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道家的三大快乐法宝:通透做人,淡定做事,简单生活

从哲学角度而言,

中国传统文化其实是一种“乐感文化”。

中国的哲学家们终极一生,

都在追求“快乐之道”。

儒家以建功立业为乐;

道家以逍遥自在为乐;

佛家以度己度人为乐。

其中,最纯粹的还是道家的“快乐之道”。

那么,人生在世,如何获得真正的快乐?

让我们一起去探寻道家文化中的三大快乐法宝。

通透做人

《庄子·秋水》中记载了这样一个寓言故事。

庄子与朋友惠子出游,在濠水的桥上交谈。

庄子说:“你看鲦鱼在河水中游得多自在,这是做鱼的快乐啊。”

惠子反驳道:“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反问:“你也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的快乐呢?”

惠子说:“我不是你,本来就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儿的快乐,也是完全可以断定的。”

……

庄子的朋友惠子,

人品本身不错,

但一丝不苟,

尤其爱钻牛角尖。

正如我们身边有些人,

他们活得很累,

很大原因,

在于他们太较真,太固执;

总喜欢和自己过不去,

甚至还喜欢和别人过不去,

想法总是很极端。

这样的性格,

为人处事,

总是容易制造矛盾与冲突,

人生之路也障碍重重。

他们大多数不懂得变通,

看问题着眼于局部,

总喜欢看别人的缺点而不看优点;

缺乏心胸、眼界与智慧,

固执己见,

往往弄得自己不开心,

别人也不开心。

而庄子则不同,

凡事看得通透,

态度平和,

目之所及,

皆为美好,

人生逍遥自在。

面对喧嚣复杂的现实环境,

他超然物外,

从不人云亦云,

理性独处。

《知北游》中,庄子借颜回与孔子的对话,表明了自己的生活理念:

“ 圣人处物不伤物。

不伤物者,物亦不能伤也。

唯无所伤者,为能与人相迎”。

真正的圣人,

能够平和地与万物相处,

却从不伤害万物。

你若对万物怀有宽容与慈悲的心态,

则整个世界都会与你和平共处。

“山林与,皋壤与,

使我欣欣然而乐与!

乐未毕也,哀又继之。

哀乐之来,吾不能御,其去弗能止”。

在智者眼中,

山林与平原都能使其内心欣然快乐;

然而,

快乐还未过去,

悲伤就会随之而来。

当悲哀抑或快乐要降临时,

我不能拒绝;

当快乐与悲伤想要离我而去,

我亦不能阻止。

来者不拒,

去者不追,

做一个通透而从容的智者。

庄子之所以不受外界的影响,

还在于他懂得如何与自己相处。

庄子有云:“独有之人,是谓至贵。”

“独有”即“独立有我”,

自我愉悦,自我满足;

不做乌合之众,

要做拥有独立人格与独立思考的自己;

如此方能宠辱不惊,

看庭前花开花落;

去留无意,

望天上云卷云舒!

淡定做事

《庄子.渔文》中记载了另外一个寓言故事,名为“畏影恶迹”。

一个胆小之人,

走在路上,

无意间看到自己的影子与足迹,

觉得遇到了妖怪,

恐惧万分。

他想要逃离这些“妖怪”,

就奔跑了起来。

谁知,

跑得越快,

脚下的足迹越多,

影子追得越紧。

于是这个人更加拼命地跑了起来,

最终,精疲力尽而死。

我们身边,

有一些人,

面对事情缺乏淡定,

过于焦虑,

身心俱疲。

普通人与圣人之间的差距,

就在日常定心的工夫上。

功夫浅的人,

总是凭空想出一点事来,

让自己烦恼担忧,

种种杂念,

而不得安宁。

功夫深的人,

则善于过滤外界纷繁复杂的信息,

遇事不慌不忙,

冷静分析,保持淡定。

庄子的心胸无比旷达,

人生虽有很多无奈,

但仍可以追求心灵的逍遥,

不为外物所苦。

庄子一生清贫,

但并不妨碍他的快乐。

庄子在《齐物论》有云:

“大知闲闲,小知间间。

大言炎炎,小言詹詹”。

有大智慧的人,

心态总是豁达大度;

而小有才气的人,

喜欢为微小的是非而斤斤计较。

王阳明曾说:

“人人自有定盘针,

万化根源总在心。

却笑从前颠倒见,

枝枝叶叶外头寻。”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

遇事不焦虑不烦躁,

花开花落,

人来人往,

日出日落,

月缺月圆,

此乃人生常事,

学会坦然面对一切突发之事,

这是一份成熟,

也是一种理智。

遇事淡定从容,

是一种“泰山崩于前而色不改,

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的强大内心的体现;

是一种

“从从容容一杯酒,

平平淡淡一杯茶”的雅趣;

是一种

“行到山穷处,

坐看云起时”的对事看开的态度。

简单生活

庄子崇尚“道法自然”,

他认为人就是天地间自然生物的一种,

应顺应自然规律而生活,

这便是他所倡导的顺其自然的生活态度。

庄子在《让王》中有云: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

他所说的自然,

便是我们现代人所说的“极简生活”。

庄子有云:

“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人活在世上,

那些我们求而不得的东西,

是命中注定,

不要勉强。

真正的生活,

是自然而然的,

安之若素地做好自己,

这也是一种修行。

老子曰:

“五色令人目盲,

五音令人耳聋,

五味令人口爽,

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

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故圣人为腹不为目,

取此而去彼”。

老子清醒地认识到,

过度追求声色物欲的享受,

会使人心陷于动荡迷乱之中,

所以他提倡过极简的生活,

减少人的感官享受,

保持内心的虚静安宁。

适度的物质令人快乐,

但多余的欲望,

则会让人迷失自我而身心疲惫。

所以,

不要舍弃健康,

而去追求更多的金钱,

过多的物欲只会减少人生的乐趣。

理想的生活就是学会做减法,

减除多余的欲望,

让自己成为自己心灵世界的主人。

人间最美是清欢。

所谓“知足常乐”,

简单生活,

快乐亦简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我国教育的起源说起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说 | 你不是我,你怎么知道鱼不快乐?
庄子:万事不侵,心中道定。不为物累,不为欲伤
庄子和孟子,同时代圣人,年龄相仿,地域相近,为何互不理睬?
尔非鱼焉知鱼之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