一剑,用尽毕生的精力,终于在54岁这个知天命的年龄实现了他的梦想,看到了登科的彩虹,在57岁这个将近花甲之年达到了人生的颠覆。

没有追求的人生,本身就失去了意义,而生命的意义就在于拼搏。范进将自己20岁到54岁的青春都押在了科举这座“独木桥”上!34年的折磨摧残,34年的忍辱偷生,34年的辛酸,他的执着和坚持最终成就了他的人生梦想。

所以,我们没有资格去嘲笑草根出身的凭借一己之力当到厅级干部的范进同学,相反,他身上的很多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发扬光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什么有穷秀才但没穷举人?
古代科举有多难?他好不容易考中举人,却开心到发疯
你嘲笑范进中举后的“丑态”,他却笑你奔波劳碌,艰难度日
别看不起范进中举,知道他后来做了多大官吗?难怪他会乐疯
古代为什么有穷秀才,没有穷举人
初中部编语文名著导读:《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真题测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